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镇江铁路百年大事记略

镇江铁路百年大事记略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镇江铁路百年大事记略

裴  伟


编者按:受市有关单位委托,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就镇江火车站北广场文化墙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报告文本。在研究过程中,裴伟同志搜集整理了《镇江铁路百年大事记略》,本期会刊全文登载以飨读者。
1863年。麦克唐纳•斯蒂芬森草拟《中国铁路计划》,有修筑“从镇江经过天津至北京”铁路设想(其中南北大动脉走向:从广州开始,往北依次经韶关、长沙、汉口,然后沿江而下到南京,接到镇江后,跨越长江经扬州、淮安、临清,一直到天津、北京。从镇江往北,铁路基本上沿着运河的轨迹延伸至北京)。
1895年。镇江人刘鹗倡议修建一条大体上依傍大运河的铁路,从镇江开始,往北经扬州、高邮、宝应、淮阴等地,过济南一直到天津。
1903年6月8日。盛宣怀与英方中英银公司(汇丰银行、怡和洋行联合组成)代表碧利南正式签订《沪宁铁路借款合同》。9月,开始复测线路。
1904年4月25日。沪宁铁路动工,在上海举行开工典礼。全线分4个区段施工,即上海至苏州、苏州至常州、常州至镇江、镇江至南京同时开工。
1905年8月17日。宝盖山隧道开挖,全长666米,隧道竣工时间为1908年3月29日。(此洞穿通宝盖山至车站路线往下斜筑,斜度1:300。开山挖的土方填埋到宝盖山西面的长江滩涂上,形成铁路路基和车站的用地及通向江边小车站的路基,挖掉的宝盖山西北侧的山体形成现在宝盖路的西段)。施工采石极为艰辛,1907年12月,上海出版《图画新闻》刊《采石惨毙多命》(图文新闻),时有采石工人在宝盖山下工作,不料轰然一声,山石崩裂,遽将小工20余名压毙。
1906年12月。镇江站建成于牌湾西端,有站屋8间,面积3048平方尺(约合283平方米)首任站长黄启晋,总工程师留德博士汪浙荣。后有沪宁铁路常镇道镇江巡防队。
1907年10月15日。沪宁铁路通车到镇江(此前1906年7月18日至无锡,1907年5月15日至常州)。
1907年。英国学者肯德(P.H.Kent)著《中国铁路发展史》(爱德华•安诺德书店1907年版)认为“沪宁铁路所经之处都是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地方。铁路全程所在的地方即江苏省,几乎都是古代扬子江下流的泥土冲积而成。这里的土壤异常肥沃,谷子每年三熟。其次,中国商业活动最大的中心上海和该省三个主要的中国城市,又都是条约港的苏州、镇江、南京以及缫丝工业中心的无锡,都在这条铁路沿线。从商业上讲,这条铁路的前途是有希望的”
1908年4月1日全线通车。《申报》报道沪宁铁路开车典礼:“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仪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沪宁之间每日运行列车3对(客车2对,混合列车2对)。赛珍珠的《我的几个世界》及其妹妹格雷丝《流亡者的女儿》对山洞建设及镇江站通车盛况有详细记述。著名诗人陈三立乘火车从南京出发经镇江宝盖山洞去上海,写七绝《出镇江山洞,回望金山》,“天日都迷隧道中,漆釭微焰射凭熊(作者自注:穿洞里许,车坐悉燃电灯)。阿香猛曳长雷出,却惹金山逐乃公”(《散原精舍诗》卷下,第241页)。诗题“回望金山”及金山“逐”人句,诗人当是穿宝盖山东去,虽然事实上由于近处山体的遮挡,沪宁铁路出宝盖山隧道不会得马上回望到江滨屹立的金山寺,但诗人心里在想着金山与他的依恋。作为身份高贵的“凭熊”客,诗人对铁路山洞这一高新科技成果表达了赞叹之情。据查考,当时火车通过山洞仅15秒,可谓须臾一瞬。沪宁间设车站37个。均单线,在镇江境内(句容下蜀-丹阳吕城)全长72.42公里。沪宁线全线为单轨,钢轨枕木均向国外购进。行车信号简陋。南京地区设有车站、机务、工务等单位,负责站务管理、机车调配、线路维修等工作。沿线设有车站,属沪宁铁路管理局领导。沪宁之间每日约开6对客车,其中停靠镇江4对。
1909年2月。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镇江、常州设置巡防统领,按所辖地段,分别派兵实力防护。按“轨道每十里设卡房一所,驻兵十名,专为巡护轨道之用。”月底,添派巡防队在宁镇一带路线内分段设卡,轮流梭巡,以防滋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沪乘火车赴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午经镇江站,群众聚站热烈欢呼。(《在镇江与欢迎者的谈话》,载《孙中山全集》 第2卷)。(到镇时间当在当天下午4时前,因为专车是上午11时(或10时)从上海开出,下午5时抵南京下关站,孙中山在车站举行简短隆重的仪式,孙中山向群众致意并回答了问题)
1912年10月20日。孙中山再次抵镇。(《在镇江与李敬之的谈话》,载《孙中山集外集》)
1915年。陈独秀主编《劳动界》刊文《镇江车站装货小工要求增加上力钱》。
1919年6月8日。沪宁铁路沿线铁路工人罢工,声援五四运动。
1919年某日。孙中山从上海特地到镇江视察。孙中山到镇受到镇江老同盟会员、地方军政长官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此行是孙中山巡视镇江港一带的地形和水道实况, 为《孙文学说》第二部分《实业计划》准备。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两次规划镇江。
第二计划即《实业计划》之第二部“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第三部“建设内河商埠”规划:镇江扬州之间,须建船坞,以便内地船舶,又当加以最新设备,以便内地船只与航洋船之间,搬运货物之用。此港既用以为东海岸食盐收集之中心,同时又为其分销之中心,如此则可用新式方法,以省运输之费。长江两岸,须以石或士敏土坚结筑成堤岸,而更筑应潮高下之火车渡头,以便联络南北两岸铁路客车货车之往来。至于商业发达之后,又需建桥梁于江上,且凿地道于江下,以便两岸货物来往。街道须令宽阔,以适合现代之要求,其临江街道及其附近,应预定为工商业所用。此区之后面,即为住宅,各种新式公共营造,均应具备。至于市镇计划详细之点,吾则让之专门家。
1919年。沪宁铁路局在《铁路协会会报》第76期发布旅游广告内容有镇江焦山和金山。
1922年。南社诗人姚锡钧在镇江任职,写《车过镇江车站旁荷花池》》《镇江城外荒池荷花(京口车站傍花池,野藕离披垂欲花矣)》两律。
1931年7月23日。连日暴雨,宝盖山隧道外两侧山坡坍方,隧道被堵,宁镇铁路段有3处共5公里长的铁道被水冲毁,列车停驶。经抢修,27日清晨5时40分沪宁路全线通车。东段峒体61米开挖成路堑,隧道长度缩短为345米。“建成后的宝盖山山洞全洞计长1300余英尺,洞宽可容双轨,洞内拱壁均为砖建。宝盖山下层为烂石质,大部砖拱层系均建立于石脚上,仅洞东口一部分,因石脚较深,洞壁建于土上,故该部分壁基略受影响。”
1931年。沪宁铁路在苏州、镇江设立扶轮小学(苏州扶轮小学1947年停办),1949年后统称铁路子弟小学(铁小)。1969年镇江铁小增设初中班,1982年成立铁路中学,1999年小学中学合并。
1934年。镇江站前面建成小花园一座。“面积不大,作狭长形。中植花木,两头可竖三角美术灯一座,围以铁管矮篱及水泥人行道。如此点缀之下,为喧嚣杂闹的车站顿增不少幽趣。” 《中国铁道便览》列出沪宁沿线特产,其中镇江为“麸皮、面粉、蚕种、蚊烟香。”
1936年。叶圣陶发表《火车头的经历》(科普童话),作者以“火车头”拟人口吻介绍:“京沪路上来回跑:从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南京。这条路上的一切景物,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宝盖山的山洞,几个城市的各式各样的塔,……”此句例编入《标点符号》,宝盖山山洞名扬天下。
1937年。作家谢冰莹本着“救一个伤兵,就是杀一个敌人”理念,题写“不灭倭寇,誓不生还”誓言,组织一切自备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第四军吴奇伟部开赴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分为4个组到59、90师野战医院,随军转战到镇江站向镇江民众做宣传鼓动工作。
1937年11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阻滞日军进攻,下令拆毁镇江以东铁路。
1937年镇江沦陷前夕。宝盖山隧道遭日机轰炸,日军侵占镇江后修复。
1940年。新四军罗炳辉部政治宣传科副科长、政治指导员周时英(云南罗平县人),在镇江火车站与日寇作战不幸牺牲。
1945年10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派员接收镇江火车站、镇江电报局。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统一接管南京地区的铁路,恢复战前体制。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南京至镇江段在27日修复通车。至5月27日,沪宁线全线正常运行。南京铁路工人修复的第一台机车命名为“上海解放号”,驶往上海。
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8.38米,为历史最高记录,形成罕见的大水灾。洪水期间,镇江市境内铁路始终保持畅通。
1955年11月4日7时21分。毛泽东南巡赴沪专列停靠镇江火车站(牌湾西站)。在专列上听取了镇江地委第一书记陈西光和镇江专署专员高俊杰关于镇江情况的汇报。
1973年4月。政府选定在西郊劳动路建新客站,老站拆迁,将原李家山前湖塘填埋掉。
1974年11月4日。铁路镇江新客站(劳动路西段)动工兴建。
1976年。镇江南站撤销客运,改为南门货站。1974年投资444万元扩建改造,1977年建成投产,被列为沪宁线二等货运站。货场面积达87612平方米,拥有仓库17座,面积14399平方米,有712个货位。南站货场辖南货场和西货场。
1977年12月。镇江新客站建成,原镇江站改为镇江站西场。六摆渡站1978年10月划归丹阳车务段。
1978年1月。铁路镇江新客站正式使用,有上、下行分开的两个候车室,3个月台,2座地道,7股轨道,可同时交会4趟列车。客站总面积为9093平方米,站名“镇江”为集毛泽东书法(后请女书法家萧娴书写)。主体大楼呈“山”字型,象征金、焦、北固三山。塔楼7层,高28米,楼顶两面设有大型晶体钟,主楼底层中部是进站大厅,两侧各有一个979平方米候车大厅。进站厅外两端,分别是进出口处、行李房、售票厅。被列为沪宁线一等客运站。为纪念周恩来逝世2周年,铁路局决定用“周恩来号”机车牵引跑沪宁线,铁道部邀请邓颖超赴南京为机车剪彩并随车前往上海。这时适逢镇江新客站落成,邓颖超下车一并祝贺。镇江火车站设计图载《国内外城市规划与建筑优秀设计实录汇集》,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编。《人民日报》刊发消息《镇江新火车站建成》。
1985年。镇江站旅客发送量362.3万人。
1991年5月。总投资912万元的镇江小码头人行立交桥通过验收投入运用。
1992年。镇江站旅客发送量增至373.3万人。
1995年。南京铁路分局工会编印刊行镇江站退休艺术家的《王长庚曲艺集》。
2002年4月2日。镇江市政府与上海铁路局签订协议:镇江市将所属的20多公里长的镇大地方铁路全线的实物资产(含土地)无偿划交上海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将搬迁后的镇江西站和货场及沪宁铁路镇江段三线的土地无偿划交镇江市。
2004年12月30日上午10时。万余市民冒雪涌向中山西路道口参加在此举行的“沪宁铁路镇江段三线拆除迁建庆典”。副省长张卫国与镇江市领导和百姓共同见证镇江“铁路穿城”百年历史终结。
2006年7月1日。沪宁铁路正式开通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南京到上海最快只要1小时58分。2007年4月18日晨7:43分,首列动车组列车停镇江站作两分钟停留,35分钟后驶入南京站。第二趟抵镇时间为8:31,8:33离,107分钟后抵上海站。
2010年7月1日。镇江站开通高铁动车,镇江地区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2011年5月12日。京沪高铁镇江站迎来了运行试验阶段的第一辆“和谐号”列车。
2011年5月16日。铁道部公布京沪高铁车站站名, “京沪高铁镇江西站”更名为“京沪高铁镇江南站”,原“铁路南门货运站”更名为“镇江东站”。 至此镇江市区有1座客货运站,1座货运站及2座客运站共4座火车站。
2012年11月15日。镇江市人民政府发文命名“镇江站南广场”(建筑物)。
2014年12月1日。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新区大港站获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建设。
2017年12月。镇江东站招标,地点位于镇江主城东南、丹徒新城东部、辛丰镇东街村(现沪宁城际丹徒站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