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近代享誉大江南北的“镇江帮”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11-29 阅读数:
近代享誉大江南北的“镇江帮”
张峥嵘
【摘 要】 近代时期,饮誉大江南北的“镇江帮”,依靠着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长江南北各地,上演了精彩而又难忘的一幕。本文记录其兴衰历史,并简要阐述其特点及经验教训,借此加深对近代镇江商人的表现与认识。
【关键词】 近代 镇江帮 大江南北 兴衰历史 特点
镇江水陆交通便利,古代便是江南重要都会之一。历史上对推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因而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域中心之一。“长袖善舞,多金善贾”,在历史上饮誉大江南北的“镇江帮”,依靠着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上,上演了精彩而又难忘的一幕。
一、“镇江帮”兴起的时代背景
镇江有着3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因其地理优势,形成了便利的水路要道。从先秦至近代,镇江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古运河和长江两条航线。四通八达的黄金十字水道使镇江在东晋时就是繁华的江南都会。六朝时已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和干线道路必经之地。自唐至北宋,南粮北运渐成定制。大批漕米、土产和手工业品经镇江水道转运长安、洛阳、开封一带的关中、中原地区。南宋商业的发展超过北宋,因此镇江港口的商运十分繁忙,大运河上“蓬帆塞路”。明清以来,镇江开始成为全国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水上运输不仅货运量大,运输费用也比陆上肩挑车推价格低廉,“因为远方的市场代替了当地的市场”,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使镇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加速的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正式开埠通商,成为由海入江的“第一商埠”“洋货内运的最大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在长江边一带设立了二十多家洋行。他们一方面,走私鸦片,倾销洋货,一方面收购中国的矿产和大宗的农产品,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西方殖民者还向镇江市场倾销煤油,美国的美孚油、荷兰的苏门达腊油、英国的德士古油,以及俄国油等充斥市场,他们分别在江边建立了大储油池……镇江逐渐成为大江南北重要的煤油转输基地。
国内南北各帮客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也纷纷来镇江进行交易。本帮行栈商号,亦逐步发展形成了钱、木、江广、江绸、绸布“五大业”。他们不仅“请进来”而且“走出去”,生意遍及大江南北,形成了著名的“镇江帮”。
二、“镇江帮”在大江南北中经商的概况
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镇江的商品在国内各地打开了众多销售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繁荣、经济发展。“雍正年间,镇江商人在上海县开设的王大生烟店和卜春记浙闽广货店颇负盛名。清代镇江的丝绸业在扬州市场形成了垄断局面,扬州新城内的缎子街店铺中所经营的绫罗绸缎货源俱来自镇江。每年四月十二日各绸缎庄发货抄号,被称为‘镇江会’”。扬州城中南货海味商号多属镇江帮,甚至在北京城中也有专卖南货海味的镇江商号。创始于康熙年间, 由唐有仁、唐有才兄弟经营的唐一正斋膏药铺,其商品不仅远销山东济南、河南怀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省市,还随海船运往南洋群岛的马来西亚、婆罗洲等国销售。
苏北的如皋,建有“京江会馆”,地址在如皋烟店巷内,原名“京江水龙会馆”。该馆建于清初,由于清廷惧怕人民集会、结帮,不准建立会馆,所以在如皋经商的镇江商人,用消防作借口,购置水龙,成立“水龙会馆”。该会馆有房屋数十间,高大宽敞,建筑精致,前有戏台,后殿之东有奎星阁。后殿供奉关帝像,左右各有一对“波斯献宝”古铜烛台,高约六尺。下面是袒胸露乳、两耳垂肩、狰狞可怖的男子跪像,像的头顶有一大盘,盘上树枝丫杈,可插蜡烛。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男女老幼都喜欢到镇江会馆看“波斯”。镇江籍在如皋经商的主要人物和店铺是:
李锡纯,字耆卿,父为盐商,住吕四镇,后来迁居如皋城内苏家巷。民国初年曾任交通银行江宁、扬州等县分行的行长,后任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清末期间曾在如皋城内北大街与胡志清、道少吾开设“大咸官盐栈”;如皋皋明电灯公司初创,李尽力资助,使公司得以继续经营, 后继任董事长 ;1946 年李耆卿与李济华、朱焕彤等发起,创设如皋县银行,李耆卿任董事长。
道少吾,儿子道贤模是留美硕士,曾任中南银行上海、香港、广州分行的行长、上海市银行总经理等职。依靠儿子的财力,道少吾在如皋曾开“如京茶食店”“大纶绸布店”等。
陈子文是如皋源大钱庄管事,他在源大钱庄、万祥银楼、源和绸布店都有股份。孙炳南是宝祥银楼管事,他在宝祥银楼、公裕钱庄、协大祥布店都有股份。
江永年是银匠出身,初开江义昌银楼,后事业兴旺,三个儿子分别在如皋开万祥银楼、天福绸布店、江义昌银楼,江氏父子成为如皋银楼业有名的人物。
还有殷馨岩是裕和钱庄的大股东;如皋闸桥口南典原为镇江赵姓所开设的典当行,有房屋一百多间 ;如皋著名的“乾元泰”旱烟店开设于清初,也是镇江人朱、赵等姓合资的大店。
如皋南货业有恒昌、裕丰、源记、宝昌、赵义泰等商号 ;绸布业有大昌、金泰和、泰记、宏大昌、郭子记等商号。在如皋县乡村集镇,镇江人开设的商店亦不在少数。因此《如皋文史资料·简介昔日如城之同乡会馆》称 :故镇江帮与徽州帮势力相等。
据《常熟文史资料第八辑·常熟银钱业史纪略》记载 :常熟钱庄行业中有句老话,叫作“无镇不成庄”,意思是没有镇江人,钱庄是开不起来的,也是说常熟开钱庄之风是从镇江方面吹过来的。致其源由,是由于镇江银钱业在上海、苏州方面信用卓著的关系。如镇江钱庄的申庄——上海润昌栈,应兑的镇江钱庄汇票,始终保持着可靠的信用。在润昌栈批明“见票即付” 之后,不但上海各行业可以凭票出货,即至外滩外国银行,也可以被当作本埠庄票收受。因此, 各地银钱业人士都以隶籍镇江为荣。南京、丹阳一带从事银钱业的人,往往也自称来自镇江, 以资炫耀。镇江人江竹栋,固然是常熟钱庄的鼻祖,而先任昌盛钱庄经理,其后又任义隆钱庄经理的王升书,也是镇江人,亦属常熟钱庄业中的前辈。由于上述原因,镇江帮在常熟钱庄中占有很大的势力,也就不奇怪的。
据《盐城文史资料第一、二合辑·盐城的典当银钱业》记载 :盐城的金融事业,在光绪二十五六年以前,只有私立三庄 :(1)同椿永…… ;(2)复顺,老板镇江籍徐、杨二姓,与盐城陶姓等集资,经理乃镇江籍杨子波,后为徐雨花 ;(3)德兴和……。民国初年有镇江籍乔竹坪、包占春集资创立德隆私营钱庄,经理乔竹坪,而后为包占春。民国9 年(1920),镇江籍江其相,创立鼎新茂钱庄。民国15 年(1926)镇江籍朱少华,创立盈记钱店,经理朱少华。民国18 年(1929),镇江人姚伦甫与陆小波等创立久康钱庄,经理姚伦甫,经营一年即收歇。民国19 年(1930),姚、陆等又集资创立久昌钱庄。
据《盐城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原上冈蛋厂记略》记载:上冈宏兴蛋厂,俗称上冈蛋厂…… 传说是镇江人许炳辉、许炳元兄弟二人引进外资创建于1870 年前后……上冈蛋厂有专门上下货的大码头(在今上冈农机厂西首河边),每天都有五六只大关驳船,每船装四十吨块煤,从镇江运来,到上冈蛋厂码头下煤,然后再从上冈蛋厂把蛋制品运往镇江转火车外销。
镇江许家蛋厂在上冈经营七八十年之久,曾不断扩建,该厂的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据《海安文史资料第二辑·海安钱典行业史》记载 :到了道光晚年,才有镇江大油麻商人李然章来海(安),在西大街开创源源典,“东当铺、西当铺”之说,即由是而起。李氏系江南巨商,来海前已在苏北沿江各镇开有当铺六七家,规模最大的为黄桥和季家市两处,建筑面积大,设备周全,为全省冠 ……李氏固将所开的另外几家,都算作分支机构,所以有李某开了七家半当铺,总典在董桥之说。
据《如东文史资料第三辑·钱仁记粮行茂盛的“经略”》记载:钱仁记的老板叫钱伯良, 是镇江人,原在大豫公司任职,后来到掘港和冯吉庭合伙开了“仁记粮行”……到了1929 年冯吉庭从店中抽出部分资金……这时“仁记”几乎成了钱氏独资。钱伯良是一位有本事的经纪人,他看中当时东码头一块地盘,这里的房子是盐场堆包的库房。他买下了这块地方,独资经营,店号“钱仁记”……这里水陆两便,附近有大小五家粮行……从1932 年迁至东坝头的三千大洋,发展到1937 年时手上共有四十万资金。……此时钱仁记能左右掘港粮行形势,当时唱牌儿经也唱道 :钱仁记老板本事好,粮食行里站头号。
据《兴化文史资料第七辑·我所知道的近百年的兴化工商界》记载 :同昌南货店于民国元年创设……民国10 年有人退股,镇江陈冠伯加入,资金占60%……民国为20 年……营业更盛,增加栈房两所,存货多达十多万元……鼎盛时,营业额全年高达一百万元以上……
民国19 年(1930 年),镇江周绍康创设“兴昌”(南货店)于东门外,自己投资70%……改改组为“仁昌”,由周独自经营……“兴昌”初创时资金四万元,但存款多达十余万元,超过自有资金。职工四十多人。经营项目繁多,越出南货范围。如经销美孚煤油,天津久大三角碱粉, 南通、镇江火柴,上海南洋烟草公司卷烟……经理美孚煤油,需缴押板金二万元,给回利息五厘(当时煤油价格每听只有二元多)。其余经销的如碱粉、火柴、卷烟、食糖都不要押金,但必须要有书面保单的殷实铺保,只要善于应付,还可以利用这些货款,以助其他方面的周转。“兴昌”所经营的南货,始终敌不过“同昌”,由于“兴昌”“仁昌”经销五洋等货品,营业额甚高,所以鼎盛时期全年营业额亦达一百万元以上,与“同昌”堪称伯仲……
三、“镇江帮”在经商中的特点
1.求利逐富、敢于竞争。镇江在古代社会里,也普遍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种田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相比之下,在这里,已经客观上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明清以来,由于镇江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繁荣而形成了许多市场圈,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因而商品社会发育得要比其它地方早得多。加之江南地区的人们历来比较重视善待自己,注重自身欲望的满足,对于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从来都比较讲究。“求利”“逐富”多元的人文精神已成为一种传统、一种社会风气,所以它也就构成了镇江帮商人精神上追求的重要特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镇江人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勇于创业,这无不与“求利”“逐富”的思想有关 ;镇江人模仿力强、渗透力强,敢闯世界,活动范围大,这也无不与“求利”“逐富”的思想有关 ;镇江人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独立性强,竞争意识强,人人争当老板,这也无不与“求利”“逐富”的思想有关。正是这种思想、精神使镇江人在明清以后脑子里充满了“无利不起早”“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等朴素的市场观和价值观。这也是镇江人在外地经商中最原始的精神动力。
2.变革创新、讲究实效。“创新”是时代对每一个民族提出的共同的必然要求,也是镇江地区“人文精神”的灵魂和核心。近代时期,镇江商人抓住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商机,利用紧靠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结合长江南北两岸市场的特性、百姓消费者的特点,对引进的西方科技技术和转运的商品进行创新与利用,并不断推陈出新。
“求实”是“创新”这种精神的基础和立足点。镇江人历来办事求实效,特别是在外经营的镇江商人,他们事事讲实惠、得实利,决不做“图虚名得实祸”的事。他们嗅觉灵敏,一般都在产区都设有收庄或代理商,随时掌握货物行情,能根据市场行情,从先行一步到领先领跑,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他们能够审时度势,不受传统思维禁锢,遇到问题会变通;他们经营种类繁多,灵活机动,能够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为他们在当地的经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3.长袖善舞,多金善贾。清末,清廷允许鸦片商在镇江销售鸦片,其美名为“洋药”,因此销售“洋药”的“官土栈”成为镇江资金雄厚的大行业。后这些资金大都转入铺装、当典、糖栈等行业,因此镇江的商人,有很多人资金雄厚“。长袖善舞,多金善贾”,在历史上饮誉大江南北的“镇江帮”,依靠的就是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经营中,这些商人根据长期经商经验的积累,变成了许多富有意义的商业谚语,它语言简练,易于流传,往往成为经商者需掌握的“生意经”。例如在进货和销售方面有“货源多,转手快,不得盈利才是怪”“,要想多卖钱,就得货色全”;在商品质量方面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营残次货,肚子要挨饿”等。
4.团结协作,重视人才。镇江帮所开的镇江钱庄最重信用,而且互相协调,顾全大局 ;各庄每天上午派人到公所“扎公单”,扎平各自多头、缺头,互相调拨头寸 ;互相磋商,随即拍板, 从不互相凭证,各自回庄转账,所谓“一句话算数”。参加扎公单时,多数系各庄年资教深者参加,亦从无错账、赖账,更无反悔情事。镇江钱庄的信用,不仅在同业之间和本地各业往来如此 ;其汇划方面,近则苏南、苏北,远及全国许多城市,特别是芜湖、安庆、蚌埠、汉口、长沙等地金融界,对镇江钱庄信用有很高评价。尤其在上海金融界,更是有口皆碑。
镇江商界流行“炉火不旺不出钢,不懂行情难经商”“经商不懂行,好比瞎子乱撞墙”的谚语,所以镇江帮的商人相当注重对经商人才的培养,“民国8 年(1919)八月……于是以镇江商会副会长胡健春为首的商界知名人士倡议由镇江钱、绸、江广三业联合创办镇江私立润商学堂,选定校址在镇江城外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宝塔巷原审判厅旧址……创办润商的目的是,提高商人子弟的文化水平,为从事商业工作打好基础。”民国期间在沪的各大银行,选拔人才,往往将镇江钱庄作为他们的培训基地。“胡总经理创设镇江本钱庄目的,不仅要搞好业务,还希望你们努力学好会写文章,写好字,为调进中南作准备……在钱庄开业的第二年秋间,中南银行来调用职员,第一次调入该行有徐铮如、张敦荣、刘次博三人……从此以后,逐年都有调往中南银行工作的。”
四、“镇江帮”衰败的历史原因。
1.外部条件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欺压。1842 年以后,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输入各类洋货, 采取各种措施,击垮我国民族工业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与摧残。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封建统治者已完全堕落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和附庸,对外媚事,百依百顺,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经常加捐加税,且名目繁多,层出不穷 ;地理运输条件不断改变。铁路兴起、港口淤塞,造成了镇江转口贸易的衰败 ;自然灾难频繁发生。镇江地区属丘陵地带,历来是水旱易发地区,一生发生灾害,镇江商业就会遭到严重打击。战事频繁,生灵涂炭。鸦片战争,尸殍遍野 ; 道咸之乱,尽成焦土 ;军阀混战,敲榨勒索 ;日寇入侵,摧残殆尽。
2.内部因素
(1)思想保守,目光短浅。“对镇江商业影响最大的津浦铁路,原名津镇铁路,其南段路线原系沿河运线的陆路直达瓜洲。其作用在于利用运河流域广大鱼米之乡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可以和镇江这一个已成熟的通商口岸相得益影。不料镇江有一班短见绅士群起反对,商人也随声附和,致使路线改道浦口,断送了镇江商业的命运。”“其他整港计划,议论纷纭……但徒托空言,无一能付诸实施……为谋振兴港口繁荣工商大计,终成泡影。”
(2)流通大于生产,消费大于投资。“镇江地缘经济的优势在于港口,但是,我们的先辈凭借港口,长期以来精力集中在商品流通领域,而疏于生产领域,以致镇江没有形成完整的港口经济……镇江工业未振而商业衰落,这不能不是值得注目的历史教训。”
五、结论(几点思考)
1.在近代动荡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以镇江商人为主体的“镇江帮”,能够采取种种办法,将自己的资本和影响层层渗透到大江南北各城镇及乡村,以经商的手段占领当地部分市场,以社团的姿态出现在当地的社会舞台上,为发展当地的经济,参加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近代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2.商人们日常的思考中更多的是“经济的理性”而非“政治的理性”,“镇江帮”商人团体也不例外。而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预设的政治立场或政治派系色彩,所以才能被轮流上台的统治者所接受。“老成保守”、缺乏政治立场的特点是由其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3.在辛亥革命和以后的各项爱国运动中,镇江帮的商人没有像有的地方商人那样对革命持反对态度,在革命高潮时期也只有少数人真心实意支持革命,多数人仍持观望态度,这是由商人的本质决定的。工商资产阶级与工农革命派之间,始终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沟通,两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严重脱节。尽管有些商人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因形势的变化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但其出发点始终如一。这就是既要求参与国家或地方政事,改革有碍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旧制度和一切弊政,但又害怕暴力革命引起社会巨变,损及自身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
〔1〕镇江市政协文史委 :镇江文史资料第15 辑1988 年3 月版。
〔2〕政协镇江市润州区委员会编《镇江市宝塔路中心小学》,润州春秋(润州文史资料第二辑),347 页。
(作者为镇江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原文史办主任,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