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追思爱国爱乡的女志士唐儒箴

追思爱国爱乡的女志士唐儒箴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追思爱国爱乡的女志士唐儒箴

                   杨 奎

  【提 要】 本文主要介绍镇江籍爱国爱乡女志士唐儒箴无私捐献出私人菜园,为创办女子职业学校的公德事迹。她是旧民主主义时期,镇江地区妇女界的一位知名人士,为镇江的教育和桑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名人 唐儒箴 职业教育 桑蚕事业

  名城镇江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但女性甚少,这里要介绍的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女志士,她叫唐儒箴,是镇江著名老字号唐老一正斋膏药店创始人唐守义的八世孙女、唐萼楼的胞妹。她熟知书史,为人正直,性格爽朗,有胆有识。
  唐儒箴出嫁前,光绪二十年,日本人要在唐氏祖坟地磨盘山(今镇江南郊黄山一带)建领事馆。由于磨盘山地势险要,俯视长江,可以控制镇江,乃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官府迫于洋人的压力,来找唐萼楼,被妹妹唐儒箴知道了,她竭力反对,认为西洋人、东洋人都不是好东西,不能为洋人提供条件。她施出妙计,对哥哥说,我有办法,把父亲的举人墓从丹阳月牙山(现丹徒镇南边)速迁至磨盘山,立大石碑“举人唐沐之墓”于磨盘山中央。后来官府再来商谈时,唐萼楼以举人墓在此,风水不可破,又鉴于几百年老字号膏药店的声誉和影响,阻止了在磨盘山上建领事馆的事。唐儒箴作为一个姑娘,竟然有胆识、有谋略处理这样一件大事,令人敬佩。
  唐儒箴后嫁给扬州秀才许建候。兄长唐萼楼将一正斋花园三十余亩地作为给妹妹的陪嫁奁地(今体育场北、游泳池一带)。光绪二十八年丈夫许建候病故,唐儒箴回到镇江,将奁地辟为菜园(占地已达五十多亩)雇工耕作,以佐生活。
  在唐园之北,紧邻红旗口、山门口,是清军旗兵官佐扎营之地。那时在镇江的满清旗人跋扈专制,横行霸道,他们唆使兵卒践马横冲直撞,常在唐家菜园里践踏作物,蓄意霸占驻守,强作操练营地,并用武力威胁将唐儒箴赶走。唐儒箴不甘屈服,就据理向镇江府、丹徒县衙门提出诉讼,展开了一场以民告军、告官的艰难诉讼。官司从光绪三十二年到宣统二年,最终胜诉,官府判决将菜园归还给唐儒箴经营。在旧社会,一个弱女子敢于与旗营官佐打官司,并获胜,实属世所罕见,当时社会上的民众都佩服她的胆识和才智。
  民国初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提倡女权极为重视,有颇多论述。唐儒箴很注意研读孙先生这方面的著作。如孙中山说要“鼓励女子联合各界人士,普及教育,研究法证,提倡实业,以助国家进步。”唐儒箴正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出于爱国热忱,决定把自己的菜园五十多亩用于创立女子职业学校,为妇女自谋自立,从封建夫权下解放出来而贡献力量。她还计划将菜地改为桑园,养蚕缫丝,所得作为学校经费。1923年,唐儒箴主动联络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请黄炎培先生帮助,提出创办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黄炎培先生非常高兴,对她说:“镇江的冷遹(即冷御秋)先生亦有办学之愿望,可以协力联合为之。”(黄炎培与冷御秋皆为辛亥革命时期老战友,都是革命党人、同盟会员)。唐儒箴又联络镇江商界巨子陆小波、丝绸世家严惠宇等共同研究筹办“镇江女子职业学校”。最后,由唐儒箴、冷御秋、陆小波等三人为学校常务董事。指定唐儒箴为永久董事。唐儒箴自认年事已高,推请冷御秋为主任董事(即董事长)(冷御秋解放后曾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27年学校成立后,得到了黄炎培主持的上海中华职业社支持,每学期辅助经费伍佰元,陆小波先生又多方筹集资金,以充实校舍及教学设备的需要。在多方支持下,学校基础较厚,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赞扬,为镇江的职业教育开创了先河。唐儒箴为创办女子职业学校,曾献出了私人菜园为办校基金,又联络社会各界人士谋划学校的创办和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自1927年至1949年二十二年间(其中抗日战争八年停办)计办高中级桑蚕科每年招生一班,三年毕业,前后毕业共计千余人。其间还办过医护班等,对于镇江地区的桑蚕业和医护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1934年,唐儒箴病逝时,沪宁镇一带教育界在镇江举办了悼念大会,黄培炎先生亲自参加,到会者千余人,沉痛悼念这位热心职业教育的爱国女志士。1935年,由教育界合力出资,在桑园处修造唐儒箴故居,定名“箴庐”,以资纪念。现为镇江市级文保单位。

  (注:本文内容参阅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六、十七期和戴志恭文博丛书以及唐氏第十一代孙唐镇北提供的资料,以表谢意。)


(作者为镇江市文管办原主任,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