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在董永故乡镇江举办七夕节活动的设想

在董永故乡镇江举办七夕节活动的设想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在董永故乡镇江举办七夕节活动的设想
李 德 柱

  早在汉代就有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传说,两汉间的董永与七仙女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又一版本。镇江丹徒槐荫村历史遗迹,将这二个传说揉和一处、合二为一。因此,在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发祥地——镇江创办“七夕节”活动,既能彰显传统文化底蕴,又能提升城市品位——镇江知名度与美誉度。
  一、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体,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牛郎织女,西周《诗经》、《史记•天官书》就提到了,那是天文学中的两颗星名。《辞海》称:“织女,星官名,亦称天孙,在银河西,与河东牵牛星相对银河,又名天河,即当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到了汉朝就有了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传说,并产生乞巧这一传统节日。西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句容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从汉魏起,七月七日就集会游乐。汉《汉武故事》记叙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都在七月七日。为何选择在这天,宋《太平御览卷31》称“七月七日为良日。”这一天“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见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汉末应劭《风俗通》);南朝梁《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开元天宝遗事》: “宫中七夕,以锦彩结成楼殿,高百尺,可容数十人,陈瓜果酒泉,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穿针乞巧,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女皆效之。”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宋罗烨、金盈《醉翁谈录》:“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的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历代诗词大量反映《七夕》,【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七夕诗词中,反映最多的一是女儿节及爱情,如秦少游《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是反映乞巧的,如杜甫《牵牛织女》:“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中唐丹徒人权德舆《七夕》 “今日云軿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梅尧臣《七夕》:“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巢。”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镇江人最常见的是“祭祀乞巧”,每年七月初七晚,妇女们都要在自己的庭院里放只供桌,焚香点烛,礼拜双星,希望从织女和牛郎那里“乞得智巧”。供桌上最常见的供品,是镇江一种特色食品大京果,又称巧果人酥。祭拜后把“乞”到了的“巧果”(大京果)吃掉,暗示着“巧”完全被自己拥有了。 “穿针乞巧”也颇盛行。姑娘们在祭祀的同时,从家中拿出针线来,对着星空穿针引线;谁穿得快,就说明谁乞得的智慧多。故古词有“此夜家家持针线”之句。人们还用蜘蛛来乞巧。民间称蜘蛛为喜蛛。秋初蜘蛛活动十分活跃,香甜的爪果必定会吸引昆虫,蜘蛛来织网。蜘蛛织网与织女织布有相似之处,于是,“陈瓜果于庭”。第二天早晨,人们看瓜果上有无蜘蛛网,以判定是否乞得了巧。七夕那天,人们都去望巧云、乞巧了。唐李嘉祐《早秋京口》诗云:“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为何写出这样的诗句,《至顺镇江志》解释说:“盖其时多寇盗,故有此语。”当今盛世就不会这样了,镇江被誉为中国治安最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路不失遗成风气。
  二、 镇江是牛郎(董永)织女(七仙女)传说发源地,举办七夕活动,得天独厚
  “天仙配”、“牛郎织女”,在我国已流传千年以上。这两则民间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天仙配”源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八》,称董永为耕田郎、妻为天上织女,其身份与 “牛郎织女”相同。在传说和戏剧中,这两对主人公情节相似:他们的婚姻均由大自然赐与,一个是老槐树做媒,一个由老牛搭桥;婚后,夫妻和谐、恩爱、美满、幸福,都有爱情的结晶——孩子;他们的爱情生活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家长王母娘娘或玉皇大帝棒打鸳鸯,拆散婚姻;最后,在大自然的干预下,他们通过“望仙桥”“鹊桥”相会。可以说,“天仙配”是“牛郎织女”的另一版本。
  “天仙配”、“牛郎(董永)织女(七仙女)”,在镇江丹徒区槐荫村、丹阳市延陵镇都有大量的历史传说遗迹,如沿用至今的地名槐荫村(传董永卖身葬父地,宋《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称此村为:“润州府丹阳县董槐村”。董槐村又传为董永七仙女住地,一说此地在延陵昭巷)、望仙桥(元《至顺镇江志》载:“望仙桥,在延陵镇南。俗传汉董永孝行感于天帝,令织女为永妻,织帛偿所负,毕,凌空而去,时人在桥上望之,故名,其地为董陂,有董墓在焉。”至今董永墓保存完好。) “天仙配”、“牛郎(董永)织女(七仙女),二者合二而一。电影《天仙配》现场拍摄的主要景点之一丹徒区佛协管辖的槐荫庙,系董永、七仙女结为伉俪之地,庙门口楹联恰写着:“董郎乃是耕田汉,仙姑实属纺织女。” 董永、七仙女的婚姻,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说:是丹徒槐荫村老槐树做的媒;明清小说和戏剧《牛郎织女》说是董永的耕牛成全的。而槐荫村老人,听祖辈说:有的说是老槐树是媒人,有的说是董永的耕牛做的媒,有的说是老槐树和耕牛共同做的媒。 在槐荫村,既有“天仙配”的实景,如七仙塘、七仙桥、上天台、老槐树、槐荫庙;又有“牛郎织女”的相关地名,如牛家坟塘、牛山湾、七仙池(塘)、仙女桥(七仙桥)等。
  镇江是董永(牛郎)七仙女(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得到国人、媒体和政府的首肯。1950年,这个传说和戏拍成了电影《天仙配》。董永‘卖身葬父’和结婚所在地等主要情节, 就是在丹徒上党槐荫村取的实景,槐荫村扬名于天下。这对新人婚后住地丹阳延陵董昭巷董溪村,知名度也很高。2002年10月26日中国邮政局在丹阳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更是扩大了这个传说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度。2007年4月,镇江这二处“董永传说”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趁此独天得厚的机遇,如在镇江这个孝文化基地,将传统的七夕节——爱情节、女儿节、乞巧节合三为一,搞系列活动,既能彰显这座城市传统文化(含民间文化和历史史实)的底蕴,又能提高这座滨江山林城市的品位。
三、 镇江创办七夕节活动的设想
 (一)、建立以董永为代表的孝文化基地,恢复丹徒、镇江民风、董永和法海的历史真面目
  董永(牛郎)七仙女(织女)一直被视为神话人物,其实董永早被正史记载。《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了董永的宗谱。他的曾祖父叫董忠,因为告发别人的一个阴谋而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董永的祖父董宏、父亲董武都世袭为侯。西汉末年,董武的高昌侯为王莽所废。东汉班固《汉书》、西晋干宝《搜神记》记载的董永是同一个人:即汉代孝子千乘(今山东博兴,即高昌侯国所在地)人。
  董永卖身葬父及与七仙女成婚之传说,发生在公元前1年到26年之间。高昌侯董武被政治廹害,到东汉光武二年(26年)复封已故董武之子董永“侯永绍封”(见汉书•卷17),贫困遭难的董家父子,极有可能在山东博兴(古千乘),湖北孝感,江苏镇江等地逃难,董永对父亲极为孝道。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就有董永孝养父亲的画像。三国曹植乐府诗《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东晋干宝《搜神记》卷1:“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汉光武为何要封董永,纪永贵先生《董永遇仙传说研究》说:光武诏复“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者子孙爵位,意在拨正王莽之乱。董永何以能在很短时间内被光武帝封赏,我认为,这是政治需要,也是对董永孝道的褒彰。
  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今天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博兴与孝感就开展过评选“十大孝子”的活动。董永与仙女的故事之所以传播两千年而不衰,其动力正是孝的内核。董永在镇江遇仙传说,极有可能是以两汉之间的历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实为材料,杂糅东汉时期的神仙观念而形成的。董永卖身葬父,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在中国仍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在丹徒槐荫村建立以董永  为中心的孝文化基地,组建雕塑、壁画、石刻、木雕等(亦可搞图片文字展览)。展现古代二十四孝图,镇江本土孝子图。组织青少年学生春秋郊游、夏令营等前往参观,是弘扬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的好形式。
  在恢复董永历史真面目的同时,将有悖历史史实、给镇江造成负面影响的几则传说,通过图片文字展览拨乱反正,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举措。民间文化与历史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让群众享受优美的传说,又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秦始皇将褚衣囚徒集中地称丹徒,镇江民风是“拨妇刁民”,金山寺法海和尚是大坏蛋……,这些流传甚广的不实之词应予澄清。
  丹徒由来“可以从音韵学上得到解释……丹徒的前身是朱方。方,古音通邦。邦即国。商周邦国常称方,如鬼方、虎方、徐方等。朱方即这一类方国。犹如‘秦国’也可以不带‘国’而直接称‘秦’一样,得名于旧方国名的‘朱方’,在秦一统天下后,不得再后缀以‘方’、‘邦’、‘国’等字,因而可径称‘朱’。当然,也可将‘朱’复音化,构建一个新词。于是出现了‘朱’析音作‘丹徒’。在上古,‘朱’析音‘丹徒’,声韵相近,可以成立。(详见笪远毅《镇江几个历史专题新探——兼谈历史研究的方法》)在历史上,秦始皇确实到过镇江,《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从。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过丹阳(现苏皖在江南的交界一线),至钱塘,临浙江。还过吴,从江乘(今句容北部)渡。”秦始皇雄才大略,规划江山,现场决策,对于驰道和水路有沟通全国的安排。在南京,开秦淮河,疏引茅山西片山水归江;在镇江,凿长岗,建立江南的通江水系。秦始皇东巡丹徒,一说是筑御道,一说是破天子气。后者始见南朝宋刘桢《京口记》:秦始皇经京砚山,“下有龙目湖,秦始皇游观地势,云此有天子气,使赭衣徒三千人凿此二湖间长岗使断,因名丹徒。”刘桢距秦始皇已650年,且不见正史,所云京口有天子气,是因当时的刘宋王朝开创者刘裕生于京口寿丘山,刘桢假托秦始皇云此有天子气,移花接木,殊不可信。
再谈“泼妇刁民”之说,则是无稽之谈。一、历史上并没有镇江民风是“泼妇刁民”的记载。历史记载的是: “本泰伯文化,有谦让之风”(见唐《图经》); “风俗泰伯余,衣冠永嘉后。”(唐刘禹锡《北固山》); “土风质而厚,士风淳而直”(宋《咸淳镇江志》); “崇道义,尚廉恥-----风俗淳美”。(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 “朴实耐劳”(民国初年,王培荣《江苏乡土志》)。二、传说与史实不符。传说乾隆在镇江七星巷调戏少女被打,要对其罚处,镇江籍宰相张玉书隐匿少女,乾隆说镇江是“泼妇刁民,穷山恶水”。此传说纯为子虚乌有,传说中的两个主角,即乾隆皇帝与张玉书,不是同时代人。张玉书死的那年即1711年,乾隆正好诞生。传说 “泼妇刁民”实为“破府凋民”之谐音。有关史籍记载了这样史实:清代乾隆年间,有位新上任的知县上任,看到镇江县府破败,百姓生活凋敝,此地又遭受自然灾害,农业减产,感慨颇多,他想为镇江百姓做些好事,请求在赋税方面给予減免或照顾,在写给朝庭(乾隆皇帝)的奏折中,称镇江是“破府凋民”。1928年,民国江苏省政府迁镇江之前,也有人源引前人所述镇江是“破府凋民”,试图否定迁省会于镇江的决定。结果没有成功。那“穷山恶水”亦是乌有子虚。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均到镇江巡视,他写了许多赞美镇江的诗,从未说过镇江“穷山恶水”。专著《镇江风俗》为镇江正名:“城市山林誉中外,长江十里风光带。润扬大桥平地起,苏南经济新板块。民风纯朴多谦让,官德勤廉少庸才。世界遗产三二处,九省通衢品三怪。”  
  关于金山寺法海和尚是大坏蛋,金山寺僧和佛门颇为反对,应对其恢复名誉。 “法海”,实为裴头陀,是金山寺开山第二代禅宗祖师(第一代系武则天侄孙灵坦法师)。唐宣宗时,曾在庐山学道坐禅的他来到荒废的金山寺,断指发愿重兴金山寺。宋《九域志》说:裴头陀开山曾挖到黄金,交润州剌史李德裕,李禀报皇帝,皇帝将黄金交给裴建寺,并赐名金山。 真正法海是唐玄宗时人,名张文允,丹阳人氏,在南京牛首山学的道,师傅是威法师,在鹤林寺呆过,比裴头陀早一个世纪。(详见抗战前出版的《人名大词典•法海》、唐朝散文学家李华《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唐《颜鲁公集•妙喜寺碑》。)法海精通佛理,其他学问也有根底,并擅长修建佛寺。经常往来于苏浙两省名山古刹。《白蛇传》中法海是艺术形象,与历史上的法海、裴头陀大相径庭。镇江人(包括佛门)深知传说不等于事实,佛教“六和净”理念与市民和谐文化相融洽,将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与历史文化并重:白蛇文化作为镇江的品牌,受到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海(实为裴头陀)拾金不昧造金山,亦在全国广为流传,在镇江则是家喻户晓。金山寺内,法海洞(裴公洞)、白龙洞并存;镇江市内,白蛇文化、法海(裴头陀)拾金建寺并尊,实乃难能可贵。如将裴头陀与白蛇、白素贞父女的渊源、法海《坛经•僧龙斗法》告之天下,更能体现民间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二)、挖掘七夕文化内涵,将此传统佳节办成名符其实的乞巧节、女人节
  传统七夕节,多以女人乞巧为主体。镇江乞巧习俗,最多见的是祭祀乞巧、穿针乞巧(含浮针乞巧)、蜘蛛乞巧,目的是从织女处乞得智慧和巧艺。为了乞的巧更多,有些大户还搭乞巧楼,据说这样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细语。正是“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明清以后,近、现代,槐树村所在的丹徒南乡早就发展了乞巧项目,并且形成了南乡特色文化。
  丹徒南乡,被称为“镇江歌乡”,村民插秧唱“插秧山歌”,车水时喊“车水号子”,耕田时唱“耕田嘞嘞”……此俗一直沿袭至今。丹徒南乡山歌具有镇江“吴头楚尾”的文化特征,其音韵、旋律既有吴文化的柔美,又有楚文化的豪放,独树一帜。1996年在苏州举办的江浙沪吴歌大赛上,丹徒南乡山歌队夺得七个奖项,女歌手孙阿英被评为女歌王。2002年孙阿英代表江苏歌手参加中国首届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
  丹徒南乡妇女,还擅长剪纸、绣花等女红技艺,她们从小都要学习女红,且以女红评优劣,嫁出去的媳妇,即使长得俊俏,若女红手艺差,夫家也觉得有缺陷。南乡服饰多以自家生产的土布,通过染色剪裁,再按妇女或少女自己的想像绣个花草虫鸟,编个花边,结个流苏穗带,再后就缝制成头巾、衣裤、鞋袜等,以此打扮自己,变化生活。南乡妇女田间插秧装束,承如清戴九灵诗《插秧妇》:“清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晴蜓点水忙……”南乡刺绣花卉没有纹样,全靠巧妇倩女们的丰富想像,1990年,一位北京艺术评论家在江苏省首届工艺博览会看到丹徒南乡挑绣后说:“这些服饰都是真正的民间艺术珍品,真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2001年,槐荫村所在镇获得“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选送的100件精品服饰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再次受到观众和外宾的好评和羡慕。一次,一位南乡老太到镇江走亲戚,半路上被一名老外死死盯住不放,直到喊来警察才弄清真相。原来这位老外看了老太腰间系着的那根绣花腰带,认为这种民间工艺品真是太美了,想用美元购买。可老太不稀罕外币,说什么也不肯卖掉她这根心爱的腰带。
  如在槐荫村等地联办七夕节活动,让南乡姑娘、妇女唱山歌,集中放映电影《天仙配》《白娘子传奇》《三国演义》有关刘备招亲部分。展览南乡当地姑娘和妇女的服饰女红手艺及镇江民间艺术品如正则绣、竹编艺术、秦淮花灯、邮票拼贴画、烙铁画、木石根雕等艺术等。组织群众遥看天空中的三颗星——(镇江的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并印发三星事迹材料,品尝镇江巧手做出的“三怪”、蟹黄汤包早点席,苏菜维扬风味、龙凤呈祥宴、乾隆御宴、农家菜等。以此方式庆贺七夕乞巧节、女儿节,更能彰显我市传统文化底蕴。
(三)、安东方习俗、传统方式,在七夕活动中举办东方爱情节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且有鹊桥让这对有情人相会,有人呼吁将七夕节命为中国情人节。查西方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版本较多,通说是纪念古罗马神庙修士瓦人汀,瓦氏因促成一对对青年男女婚姻于公历270年2月14日被处死。此节日处在我国春节左右,男女情人互送玫瑰花、巧克力互表恋情,公开直露且浪漫,这符合西方文化,与东方爱情含蓄、鹊桥、老槐树为媒之传统文化有差异。传统的七夕节除妇女乞巧外,不单单是情人的节日(鹊桥相会),她表达的还有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和谐家庭、模范夫妻)、白头偕老(银婚金婚夫妻)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情的承诺,不仅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而且贯穿于一生,包括婚后互相忠贞的爱情,生死相依、来生还做夫妻的愿望。将七夕节当成情人节,单调而没品味,应称她为中国爱情节。
   镇江是爱情都市,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有三个与镇江有关,除牛郎(董永)织女(七仙女)外,其中发源在镇江金山的《白蛇传传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单。镇江各个区都有美誉中外的爱情故事,如发生在京口区甘露寺的(三国)刘备招亲,载于志书、宋乐府诗的南朝宋时华山村(属新区)的华山畿(小梁祝),丹徒区驸马庄驸马谢廷宠与宝庆公主,润州区宋朝韩世忠、梁红玉(南山)恋爱、(金山)战金兵。在现代,中外名人在镇江的爱情故事也很多:如蒋介石、宋美龄1927年5月焦山恋爱定终生,美作家赛珍珠与前夫布克1917年在登云山故居完婚,毛泽东的镇江孙媳在他110周年诞辰,为其添了个曾孙……。
  镇江电视台为宣传爱情都市的爱情故事,专门设立“大喜当前”节目,深受镇江及国人喜爱。七夕组织大规模的鹊桥会,组织未婚青年、离婚或丧偶男女的相亲会是必要的。与此同时,评选家庭中的模范夫妻、组织金婚银婚夫妇活动,真正让社会的细胞——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和谐、温暖、安康、幸福。
  (四)、七夕活动要为镇江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组织镇江四日游活动
  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与五月端午、八月中秋节均相隔一段时间,与其他法定假日间隔较远,这时正值初秋,气候宜人;又是大中小学放暑假期间,师生们都有充足休假时间。这一节日,庆祝内容比前二个节日丰富,宋元时期长达一周时间。可以借此佳节,让世界了解镇江,让镇江走进世界。具体做法:成立市七夕活动指导小组,各区成立分指导组,由市里邀请中外商贾搞经贸洽谈,或组织相关学术团体搞学术活动,中小学生搞夏令营,各区在大市口广场轮流组织一次千人相亲、金婚银婚老人到南山百兽园活动,根据各区历史资源各有侧重搞下列图片展览,如京口区在梦溪园搞科技展,润州区在文苑搞历史文化展、巾帼英雄展,丹徒区在槐荫村搞民俗文化(包括孝行、模范夫妻、和谐家庭)工艺品展,新区在大港搞吴文化、饮食文化、对外文化、经济建设展,开辟爱情及传统文化游专线。
  具体活动安排:2至3 天搞经贸洽谈、学术活动。其他4天由市内各区各自织织区内一日游。京口游:游焦山、北固山、铁瓮城遗址、梦溪园,寿丘街,看刘备孙尚香,王羲之、郗睿,蒋介石、宋美龄恋爱遗迹,寻镇江三星住处(沈括住梦溪园、茅以升出生在草巷即今寿丘街,镇江城里三山五岭八大寺,寿丘街附近占了四个),参加各区轮流组织的相亲活动,晚看有关刘备招亲的电影,品尝三国宴、龙凤呈祥宴。润州游:游金山、南山、西津渡,参观博物馆、赛珍珠故居,看白娘子与许仙、韩世忠与梁红玉、赛珍珠与前夫布克的婚姻生活、各区轮流组织的金婚银婚老人活动和我市文苑、妇女风采,晚看电影《白娘子传奇》,品尝乾隆御宴、金山贵宾宴。丹徒游:游槐树村、大圣安养院、横山凹三茅宫、辛丰古运河风光带、黄墟殷氏六房古民居、龙山村(生态度假木屋村),看牛郎(董永)织女(七仙女)爱情传说遗迹,以董永为代表的孝文化展、镇江民风、特色工艺品、南乡服饰展、晚看电影《天仙配》和南乡山歌,品尝南乡百花酒,乌米饭和维扬风味菜肴、农家菜(含天下第一响、青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新区游:游圌山、烟墩山遗址、大港港口、儒里古街、华山村、参观赵伯先故居、新区工业园,看《华山畿》小梁(山泊)祝(英台)传说遗址,吴文化发祥地展(出土文物——西周青铜器含周康王时宜侯夨簋图片等)、东乡美食文化展(春尝长江江鲜——刀鱼、鲥鱼、鮰鱼、河豚,冬尝东乡羊肉)、对外文化、经济建设展(含抗击外来侵略革命斗争史、日本等工业园业蹟展),晚间《道情说唱•华山畿》、扬州评话《韩世忠立马造韩桥》,寻找天上镇江三颗星(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早餐品尝小吃:锅盖面、蟹黄汤包、小磨麻油香醋蘸肴肉,中午晚间江鲜美食、京江狮子头等。
附件:董永是历史人物,董永之父被王莽廹害的历史依据
董永是历史人物,根据是东汉班固(32——92)的《汉书》。
董永的曾祖父叫董忠,因为告发别人的一个阴谋而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董永的祖父董宏、父亲董武都世袭为侯。西汉末年,董武的高昌侯为王莽所废。东汉班固《汉书》、西晋干宝《搜神记》记载的董永是同一个人:即汉代孝子千乘(今山东博兴,即高昌侯国所在地)人。
董永之父董武被废是王莽的政治迫害。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坐父(董)宏前为佞邪,免。”董宏曾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坐佞邪,免。”而这“佞邪”正是王莽搞的一桩重要的政治案件。公元前8年,汉成帝立王政君太后的侄儿王莽为大司马,又命侄儿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第二年汉成帝暴死,刘欣继位为哀帝,重用生母丁氏、嫡母傅氏,高昌侯董宏亦言“尊帝母定陶王丁后为帝太后”。傅氏、丁氏得势,必然要与王莽及其后台太皇太后王政君争权,故王莽当机立断,幕后指挥大司空“师丹等劾宏误朝不道。坐免为庶人。”。后来董宏死了,汉哀帝就让董宏的儿子董武担任高昌侯。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王政君立九岁的中山王箕子为平帝,王莽主政,追贬丁太后(已故)傅太后号(傅太后被废自杀),并下令:免去董武高昌侯爵位。(祥见《汉书•王莽传》、《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汉》、《汉书•卷17》)
公元8年,王莽篡汉当皇帝建立新朝,23年被更始政权消灭。25年,更始原部将刘秀建立东汉,号光武,翌年(26年)即封已故董武之子董永“侯永绍封”(见《汉书•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