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胡绳与镇江状元李氏的家世渊源

胡绳与镇江状元李氏的家世渊源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1-04      阅读数:
胡绳与镇江状元李氏的家世渊源
邱隆洪
      提起李承霖,知道他的镇江人估计不在少数,毕竟他是清代丹徒(今镇江)唯一的状元, 而胡绳更是大名鼎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史学家,享有盛誉,但若是问起他们两位的关系,估计不少人都是一脸蒙。这就不能不提及胡绳(原名项志逖)所在的项家与李承霖一家数代世交、两世姻亲的深厚渊源了。其中,胡绳的母亲李幼沅为李承霖的曾孙女,如此算来,胡绳就是李承霖的玄外孙了。
李项两家为数代世交
      李项两家的世谊可以追溯到胡绳的曾祖父项晋蕃与李承霖之间的交往。李承霖,字雨人, 号果亭,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 庚子科状元,也是清代几百年间丹徒出的唯一一名状元。李承霖家族一支李氏原称“太平桥李氏”或“城隍庙李氏”,自李承霖高中状元之后,又号称“状元李”“贵李”,根据《李氏宗谱》(民国二十年李寿恒等纂修)记载,这支李氏尊元末盱眙令李天爵为始祖。李天爵,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元末为盱眙令,红巾军起义部队攻城,李天爵不肯投降,结果为义军所杀,其子李坤德避乱迁居扬州,至其孙李参又逢明初靖难之变,再迁京口(今镇江),至李承霖已繁衍十余代。
      太平军占领镇江后,李承霖一家曾在泰州避乱十多年,此时恰好胡绳的曾祖父项晋蕃任泰州盐运分司运判,两家在那时就有了交往。李承霖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 年),比项晋蕃大20 多岁,项待之以父执之礼。巧合的是,太平天国战事结束后,项晋蕃把家安在了盐商的大本营扬州,李承霖一家也将家搬到了扬州,且两家相距不远,从此有了更多的往来。
      项晋蕃祖籍安徽歙县,出自有名的新安项氏家族,这支项氏尊后唐时的项绍为始祖,因居住在歙县桂溪,又称桂溪项氏,25 世项成沄清初经商迁居钱塘(今杭州),为钱塘一支始迁祖。项晋蕃为项成沄六世孙,字书巢,钱塘县学附贡生,曾任泰州盐运分司运判、通州盐运分司运判、海州盐运分司运判等职,编有《淮北票盐续略二编》十卷,清代学者俞樾撰有《湖北候补道项君墓志铭》,对其生平事迹、子嗣情况记载颇详。
      网上流传项晋蕃为胡绳的祖父,然而根据笔者的推断,这应该是不可能的,理由有二 :一是项晋蕃墓志铭所载三子可以排除无胡绳父亲 ;二是从李项两家世交的辈分来看,如果胡绳祖父为项晋蕃的话,两家联姻的辈分对不上。笔者有位同事,其大学同学之一即为胡绳孙女胡云珠女士,经同事向胡女士求证,结果证实了笔者的推断,胡绳祖父并非项晋蕃,而是项晋蕃之子项兆麟,项晋蕃应为胡绳曾祖父。
胡绳祖母为李承霖孙女
      项晋蕃有三子 :项兆麟、项兆骧、项兆鸿,其中项兆骧出嗣项晋蕃之弟项研农,项兆鸿早殇,未有子嗣。项兆麟,项晋蕃长子,即《李氏宗谱》提到的项赓虞,字耕娱,亦作赓虞,据《江苏通志稿• 职官志》卷23 记载 :项兆麟为秀才(增生)出身,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十二月补湖团厅同知。这是一个由江南河道总督管辖的河道衙门中级职官,故称南河同知,驻扎在清江浦(今属淮安),官阶正五品,具体负责运河淮安段沿线堤堰坝闸岁修抢修及挑浚淤浅,以确保漕运畅通,原本是个肥缺,不过到了项兆麟任职的晚清,情况变得大不一样了。咸丰五年(1855 年)黄河改道山东后,江南运河淤塞,漕粮转行海运成为大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管河同知不少无工可办,成为闲冗之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包括管河同知在内的河道衙门职官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有的还直接被裁撤掉了。项兆麟在湖团厅同知任上干了不到三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九月由其同乡、浙江诸暨人陈瀚接任。此后,项兆麟任职情况不详。
      项兆麟娶了李承霖长子李慎传的幼女李掌珠。李掌珠,即胡绳的祖母,字兰如,17 岁就嫁到了项家,夫妻俩感情很好,项兆麟特地将位于淮阴(今淮安)居所的书斋命名为耕兰室(夫妻二人的字各取一字)。可惜李掌珠寿命不永,40 多岁就香消玉殒了,从年龄上推断,其时胡绳尚未出世,不可能见过他的祖母。
      李掌珠很有才气,其叔李慎儒称赞她“极聪慧”,并且感叹她出嫁时太年轻,早早就为柴米油盐所累,不然在诗文创作上会有更大成就。李掌珠自小便受到李承霖钟爱,甚至对她有光耀门庭的期许。她生前创作了大量诗作,后由其子项毓钧抄录整理,以《怡秋轩初稿》为名刊行,收录诗词230 余首。
      项兆麟与“庚子被祸五大臣”之一的徐用仪有交往。徐用仪,字吉甫,号筱云,浙江海盐人, 晚清名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因反对利用义和团排外,被慈禧处斩,辛丑条约签订后,光绪帝下诏为其平反,宣统元年(1909 年) 追谥忠愍。他曾集苏轼的诗句作对联“旧闻庐岳多真隐,却卷波澜入小诗”送给项兆麟,后被胡绳当作家藏,悬于家中书房中,胡绳一度受到批判, 曾以此联自我解嘲。
胡绳母亲为李承霖曾孙女
      据《怡秋轩初稿》所载,项兆麟、李掌珠夫妇生有五子,其中见于《湖北候补道项君墓志铭》的有四人 :毓钧、毓荃、毓藻、毓恩,还有毓嘉,应该是其时尚未出世。不过,这只是五兄弟的谱名,即按排行字辈取的名字,不见得都是他们平常在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名字,如我们所知, 胡绳的父亲通用名字为项蔚丞,《李氏家谱》亦作如此记载。那么五兄弟中谁是胡绳之父呢? 这也是困扰笔者已久的一个问题,一直纳闷项晋蕃的墓志铭中怎么没找到胡绳父亲的名字?胡云珠女士提供胡绳祖父名字时,顺带介绍了胡绳父亲的名字为项毓恩,正好解开了这一谜团。胡绳父亲项毓恩,字蔚丞,以字行世,怪不得笔者在其祖的墓志铭里找不到他的名字。
      项蔚丞生于清末,其时科举已废,新式教育刚刚兴起,胡绳在与党史专家金冲及交谈时, 曾提及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在胡绳入学前教过他两年。据李氏后人介绍,项蔚丞还是李承霖族孙李寿铨的学生,李寿铨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便把堂侄女李幼沅(《胡绳学术小传》作李幼源)介绍给了他。
      李幼沅,即胡绳的母亲,系李承霖次子李慎儒之孙女,李寿慈长女。李幼沅的父亲,亦即胡绳的外公李寿慈,字荫之,号映芝,清同治五年(1866 年)生,秀才出身,安徽候补知县,婺源县县丞,娶戴氏,生有一子 :李葆缄,五女 :李幼沅、李幼荃、李幼萱、李幼莲、李幼兰,其中长女李幼沅,即胡绳的母亲。李寿慈另纳有一妾薛氏,生有四子 :李葆絜、李葆绳、李葆紭、李葆纹,一女 :李幼苹,算起来共有五子六女,可谓子嗣众多。
      李幼沅是李掌珠的堂侄女,如此说来,她与项蔚丞的结合属姑表亲,旧时这种“亲上加亲” 的婚姻并不鲜见。李幼沅虽然出身于封建大家庭,但是很早就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并不守旧,年轻时受中国早期女权运动先驱郭坚忍影响,一度对女权主义非常感兴趣。1915 年李幼沅在上海《女子世界》杂志刊发署名文章,题为《自由结婚之评论》,呼吁理性对待当时颇为时髦的“男女自由结婚”,认为政府首先应该“普及教育,广立学堂,使女子学识与男子处同一地位,然后谈自由结婚未晚也”。
      李幼沅出生在扬州,婚前也主要生活在扬州,婚后随夫居住在泰州,胡绳的姐姐项泰就是在泰州出生的。后来,项蔚丞、李幼沅一家迁至苏州。胡绳叔祖父,亦即项晋蕃次子项兆骧,字诗侣,光绪八年(1869 年)优贡,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代理吴县(今苏州)知县,项蔚丞、李幼沅夫妇移居苏州与此有无关系,尚有待考证。抗战爆发后,苏州很快沦陷,为躲避战火,项蔚丞、李幼沅夫妇逃到扬州,暂住在扬州广储门内的李家。不过,随着战火蔓延,扬州很快也沦陷了,此后项蔚丞、李幼沅夫妇一直寄住在扬州。新中国成立后,项蔚丞在扬州图书馆工作,网上有一篇介绍扬州市图书馆古籍保护成就的文章提到了他,称赞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收藏珍贵古籍和地方文献资料作出了很大贡献。
      项蔚丞晚年跟胡绳妹妹项真一家住在上海,于1965 年亦即“文革”前夕去世。李幼沅则一度由胡绳接到北京奉养,后来也住在上海其妹妹家。“文革”爆发后,胡绳被关进“牛棚”,李幼沅在上海也待不下去了,年老体衰的她由其外孙一路背负送回扬州,委托胡绳的舅舅、舅妈们代为照料,两年后,于1968 年因病去世,享年76 岁。令人唏嘘的是,胡绳其时正关在“牛棚” 里,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李幼沅的后事是由她的弟弟李葆绳等人处理的。正是由于这段非同寻常的过往,让胡绳对李家充满了感激之情,1984 年胡绳在扬州访问亲友时,特地向尚在人世的舅妈孔耀英深深鞠了一躬。俗话说,父母在的地方是故乡,胡绳此行作有《瓜洲》一诗,其中两句为“泉下有灵应指引,绿杨城郭是家乡”,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李幼沅、项蔚丞夫妇生有四子二女,胡绳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胡绳的姐姐项泰比他大两岁,1916 年生于泰州,故取名泰,生前是新华日报记者,1938 年在日军飞机轰炸“新升隆”轮事件中罹难。胡绳1918 年生于苏州,并在苏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胡绳还有1 个妹妹和3 个弟弟,他的小弟弟项志遴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胡绳原名项志逖,“胡绳”本来是他的笔名,后来用作了名字,“胡绳”二字出自屈原《离骚》里的诗句“索胡绳之纚纚”,有学者考证,“胡绳”的含义是一种香草。胡绳少年聪颖,1935 年从北京大学自动退学后,回到上海做起了“沪漂”,一边自己读书,一边在报刊发些文章,靠稿费维持基本生活,19 周岁不到就发表专著《新哲学的人生观》,广受欢迎,多次再版。他的出色才华很快引起上海左翼文化人士的关注,引导他投身爱国救亡运动,直至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在当时上海左翼文化人士中,胡绳有“神童”之称。夏衍是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直到晚年仍戏称胡绳为“神童”。
胡绳与李氏舅表亲感情深厚
      胡绳外公李寿慈的家庭是个大家族,胡绳小时候经常随母亲回扬州李家。李寿慈自幼家境优渥,长大后通过捐纳谋了个差使,在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做过几年县丞,清王朝垮台后便赋闲在家,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因此常常有人调侃他“福气好”:年轻时享爷爷、爸爸的清福,年纪大了享儿子的清福。据说,李寿慈最恨的就是人们对他的这个评价。
      胡绳自小爱读书,恰好李家的姻亲孔家、徐家藏书很多,随母亲回娘家时,胡绳喜欢跟着表兄弟们到两家看书。抗战结束后,1946 年,胡绳特地从徐家藏书里挑走了一批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图书,特别是清末出版的时事和“新学”的图书,正是利用这些资料,次年胡绳在香港出版了《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胡绳曾不止一次提到,1946 年从徐家挑走的资料对他帮助很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胡绳与状元李氏及其姻亲的深厚渊源。
      胡绳与表弟们的感情很好,曾为表弟李学淳题写了一条幅 :
载酒江湖杜牧之, 
招魂梅岭史公祠。
何当乘兴扬州去, 
吊古迎新漫赋诗。
      笔者注意到,这首诗在公开发表时,诗题改成了《寄赠扬州亲友》,很显然,此诗虽然是题赠表弟李学淳,表达的其实是胡绳对扬州亲友深厚的感情。在几个表弟中,胡绳与同居北京的李学泰关系最为密切,他非常喜欢这个小表弟,两人经常来往见面。
      1994 年,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胡绳来江苏考察,再度到了扬州,抚今思昔,不胜感慨, 留有多首诗歌。值得一提的是,胡绳的这次江苏考察之行,还来到了镇江,登上了复建不久的芙蓉楼,并赋诗一首 :
高树平湖画里游, 
登临遥对塔山幽, 
诗情已入冰壶吟, 
千载芙蓉又有楼。
      配图 :
      1. 《李氏宗谱》关于胡绳父亲项慰丞的记载
      2. 胡绳母亲李幼沅发表的文章截图
      3. 胡绳祖母李掌珠《怡秋轩初稿》书影

(作者为《京江晚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