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陈光甫为抗战筹款4500万美元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陈光甫为抗战筹款4500万美元
霍义平
说起镇江东荷花塘(供电局南侧)三阳巷的陈光甫先生,镇江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第一银行家”和“中国现代旅游事业创始人”,但知道他是抗战英雄的人却不多。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际,陈光甫先生曾以商人身份参与外交,放下自己的生意和事业于不顾,前往美国洽谈白银协定、桐油借款和滇锡借款,为中国抗战筹款4500万美元,之后,美国又分别于1940年10月和1941年2月依照他与美国政府达成的桐油和滇锡贷款的模式向中国提供了钨砂和金属矿砂两笔贷款,合计7500万美元。可以说,他是打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援华大门的先驱者,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国民政府反复权衡,决定以中美关系为突破口,寻找外援与抗日伙伴,于是1938年9月派遣早年曾留学美国、并深受美国金融界器重的中国著名银行家陈光甫赴美争取援华贷款,著名学者胡适同一时期也被任命为新的驻美大使。陈光甫立刻放下自己创办上海储蓄商业银行和中国旅行社业务,不顾一已之利,从香港秘密启行,在美期间,他与胡适大使一起,通过多方斡旋,利用自己与美国政府官员的良好私交及其丰富的谈判经验,表现出机智灵活的外交才能,不辱使命,终于得到美国财长摩根索的支持和罗斯福总统的允准,签定了“桐油借款”2500万元的协议,嗣后又签定“滇锡借款”2000万元的协议。这是两宗可以循环使用的巨额借款,解决了中国抗战的燃眉之急。
然而陈光甫的美国之行并非一帆风顺,借款受到多方的责难。陈光甫出行之前,即着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发现美国对中国桐油颇感兴趣,便草拟了一份通过桐油,向美国借款的办法。到达美国后,由于美国内部分歧,部分人认定这是“政治贷款”,不能跟中国政府直接签署协议,于是陈光甫在美注册成立了自任董事长的世界贸易公司,担当两国政府间的桐油贸易业务。但美国又提出不能把现金直接借给中国,要求将现金兑换为物资运回中国,这样,世界贸易公司又担当起为国民政府在美国采购物资的重任。这时,美国国务卿赫尔还坚持认为桐油借款“几乎纯粹是政治性的”、将会使美国“最终陷入战争”,不同意中国政府的字样出现在任何文件上。为此,陈光甫建议由中国政府在国内设立完全独立的商业性公司(即复兴商业公司),收购桐油,售予世界贸易公司,让世界贸易公司与美国进出口银行订立借款合约,由中国银行作担保,最终,以两个公司签约的形式达成了桐油借款。尽管如此,日本还是不肯善罢甘休,各大报纸对借款大肆攻击,《朝日新闻》称:世界贸易公司实质是“影子公司”,此次借款是“政治借款”。日本的恫吓,使惧怕刺激日本的美国国会和国务院缩手缩脚,不敢大额和名正言顺地援助中国,中国的抗战之路铺满了荆棘。
桐油借款虽然成功,但数额远不能满足中国所需,中国政府让陈光甫在美进一步洽谈贷款。于是,陈光甫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在美履行使命。
随着美日矛盾日益加深,加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陈敏锐地觉察到,美国急需锡矿等战略物资,而中国云南个旧的锡矿正是最佳的抵押物资。在陈光甫的建议下,1939年9 月,胡适前往罗斯福办公厅,希望美国同意中国以滇锡为抵押,向美国借款,以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罗斯福立即指示财长:“尽可能帮中国的忙,但须不落任何痕迹。”滇锡借款谈判的大门打开了。但美国对当时中国在云南的锡矿生产和运输状况不太满意,迟迟不见下文。于是,陈光甫和胡适加紧在美游说活动, 并且打起了“苏联牌”,历数苏联对华的援助,不仅条件相当宽松,而且还可购买军火,如果美国拒绝伸出援助之手,国民政府将会倒向苏联。美国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被陈光甫悄然触动,摩根索同意对华贷款,并与美国锡业巨商商谈。恰巧此时,新闻界公开了《日汪密约 》内幕,大大刺激了美国,滇锡谈判的僵局就此打开,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2000万美元的滇锡商业贷款。陈光甫终于完成使命凯旋归国。
滇锡借款谈成,陈光甫回国后,了解到国内的桐油、锡矿运输状态改进甚少,为兑现还款承诺,保持中国的良好信誉,陈光甫在昆明设立办事处,派专人至海防疏运存积物资,同时不顾日机轰炸危险,亲自前往滇缅公路考察全线的输运情形,加强对桐油生产、运输的统一管理,加之国际桐油价格上扬,到1942年3月,提前二年还清了桐油贷款本息,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世界战时国际债史上所罕见”。这两笔政府借款的如期归还,使他在美国和国内的声誉达到顶点。他用实际行动,在抗战最吃紧的关头,放下自己的金融和旅游业务,不为一己之利,勇于担当社会重任,为驱除日寇,立下了不朽功勋。
陈光甫赴美国筹款只为国抗日,他一生衷情金融和旅游事业,坚持不入仕、不入阁的原则。30年代,他婉言谢绝蒋介石请他当财政部副部长的邀请,1947年,蒋介石想安排他担任财政部长,他利用当时司法、行政不能相互交叉任职的法律规定,特地回到镇江,在冷御秋、陆小波等人的协助下,用当选为镇江选区立法委员为理由,再次婉转拒绝邀请。
1949年陈光甫出走香港,不久即在香港成立新的上海商业银行。1951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上海银行的员工们在香港分行门前升起了五星红旗。引起了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高度警觉,导致美国冻结了上海商业银行600万美元的国外资产。
1957年,获得了解冻的资产后,上海商业银行发展迅速。1965年5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在台北开业。
大陆解放后,毛泽东曾托人将四卷《毛泽东选集》赠送给陈光甫,周恩来也托人劝他返回大陆,陈亦有回归之意,并且在北京购置了房产,但是三反五反运动强大的声势震惊了陈光甫,使他最终未能成行,后定居台北,1976年以97岁高龄在台湾逝世,安葬在阳明山公墓。
历史应该永远记住那些在山河破碎时代为祖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和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人们。作为他的家乡,更不能忘却这位伟大的抗战英雄!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J].读书, 1999(12)
3、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宏.民族金融巨子──陈光甫[J].中国工商,1996(12)
5、左玉河.陈光甫:“中国的摩根”[J].同舟共进,2011(4)
(作者为镇江市地震局原局长)
霍义平
说起镇江东荷花塘(供电局南侧)三阳巷的陈光甫先生,镇江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第一银行家”和“中国现代旅游事业创始人”,但知道他是抗战英雄的人却不多。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际,陈光甫先生曾以商人身份参与外交,放下自己的生意和事业于不顾,前往美国洽谈白银协定、桐油借款和滇锡借款,为中国抗战筹款4500万美元,之后,美国又分别于1940年10月和1941年2月依照他与美国政府达成的桐油和滇锡贷款的模式向中国提供了钨砂和金属矿砂两笔贷款,合计7500万美元。可以说,他是打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援华大门的先驱者,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国民政府反复权衡,决定以中美关系为突破口,寻找外援与抗日伙伴,于是1938年9月派遣早年曾留学美国、并深受美国金融界器重的中国著名银行家陈光甫赴美争取援华贷款,著名学者胡适同一时期也被任命为新的驻美大使。陈光甫立刻放下自己创办上海储蓄商业银行和中国旅行社业务,不顾一已之利,从香港秘密启行,在美期间,他与胡适大使一起,通过多方斡旋,利用自己与美国政府官员的良好私交及其丰富的谈判经验,表现出机智灵活的外交才能,不辱使命,终于得到美国财长摩根索的支持和罗斯福总统的允准,签定了“桐油借款”2500万元的协议,嗣后又签定“滇锡借款”2000万元的协议。这是两宗可以循环使用的巨额借款,解决了中国抗战的燃眉之急。
然而陈光甫的美国之行并非一帆风顺,借款受到多方的责难。陈光甫出行之前,即着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发现美国对中国桐油颇感兴趣,便草拟了一份通过桐油,向美国借款的办法。到达美国后,由于美国内部分歧,部分人认定这是“政治贷款”,不能跟中国政府直接签署协议,于是陈光甫在美注册成立了自任董事长的世界贸易公司,担当两国政府间的桐油贸易业务。但美国又提出不能把现金直接借给中国,要求将现金兑换为物资运回中国,这样,世界贸易公司又担当起为国民政府在美国采购物资的重任。这时,美国国务卿赫尔还坚持认为桐油借款“几乎纯粹是政治性的”、将会使美国“最终陷入战争”,不同意中国政府的字样出现在任何文件上。为此,陈光甫建议由中国政府在国内设立完全独立的商业性公司(即复兴商业公司),收购桐油,售予世界贸易公司,让世界贸易公司与美国进出口银行订立借款合约,由中国银行作担保,最终,以两个公司签约的形式达成了桐油借款。尽管如此,日本还是不肯善罢甘休,各大报纸对借款大肆攻击,《朝日新闻》称:世界贸易公司实质是“影子公司”,此次借款是“政治借款”。日本的恫吓,使惧怕刺激日本的美国国会和国务院缩手缩脚,不敢大额和名正言顺地援助中国,中国的抗战之路铺满了荆棘。
桐油借款虽然成功,但数额远不能满足中国所需,中国政府让陈光甫在美进一步洽谈贷款。于是,陈光甫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在美履行使命。
随着美日矛盾日益加深,加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陈敏锐地觉察到,美国急需锡矿等战略物资,而中国云南个旧的锡矿正是最佳的抵押物资。在陈光甫的建议下,1939年9 月,胡适前往罗斯福办公厅,希望美国同意中国以滇锡为抵押,向美国借款,以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罗斯福立即指示财长:“尽可能帮中国的忙,但须不落任何痕迹。”滇锡借款谈判的大门打开了。但美国对当时中国在云南的锡矿生产和运输状况不太满意,迟迟不见下文。于是,陈光甫和胡适加紧在美游说活动, 并且打起了“苏联牌”,历数苏联对华的援助,不仅条件相当宽松,而且还可购买军火,如果美国拒绝伸出援助之手,国民政府将会倒向苏联。美国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被陈光甫悄然触动,摩根索同意对华贷款,并与美国锡业巨商商谈。恰巧此时,新闻界公开了《日汪密约 》内幕,大大刺激了美国,滇锡谈判的僵局就此打开,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2000万美元的滇锡商业贷款。陈光甫终于完成使命凯旋归国。
滇锡借款谈成,陈光甫回国后,了解到国内的桐油、锡矿运输状态改进甚少,为兑现还款承诺,保持中国的良好信誉,陈光甫在昆明设立办事处,派专人至海防疏运存积物资,同时不顾日机轰炸危险,亲自前往滇缅公路考察全线的输运情形,加强对桐油生产、运输的统一管理,加之国际桐油价格上扬,到1942年3月,提前二年还清了桐油贷款本息,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世界战时国际债史上所罕见”。这两笔政府借款的如期归还,使他在美国和国内的声誉达到顶点。他用实际行动,在抗战最吃紧的关头,放下自己的金融和旅游业务,不为一己之利,勇于担当社会重任,为驱除日寇,立下了不朽功勋。
陈光甫赴美国筹款只为国抗日,他一生衷情金融和旅游事业,坚持不入仕、不入阁的原则。30年代,他婉言谢绝蒋介石请他当财政部副部长的邀请,1947年,蒋介石想安排他担任财政部长,他利用当时司法、行政不能相互交叉任职的法律规定,特地回到镇江,在冷御秋、陆小波等人的协助下,用当选为镇江选区立法委员为理由,再次婉转拒绝邀请。
1949年陈光甫出走香港,不久即在香港成立新的上海商业银行。1951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上海银行的员工们在香港分行门前升起了五星红旗。引起了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高度警觉,导致美国冻结了上海商业银行600万美元的国外资产。
1957年,获得了解冻的资产后,上海商业银行发展迅速。1965年5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在台北开业。
大陆解放后,毛泽东曾托人将四卷《毛泽东选集》赠送给陈光甫,周恩来也托人劝他返回大陆,陈亦有回归之意,并且在北京购置了房产,但是三反五反运动强大的声势震惊了陈光甫,使他最终未能成行,后定居台北,1976年以97岁高龄在台湾逝世,安葬在阳明山公墓。
历史应该永远记住那些在山河破碎时代为祖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和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人们。作为他的家乡,更不能忘却这位伟大的抗战英雄!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J].读书, 1999(12)
3、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宏.民族金融巨子──陈光甫[J].中国工商,1996(12)
5、左玉河.陈光甫:“中国的摩根”[J].同舟共进,2011(4)
(作者为镇江市地震局原局长)
- 上一篇:镇江籍的出版大家范用
- 下一篇:民国《金山志》中有关王仁堪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