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籍的出版大家范用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镇江籍的出版大家范用
沈晓昆
2010年9月14日,为中国出版事业奋斗终生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范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范用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出版事业。范用先生是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家。新闻出版界、文化界痛失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出版家,镇江人民失去了自己的一位好儿子。
范用其人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
——范用
范用(1923~2010) 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 年7 月18 日生于江苏镇江 。毕业于镇江穆源小学,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1938 年春,年仅15 岁的范用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 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49 年8 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 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85 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曾参与创办《读书》杂志,主持出版《随想录》、《牛棚日记》、《傅雷家书》等。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
范用出书
没品位、没价值的书,千万别出。
——范用
范用先生在新中国书刊出版界业绩卓著,声名远播,是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编辑出版大家。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很少有读书人没有读过他编辑出版的图书。范用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没品位、没价值的书,千万别出”。他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赞誉、影响深远的名家名作。范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工作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持出版了一大批在中国图书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文学品位的经典图书,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影响了当今中国整个书业。如销量以百万册计的《傅雷家书》、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夏衍的《懒寻旧梦录》、郑振铎的《西谛书话》、朱光潜的《诗论》、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等图书。
范用还出版了夏衍的《懒寻旧梦录》,陈白尘的《向人世的告别》,胡风、聂绀弩、廖沫沙、柯灵、唐弢、曹聚仁等一批著名文人的杂文集,这些书现在都已成了极有价值的文学史料。
范用先生是《读书》杂志、《新华文摘》杂志最积极的鼓动者、筹备者,并以一已之力担当起刊物的政治责任和出版责任。《读书》是“文革”后第一本思想文艺评论刊物,成为20 世纪80 年代解放文化思想的一个前沿阵地,引领文化思想界的潮流。直到今天,《读书》杂志营造的追求独立思考、自由精神的理念,仍为许多读书人所追慕。他到处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杂志特色人才作者。他请来丁聪先生设计版式、每期都有丁聪的漫画,请来冯一代先生编《读书》、写“西窗译事”,请来黄裳先生写“书林一枝”。《新华文摘》杂志,则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受到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乃至广大党政干部的关注和信赖,成为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名牌刊物。
范用扮书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
— —范用
范用先生不光是出版大家,也是书籍设计装帧大家。他自学成才,精于图书装帧艺术,亲自主持了70 余种书的装帧设计。他主持编辑、设计的这些图书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成为一个时代广享读者盛誉的标志性出版物。
范用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看法是“现在我们在出版工作上,对书籍的插图也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盼望我们出版的中外文学名著,都能附有精美的插图,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要落后于外国。美术工作者、出版工作者我们共同努力吧”、“封面是华丽绚烂好还是朴素淡雅好,得看什么书。文化和学术图书,一般用两色,最多三色为宜,多了,五颜六色,会给人闹哄哄浮躁之感。”“书籍要整体设计,不仅封面,包括护封、扉页、底封乃至版式、标题、尾花,都要通盘考虑”。
著名的装帧设计家宁成春和张慈中都曾是范用的部下,宁成春说:“我的书装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理念都是在范用的指导下形成的。”张慈中说:“范用爱书,也爱书的封面设计;……他不是一般的爱书,他爱得很痴情。”
巴金收有五个集子、专讲真话的《随想录》,是他晚年最后的一批著作,十分珍贵,范用得知有人不让印巴金的文章,十分气愤,专程去找了巴金本人,答应巴老一字不改把它印出来,巴老当然十分高兴。范用拿到《随想录》的书稿后,作了精心安排,亲自设计封面,装帧、版式、插图等都搞得很精美,为了用最好的纸张,范用调用了原来印《毛选》的备用纸。巴老后来收到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书后,大喜过望,写信给范用说:“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书引进‘文明’书市的。”
杨绛先生《干校六记》第一版是丁聪设计的,设计得不成功,杨绛先生不满意。再版时范用先生重新作了设计。画一个框,框上再压一个专色框,用作者手书签名。杨绛先生满意这个设计。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一书,范用先生没有靠颜色,而是把朱光潜先生手稿中两个蝇头小字放大几十倍作为书名,作者签名也是手书,再加上一个图章,几乎把封面占满了,看上去大气、美观。朱光潜先生对这个封面很满意。
又比如斯诺夫人著的《我热爱中国》一书,这本书的封面上把作者的书稿手迹断开,倾斜错落着排列,像风像雨,很有动感,下边是少女读书的标志。一动一静,处理得十分大胆、新颖。斯诺肖像大小空间处理得当,最高明的是让斯诺背对书名,加强了他手持香烟思考的感觉。
他的书籍装帧艺术,不仅考虑书封的美,更考虑到封面、封底、扉页、勒口、插图、版心、天头地脚、字体、字号、用纸、印刷等等要素,考虑到书籍是一个整体,书籍装帧艺术的各个要素不能相互割裂。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一书,范用先生请郁风设计装帧、黄苗子题字、刘旦宅插图。姜德明先生的《北京乎》一书,范用先生用尽心思,书稿全部竖排、“编者的话“加了红线框、目录页也饰以红格,巧妙地呼应了收的时代氛围,此外,还请启功题签、邵宇作封面速写、曹幸之刻作者的名印和生肖章。封面简到不能再简,用范用的话来讲是“不为别的,只为这个封面上没法再加别的东西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一生爱书如癖的范用,晚年编了一本关于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书,书名叫做《叶雨书衣》,“叶雨”是他的笔名,他自谦搞装帧设计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书中收集了经他亲自设计制作,或在他的构思、创意和总体设计下,由各位美编,以至社外专家绘制完成的70 多幅图书装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范用对装帧设计的一贯思想和风格,就是简洁、清新、大方、韵味深远、有书卷气。
范用认为“不看书稿,是设计不好封面的”,他在书中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美编如不认真了解书的内容,就会把封面设计错了。上海著名学者黄裳先生交给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叫《银鱼集》,美编没有弄清该书的内容,望文生义,就把封面画成六七条活生生的鱼在游动,此事谁也没有发现,包括终审批准发稿的范用本人也疏忽了,结果出了洋相。因为“银鱼”不是真正的鱼,而是书蛀虫,又名蠹虫或蠹鱼,银白色,形状像鱼,作者是比喻啃书本的书呆子。书印出来后,发行出去了,黄裳先生收到样书一看,哈哈大笑,知道闹了笑话,就写信给出版社指出这个错误,大家才恍然大悟。
范用爱书
倘若问我: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我说:是把一部稿子印成漂亮的书送到作者、读者手中,使他们感到满意。
——范用
范用先生爱书,不是一般的爱书,而是爱得很深沉、很痴迷,他对选题、作者、书品都极为用心。他认为,书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像尊重人一样尊重每一本书。书的内容以及封面、扉页、勒口、版式、正文、插图、纸张、材料等都是书的生命组成部分,一丝马虎不得。他曾说过“我热爱这份工作,看重这份工作。”正是由于他的严格要求和坚守,三联风格的装帧设计成为当代出版界的一个独特文化标识。范用同志热爱作者、尊重作者,大力培养年轻作者,喜欢和作者交真心朋友,注重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情感交流。夏衍先生曾经说过:“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书中就择登了夏衍、钱钟书、巴金、冰心、茅盾、胡愈之、朱光潜、李一氓、柯灵、聂绀弩、汪道涵、艾芜、启功、新凤霞、鲁少飞、王元化、汪曾祺等给他写的20 篇书信影印件,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与范用先生的书情和友情。范用先生更爱读者,强调书刊出版要始终牢记为读者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利于读者。
他做出版工作有魄力,决断明快,认定要做的事,就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作为老出版人的杰出代表,他对文化和出版事业的坚守和热爱,他鲜明的出版风格,勤奋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值得出版人学习和践行,也同样值得家乡人学习。
范用先生一生对编辑出版事业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一心一意地编书、办杂志,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甘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人所共知的。范用先生是一个纯粹的出版家,他嗜书如命、爱书成痴,从知识中汲取了精神营养,提升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范用先生个性率真、坚持真理、敢于自省、胸怀宽广,没有任何功利和私心。他曾放弃韬奋出版奖的参评机会;他曾坦言在那特殊年代人整过我、我也整过人,都要出以公心,自我批评,并向大家鞠躬致歉;他生前对于身后事的处理留下不求名份,不要评价,无任何要求的遗嘱,更现其高风亮节。
范用著书
我不善于写作。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 ——范用
范用一生为不光出书、编书,而且离休之后还笔耕不辍,著有《我爱穆源》、《泥土 脚印》、《泥土 脚印(续编)》、《叶雨书衣》等。范先生说他是“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诗人邵燕祥称《我爱穆源》是“又一本寄小读者”、“读得最动情的一本书”。张中行先生说“只要动笔,就必是内容精审而文字清丽”、“有平淡之笔表深情,简直能使读者落泪”。编著有《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买书琐记续编》、《文人饮食谈》、《我很丑也不温柔》、《凭画识人》等书,留下了范用所历、所思、所想、所为的印迹。
范用爱乡
回家的感觉真好。
——范用
范用先生十分热爱家乡。一个不爱家乡的人,他有爱是有缺失的、是谈不上博大的爱的。《我爱穆源》一书,透出了范用先生对家乡深深的、浓浓的爱。范用先生给穆源小学同学们写了十多封信,为的是告诉小朋友们要热爱生活。1986年,范用先生还自制了穆源小学的模型,1997年,范用回镇江时专门到穆源与学校老师、同学会面。回北京后写下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乡里故人”、“在母校唱国歌升国旗”、“最忆儿时吃食” 等数篇回忆文章,回忆了家乡的人、事、物,对家乡是一片深情。笔者也曾有幸与范用先生有过多次的交往。在编写《镇江人物词典》书时,范用先生曾为笔者提供一些在北京的镇江籍人士的信息。范用先生还多次给笔者来过信、寄过自制的风格独特的贺年卡。1997年4月,范用先生回镇江时,还亲手为笔者在他的著作《我爱穆源》上签名留念。那天在市新华书店的大厅里,我见到范用先生,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个子不高、瘦而精神、平易近人的七旬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三联书店总经理、当代的出版大家。
范用风范
在人生途中,若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范用
范用先生不仅是一位出版大家,对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一生光明磊落、品格高尚,胸怀宽广,淡泊名利。
范用先生代儿女所拟《讣闻》中交待,他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去八宝山,遗体捐供医用。”这些话语体现了范用先生的高尚无私、高风亮节。
他坚守文化品位,力推文化精品,致力于出版当代中国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只要认定是对历史、对文化、对社会有重要价值的书,他就会冲破重重阻力、顶住各种压力去组织编辑出版。正是如此,才有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以及《傅雷家书》等这些具有时代象征意义出版物的问世,成为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传世之作。《傅雷家书》一书出版前,傅雷长子傅聪依然有“叛国”之名,是范用排除各种阻力,使书稿于1983 年面世。本书出版后短短几年,发行量以百万册计,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人,表现了一位编辑大家非凡的判断力、鉴赏力和决断力。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他“追踪”了几十年才出版的。
他广交朋友,特别是文艺界的朋友,他认识许多和他志趣相投、观点一致的思想理论界、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和他们多有来往,有的交往还很深,如他和黄永玉、郁风夫妇,吴祖光、新凤霞夫妇,丁聪、沈峻夫妇,钱钟书、杨绛夫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冯亦代、安娜(后来是黄宗英)夫妇,萧乾、文洁若夫妇等都是好朋友,他还和夏衍、聂绀弩、黄宗江、陈白尘、叶浅予、王元化、李一氓、黎澍、胡绳、王世襄、戈宝权、姜椿芳、王若水、李洪林等人都交往不断,从他们身上吸取思想养料,提高和充实自己。
范用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出版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所体现的乐于奉献、鞠躬尽瘁的品德,将永远激励后人奋进。范用先生的书、范用先生的精神,不独是对出版界,就是对其他各界、对家乡人民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镇江为有这样一位享誉全国的出版大家而自豪,镇江人民永远怀念这样一位出版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吴禾 书痴范用 三联书店 2011、
范用 我爱穆源 三联书店 1995
范用 泥土 脚印 三联书店 2008
范用 泥土 脚印续编 三联书店 2005
范用 叶雨书衣 三联书店 2007
沈晓昆
2010年9月14日,为中国出版事业奋斗终生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范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范用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出版事业。范用先生是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家。新闻出版界、文化界痛失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出版家,镇江人民失去了自己的一位好儿子。
范用其人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
——范用
范用(1923~2010) 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 年7 月18 日生于江苏镇江 。毕业于镇江穆源小学,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1938 年春,年仅15 岁的范用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 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49 年8 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 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85 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曾参与创办《读书》杂志,主持出版《随想录》、《牛棚日记》、《傅雷家书》等。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
范用出书
没品位、没价值的书,千万别出。
——范用
范用先生在新中国书刊出版界业绩卓著,声名远播,是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编辑出版大家。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很少有读书人没有读过他编辑出版的图书。范用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没品位、没价值的书,千万别出”。他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赞誉、影响深远的名家名作。范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工作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持出版了一大批在中国图书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文学品位的经典图书,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影响了当今中国整个书业。如销量以百万册计的《傅雷家书》、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夏衍的《懒寻旧梦录》、郑振铎的《西谛书话》、朱光潜的《诗论》、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等图书。
范用还出版了夏衍的《懒寻旧梦录》,陈白尘的《向人世的告别》,胡风、聂绀弩、廖沫沙、柯灵、唐弢、曹聚仁等一批著名文人的杂文集,这些书现在都已成了极有价值的文学史料。
范用先生是《读书》杂志、《新华文摘》杂志最积极的鼓动者、筹备者,并以一已之力担当起刊物的政治责任和出版责任。《读书》是“文革”后第一本思想文艺评论刊物,成为20 世纪80 年代解放文化思想的一个前沿阵地,引领文化思想界的潮流。直到今天,《读书》杂志营造的追求独立思考、自由精神的理念,仍为许多读书人所追慕。他到处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杂志特色人才作者。他请来丁聪先生设计版式、每期都有丁聪的漫画,请来冯一代先生编《读书》、写“西窗译事”,请来黄裳先生写“书林一枝”。《新华文摘》杂志,则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受到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乃至广大党政干部的关注和信赖,成为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名牌刊物。
范用扮书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
— —范用
范用先生不光是出版大家,也是书籍设计装帧大家。他自学成才,精于图书装帧艺术,亲自主持了70 余种书的装帧设计。他主持编辑、设计的这些图书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成为一个时代广享读者盛誉的标志性出版物。
范用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看法是“现在我们在出版工作上,对书籍的插图也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盼望我们出版的中外文学名著,都能附有精美的插图,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要落后于外国。美术工作者、出版工作者我们共同努力吧”、“封面是华丽绚烂好还是朴素淡雅好,得看什么书。文化和学术图书,一般用两色,最多三色为宜,多了,五颜六色,会给人闹哄哄浮躁之感。”“书籍要整体设计,不仅封面,包括护封、扉页、底封乃至版式、标题、尾花,都要通盘考虑”。
著名的装帧设计家宁成春和张慈中都曾是范用的部下,宁成春说:“我的书装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理念都是在范用的指导下形成的。”张慈中说:“范用爱书,也爱书的封面设计;……他不是一般的爱书,他爱得很痴情。”
巴金收有五个集子、专讲真话的《随想录》,是他晚年最后的一批著作,十分珍贵,范用得知有人不让印巴金的文章,十分气愤,专程去找了巴金本人,答应巴老一字不改把它印出来,巴老当然十分高兴。范用拿到《随想录》的书稿后,作了精心安排,亲自设计封面,装帧、版式、插图等都搞得很精美,为了用最好的纸张,范用调用了原来印《毛选》的备用纸。巴老后来收到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书后,大喜过望,写信给范用说:“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书引进‘文明’书市的。”
杨绛先生《干校六记》第一版是丁聪设计的,设计得不成功,杨绛先生不满意。再版时范用先生重新作了设计。画一个框,框上再压一个专色框,用作者手书签名。杨绛先生满意这个设计。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一书,范用先生没有靠颜色,而是把朱光潜先生手稿中两个蝇头小字放大几十倍作为书名,作者签名也是手书,再加上一个图章,几乎把封面占满了,看上去大气、美观。朱光潜先生对这个封面很满意。
又比如斯诺夫人著的《我热爱中国》一书,这本书的封面上把作者的书稿手迹断开,倾斜错落着排列,像风像雨,很有动感,下边是少女读书的标志。一动一静,处理得十分大胆、新颖。斯诺肖像大小空间处理得当,最高明的是让斯诺背对书名,加强了他手持香烟思考的感觉。
他的书籍装帧艺术,不仅考虑书封的美,更考虑到封面、封底、扉页、勒口、插图、版心、天头地脚、字体、字号、用纸、印刷等等要素,考虑到书籍是一个整体,书籍装帧艺术的各个要素不能相互割裂。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一书,范用先生请郁风设计装帧、黄苗子题字、刘旦宅插图。姜德明先生的《北京乎》一书,范用先生用尽心思,书稿全部竖排、“编者的话“加了红线框、目录页也饰以红格,巧妙地呼应了收的时代氛围,此外,还请启功题签、邵宇作封面速写、曹幸之刻作者的名印和生肖章。封面简到不能再简,用范用的话来讲是“不为别的,只为这个封面上没法再加别的东西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一生爱书如癖的范用,晚年编了一本关于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书,书名叫做《叶雨书衣》,“叶雨”是他的笔名,他自谦搞装帧设计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书中收集了经他亲自设计制作,或在他的构思、创意和总体设计下,由各位美编,以至社外专家绘制完成的70 多幅图书装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范用对装帧设计的一贯思想和风格,就是简洁、清新、大方、韵味深远、有书卷气。
范用认为“不看书稿,是设计不好封面的”,他在书中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美编如不认真了解书的内容,就会把封面设计错了。上海著名学者黄裳先生交给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叫《银鱼集》,美编没有弄清该书的内容,望文生义,就把封面画成六七条活生生的鱼在游动,此事谁也没有发现,包括终审批准发稿的范用本人也疏忽了,结果出了洋相。因为“银鱼”不是真正的鱼,而是书蛀虫,又名蠹虫或蠹鱼,银白色,形状像鱼,作者是比喻啃书本的书呆子。书印出来后,发行出去了,黄裳先生收到样书一看,哈哈大笑,知道闹了笑话,就写信给出版社指出这个错误,大家才恍然大悟。
范用爱书
倘若问我: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我说:是把一部稿子印成漂亮的书送到作者、读者手中,使他们感到满意。
——范用
范用先生爱书,不是一般的爱书,而是爱得很深沉、很痴迷,他对选题、作者、书品都极为用心。他认为,书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像尊重人一样尊重每一本书。书的内容以及封面、扉页、勒口、版式、正文、插图、纸张、材料等都是书的生命组成部分,一丝马虎不得。他曾说过“我热爱这份工作,看重这份工作。”正是由于他的严格要求和坚守,三联风格的装帧设计成为当代出版界的一个独特文化标识。范用同志热爱作者、尊重作者,大力培养年轻作者,喜欢和作者交真心朋友,注重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情感交流。夏衍先生曾经说过:“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书中就择登了夏衍、钱钟书、巴金、冰心、茅盾、胡愈之、朱光潜、李一氓、柯灵、聂绀弩、汪道涵、艾芜、启功、新凤霞、鲁少飞、王元化、汪曾祺等给他写的20 篇书信影印件,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与范用先生的书情和友情。范用先生更爱读者,强调书刊出版要始终牢记为读者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利于读者。
他做出版工作有魄力,决断明快,认定要做的事,就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作为老出版人的杰出代表,他对文化和出版事业的坚守和热爱,他鲜明的出版风格,勤奋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值得出版人学习和践行,也同样值得家乡人学习。
范用先生一生对编辑出版事业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一心一意地编书、办杂志,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甘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人所共知的。范用先生是一个纯粹的出版家,他嗜书如命、爱书成痴,从知识中汲取了精神营养,提升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范用先生个性率真、坚持真理、敢于自省、胸怀宽广,没有任何功利和私心。他曾放弃韬奋出版奖的参评机会;他曾坦言在那特殊年代人整过我、我也整过人,都要出以公心,自我批评,并向大家鞠躬致歉;他生前对于身后事的处理留下不求名份,不要评价,无任何要求的遗嘱,更现其高风亮节。
范用著书
我不善于写作。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 ——范用
范用一生为不光出书、编书,而且离休之后还笔耕不辍,著有《我爱穆源》、《泥土 脚印》、《泥土 脚印(续编)》、《叶雨书衣》等。范先生说他是“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诗人邵燕祥称《我爱穆源》是“又一本寄小读者”、“读得最动情的一本书”。张中行先生说“只要动笔,就必是内容精审而文字清丽”、“有平淡之笔表深情,简直能使读者落泪”。编著有《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买书琐记续编》、《文人饮食谈》、《我很丑也不温柔》、《凭画识人》等书,留下了范用所历、所思、所想、所为的印迹。
范用爱乡
回家的感觉真好。
——范用
范用先生十分热爱家乡。一个不爱家乡的人,他有爱是有缺失的、是谈不上博大的爱的。《我爱穆源》一书,透出了范用先生对家乡深深的、浓浓的爱。范用先生给穆源小学同学们写了十多封信,为的是告诉小朋友们要热爱生活。1986年,范用先生还自制了穆源小学的模型,1997年,范用回镇江时专门到穆源与学校老师、同学会面。回北京后写下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乡里故人”、“在母校唱国歌升国旗”、“最忆儿时吃食” 等数篇回忆文章,回忆了家乡的人、事、物,对家乡是一片深情。笔者也曾有幸与范用先生有过多次的交往。在编写《镇江人物词典》书时,范用先生曾为笔者提供一些在北京的镇江籍人士的信息。范用先生还多次给笔者来过信、寄过自制的风格独特的贺年卡。1997年4月,范用先生回镇江时,还亲手为笔者在他的著作《我爱穆源》上签名留念。那天在市新华书店的大厅里,我见到范用先生,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个子不高、瘦而精神、平易近人的七旬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三联书店总经理、当代的出版大家。
范用风范
在人生途中,若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范用
范用先生不仅是一位出版大家,对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一生光明磊落、品格高尚,胸怀宽广,淡泊名利。
范用先生代儿女所拟《讣闻》中交待,他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去八宝山,遗体捐供医用。”这些话语体现了范用先生的高尚无私、高风亮节。
他坚守文化品位,力推文化精品,致力于出版当代中国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只要认定是对历史、对文化、对社会有重要价值的书,他就会冲破重重阻力、顶住各种压力去组织编辑出版。正是如此,才有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以及《傅雷家书》等这些具有时代象征意义出版物的问世,成为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传世之作。《傅雷家书》一书出版前,傅雷长子傅聪依然有“叛国”之名,是范用排除各种阻力,使书稿于1983 年面世。本书出版后短短几年,发行量以百万册计,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人,表现了一位编辑大家非凡的判断力、鉴赏力和决断力。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他“追踪”了几十年才出版的。
他广交朋友,特别是文艺界的朋友,他认识许多和他志趣相投、观点一致的思想理论界、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和他们多有来往,有的交往还很深,如他和黄永玉、郁风夫妇,吴祖光、新凤霞夫妇,丁聪、沈峻夫妇,钱钟书、杨绛夫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冯亦代、安娜(后来是黄宗英)夫妇,萧乾、文洁若夫妇等都是好朋友,他还和夏衍、聂绀弩、黄宗江、陈白尘、叶浅予、王元化、李一氓、黎澍、胡绳、王世襄、戈宝权、姜椿芳、王若水、李洪林等人都交往不断,从他们身上吸取思想养料,提高和充实自己。
范用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出版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所体现的乐于奉献、鞠躬尽瘁的品德,将永远激励后人奋进。范用先生的书、范用先生的精神,不独是对出版界,就是对其他各界、对家乡人民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镇江为有这样一位享誉全国的出版大家而自豪,镇江人民永远怀念这样一位出版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吴禾 书痴范用 三联书店 2011、
范用 我爱穆源 三联书店 1995
范用 泥土 脚印 三联书店 2008
范用 泥土 脚印续编 三联书店 2005
范用 叶雨书衣 三联书店 2007
- 上一篇:圌山脚下的萧氏后人
- 下一篇:陈光甫为抗战筹款4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