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中国药用鸭史话

中国药用鸭史话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11-29      阅读数:
中国药用鸭史话
沈晓昆 胡敏      戴网成 何勇
      家禽的驯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家禽的驯化史表明,在10000 种鸟类中,只有10 种左右驯化为家禽,只有家鸭、鹅、番鸭3 种驯化为水禽。在水禽中,饲养数量最多的数家鸭。家鸭不光是食用,家鸭中的乌嘴白鸭、乌嘴白凤头鸭,自古就作食药用,这在我国的古籍书,特别是在中医学、本草学、方剂学中多有记载。
      一、古代的乌嘴白羽鸭
      白羽鸭通常为黄喙、黄胫、黄蹼,但乌嘴、灰胫、灰蹼的白羽鸭,乌嘴、灰胫、灰蹼的凤头白鸭就更珍奇了。元、明、清代已有乌嘴白鸭、黑嘴凤头白鸭作药用的记载。
      1.宋代的记载
      [宋] 杨士瀛《仁斋直指》(1264)。书中卷九 :治劳瘵证方法(出自《十药神书》)。“壬字白凤膏”中记有“黑嘴白鸭一只”。《十药神书》为元代葛可久所著,怎么会出现在宋代的医书中, 还是此书元代就已经有了,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条记载表明,早在宋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培育出了乌嘴白鸭。乌嘴白鸭的养殖历史,至今有700 多年。
      2.元代的记载
      (1)[元] 葛可久《十药神书》(1345)是一部治疗肺结核病的专著。书中有“壬字号白凤膏”用黑嘴白鸭一只,该方治“一切久怯极虚惫,咳嗽吐痰,咯血发热。“此鸭不论一切痨症,决然愈矣”。葛可久在书的自叙中,谈到万病无如痨症之难,谈到用药之灵“予师用药治痨,如羿之射,无不中的”,“予蒙师授此书,吴中治痨,何止千万人哉!”后来的医书记载中,多有引用自《十药神书》的。
      (2)[朝鲜] 金礼蒙撰《医方类聚》(1465)收录的《十药神书》中写的是“吴中治痨证者,起死回生,何止千余人”笔者认为,可能还是后者所记载的人数更可靠一些。这足以表明,在元代,其用药数量就已很可观了。据此推测,其时乌嘴白鸭的饲养数量已不在少数,而是有了规模的饲养。
      (3)[元] 朱震享《丹溪心法》中,记载有白凤膏。
      3.明代的记载
      (1)[朝鲜] 金礼蒙撰《医方类聚》(1465),即明成化元年。书中收录有十药神书的内容。“续煮白凤膏食之,复其真元,固其根本。……前十药如神之妙、如仙之灵。虽卢医、扁鹊在世,亦不过此吁”,“予一今渐老,恐此书泯失,重录次序一新,名曰之劳证十药神书”。
      (2)[明] 陈嘉谟《本草蒙荃》(1565) 中,记载中有白凤膏。
      (3)[明] 李梃《医学入门》(1575)中,“凡鸭,白毛乌骨者为上。黄雌鸭最补;绿头、青头鸭佳;黑鸭滑中,发冷痢、脚气”。
      (4)吴正伦《养生类要》(1588)一书中的记载是“可常服葛可久白凤膏等药”。
      (5)[明]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 中有“又有白而乌骨者,药食更佳”的记载,表明乌嘴鸭是食药兼用的。
      (6)[明] 丁凤《医方集宜》(1618)中,记载中有白凤膏。
      (7)[明] 皇甫中的《明医指掌》(1622)中有壬字号白凤膏。
      (8)[明] 李中梓《本草通玄》(1667)中有“白毛乌嘴者方有奇功”。
      (9)[明] 李朝櫆《医学新知全书》(1628)中有“壬字号白凤膏”国内已不存此书,今收入在《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三册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清代的记载
      (1)[清] 张璐的《医通祖方》(1575 年刊行于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上面有白凤膏一则。该方中用“乌嘴白鸭”一只。
      (2)张璐(1617-1700),江苏苏州人。在他的书中写道“此葛可久方。……余尝借此以治饮食内伤、中气不和、发热羸瘦之证,往往获效。”据此,可以认为,清代江苏苏州一带是有乌嘴白鸭养殖的,否则不可能经常入药。
      (3)药方中一是谈到药方来自葛可久,二是谈到了药方的效果。与《十药神书注解》记载中不同的是,此处用的“乌”嘴而不是“黑”嘴。但“乌”与“黑”,字面上意思是相近的。
      (4)[清] 汪昴《本草备要》(1694) 有“白毛乌骨者,为虚劳圣药”的记载。
      (5)[清] 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1761)有“乌咀乌骨白鸭,补虚劳”的记载。
      (6)[清]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1773)有白凤膏的记载。
      (7)[清] 陈修园(1753-1823)编有《十药神书注解》一书。对葛可久的《十药神书》进行了解读。方歌云“参苓平胃散一升,京枣二升酒一瓶,黑嘴白毛肥鸭一,照方如法制来斟”,陈修园注解说 :“毛白者,味较清而入肺,嘴黑者,骨亦黑而入肾。”
      (8)[清] 林珮琴《类证治裁》(1839)记有白凤膏。
      (9)[清] 王旭高(1798-1862)为清代吴中名医,有医书十多种。《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一书中收有王氏医书中的《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诀云 :白凤膏专补肺痨,培土生金法最捷。在方剂中有主治、药方组成、制法、用法、歌诀栏目,详细介绍了壬字白凤膏。
      (10)[清] 林赵竹泉《伤科大成》(1891) 记载有白凤膏。
      (11)[清] 林玉友《本草辑要》中有“白毛乌骨者,为虚劳圣药”。
      (12)[清]《泸溪县志》有“白毛乌骨者贵”的记载,泸溪县为今湖南省泸溪县。
      二、古代的白凤头鸭
      一些古代文献虽然记载了白凤头鸭,但没有明确说明鸭的嘴是否为乌嘴。通常白鸭的嘴为黄嘴。
      1.[清] 高士奇(1645-1704)《蓬山密记》中记载有“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上曰‘人传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不知其味。’”这则记载,记的是北京畅春苑内的凤头白鸭是用作观赏用的。但连康熙也知道,凤头白鸭不光是食之味美,而且食之有益。
      2.[清]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1776)中记载有“凤头白鸭”。
      3.[清] 鲍相敖《验方新编》(1846)有“凤头白鸭蒸食数只,断根,极效。此鸭出广东顺德县,广西义宁、北流两县。”这则记录,虽然没有讲到鸭嘴的颜色,但值得注意的一是讲到蒸食数只,二是讲到了凤头白鸭的产地为广东顺德县、广西义宁、北流两县。鲍相敖编辑《验方新编》,历时20 年。书出版后,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古代的乌嘴白羽凤头鸭
      乌嘴白羽鸭已属珍奇,乌嘴白羽凤头鸭就更属珍稀了。笔者历时多年,查找到2 条明代的记载、8 条清代的记载。
      1.[明] 黄一正著《事物绀珠》(1591)—书记载有“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黄一正是江苏扬州人。黄一正的记载(1591)比写下《物种起源》(1868)的达尔文的记载要早277 年。
      2.[明] 李中梓(1588-1655)《医宗必读》(1637)中记载“类有数种,惟白毛乌嘴、凤头者,为虚痨圣药。”李中梓为明末清初名医,上海南汇人,寓居苏州较久。书中明确记载的是白毛乌嘴的凤头鸭。
      3.[清] 郭佩兰《本草汇》(1666)中记载“惟白毛乌嘴而凤头者为虚痨圣药”。郭为清初吴县人,师从于明未名医李中梓。
      4.[清] 顾松园的《顾松园医镜》(1718)中记载白凤膏,是用“乌嘴凤头白鸭一只。”
      5.[清] 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中记载为“鸭有数种,毛白而乌嘴凤头者”。
      6.[清] 何炫《何氏虚劳心传》(1832)中记载有自制白凤膏,用“乌嘴凤头白鸭一只。”书的总论中认为“虚劳之症无外邪相干,皆由内伤所致。如酒、色、思虑、劳倦、忿怒,伤其五脏, 劳其精血。阴虚则内热生,而成虚劳之症”,“本方为血肉有情之剂,虚劳之人所宜常服滋补,诚圣品也”。值得一提的是,何氏世代从医,历南宋、元、明、清19 世,代有闻人,在中国医学宗谱上是少见的。巧合的是江南何氏的一支在镇江,镇江又是凤头白鸭的抢救保护地。
      他自创的理虚验方,多为滋阴填精补肾之剂。他的自制白凤膏方剂,后人广为采用。上海中医学院已故老院长程门雪,对何炫的《何氏虚劳心传》十分赞赏并加以批注。
      7.[清] 光绪《北流县志》(1880)载 :凤头鸭,白鸭,头上有髻……能治痨疾,乌骨者良,然难得。北流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8.[清] 李元开“荷花双凫图”是一幅花鸟画,画上有两只黑嘴白羽凤头鸭。此画现藏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艺术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幅凤头鸭的画像,弥足珍贵,也为明清的文字记载提供了确凿的图像证明。
      从笔者收集到的古代文献来看,白鸭有1700 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出自[ 东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国黑嘴白鸭的历史已有700 多年, 最早的记载出自[ 南宋] 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应用于中医。乌嘴凤头白鸭,最早的记载则见于[ 明] 黄一正的《事物绀珠》(1591),最迟见于[清]《北流县志》(1880)。
      四、当代的药用鸭
      与古代的药用鸭记载相比,当代中国有关药用鸭的记载要少得多。
      笔者查找到的有,施杞主编的《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学林出版社1994)、刘炎主编的《江浙沪名医秘方精粹》(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书中收录有何炫的《何氏虚劳心传》中记载有“自制白凤膏”、张树生等编的《中华养生药膳大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三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孙玉信等编的《方剂大辞典》(山西科技出版社2014)、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收录《十药神书》中的“白凤膏”方。
      中国当代的家鸭品种的药用鸭有连城白鸭。据《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记载,清代道光童荣南该邑风物志中有“鹜有黑白之分,而白鹜为美”,“列为珍品、贡品”,连城白鸭至少有100 多年的历史。连城白鸭不但肉嫩味美,老母鸭还可入药。当地中医认为它具有滋阴降火和止血痢等功效,是当地民间传统的滋补良药。
      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记载,中国地方家鸭品种有34 个,被列为药用鸭的仅连城白鸭一个。史料记载“鹜有黑白之分,而白鹜为美。可治燥热殊症。家宴丰者,以黑嘴的白鸭为贵”,连城白鸭具有药用功效,常用于煲汤药膳。
      杜文兴的《鸭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无公害鸭安全生产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两书中,均有这样的记载 :“连城白鸭富含18 种氨基酸和10 种微量元素, 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之功效。近年来,临床证实连城白鸭还是缓解癌症患者病情,延长生命之首选食物”,“连城白鸭饲养期越长,其药效越好。只有饲养4 个月以上的,才是真正具有药效的连城白鸭”。该书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根据多本中医古籍的记载,中国药用鸭除乌嘴白鸭外,还包括乌嘴凤头白鸭。镇江天成农业公司与扬州大学合作,经过十多年的时间(2005-2020),成功抢救、保护了乌嘴凤头白鸭。
      2019 年,农业农村部公告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2020 年又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收入“国家畜禽品种名录”,为我国药用鸭增添了一个品种,更填补了镇江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畜禽品种的空白。乌嘴白羽白凤头鸭现已实现了规模饲养,饲养数量已达到了数千只。凤头白鸭已游入多家江南园林,商品凤头鸭、凤头鸭的鸭蛋投放市场,反映良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近年来,功能性农业的研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前沿课题。乌嘴凤头白鸭的抢救保护成功,改变了有方无鸭的尴尬状况。乌嘴白鸭、乌嘴凤头白鸭的食药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不少医方的记载,值得深入发掘、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大健康产业。
( 作者沈晓昆为镇江市科技局原农业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