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宋代镇江名镇江口镇资料

宋代镇江名镇江口镇资料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宋代镇江名镇江口镇资料

                                  范   然

一、宋代镇江名镇江口镇简况
北宋末年,润州升府,称镇江府。镇江作为地名与行政名沿用至今千年。宋时镇江府城有7坊80余巷。城西的江口镇是镇江的城外之城,是十分典型具有代表意义的卫星镇。该镇依山滨江,镇容镇貌美丽,商贸繁荣,交通发达。
江口镇濒临长江,地接蒜山渡口,南北商旅,多经此出入。江口镇附近曾多次开河设港,并建有造船场。与经济发达有直接关系的是税务活动。宋时专门设有江口税官厅,其时,都商税官有文武两厅,酒官、作院官、排岸及五乡官,都无官舍,只有江口镇税官兼本镇烟火公事有厅。史料显示,江口务的税收大于城厢税收,并且外贸活动频仍,收入更高。江口镇,嘉定时即拥有6000多人口大镇。镇上有名楼两座:一是江山楼,又名柳溪楼;二是江月楼。另有酒库:江口库。江口镇有官厅、漕河、街道、商店、名楼、酒库以及造船场等遗迹。镇江形成了大小市及运河沿岸为龙头,江口镇为卫星城,以坊巷店铺为补充,合理密集的商业网络系统,凭借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式商品供应百姓和中转贸易。特色产品有:工艺精美镇江镜(镇江镜图);巧夺天工润州罗;天生造化泥人儿;“第一江山”镇江酒;滨江入海造船业;传统金银手工业等。
二、渔猎情形
在宋代,镇江有一部份百姓依靠种植、砍柴、捕渔为生。宋人洪适在得江楼记中说:“昔人谓长江当百万之师,而曰天隔南北,得其险也。至于转漕得之,则陈陈衔舳,费减流马;浮家者得之,则布帆千里,朝发夕届;行商得之,则悃载奇货,什一可逐;骚人得之,则可以导词源,助子墨;渔者得而纲罟,耕者得而溉灌。”宋代王令在《润州游山记》中说:“世传其民为甚苦,方其平时,伐山刋林,下浮于江海,其得鼋(鼈)鱼茭(茭白)蕨(野菜名)萑苇(芦苇)薪炭,以擅其饶”。
三、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木船,有漕船(运输漕粮)、海舟(海上运输)、救生船等。渔人用刀鱼船。镇江有造船场,常为朝廷造楼船战舰。
陆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辆、轿、马匹等。车有马车、独轮车等。
宋代,镇江人多乘船。宋人、王令在《润州游山记》中说:“州之南北通河江,故其俗轻有舟,于其岁时,都人士女之出无马,俗不用车舁(轿)”。
四、镇江军制
都巡检营厅:设于瓜洲、西津渡,各设都巡检一员,兵给二百人,刀鱼船五只,巡察奸盗。
赤心、奇兵两军:浙西大帅刘光世守镇江募兵千人,给良马利器,创赤心、奇兵两军。
防江军:镇江府奉旨招募能水武艺效用,并厢军共一千六百人,充本府防江水军。
五、重要战役
梁红玉擂鼓战金兵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金兀术带了十万金兵,一路直奔京口杀了过来。南宋名将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他和夫人梁红玉率八千水师,驻兵焦山,负责阻击金兵。一天,梁红玉陪着韩世忠到金山察看地势。两人站在金山顶上的妙高台,望着滚滚长江。韩世忠说:“夫人,你看这江面如此宽阔,敌众我寡,很难镇守。依我之见,不如把人马撤到下游,等增援马来到,再战不晚!”梁红玉好象胸有成竹似地指着西边一片芦荡说:“将军,你看这江边的芦荡,一望无际,不是我们智取的有利地势吗?我们若先伏兵在这里,然后将金兵诓了进来,就可以打金兵个措手不及!你看如何?”韩世忠听了,心中大喜。当下两人一合计,由韩世忠前去诱敌,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给将士们击鼓助威。他们随即把人马埋伏妥当。这边刚刚布好阵势,那边探子飞速来报:“金兀术带五百条战船渡进江口了。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面,朝西边江面望去。只见从南京方向,隐隐约约移来黑压压的一片船只。显然那是金兀术带领的战船。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看得清清楚楚。等金将近时,她击起战鼓,韩世忠听到一通鼓声,立即指挥水军,扯帆迎战。顿时江面上刀光映日,杀声震天,一场恶战,十分激烈。没过一会,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又敲起了二通鼓,鼓声好像雷鸣一般。韩世忠听到鼓声,指挥战船,变化成人字队形,且战且退,转眼间便隐进了鲇鱼套芦荡里……
金兀术一看,认为宋军已败逃,到嘴的肥肉,岂能放掉!连忙带着金兵,紧紧追赶。梁红玉见金兀术已经中计,她随即又敲起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只见芦荡里事先埋伏好的战船,像箭一般冲杀出来。宋军个个惯熟水性,有的钻进水里,将金兵的船底凿通;有的拦住敌船,用火箭、火炮,猛轰金兵……直打得烟雾腾腾,火光冲天。金兀术的十万人马,一下被打死、淹死、死伤了一大半。
金兀术惊恐地命令战船掉头想溜,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望得一清二楚,她又敲起战鼓,宋军听到鼓声,船只好象长了眼睛似的:金兀术的船溜到东,韩世忠的船追到东;金兀术的船溜到西,韩世忠的船追到西。追得金兀术一听到鼓声,就吓得丧魂落魄,胆战心惊。宋军一直把金兀术围困在鲇鱼套的芦荡里,七七四十九天,差一点把他生擒活捉了。后来,由于汉奸献计和韩世忠的大意,金兀术指挥金兵日夜挖河,凿通早已淤塞的老鹳河,突破韩世忠的防线,逃遁而走。梁红玉深明大义,责怪夫君韩世忠麻痹大意,防守不力,贻误战机,亲自上疏朝廷治罪。梁红玉不徇私情的高尚品德,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