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京口救生会蒋氏七世年考

京口救生会蒋氏七世年考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京口救生会蒋氏七世年考
祝瑞洪

  蒋氏一族创办、经营了京口救生会事业,这是历史记载的史实,也是研究救生会的学者和专家的一个共识。但是,翻阅有关史料,蒋氏主持救生会事业的年谱资料,缺乏更加详尽的研究和表述。而且现存史志资料太少,不仅不详细,还有矛盾的地方。主要存疑在创立者和七代人的确定。我和我的同事张峥嵘先生就此事进行了专题的考证和深入的讨论,参照了已有研究成果,对是否七代、七代人的历史顺序,何人、何时起创办,何人、何时续接、最后七世蒋宝何时结束,理出了一个大致线索,兹发布供研究者参阅,并祈教正。
  一、关于创始人及七世的历史记载
  清康熙进士,丹徒县令冯咏在《京口救生会叙》中说:“救生会,京口善士十五人,劝邑中输钱以救涉江覆舟者,肇自康熙四十二年……”“余故序其名于左: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张迈先、林崧、袁鉁、吴国纪、左聃、毛鲲、钱于宣、何如椽、毛翥、朱之逊、蒋元进、赵宏谊,是为善士十有五人。”〔1〕
  《嘉庆志》载:“蒋豫,字介和,号松埜……城西银山有晏公庙,临大江,金焦环峙,风信不时,每患覆溺。族人创办救生会,为拯溺所,久浸废,豫集诸乐善者振兴之”。〔2〕
  《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救生会,“在京口昭关,奉水府晏公。起于康熙四十七年,其首善十五人姓氏,详具丹徒县冯咏叙内。自雍正以迄乾隆初年,系蒋豫与同志数人经理。”〔3〕
  又据《续丹徒县志》载,“康熙四十一年,(前志作四十七年,误。救生会副董吴瑀庆觅得该会道光三年至同治元年禀稿全案,均作四十一年。考蒋磏道光十九年禀中言四十一年创办,四十七年局始落成)蒋豫与同志十八人创办。(前志作十五人,亦误。蒋磏禀言亲友十八人)“自康熙至同治三年,蒋氏办理七世,(乾隆六年,豫子宗海接办;六十年,宗海子秷接办;嘉庆十年,秷子延菖选拔入都,无暇兼接,乃托戚郭恒、郭琦代理;道光四年,琦、恒皆卒,归延菖子磏接办;咸丰二年,磏子宝接办;同治三年,宝卒)未尝假手于人。”〔4〕
  上述史志记载的文字,总体看线索清楚,人事关系大体明确。但是有两点存疑:一是究竟是谁、在何时创办了救生会?蒋元鼐等十五人还是蒋豫等十八人?康熙四十一、四十二还是四十七年?二是七代人按蒋豫起计算只有六代,即蒋豫、蒋宗海、蒋秷、蒋延菖、蒋磏、蒋宝,少一代。而这六代在时间上是连贯衔接的,不存在间隔。这缺的一代有没有?或者说史志错了,就是六代不是七代?如果有,那么又是谁呢?
  二、关于创始人及创始时间的辨析
  冯咏在《京口救生会叙》中说:“救生会,京口善士十五人劝邑中输钱以救涉江覆舟者,肇自康熙四十二年。”“余故序其名于左: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张迈先、林崧、袁鉁、吴国纪、左聃、毛鲲、钱于宣、何如椽、毛翥、朱之逊、蒋元进、赵宏谊,是为善士十有五人。”《续丹徒县志》载:“康熙四十一年……蒋豫与同志十八人创办。”
  究竟谁是首创?蒋元鼐还是蒋豫?考《嘉庆志》载,“族人创办救生会,为拯溺所,久浸废,豫集诸乐善者振兴之。”这句话有四层意思:一是创办救生会的是蒋氏族人;二是蒋豫是接替蒋氏族人创办的救生会;三是但当时的救生会“久浸废”,似乎蒋氏族人创办救生会以后,经营维持比较难以为继,几近中废,蒋豫起到了继承复兴的作用;四是“诸乐善者”按《续丹徒县志》记载是“亲友十八人”,这是蒋磏在禀稿中明确记载的。我们理解,这段记载说明救生会是蒋氏宗族家传的慈善事业。当他重振救生会时,应该是重新组织了(会董)即蒋豫及同志(亲友)十八人;也可能是在蒋元鼐等十五人创办救生会以后一个时期,至少在冯咏之后,蒋豫参加了救生会,他重组了救生会以便“集乐善者振兴之”。
  为什么说蒋豫在冯咏写《京口救生会叙》之后才有可能参加救生工作?冯咏,康熙六十年同进士出身,史载其文章出众。“冯咏,字夔扬,江西金溪人。雍正二年,以庶吉士出宰丹徒。刚介廉洁,胥吏惮之,士民悦之。善政不可枚举……卒后士民踊跃助丧,以余资建屋三楹,为桐村书院,立木主祀之”〔5〕雍正二年,他以庶吉士出宰丹徒,他还帮助镇江知府编刻《镇江府志》,为镇江史志编辑做了许多工作。他在《京口救生会叙》的创始人中没有提到蒋豫,但是还提到了两位蒋姓族人“蒋尚忠、蒋元进”。以冯咏的地位学识,编辑史志的经历,参与过救生会实际工作的事实,应该不是疏忽,而真相是蒋豫确实不是最初的创始人,而是后来的接班人,且可能在冯咏之后才进入救生会。史料不详的是,到底何时接办。或许期间有一个过渡期,即在蒋元鼐那一代执掌后期,蒋豫已经在救生会协助工作?这也是合理的猜测或推断。冯咏在《京口救生会叙》里有一段记叙,说明参与捐助创办的人数可能是变动的:“善士之卒者,立其位于楼西,偏祀之。”十五位创办人,自创办之初到冯咏写《京口救生会叙》之时,其中肯定有去世者,冯咏当是知道或看到救生会祭祀的神位或牌位中,有已故创办者的名字。而为了救生会的事业,或又有一些善士加入捐助者行列。这样看,蒋豫(应该)是蒋元鼐的直系或蒋氏直系子孙。
  此外《光绪丹徒县志》也记载,救生会“自雍正以迄乾隆初年,系蒋豫与同志数人经理。”
  这样,从《嘉庆志》、冯咏的《京口救生会叙》、《光绪丹徒县志》的记载,都能说明蒋元鼎是创办人,蒋豫是雍正以迄乾隆初年接办后复兴之人。创始人数“两说”(十五人或十八人)表述的应该是不同时期救生会团队的概念。“十五人说”是康熙年间创办团队的人数,“十八人说”是雍正年间复兴团队的人数。
  据冯咏《京口救生会叙》记载,创办时间“肇自康熙四十二年,积白金若干,于京口观音阁为会。”但是,同治年间,“救生会副董吴瑀庆觅得道光三年至同治元年禀稿全案”,均作四十一年。又有“蒋磏道光十九年禀中言康熙四十一年创办,四十七年局始落成”的记载。这里的“局始成”,与《光绪丹徒县志》的“起于康熙四十七年”暗合。初始阶段的五六年间,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后来买了晏公庙产,从观音阁搬到晏公庙,才有了正式“挂牌”经营的地方。比较起来,我们采信《续光绪县志》的提法,创办时间以康熙四十一年更加可靠一些。
  三、关于“七世”的辨析
  在解决了创始人和接班人,又确定两者之间的同姓本宗关系之后,就可以说明七世传承的来龙去脉。
  《续光绪丹徒县志》说,“自康熙至同治三年,蒋氏办理七世。乾隆六年,豫子宗海接办;六十年,宗海子秷接办;嘉庆十年,秷子延菖选拔入都,无暇兼接,乃托戚郭恒、郭琦代理;道光四年,琦、恒皆卒,归延菖子磏接办;咸丰二年,磏子宝接办;同治三年,宝卒。未尝假手于人。”从蒋豫起子承父业共六代人,时间上没有间隔,不可能也不应该漏记一位蒋氏后人。但蒋豫只是在雍正以迄乾隆初年才接办救生会,与“自康熙”起又不符。我们认为,《续丹徒县志》在创始人记载上的错误,导致它只能记述六代人,而找不到七代人。考虑到蒋豫是雍正以迄乾隆初年接族人创办的救生会,他是蒋氏后人,因此救生会创始人蒋元鼐等三位蒋氏先人才是蒋家主持救生会的第一代人,蒋豫是第二代人。这样才能恢复历史的真实,还原蒋氏七世经营救生会时间线索。
  救生会的历史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志书的记述有所出入,模糊了蒋元鼐作为创办救生会第一人和作为蒋氏创办救生会第一代人的史实。只不过,蒋元鼐和蒋豫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直系血亲关系。而自蒋豫起,就是子承父业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历史的曼妙奇迹。
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7代人的轨迹。
  第一代人,蒋元鼐。自康熙41年(1702)——雍正末年(1735)。康熙四十一年(1702),蒋元鼐等十五人创办救生会。这一届一直执掌救生会到雍正二年(1723)之后、末年(1735)之前,历时22年以上,但是不超过34年。《光绪丹徒县志》说蒋豫“自雍正以迄乾隆初年”接办救生会,我们据此初步定为雍正末年。第一代人经营救生会时间长达33年,但是后期,即在雍正末年之前“久浸废”,已经难以为继。
  第二代人,蒋豫。自雍正二年之后、末年之前——乾隆六年(1741)。蒋豫与同志(亲友)十八人开始接手救生会工作。《嘉庆志》载,“族人创办救生会,为拯溺所,久浸废,豫集诸乐善者振兴之。”蒋豫作为蒋元鼐的直系或蒋氏旁系子孙,继承并光大了祖辈开创的救生会事业。第二代人管理救生会应该在六年以上。
  第三代人,蒋宗海(1720-1796)。乾隆六年(1741),蒋豫之子,年仅22岁的蒋宗海执掌救生会,历54年。乾隆十七年(1752),33岁的蒋宗海考取皇太后60寿辰恩科进士,授内阁中书,入军机。但是他无意于官场,一心想着读书育人和水上慈善事业。37岁以丁忧归养,40岁正当年富力壮之时正式辞官。一方面他继续从事救生会工作,另一方面,也游学省内各地,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成为当时京口文化界“四君子”之一。
  第四代人,蒋秷(■)。自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十年(1805)。乾隆六十年,蒋宗海之子蒋秷接办救生会,
  第五代人,蒋延菖(chāng)。自嘉庆十年(1805),蒋延菖接办救生会。但是,他升官了。于是,他委托其亲戚郭恒、郭琦代理。道光四年,两位代理去世。蒋延菖让他的儿子蒋磏接任。
  第六代人,蒋磏(qiān)。自道光四年(1824)——咸丰二年(1852)。
  第七代人,蒋宝。自咸丰二年(1852)——同治三年(1864)。咸丰年间,救生会在战火中烧毁。同治元年,蒋宝请求复会未成。而救生会所又被英国人强行迁作领事公馆临时办公。当时常镇道许道身命蒋宝领取洋人租金,蒋宝坚不应允,要求洋人在今后领馆建成后必须将会所归还救生会,仍然用于救生事业;并在昭关之西找了地方造了两间房屋作为救生会复会的办公场所。同治三年,蒋宝怀着复会无望的遗憾,撒手西去。蒋宝经营救生会13年。此后,救生会改由官派会董主事。
  清同治三年(1864),蒋氏一脉七代人的慈善事业划上了一个带有惊叹号、问号和长长省略号的句号!

    自1702年至1864年,共计163年时间,蒋氏七代人经理京口救生会。而自蒋豫起六代人从雍正以迄乾隆初年(末年为1735年)至同治三年(1864),前后共计130—135年左右。遗憾的是,吴瑀庆找到的救生会禀稿全篇,今天我们不得而知其在何处。但是以他后来的会董位置,可以知道这些资料在同治年间还是完整的,或许蒋宝时代救生会被英国人强占为领事馆办公室后,被英国人掠走或遗失。我们唯一的途径是查询英国原来驻镇江领事馆的历史资料,也许可以知道线索。只能等待将来的机会了。不过我想,再有更多的文字去叙述这期间救生会的慈行善业、艰辛苦涩、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都是多余的。163年,七代人前赴后继、一如当年,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世界纪录!不,应该说是一丛世界慈善历史上永远绚丽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清冯夔飏重修 朱霖增纂《乾隆镇江府志》卷五十五《桐村艺文》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刻本 58-59页。
  〔2〕清何绍章、冯寿镜修 呂耀斗纂《光绪丹徒县志》卷三十六《人物志•尚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15页。
  〔3〕清何绍章、冯寿镜修 呂耀斗纂《光绪丹徒县志》卷三十六《人物志•尚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44-45页。
  〔4〕民国张玉藻、翁有成修 高覲昌等纂《续丹徒县志》卷十四《人物志•附义举》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 22-24页。
  〔5〕清何绍章、冯寿镜修 呂耀斗纂《光绪丹徒县志》卷二十一《职官志•名宦》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33-34页。

(作者为原市住建局副局长、城投集团董事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