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勤政廉政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勤政廉政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勤政廉政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读《清史稿》“王仁堪传”

 钱永波
 
清代后期的镇江知府王仁堪爱国爱民、奋发有为、公正廉明,是一位镇江人民久久怀念的优秀地方官员。事隔一个世纪,1992年编纂出版的《镇江市志》“人物传”中,就载有王仁堪的事迹。最近,江苏大学人文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吴晓峰博士又写了专题论文。我查阅了《清史稿》中的“王仁堪传”和相关资料,我认为王仁堪最可贵之处有六:
一、公而无畏。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王仁堪不愧是混浊中的清流(时朝廷中有“清流派”,王是其中之一)。就连为慈禧太后建颐和园这样的事,他都敢说 “不”,没有国家利益至上、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怎么能够做得到?!
二、铁骨铮铮。王仁堪刚到镇江上任不久,就遇到“丹阳教案”这个棘手的事。早在明朝,天主教就已传入丹阳。清代早期“禁教”,随之消失。镇江成为通商口岸后得以再起,而且教堂建设规模较大。当发现教堂附近埋有几十具童尸,群情激愤,放火烧毁了教堂。当时,镇江有英、美等领事馆,逼迫朝廷惩办纵火民众,赔偿巨款,真如“泰山压顶”!但是,王仁堪与丹阳知县查文清(字沧珊,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祖父)实地查看后,却敢于保护一时愤怒火烧教堂的百姓,指责教堂不遵守传教的条约,致死这么多儿量死亡,是“祸由自取”。在这起教案中,查文清被“甄别参革”。金庸先生曾到丹阳寻访,并在《连城诀》的后记中说,他的家族和故乡以他祖父“伟大的人格”为荣。
三、为民谋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仁堪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他任镇江知府仅两年半左右,可是100年后的《镇江市志》、《镇江水利志》等地方志上都记有他的事迹。例如:“王仁堪修(中泠泉)池周石栏,于池壁亲书‘天下第一泉’,并拓地2.7公顷,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抵挡江流冲击”;“王仁堪倡导民间开塘2300余个,开沟渠、建闸坝百余”;“镇江知府王仁堪设宝埝局,疏浚正河一道共19段,长5.76公里”;还有“浚运河丹徒至丹阳段”等。当时,官府并没有钱,他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向亲友借钱,带动绅富捐款,实行以工代赈。还发放“牛赈”,保护耕牛。
四、创办学校。王仁堪热心办学,自己带头出钱,动员社会赞助,在镇江城北鼓楼岗开办南氵霝(泠)学舍,后来发展为镇江府中学堂,是今镇江中学的前身。他看到丘陵山区的儿童没有地方上学,还在宝埝开办书院性质的榛思文社。
五、鞠躬尽粹。王仁堪从小好学,而且从不气馁,直至考上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在朝庭任职,因为人公允秉直,敢于冒颜直谏,以至不讨喜而外放,任镇江知府。他一到镇江任上,有了一处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平台,于是他的聪明才智就同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竭尽全力,想实招,办实事,拼命干,以致积劳成疾,到苏州任知府不久就与世长逝了。再看看,他在镇江办水利、办教育,都不只是应一时之急的事,而是都能长久发挥作用的。
六、深得民心。镇江人历来朴实真诚,有情有义。当王仁堪从镇江去苏州赴任时,镇江人依依难舍,“遮道乞留”。当得知他突然去世后,镇江在“天下第一泉”建祠纪念,并上书请求清廷为他立传。最近我到宝堰还听说,由于他在宝堰修水利、办学,当他健在时,宝堰人就为他立过“生祠”。《清史稿》“王仁堪传”不到1000字,其中写镇江的有800多字,可见这段文字是以镇江的奏本为基础的。
镇江历史上,确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好官,如季札、李德裕、范仲淹、辛弃疾、蔡洸,直到王仁堪和查文清等等。正如鲁迅所评:自古以来,这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现在,已经有一些“廉吏”的书,但是只讲 “廉政”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加上勤政。勤政廉政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