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镇江文宗阁名称意蕴论略

镇江文宗阁名称意蕴论略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镇江文宗阁名称意蕴论略

李金坤

  【摘 要】 对于乾隆皇帝御题镇江文宗阁名称意蕴之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四说:“尊崇皇祖”说;尊重“既有习惯”说;江水已盛故意省却“水”旁说;“江河朝宗于海”说。笔者以为,其御题“文宗阁”名称之意蕴“独异”而深厚,它寄托了乾隆皇帝尊崇皇祖、饮水思源的怀念深情。其他六阁皆明含“水”意,文宗阁字面却不见“水”影,而实质上是暗含“水”情的。文宗阁独处江中,不言水而水源充沛无穷。“江河朝宗于海”之说具有双关意,既与镇江的地理形势相合,又与乾隆皇帝以水喻阁的命名思想相符。其实,庋藏《四库全书》之七阁皆含“水”意,与“天一阁”以水克火之旨一脉相承,体现了乾隆皇帝的非凡智慧。由此可见,镇江建造文宗阁理所当然,文宗阁之名意蕴深厚;镇江人当引以为豪,复建文宗阁甚有必要!
  【关键词】 镇江  文宗阁  意蕴  新见  

  镇江文宗阁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亲自题写阁名与“江山永秀”匾额。此阁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收藏的是康熙诏辑的雍正朝铜活字排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于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1787—1790)又领藏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它不仅囊括了先秦至乾隆之前中国历史之主要典籍,而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与专门领域,历来享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美誉。镇江文宗阁成为收藏《四库全书》抄本的七大阁之一,①这是令历代镇江人值得骄傲与庆贺的一桩文化盛事!
  然而,名震一方、惠泽江南的文宗阁,随着时代风云之翻卷激荡,其命运颠沛乖舛在所难免。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英军攻占镇江,阁、书皆损。咸丰三年(1853)春,又遭太平军战火而书、阁俱焚,荡然无存。民国期间,有识之士吴寄尘率先发起,倡议于云台山建绍宗国学藏书楼。“绍宗”者,即承继规复文宗阁之意也。此后,冷遹、柳诒徵、丁子盈、赵宗汴、尹公石等乡彦贤达积极响应,出资献书。1933年2月绍宗楼落成。1937年12月,日寇占领镇江,楼中藏书散佚殆尽。直至解放后,绍宗楼方得以恢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全市内外复建文宗阁之呼声日益高涨。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果断决定在金山公园内由市园林管理局具体实施复建方案。奋力三载,于2011年秋复建竣工。盛世弘文,《四库》再现,美梦成真,文宗重光,传承文脉,功德无量。
  转眼间,文宗阁复建将近六周年矣。然而,学界有关文宗阁建造之理由与阁名之意蕴诸问题,尚存迷惑不解之处。笔者拟就此作点初步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北京西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盛京故宫的文溯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此六阁中间一字皆含“水”旁,唯独江苏镇江金山寺行宫的文宗阁中间一字不含“水”旁。面对如此之谜,不少学者进行了破解,然皆人言言殊,莫衷一是。归纳言之,大致以下四说:
  (一)“尊崇皇祖”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赏赐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于金山寺行宫,为保存好这套御赐大书,两淮盐政拨专款在金山行宫左侧建造了一座藏书阁,乾隆皇帝欣题“文宗阁”之名,并写了一首《题文宗阁》诗:“皇祖图书集大成,区分五百廿函盛。空前绝后菁华焕,内圣外王模楷呈。秀粹江山称此地,文宗今古贮层甍。略观大意那知要,知要仍惟在力行”。诗中的“皇祖”,即指康熙皇帝。《古今图书集成》是由康熙皇帝三子胤禛奉命与侍读陈梦雷等人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它由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作序的“钦定”巨著。“由于《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历经了两代皇帝才完成,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巨书,被乾隆皇帝视为祖上文治的‘业绩’。故他在《题文宗阁》诗中书前尊曰‘皇祖’,书誉‘集大成’,不惜用‘空前绝后菁华焕,内圣外王模楷呈’来赞美这部大型类书,以视他对皇祖编书和传书之举的尊崇”。②当《四库全书》真式入藏文宗阁之后,乾隆皇帝在南巡驻跸金山行宫期间,又写了两首关于文宗阁的诗。《再题文宗阁》云:“四库全书抄四部,八年未蒇费功勤。集成拔萃石渠者,颁贮思公天下云。今古英华率全荟,江山秀丽与平分。百川于此朝宗海,是地诚应庋此文。”《题文宗阁迭庚子诗韵》云:“庚子南巡阁已成,香楠为架列函盛。钞胥聊待数年阅,数典应看四库呈。书借一瓻宁酒器,册藏二酉富芸甍。惠嘉南国崇文地,尚勖尊闻知所行”。此二诗是对《题文宗阁》主旨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乾隆皇帝在不忘皇祖功德的基础上,强调了《四库全书》抄写艰辛之事实及其文教功能之重要现实意义。也有学者认为,文宗阁之名,“真正的内在原因是恪守封建礼法制度的需要。《古今图书集成》是乾隆的祖父康熙下诏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乾隆本人下诏编纂的,书以人尊,阁以书崇,两者‘辈分’当然不同,按照礼法,它们的命名必须要有区别。自然文宗阁的命名就不会像文渊阁等一样带‘水’旁”。③
  (二)尊重“既有习惯”说。有学者认为:“早期部分文献中的名称也曾带水,名为文淙阁。不过正式发文时采用文宗阁的名称,尊重了镇江的既有习惯和传统”。④
  (三)江水已盛故意省却“水”旁说。“一些本地人认为,文宗阁的‘宗’字原本有‘水’旁,当为‘淙’字,之所以省略‘水’旁,是乾隆皇帝别出心裁,为了喻示文宗阁所处的地貌独特、金山四面环水的缘故。此说后来又被戏说,与一些有关金山的传说挂起钩来。传说是镇江金山寺有白素贞与法海斗法,造成水漫金山,大批百姓遭殃,乾隆皇帝认为镇江的水已经不少了,就免了文宗阁的‘水’旁”。⑤
  (四)“江河朝宗于海”说。此说出于清代镇江学者张崟,他在《文澜阁四库全书浅说》一文中阐释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四库七阁均取‘水’旁,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意,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⑥
  上列四说,有的虽然含有传说抑或猜测成分,但似乎都有近乎情理之处,难以判甲乙是非。这是因为七阁中唯独文宗阁不带“水”旁的奇异现象,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特异的问题。所以,若采用单打一的方式来明辨正确与否,恐怕是较为困难而不切实际的,那就难免顾此失彼之弊。笔者以为,倘若要比较妥帖阐释文宗阁名称之意蕴,当采用综合分析法,即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来考察其内涵,这样方可得出较为切近文宗阁名称本意的结论。
  入藏《四库全书》七阁之建筑样式与风格,均是奉照乾隆皇帝之旨意,仿制浙江宁波范钦之藏书楼“天一阁”而成。天一阁的防火功能与题名寓意甚明:“阁前凿池,其东北隅又为曲池。传闻凿池之始,土中隐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义,即以名阁。阁用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是以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因为天一阁具有严格的以水克火等防范措施,所以,“海内藏书之家最久者,今惟宁波范氏天一阁岿然独存”。⑦由天一阁名称观之,虽然表面上不见“水”字或“水”旁的字,但由“天一”二字,便会顿悟联想出“生水”之意来。明不见“水”,暗则含“水”,阁名之妙,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因此,乾隆皇帝给七阁题名,其注重“水”之内涵也当是题中之义了。其《文渊阁记》云:“文之时义大矣哉!以经世,以载道,以立言,以牖民,自开辟以至于今,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以水喻之,则经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经而出。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大相径庭也夫”。此段阐论,突出了《四库全书》“经世”、“载道”、“立言”、“牖民”文治教化之重要意义。同时,他又独出机杼,“以水喻文,愿溯其源”,将四部分类的“经”视为“源”,其他则为“派也,支也,流也”,极其形象贴切,耐人寻味。对此,乾隆皇帝在《文溯阁记》中又一次予以淋漓尽致地论述道:“文者理也,文之所在,天理存焉。文不在斯乎?孔子所以继尧、舜之心传也。世无文,天理泯,而不成其为世,夫岂铅椠简编云乎?然文固不离铅椠简编以化世,此四库之辑所有亟亟也”。继而,对北四阁名称的深刻意蕴作了极为精到的解析:“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而立义者,盖取范氏‘天一阁’之为,亦既见于前记矣。若夫海,源也。众水各有源,而同归于海,似海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闾何泄,则仍运而为源。原始反终,大易所以示其端也。津则穷源之径而溯之,是则溯也,津也,实亦迨源之渊也。水之体用如是,文之体用顾独不如是乎?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意,而予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是十分重视《四库全书》的教化意义与作用的。他以水名阁,一方面是取法于“天一阁”水能克火之经验,希望永保七阁所藏《四库全书》完好无损,世代相传;另一方面则有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的特殊纪念况味。
  至此,我们反观镇江文宗阁名称之意蕴,庶几便可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既然乾隆皇帝取法于天一阁以水作喻的藏书模式,那么,在七阁中唯独文宗阁与水无关,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故而,笔者以为,文宗阁名称之意蕴,当有三点值得重视:
  其一,既含有感恩康熙“皇祖图书集大成”的不朽功勋之情,又突出“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的积极作用。
  其二,七阁建造规模体制以及以水名阁之法,乾隆皇帝皆仿之于天一阁。天一阁,就名称观之,表面无水,而实质含水,所谓“天一生水”是也。而文宗阁,虽然字面上不见水之踪影,然而它却建在矗立江中、四面环水的金山寺行宫之中,具有无以伦比的以水克火的天然条件,较之于天一阁人工开掘的护阁水池来,更具有非同寻常的优越条件与实用价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皆驻跸金山行宫,对金山置身江中独特的地理形势可谓了如指掌。假如御题带水的“文淙阁”的话,这对于为浩浩江水包围的文宗阁来说,着一“淙”字,岂非画蛇添足之嫌?天一阁命名之妙,在于由“天一”可以直接顿悟出“生水”之意来,具有含蓄回味之美。而文宗阁命名之妙,则在于由其阁所在江中之特殊地理位置而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文宗阁水源之充沛无穷,这委实是名虽无水而实拥大江的“江山之助”,同样具有含蓄回味之妙。
  其三,至于“江河朝宗于海”之说,也颇有意味。此说其实出自于乾隆皇帝《再题文宗阁》诗句“百川于此朝宗海,此地诚应庋此文”。“江河朝宗于海”之说,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就地理形势而言,立于金山之巅,江东之焦山触目可见,而焦山以东,便是大海。就大的概念而言,相距千米左右的金山,也可谓是接近海口了。此谓地理概念上“江河朝宗于海”的文宗阁。二是就以水喻阁而言,寓意可谓深矣。乾隆皇帝曾将《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类分别比作是“源”、“流”、“支”、“派”等水系名称,既然如此,那么,庋藏《四库全书》的文宗阁,岂不就成了经、史、子、集这些“江河”流水“朝宗”之“海”了吗?这样再来回味乾隆皇帝的“百川于此朝宗海,此地诚应庋此文”诗句,其“江河朝宗于海”之说,则显然具有双关寓意也。这是文宗阁暗含“水”意的一个力证。
   末了,顺便提及的是,有学者从繁体字“匯”字与后人误用“滙”字等情况考索,认为七阁中镇江文宗阁不带“水”旁之例并非“独异”现象,而扬州“文汇阁之‘汇’字也不带‘水’旁”。⑧就乾隆皇帝题写七阁名称的历史情境而言,“滙”字误用与后起之简体“汇”字,是不足作为“水”旁之根据的。就繁体“匯”字察之,它虽非“水”旁构成之字,但它却是含“水”之字,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而文宗阁名称,就字面看,不见滴水,与“水”无缘,而实际则是“水”在字外,“水”在江中,委婉含蓄,启人想象。这正是文宗阁题名在七阁中的“独异”之点、奇妙之处与深蕴所在。
  综上所述,庋藏《四库全书》七阁之一的镇江文宗阁,凭借其历史悠久、形胜优越、风俗醇厚、崇文尚学、江山秀丽等“独异”于其他六阁所在地的人文景观魅力,深得乾隆皇帝的青睐,从而诏明“今古英华率全荟,江山秀丽与平分。百川于此朝宗海,此地诚应庋此文”。而其御题“文宗阁”名称之意蕴“独异”而深厚,它寄托了乾隆皇帝尊崇皇祖、饮水思源的怀念深情。其他六阁皆明含“水”意,文宗阁字面却不见“水”影,而实质上是暗含“水”情的。文宗阁独处江中,不言水而水源充沛无穷。“江河朝宗于海”之说具有双关意,既与镇江的地理形势相合,又与乾隆皇帝以水喻阁的命名思想相符。其实,庋藏《四库全书》之七阁皆含“水”意,与“天一阁”以水克火之旨一脉相承,体现了乾隆皇帝的非凡智慧。由此可见,镇江建造文宗阁理所当然,文宗阁之名意蕴深厚;镇江人当引以为豪,复建文宗阁甚有必要!

注 释

  ①其它六阁分别为: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北京西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
  ②徐苏《文宗书韵:文宗阁与〈四库全书〉》,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③乔长富《文宗阁命名之“同”和所在之“异”》,《镇江日报·镇江周刊》,2012年5月11日第2版。
  ④陈志奎《阎崇年纵论文宗阁与〈四库全书〉》,《镇江日报·镇江周刊》,2012年10月28日第3版。
  ⑤徐苏《文宗书韵:文宗阁与〈四库全书〉》,第23页。
  ⑥徐苏《文宗书韵:文宗阁与〈四库全书〉》,第23-24页。
  ⑦徐苏《文宗书韵:文宗阁与〈四库全书〉》,第9页。
  ⑧乔长富《文宗阁命名之“同”和所在之“异”》,《镇江日报·镇江周刊》,2012年5月11日第2版。

    (作者为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