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重新认识柳永

重新认识柳永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5      阅读数:

重新认识柳永

 

马金松

 

【摘要】 柳永是宋代最杰出词人,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柔眉词风,更多注重抒发下层文人士大夫内心的苦闷,使这种“词余”正式成为文人大众文学。并从全新的角度,运用独特的批评方法来阅读、阐释、品评经典名篇。

【关键词】 镇江 柳永 文学巨匠  

 

镇江北固山既是英雄山,又是寺庙山,也是文化山。这里因拥有柳永文学巨匠感到自豪和骄傲。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勾栏瓦肆,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文学巨匠。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大象棋盘上只是一颗无名小卒棋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棋盘中他却是一只拨弄棋子。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统统变成了由你支配的棋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但是一旦无名小卒过了楚河,赛如“车”,“卒”就像北固山上的“满眼风光北固楼”傍立下的松树,立于悬崖峭壁上,沐着霜风雪雨,真是“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英雄和慷慨悲凉的北固山,彰显了江南士子铁骨柔情。镇江也因有了这一份气吞山河的骨气,才变得更加壮美和辉煌。但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文学巨匠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如果当初这一粒种子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北固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他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限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死后埋葬在镇江城中的北固山脚下,镇江北固山成了一个大家词的归宿,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文学巨匠——柳永,并深入研究、探索、创新和发展。

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先祖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称雄当世,光耀后代。先祖遗风,对柳永极大的影响。祖父:柳崇,字子高,曾为沙县县丞,有威信,家训甚严。父亲:柳宜,字无疑,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任雷泽县令,官至工部侍郎。叔父:柳宣、柳宏等五人,也皆有科第功名。长兄:柳三复,天禧二年王整榜进士。柳永兄弟三人均擅长诗文,号称“柳氏三绝”。仲兄:柳三接,与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员外郎。儿子:柳涚,字温之,庆历六年贾黯榜进士,官至大理寺丞。侄子:柳淇,熙宁八年曾作《宋故郎中柳公墓志》。父亲为其取名“三变”,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希望他走一条官途。而他自小聪颖无比,10岁作《劝学文》,13岁作的《题中峰寺》,让他得了神童之名。咸平五年(1002年),18岁的他决定进京赶考,一路过苏杭天堂,骨子里浪漫多情的天性压过了心中的豪情壮志,湖光山色和繁华都市让这个年轻人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最后索性留在这里,听曲填词,一路玩赏。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6年后才动身进京赶考。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柳永初到汴梁,一座比杭州更大更繁华的都市,他戴着在苏杭获得的“光环”翩然而至,受到了万众的瞩目和青睐,其中的绝大多数,便是歌妓。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1018年仲春,皇城琼林苑内,又是一年放榜时。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后为泗州判官等职,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柳永一辈子考官名的辛劳,生活无着落,加上性生活无度,导致70岁与世长辞。

人生仕途不得志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大概他30岁时告别家乡,到京城汴京(现开封)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特别的类型。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这首《鹤冲天》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从此中就可窥见柳永落第后的愤慨之情和牢骚之意,颇有对名利的蔑视、对权贵的鄙夷,和对入仕的不屑,似乎已然超然物外。实际上内心还是有着无奈的苦恼,诉诸笔端,便是一句破罐子破摔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士途的官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地发的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语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占领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不久之后,柳永心情平复,回思此次应试落第,再生感慨,又写了二首词《如鱼水》,这首《如鱼水》对很多人而言颇为陌生,不同于《鹤冲天》的狂荡牢骚,这首词则反映出柳永对仕途依然心存希望,且看“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分明是幻想他日能够壮志得酬。然而这希望却总归是无法实现的无奈,最终还是回到了“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的烟花流连!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吃住全包,另外“发红包”(稿费)。你想他有什么生活来源?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朝庭的冷淡,倒使他静下心去从事民间创作。歌馆妓楼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铄,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和腐烂。柳永的才华在这里得到用场和发挥,他正如破茧而出的创作《玉蝴蝶》,自由地在作诗词飞翔,呼吸着文学新鲜空气。宋仁宗嫌柳永这“玉蝴蝶”不漂亮,“啪”地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这只玉蝴蝶顽强飞起来。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不理解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正是中国文化振兴的时代,市民文化盼望着自己的文化新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隆重托举着他,他像江南的芦苇在长江滩边一样拼命地疯生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重新认识柳永

柳永是北宋一词大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柳永是北宋初期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创制了大量慢词长调,在表现手法、意象组合、题材开拓等方面亦有许多创新之处;柳词多表现市民情调,尤其关注妓女歌姬的生活境遇及内心世界,因此流传极广。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291首词,所用词调竟有149,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巨匠的史上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有《乐章集》一卷传世,后世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词人无不受其影响。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贡献一样,是宋代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情感、语言和文化,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对柳永的词地位,历来有很多争议。一类是有贬义的词,如《昼夜乐》《斗百花》等,反映出柳永的较为浮艳绮靡。另一类是褒义的词,如《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标志着柳永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笔者对柳永重新认识主要有几点:

一是柳永词对词体开拓的贡献:①大力提倡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②变雅为俗,运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市民化的生活情调。③创造性的运用了白描和铺叙的手法。④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二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风格更加民间化,通俗化,不过在内容上的开拓并不太多,百度婉转言情的作风也没有显著地改变。长期以往,词的创作之路越走越窄,必然会被导入死胡同。

三是柳永的词给后人的启发,词在辛弃疾手中得到了改革和迅速发展。又创造性地“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和现实批判,《念奴矫·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辉煌的慢词篇章,柳永在形式上的奠基,为辛弃疾等人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两宋词坛,从柳永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慢词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

四是根据柳永《迷神引》词的内容,以及柳永仕历,考定《迷神引》是柳永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后,由汴京赴任睦州团练推官时,途经润州所作。柳永生前到过润州,作词咏赞润州“画屏”般的景物,后来定居镇江。死后又旅殡并葬于润州,可说与润州缘分非浅。

五是柳永的《劝学文》著作,全文不长,内容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治学严谨。当前仍有一定现实教育指导意义,可以说千金不换的教子良方。

六是柳永的后人对镇江的贡献很大。据江苏镇江柳氏后裔编纂的《京江柳氏宗谱》记载,柳永后人中,出过多名进士,至于举人、秀才、学士、硕士、博士,更是不计其数。如国学大师柳诒徵、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等,都是全国知名人物。

七是柳永墓的考证与研究,对于打造镇江北固山新景点,宣传镇江文化,吸引海内旅游人气,促进镇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柳诒徵. 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

 

(作者为镇江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