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阐述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  历史之必然及可操作性

阐述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  历史之必然及可操作性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3      阅读数:

阐述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 

历史之必然及可操作性

 

王礼刚

 

【摘要】如果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开源之母亲河,那么,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是镇江的母亲河。在丹徒镇和古运河上,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是历史赋予镇江之要求、传承历史之重任!丹徒镇亦是建设镇江大运河博物馆位置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大运河 镇江 丹徒镇 水文化 博物馆

 

一、在丹徒镇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历史必然之分析

1.大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

秦时开凿了徒阳运河育孕了“丹徒县”。丹徒古城虽然坍江,但是,有了徒阳运河才有丹徒古城,这是历史史实。公元195年,孙策入主江南开凿了京口河,大运河入江口西移,建筑了铁瓮城,镇江古城区有城开始。公元494年至497年,齐明帝开凿大京口,大运河入江口再次西移,进一步繁兴了镇江古城。大运河对镇江古城的始建和繁兴,完善了大运河是镇江母亲河历史之论证。

2.在丹徒镇可以“一眼看到2200多年”

秦时开凿的徒阳运河,具有2200多年历史,其引江河、漕渠、横闸以及古镇未曾改道、移位,作为历史之见证完全俱在。

3.丹徒镇是秦人工开凿的江南运河第一条入江口

大运河丹徒镇入江口具有2200多年历史,是秦人工开凿江南运河第一条入江口。镇江入江口虽然许多,唯有丹徒口是2200多年历史,并沿用至今,其它入江口历史难以堪比。

4.千古县治丹徒镇

丹徒古镇作为县治,据了解,江浙大运河段没有比丹徒古镇历史更悠久的县治古镇。因此,建设、保护丹徒古镇,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历史重任,不应该有讨价之理由。

5.永宁桥万家夹渠

丹徒古镇旧有古桥永宁桥,俗名湾子桥,是一座石拱古桥,在丹徒镇上雄跨运河。永宁桥于1972年之前是虎踞桥至辛丰桥这段运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清初文学家、藏书家丹徒人冷士嵋《江泠阁全集·文续集》有一篇《修永宁桥记》云:“镇旧有桥,东西烟井,万家夹渠而居,恃桥以通往来。”“万家夹渠”,可见丹徒古镇规模是何等之大、何等之繁兴。永宁桥于1980年因洪水坍塌一角被拆除。

永宁桥,究竟建于何年,史志没有记载,但据乡民传曰,建于永宁年间。可是,历史上有两度年号为“永宁”,分别是东汉安帝年间(120年),西晋惠帝年间(301年)。作为县治,永宁桥应是大运河丹徒段历史最早的桥梁。复建永宁桥很有历史必要。

6.高岗峡河是镇江独特的地理特色

大运河镇江段没有“水拍两岸”之江南水景,高岗峡河却是大运河江浙段镇江之唯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镇江看大运河,只见帆影在地面上移动,不见河与船。高岗峡河之地理地势,是镇江唯有之特色。丹徒镇是镇江高岗峡河段中之一段。镇江打造高岗峡河之景观、旅游,江浙没有城市可以攀比。

7.徒阳运河有着国家一统之功绩

秦时开凿的徒阳运河,近距离连接了公元前495年、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江南运渎和邗沟,为秦国家一统,南北呼应,决通川防作出贡献。徒阳运河开凿意义非凡。“天下输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二、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内容之丰富厚重

1.展示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的原始性

原始的大运河镇江段高岗峡河,开凿艰辛,且水源不足,河道水浅干涸,漕运困难。博物馆可以复制古运河上的埭,丁卯埭就是其中很有名的埭。埭形成的航道是阶梯式的梯级航道,是保证航道水源,不耗水。六朝时使用的人力埭、牛埭,显示了当时高岗水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南北朝史事传》载: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聚土,以象破冈埭,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此为埭的叙述。

埭的建设,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是一项十分先进的航道建设技术。还可以展示河道“截其道使其阿曲”,“三弯抵一闸”以及运河水系的河道蓄水治水技术。“两岗相望,岗丘绵延。”是镇江高岗峡河地貌特色的写照。

2.仿造建设大运河上曾经有过的古桥

桥,在古代大运河上鲜见,多建筑于县城和大的集镇。《修永宁桥记》云:“丹徒镇或云古丹徒县也,秦汉时皆邑此。孙吴始徙京口,然邑虽徙而名不更。镇当要冲,为吴会、闽、越贡道之所。……镇旧有桥,东西烟井,万家夹渠而居,恃桥以通往来。”

辛丰桥,清康熙十七年(1687年)桥圮,里人募资重建,巡抚都御史马公祐资助。重新建成的桥为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面由3块大方石铺成,桥洞两旁有纤道,并设固定绞关拖曳上行船只,时为丹徒县内最大的桥梁。

古城、集镇的古桥,历经年代时空跨越,由简易桥、木桥,发展为石拱石桥。桥虽美,却于行船不利,不可扬帆,船家只得背纤、撑篙、摇橹。

在清末之前,行船的动力主要借助风力,扬帆航行。帆船航行,遇桥落帆,过桥扬帆,行船很是麻烦。所以,江南运河段县城和集镇即使有桥梁,大多数是木桥,木桥桥面还是活动的所谓拖板桥,每天按规定时间收起桥面让船通行。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巡江御史林应训疏请大挑徒阳运河所说:“……丹阳以北,凡有石桥,俱以木质,改为天关,可以抽拽。运船一过丹阳,距江百里,即竖大桅,有风便渡。”

桥,记载着大运河和古城的记忆与发展。

3.复制古代船舶

千百年来,运河上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国家的交通工具也是船。古代的江口镇、十字街附近、猪婆滩、上隍等地都建有船场。如:可实物展示早期在运河上航行过的独木舟;用于六朝时期的小船舴艋;用于战争的艨艟;大型战舰楼船;明清时漕运的浅船;运送官物的马船、风快船;驿站用的水驿船;用于催漕用的黄船;普遍使用的沙船、浪舡;历代帝王巡视的龙舟等等。古代水运以木船为主,木船以拉纤、撑篙、摇橹和风帆为动力。博物馆内陈设一些纤、篙、摇橹、风帆等,尽可能让人们了解、认识或亲自泛舟运河。俗话说:“世间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李白《丁都护歌》描写了船夫运石艰辛之苦:“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万历镇江府治》记载,镇江三处造船场分别为:江口镇造船场、通户门里樱桃园造船场、小围桥西木场巷造船场。

《京口山水志》记载:“战船厂在港口。丹徒志:京口战船为防海而设,通计海哨船、吧唬船、快哨船、艍艚船三百只。旧有船政通判,今归常政道,修造建厂高资港。”

杭州萧山区挖出一只8000年前的独木舟,为此建筑了独木舟博物馆。博物馆占地83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厅和遗址保护厅组成,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镇江虽然没有发现这么久的历史文物,但是,“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萃而错处,转移百货以通有无。”亦说明镇江江河交汇,各式各样的船舶都曾在镇江水运。因此,复制古代船舶很有传承意义和必要。

4.建筑一座水城

古城北水关、南水关就是水城。苏州盘门既是城门也是水城,因为航道穿城,“两城”建筑在一起。从人们的了解度来看,人们对水城了解甚少。水城城内外建筑有水门、水闸、码头、护城河。建筑水城也和现在建筑一样,是要打基础的。古代水上建筑通常是打木桩。先在水下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然后用城砖建筑水城。水城也是城门,主要管理船舶进出城。建筑水城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古运河的情况,也是记载镇江乃至国家水运交通发展史,是实物建筑的文化传承。

5.建设古驿站

驿站,在古代社会是国家沟通重地,实行国家管理的渠道和场所。建设古驿站、古牌坊、古碑刻等等,以两千多年来的实物展现给世人。

曾经的镇江古京口驿,第一进头门,左首轿班房一间,右首夫头房一间,八字墙。第二进仪门,东西角门。第三进黄华亭三间,捲棚三间。左首文书房两间,差头房一间。旁有差厅三间,跟随房三间,什物房三间,厨房两间,役房一间。朝南马王殿三间,戏台三间,东西耳房两间。东西马棚十八间,草料房两间,兽医房一间。过道两间,驿卒房两间,萧王堂一间。并设徒犯房三间,瓜州腰站马房三间。为方便扬州驿传,设扬州槽房三间。

清代末,光绪年间后期,电报、邮政、铁路在中国大地开始并发展,取代了驿站。建筑驿站,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状况,以文化传承历史。

6.恢复丹徒镇古镇

秦开凿徒阳运河改谷阳称丹徒,置丹徒县。六朝以来,丹徒镇一直为郡(晋陵郡)治所在。直到宋雍熙四年(987年),丹徒镇才由县治始为县镇。

明清时期,丹徒古镇店铺林立,运河上商船来往不息,商贾云集。古街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依水而建,小巧玲珑。古街石板铺就,建筑古朴典雅。古运河舟楫鱼贯往来,帆影衔接,不可记极。特别是晚上,舟艤沿河、街、古桥下停泊,古街灯火、渔火辉映;南北货物的交流、买卖,酒店里猜拳行令,颇有十里秦淮繁荣的韵味。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丹徒镇老街尚存,老街长约300余米,两旁有店铺20余家,新辟集镇街道计长千余米。

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展示大运河镇江段的原始性,复制大运河上曾经有过的古桥,复制古代船舶,建筑水城,建设古驿站和恢复丹徒古镇,仅仅是简单的例举,秃笔难书大运河千古之事。规划在心,成竹在胸,只有在建馆实施时详尽。

博物馆除了建设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以资料、文图展现。

三、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非物质史料部分

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史料部分,还要以镇江史志记载,非遗的部分亦以图片和文字展示。

1.可将古运河四座古街(镇),即新河一条街、西津渡古街、丹徒镇古街、辛丰镇古街历史文脉进行展示。

2.可将镇江历史名人,即从帝王到宰相、府县、文人墨客及大运河镇江段轶事进行展示。镇江历代名人有镇江籍贯,或者在镇江任职,或祖籍镇江,或死葬镇江等等,帝、王、将、相就有110人之多,进士、院士达60人之多,还有那么多的其他方面的历史名人。

3.千古以来那么多的名人居住镇江。宰相苏颂和沈括,不仅居住镇江古运河畔,而且都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镇江关河和运河两岸,就居住过陈升之、曾布、王存、杨一清、靳贵、张玉书等宰相。仅丁卯桥就有许浑别墅、杨一清石淙精舍等等,名人故居的展示亦是一篇大文章。

4.展示一江一河一城的变化和发展。一江(长江),江河交汇,给镇江带来的变化;一河(大运河)及水系,作为母亲河诞生镇江,展示镇江发展过程;一城(古城),曾经为朱方、谷阳、丹徒、京口、润州、镇江,历经各个朝代事关大运河的历史。

5.其它方面。可以建设大型水上游乐场,建设镇江诗、词学会(镇江是诗词之乡),把清周镐二十四景图《林开古驿》《梦溪秋泛》《城南赛社》《刁坞藏春》《范桥流水》《蓉楼话雨》等等,运河段中的“僧伽塔影”“梅溪晚烟”“灯火临流”之景、之情,“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清·查慎行《京口与韬荒兄》。)”的繁华景象,亦可融入到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中去。

四、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可行性之操作

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现在唯一最佳地点是丹徒镇。可以结合丹徒镇水道、丹徒镇古镇等等一并进行。打造“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的同时,丹徒镇古镇也同时也得到打造,解决镇江古镇难以打造之困惑。

1.可在学府路与左湖路交汇处,即原镇澄路、丹徒闸东各建造一座古城楼,寓意曾经的丹徒古城。同时也是“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景区之大门。

可以把学府路与左湖路交汇处之东南、左湖路之东北、长岗原啤酒厂之西北这片区域划为“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景区。这里没有主要交通公路,且又临江,包含大运河故道、入江口、千年古镇、江河交汇,是一片独立的景区,绝好的选择。

2.改造丹徒南闸为水关。水关,以城楼形式建筑。水关作为景区南门。丹徒横闸不易更动,虽然不是明清老闸形式,但闸却是徒阳运河开凿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见证。

3.在原永宁桥(弯子桥)原址旁重建永宁桥。永宁桥重建后,与现在河面上的便民桥、重建的水关、丹徒横闸皆为景区内沟通古运河两岸的通道。

4.沿河可部分建筑临水亭、台、馆、阁水景。大约有400-500米的河道两侧,开凿4-5道叉渠或者水面,在叉渠上建筑数座古式木桥、拱桥(石桥、砖桥)。设置的水面,可大可小,以布展需求而定。在整个水域内,可展示各类船舶、埭的演示实景造型等等,景区皆为露天展览馆。

5.丹徒镇古街按原址原状况打造。古街仍以曾经的条石铺就。恢复店铺,修复的古式小楼不得超过二层。构筑的古街依水而建,展现江南水乡的特色。

6.在古街区东侧,建筑室内博物馆,建设若干展厅,分别展示镇江涉水实物、碑刻、文献、治水名人、咏水涉水的诗文、文化遗产、传说等等。

7.由市、区佛教协会安排,把散落在丹徒镇的寺庙、道观迁建到景区。

8.亦可迁建东乡打造万顷良田,拆迁尚未迁移的古建筑迁移到景区。

9.市、区相关文化社团迁入景区,开展诗词、书法、民间艺人、艺术等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此为在丹徒镇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之轮廓设计,具体细节在打造中再按需精心设计。因此,在建设之前,行使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要集中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对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地点、规模、内容、利弊等,充分酝酿、比较和考证。让“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景区),成为镇江历史文化、旅游、商贸等之亮点。

 

参考资料

 

《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京口山水志》《光绪丹徒县志》《丹徒县志摭余》《续丹徒县志》《镇江市志》《京口区志》《润州区志》等等。

 

(作者为原镇江港务联运有限责任公司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