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苏颂及其谜

苏颂及其谜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5      阅读数:

苏颂及其谜

 

李德柱

 

苏颂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020年12月10日),无疾而终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日(1101年5月20日),生前住京口朱方门外化隆坊(今酒海街社区朝阳门小区),死后葬润州五洲山西北阜。苏颂长年在馆阁任职,遍历地方长官,并两次出使辽国。累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宋哲宗时拜相。他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宋徽宗即位后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苏颂死为其辍朝二日,追赠司空,追封魏国公,并遣使抚恤其家,“葬事官给”。

苏颂年代,正值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互相倾轧,苏颂注重国计民生,坚持科技创造。新党曾肇(新党名相曾布弟)《赠司空苏公墓志铭》如此评述苏颂:“家贫,担石不充,无愠色”;“虽贵,奉养如寒士。筑第京口,仅蔽风雨。比薨,来吊哭者,见其服用俭素,皆叹息而去。”旧党苏轼评论:“温文而毅,直亮不回。”“历錾四朝,允有一德。”其孙苏象先说:“祖父生平节俭,尤爱惜楮墨,未尝妄费寸纸。每剪碎纸为签头,稍大者抄故事,令子孙辈写录。常云此陶侃竹头、木屑之意。”元宰相脱脱主编的《宋史》称他“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喜为人言,公式公式不绝。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清状元毕沅著《续资治通鉴》说:“颂器局闳远,礼法自持……。明于典故,朝廷有制作,必就而正焉。”一代儒宗朱熹称他“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本草图经》说:“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在1061年撰写的《本草图经》的成书,是世界药物史上的壮举,领先欧洲40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卢嘉锡称苏颂:“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

在哲宗朝,苏颂奉命检修新旧浑象,他四处请教、遍寻古籍,在元祐三年和韩公廉集合了一批技术人员开始研发,终于在元祐七年研制成功了水运仪象台。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三个第一。第一,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浑仪的运转与现代的天文台转仪钟运转原理是一样的,可以说是转仪钟的始祖。第二,水运仪象台的活动屋顶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祖先。第三,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苏颂被称之为“钟表业的鼻祖”。

撰成《新仪象法要》,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创造了第四项世界第一。

《新仪象法要》中还绘有14幅星图,其中“浑象紫微垣星图”“浑象东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北极星图”“浑象南极星图”这5幅是最有研究价值的,苏颂绘制的星图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天星图中保存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星图,创造了第五项世界第一。

研制完水运仪象台之后,又研制了一台单独靠水力来推动的浑天象,人在里面观看,就像是身处于宇宙之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假天仪,可以说是近代天象仪的祖先,是苏颂创造的第六项世界第一。

嘉祐二年(1057),苏颂奉命编写医书,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在嘉祐六年(1061),编撰完成了《图经本草》21卷,《图经本草》在医药学、生物学、矿物学和冶炼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图经本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科研价值,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算得上是一部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这也是苏颂创造的第七项世界第一。

在苏颂生平中有好多另人费解的谜,如:文坛领袖欧阳修喜欢、重用苏颂,但称其父苏绅为小人,加以弹劾。

欧阳修光明磊落,赞同革新的范仲淹。范仲淹权知开封府时,曾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吕夷简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饶州,不久便知润州。谏官欧阳修为范仲淹鸣不平,说“君子不能同进,却是可以同退的”,欧阳修被贬后,写了朋党论,公开表明立场。苏绅是拥护吕夷简的稳健派,在任职开封府推官时,怕军队中威信极高的王德用日后有可能威胁朝廷,便以“德用宅枕乾岗,貎似艺祖”,进行弹劾,最终王被罢免出枢密院,士皆为之惧,欧阳修也感到畏惮,认为这是小人之举。庆历二年(1042)进士科考,谏官欧阳修与张方平担任正副主考,前状元王拱宸、知制诰苏绅担任考官。苏绅通过张方平代为转告苏颂报考之事,欧阳修觉得此正大光明之事可直接诉说,请人代转显得不坦荡。其时,京都久旱不雨,皇帝大臣们都忙于祭天祈雨,苏绅给皇帝上《久旱言政事疏》。他从《洪范》五事即仪态、言语、眼光、听觉和思想出发,婉言群主仪态应当谦恭,言语应当正确并可以遵从,眼光一定要明亮,听觉一定要灵敏,思想一定要睿智,而不能被下面的某些臣子乱言蛊惑,超越了君臣之分,威权下移,刑赏妄加,导致阳气过盛,而阴气无法附着,所以长期干旱不雨,这不是天意……。欧阳修觉得苏绅所说,特指自己为代表的谏官,很是不爽。太常博士马端是个品行低劣的小人,苏绅向朝廷推荐为监察御使。欧阳修则向仁宗直言“端性憸巧,往年尝发其母阴事,母坐杖脊。端为人子,不能以礼防闲,陷其母于过恶,又不能容隐,使其母被刑,理合终身不齿官联,岂可更为天子法官。”在京都,苏绅与主管审刑院的梁适私交极好,常在一起便饭。与欧阳修同搞古文运动的梅尧臣《碧云騢》谈到梁适,牵连到苏绅:“梁适始与苏绅有奸邪之迹,时号‘草头木脚’,隐语其姓也。欧阳修对皇帝说:“草头木脚,陷人倒卓。”卓本义是倒立,将一个人倒过来看,自然看得更真切一些,有些不为人知的真相细节就难免曝光于众,使当事人赤裸裸而显难堪之境。欧阳修谏言皇帝:一方面要收回成命,罢黜苏绅,另一方面建议要改革制举,不限资考,将苏绅、梁适等奸邪之人赶出两制之中。仁宗皇帝准其奏,庆历三年七月将翰林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苏绅贬为龙图阅学士、知扬州。就在这时,苏绅的父亲仙逝,他得回老家泉州同安守孝。

但是欧阳修喜欢、重用苏颂。庆历二年进士科考,考生中,有宰相吕夷简之子吕公著、欧阳修弟子王安石、苏绅长子苏颂等。临考前,欧阳修对众考官说:你们推荐的人肯定有他们过人之处,但不管谁推荐都不算数,一切得看考试成绩。为了防止坊间猜疑,我们必需对有关考官的子弟另加笔试,合格了才准参加此次科考。别试考题分别是历者天地之大纪赋和论周礼名数。考试结果,苏颂为别试第一名。欧阳修对试卷评语是:“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考试结果出来了,各位考官推荐的人才,名副其实,全部当选进士,榜眼王珪、进士王安石、苏颂、吕公著……由此,欧阳修对苏颂产生极好印象。庆历六年(1046),苏颂任江宁知县,其父苏绅病卒,苏颂为其在润州守孝三年。皇祐元年(1048)苏颂为父守孝期满,因祖母、母夫人在堂,及诸姑弟妹未婚嫁,家素无资,不暇择禄,急趋铨调,授南京(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南)留守推官,向传范为南京留守,翌年,欧阳修治应天府(府治在当时的南京),兼南京留守使。欧阳修成了苏颂的顶头上司,二人未因苏绅被贬一事影响师生、上下级关系。苏颂忠于职守,象尊重向传范那样尊重欧阳修,欧阳修觉得:苏颂不象其父那样“锐意进取”,不卑不亢,是诚实坦荡的君子,欧阳修经过考察,决定对苏颂重用:“政事一以倚之”,所得结果“府赖以治”,而成为佳话。

苏颂是欧阳修门生,深知欧阳修的人品,他是苏绅长子,受父亲教诲,对于父遭弹劾,他不恨老师,也不怨父亲。因为父亲被弹劾之时,吕夷简已病入膏肓,仁宗让范仲淹、欧阳修等主政搞庆历新政,贬吕夷简稳健派,提革新派是朝廷必由之策。但是老师、父亲都有偏激之处:欧阳修评价马瑞不孝,但马身为朝廷官员,对于违反国法的行为揭发检举,这又是忠于朝廷的事。父亲为国家长治久安作想,将无过失的王德用以“宅枕乾岗,貎似艺祖”,进行弹劾,此锐以进取,实属不妥。苏颂吸取教训,从政五十年,一直严守中立,不搞偏激。

又如朱方是风水宝地,苏绅与润州无瓜葛,何以能葬此?

宋《嘉定镇江志》说:“京口江山,素号奇伟。故承平时,士大夫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之语。”朱方即春秋时镇江,宋时润州,亦称丹阳、京口。死葬朱方,很不容易,仁宗时,大词人柳永、大书法家苏舜钦均酷爱镇江,但棺柩停放数年后,才由润州知州王安礼、京口转运使苏舜元之力分别葬在镇江北固山和檀山。苏绅家与镇江素无瓜葛,能葬此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苏绅做过无锡太宰,深为春秋吴国四让王位,隐居丹阳延陵的吴季子而折服,苏颂孙苏象先《魏公谭训》载:苏绅遗命苏颂“吾归葬大计,汝辈慎勿效,既不能免仕官,随处葬我,乃延陵季子之志也。”苏绅是在知河阳(今河南),又徙河中(今山西),未赴任而感疾,为医者所误,卒于河阳。苏颂从江宁迎柩南归。其时,庆历新政已失败,朝中由张方平、陈执中主政,陈执中倾向吕夷简,张方平是苏绅好友,又是苏颂的副主考官,他同情苏绅遭遇,在庆历新政中,会同前状元王拱辰,接到太子中允李定举报:新政骨干苏舜钦用变卖废旧纸款请客,便以公款私用,监守自盗之罪弹劾,结果苏舜钦被削职为民,参加吃喝的刁约等被贬官。苏颂南下护丧有《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长韵诗,后加注云:“先公在河阳下世。马予星夜行护丧南归,治命以泉山乡里道远不可归,令于升、常间卜葬谋居。”升(即升州,今南京市)常之间即为镇江地界。主政者发话,这是天时。

到了镇江地界,苏颂在诗注中说:“既过京口,会故人钱起居子高作守,治馆相留。时有道人自真,善山水学,从予行常润数州,择得今青阳坟地,起乳山,艮;来南走京岘,巽。冈西北枝艮落,即今先公坟。术者皆言善地,遂安葬。自此谋居郡中,占丹阳为乡里。”润州知州钱彦远的父亲钱易与苏绅在朝廷均为内相,关系较好,钱知州在润州很有作为,发现焦山《瘗鹤铭》便为其建亭,苏舜钦、苏颂曾有诗颂之。钱彦远是吴越王钱倧之孙,政治上采取中立,在钱知州及镇江高道指点下,苏绅得以安葬在京岘山,这是地利。

苏颂在镇江无亲属,无立锥之地,这时,京口乡贤刁约(字景纯)对至诚至孝的苏颂伸出援手。刁约曾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又并为集贤校理,在京师为诸王宫教授40年,宾客无少长,均热情接待,他从不登权要之门。因苏舜钦公款吃喝案,他被贬知海州,不久又受到重用。告老回润修葺自家园林藏春坞,其遗址在范公桥东丁家巷(现并为中营街),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存、苏轼等成了他家常客,对他都很敬爱。苏绅死,苏颂在镇江守孝,因苏颂是欧阳修门生,人品高尚,“刁景纯割柳南数亩相助”。苏颂在镇江故居其地便是刁约相赠。苏颂成为镇江人,刁约功没大焉,这便是人和。

再如:苏颂系元祐宰相,绍圣年间清算元祐奸党,崇宁年间将“元祐党人”309人勒石,但无苏颂名子。

王安石变法欲起用李定为监察御史,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让中书舍人苏颂等三人起草,工部郎中、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的苏颂等认为李定资质不够,三次退回诏书,最后被贬。元丰二年(1079)李定担任御史中丞后,对旧党人士迫害,他主管乌台诗案,将苏轼关押,欲置成死罪,又以开封知府苏颂包庇“陈世儒(已故陈执中妾之子)默许妻子教唆婢女毒杀生母”案,将二苏同关一狱,故人们称二苏为旧党,经多方营救,苏颂无罪出狱,苏轼被流放黄州。

元祐年间(1086-1093),高太皇太后执政,启用旧党人士,司马光等提出“以母改子”的口号,即以高太后改变儿子的过失,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元祐诸宰相和大臣,拔高了高太后地位,却忽视真正的年幼君主哲宗的存在,苏颂担任宰相,他写奏章,一律写二份,一份呈高太后,一份呈哲宗;在奏对时,每次也都要征得哲宗的同意,以示对哲宗的忠诚和恭敬。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启用新党,司马光、吕公著等元祐宰相均遭清算,唯独苏颂幸免。在打击元祐党人时,苏颂也名列其间,宋哲宗百般回护,说苏颂是个忠厚且识大体的人,免于处分。徽宗崇宁年间,新党蔡京对元祐党人报复更甚,在全国勒石,称之为奸党。新党骨干,曾任徽宗靖中建国元年左丞右相的曾布因“力援元祐奸党”而被贬润州为知州,后又贬他处,且在全国勒石,称之元祐党人,但元祐宰相苏颂又一次排除在外。与蔡京一同起草勒石文字的有蔡京的门生、门客,时任检点试卷官、仪礼武选编修官叶梦得等三人。《宋史·强渊明传》说:强渊明“与兄浚明及仆卜梦得缔蔡京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济成党祸”。曾担任丹徒尉的叶梦得是藏书家,他发现苏颂家藏书更多,便常去借书,他对苏颂大有好感。苏颂为相,时间仅一年,且多次辞位,无恋栈权位,不结党……在叶梦得的坚决反对下,苏颂未立入元祐党人名单。

苏颂是镇江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在苏颂诞辰1000周年之际,笔者试析苏颂及其谜,抛砖引玉。仅以此文作为献礼。

 

(作者为原镇江市教育经济发展公司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