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以诗留名的京江女杜秋娘

以诗留名的京江女杜秋娘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3-04-06      阅读数:
以诗留名的京江女杜秋娘
钱永波
      我浏览唐诗时,有两首相互关联的诗,引起了研究兴趣:一首是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秋娘《金缕衣》。杜秋娘是习称,本来就叫杜秋,当皇妃后名仲阳,润州京口人。另一首是晚唐诗人杜牧《杜秋娘诗》。这是杜牧途经京口,看到杜秋娘“穷且老”,感慨而作,并在序中陈述了她的曲折人生。一个歌女创作和吟唱的诗,能够入选《唐诗三百首》,而且还有同时代的诗人感慨她的人生而写下实名长诗,实在不同一般。而且我注意到,中华书局出版的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共收录317 首诗,以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孟浩然、李商隐、刘长卿等名家作品居多,杜秋娘的诗能够入选,说明其流传深远。这本《详析》入选的作者201 人,只有杜秋娘是女性。在这三百多首诗中,有五首是作于今镇江的,即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张祜的《题金陵渡》、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刘长卿的《送灵澈》、杜秋娘的《金缕衣》。许浑的《早秋》是否作于润州?待考。
      一、从《唐诗三百首》选录杜秋娘《金缕衣》说起
      晚唐诗人杜牧在《杜秋娘诗》中,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句(玉斝 :即玉杯),这是同时代人写下的真实记录。
      至于首先选录和题名杜秋娘《金缕衣》的,则是中华书局最早版本《唐诗三百首》,编注者是蘅塘退士,成书时间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蘅塘退士即孙洙,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人。据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介绍,蘅塘退士编注的《唐诗三百首》,选入唐诗人七十五位(外加无名氏二人)的三百多首诗,这个数目仅占《全唐诗》的1/160。即从5 万多首唐诗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特,精心编成。杜秋娘《金缕衣》能选录其中,足以说明其生命力。
      为什么杜秋娘创作演唱的《金缕衣》,从《全唐诗》到《唐诗三百首》以至其它诗集,能够世代相传呢?就诗句而言,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摘枝。”然而,这首诗言简意明,富有人生哲理,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刘勰《文心雕龙》有言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这首诗寄情理予“君”“金缕衣”“少年时”“花”“枝”,奉劝世人不要一味追求荣华富贵,而要珍惜少年时光,爱惜机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爱情,都要不负韶华。我们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都会体会到人生苦短,时间珍贵。
      二、杜牧在《杜秋娘诗》中感慨其曲折人生
      杜牧(803 -853),唐文学家、诗人,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七年(833 年),他途经京口,见杜秋娘生活孤苦,不禁写下《杜秋娘诗》,并有序。这首诗是我们了解杜秋娘人生轨迹的主要依据。
      诗前的序,仅82 字,简述杜秋娘的曲折人生,并说明写这首诗的原因。这首五言长诗56 韵,112 句,560 字。上片33 韵,写杜秋生平,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抒发“清血淌不尽,仰天知问谁”的感叹 ;下片23 韵,写作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女子西施、窦姬、萧皇后等,以及士林中的管仲、李斯、苏武等,发出了人生莫测的感慨。
      现在,我们就以序文为主线,结合相关诗句和史料,具体了解杜秋娘的人生经历。先看序文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宪宗)。穆宗接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用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罚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余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序文告诉我们,杜秋娘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段 :一是童年和青楼学艺15 年 ;二是给地方高官为妾、做皇妃、做皇子傅姆共30 年 ;三是回归故乡,过孤独凄苦的生活6 年以上。
      杜秋小时候美貌、聪明、单纯。诗的开头就是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按史料推算,杜秋约生于公元787 年,出身低微,天生丽质,聪明好学,从小就被送到青楼学艺,学歌舞,学吟咏诗词。在唐代,学写诗是平常事。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训学习,使她得以成为才貌双全并能写诗吟唱的少女。她自作自演的《金缕衣》,就是她人生的开篇。
      杜秋走上舞台后,碰到时驻润州的唐皇宗室、藩镇霸主李锜(741-807)。唐穆宗贞元十五年(799 年)二月,李锜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在任期内,他看到杜秋演唱《金缕衣》甚喜,即将杜秋收到州府演唱,继则纳为己妾。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曾调李锜任左仆射,因李锜不赴,复任镇江军节度使,罢盐铁转运使。李锜专权贪腐,哲宗接任后,强化皇权,削减藩镇权力,李锜极力反对,直至起兵背叛,战败时被送朝廷处死。
      杜秋被解朝廷后,因年轻美貌,能歌善舞,正如杜牧在诗中称赞的“低鬟认新宠,袅窈复融怡”,很快得到宪宗李纯的宠幸。李纯(778-820)时年三十,上年刚接皇位,年轻气盛,性情浮躁。而杜秋才貌双全,温情宽容,给予宪宗不少帮助。因此,宪宗常与她讨论治国大事。不料元和十五年(820 年),宪宗被害死宫中(年仅43 岁)。
      宪宗被害后,由其三子李恒接位,是为穆宗,从此杜秋从皇妃成为扶养皇子李凑的傅姆。杜秋娘精心照养,诗云“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侍”。穆宗长庆三年(823 年),李凑被封为漳王。可是,穆宗次年即因丹药毒发而死,由其长子李湛继位,称为顺宗。在这多事之年,顺宗在位仅两年多,又于宝历三年(827 年)间被害死,其弟李昂接位,号为文宗。
      文宗接位后,对近七年几个皇帝受害,即与尚书左丞宋申锡提示,要查清行害者。杜秋娘对一些朋党勾结宦官作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积极参与。不料,此事被谋害皇帝者窃知, 就先下手为强,于大和五年(831 年)诬指左丞宋申锡和漳王李凑“图谋推翻文宗,立李凑为帝”。文宗信以为真,将漳王李凑贬为巢县公,左丞宋申锡贬为开州(今重庆)司马,杜秋娘赐还故乡。杜牧在诗中为杜秋娘感叹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从上述史实可知,杜秋娘幼年立志好学,不施粉黛 ;跌入谷底时,不忘突破自我 ;身居高位时,不忘恩情,不惜与恶势力斗争 ;即便后来孤独贫穷,也能坚守处之。这就是在晚唐衰落的时代背景下,杜秋娘身为一个弱女子难能可贵之处。
      三、《资治通鉴》关于上述冤案牵及润州刺史李德裕的记述
      改革出版社1993 年版的《资治通鉴》,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年)的下面,有这样一段记载 :“初,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漳王傅母杜仲阳坐宋申锡事故归金陵,诏德裕存处之。会德裕已离浙西,碟留者李蟾使如诏旨。至是,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奏德裕厚赂仲阳,阴结漳王,图为不轨。上怒盛,召宰相及璠、汉、郑注等面质之。璠、汉等极口诬之,路隋(宰相)曰 :“德裕不至有此。果有所言,吾亦应得罪。言者稍息。夏,四月,以德裕为宾客分司。”
      漳王李凑被贬、傅姆杜秋娘已回故乡四年,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朋党仍在勾结宦官, 以此案迫害朝廷大臣李德裕。李德裕曾三次到润州任职,前后十年。第一次是宪宗被害后的第二年,即穆宗长庆二年(822 年),朋党牛僧儒刚任宰相,其党羽就诬陷罪名,使李德裕被解除翰林学士,降为御使中丞,外派任浙西观察使、润州刺史,直到文宗大和二年(829 年)调离,前后长达八年。第二次是文宗大和八年(834 年),朋党李宗闵任宰相,李德裕再次被排挤,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使。就在李德裕再次到润州任职的第二年,牛李朋党成员诬告李德裕也有牵连,罪名是杜秋娘被赐回乡时,李德裕虽已离开润州两年,仍然要留任润州的观察判官李蟾(783 -833)把杜秋娘安置到道观,由官府供养。幸好这次诬告没有得逞,时任宰相路隋为之执言,但李德裕仍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隋不久也被免去了宰相职务。
      四、镇江府志等有关史料
      我查阅《嘉定镇江志》《万历镇江府志》《乾隆镇江府志》,都有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润州刺史李锜、李德裕的记述,而《至顺镇江志》仅有李德裕的两条杂录。
      在《嘉定镇江志》润州刺史李德裕条目下,有一段陈述李德裕第一次在润州任后,杜仲阳回归故乡,李德裕转告留润官员给予安排的内容 :“李蟾,大和三年(829 年)七月,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召为兵部侍郎,以李蟾为留后。新旧唐书本传(云):初,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漳王傅 母杜仲阳坐宋申锡事放归金陵,诏德裕存处之。会德裕已离浙西在道奉诏书至宿州,闻仲阳已过,遂谍留后李蟾,令依诏旨处分。后至大和九年(835 年)三月,王璠与李汉、郑注诬奏德裕。德裕得罪,分司东都。至开成元年(836 年)冬,德裕再授观察浙西。因供奉官梁承敏送官诰至德裕,具录得令安存仲阳诏白。及至宿州牒诏后,李蟾并奏状附承敏封进上览状叹息。”这段陈述,充分证明李德裕安置仲阳是接章办事,而且这次诬告的时间,已是杜秋娘返乡四年,杜牧在两年前《杜秋娘诗》中亲目所见,杜秋娘“穷且老”,何谈“厚赂仲阳”?!
      在《乾隆镇江府志》十卷艺文中,收录较多的是李德裕在润州作的诗赋,共七首(篇),即:
      《白芙蓉赋(有序)》,五言律诗《书临江亭》《咏玉蕊花》《夹山月夜对樱桃花怀伊川别墅》《寄华阳孙炼师》,七言律诗《润州》《寄题甘露寺北轩》(一作杜牧)。镇江市档案处、档案馆1986 年编印的《京江赋》,收录的李德裕诗赋,除《白芙蓉赋(有序)》、《北固怀古》(《书临江亭》)相同外,尚有《述梦四十韵》《早春至言禅公告堂忆平泉别选》《玉蕊亭》诗三首。在这些诗赋中, 表达了李德裕对润州山水的赞美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水国逾千里,风帆过万艘”;也表达了他对晚唐衰败的愤慨 :“阅穿终古恨,谁见暮滔滔”“未能追狡兔,空觉长江蒿”;还表达了他的思乡情怀 :“恨无金谷妓,为我奏思归。”
      而《至顺镇江志》杂录中,则记有李德裕在润州的两只典故。一是“甘露降祥”,“唐甘露降北固山,时李德裕建寺,因以为名”;二是“卫公诰命”,“李卫公浙西观察使诰命,用公后绫上锦以销金银鹤,藏京口焦百藥秀才家”。这一诰命是关于安置仲阳的吗?从前面讲到的情况看,很有可能。
      我在查阅嘉定、万历志时,还发现李锜在润州纳妾,首先是郑氏,然后才是杜秋。嘉定志卷二十二杂录载 :“唐丹阳郑氏女有相者言,是女当生天子(万历志为‘当生富贵’)。李锜闻之,纳为侍人。锜诛没,入掖廷侍懿安后。宪宗幸之,遂生宣宗,后尊为皇太后。”宪宗与郑氏生的儿子李忱,后来当上了皇帝,即宪宗被害后的第五任皇帝宣宗,年号大中元年(847 年),从此郑氏成为皇太后。
      五、结语
      镇江晚唐有个杜秋娘,创作演唱《金缕衣》,这是真实历史,而非民间传说。她创作的乐府古诗《金缕衣》,情理交融,富有哲理,启迪人们不要一味追求富贵,而要爱惜时间,抓好机遇。杜秋娘才貌双全,却只能任人摆布,一生跌宕起伏,令人感慨,更加热爱新时代新生活。
      经过这次研究,我认为那种把牛李党争,解释为牛僧儒与李德裕两个朋党相争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所谓牛李党争,是牛僧儒、李宗闵、李逢吉等结成朋党,依附宦官,排斥异已,败坏朝政,而李德裕并没有结为朋党。牛李朋党从形成到灭亡前后四十年,特别是在他们掌控实权的十三年间,李德裕多次受到排挤、诬陷、贬职,但是他从不气馁,照样履行职责。他三次到润州任职,共十年,所做业绩,标榜史册。两次在朝廷任宰相七年三个月,尤其是在武宗会昌年间任相五年七个月,开创了会昌中兴,前后稳定二十年。李德裕被称为晚唐名相、名大臣、名地方官,名副其实。
      我们研究杜秋娘及其涉及的人和事,也使我们对晚唐衰败的情况有了具体了解。杜秋娘一生五十年左右,却历经六位皇帝,顺宗在位不到1 年,穆宗在位4 年,敬宗在位2 年多。从顺宗以后,时局就很不稳定,皇室争权夺利,腐败无能,权臣操控,相互倾轧,藩镇作乱,正是晚唐动荡的年代。这段历史再次证明,统治者一旦腐败变质,失去民心,必然走向衰败。
(作者为中共镇江市委原书记、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