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讲好镇江故事 丰富文化内涵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5-01-13 阅读数:
讲好镇江故事 富文化内涵
李德柱
镇江有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厚,尤其是这座城市流传着许多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精彩纷呈,脍炙人口,成为这座名城的一大亮点。如何发挥好这些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融入镇江文旅事业的发展中去,是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讲好镇江爱情故事,丰富文化内涵
镇江的不少故事都充满了爱情的元素,男与女,人和仙,蛇与人,人跟鬼,谈情说爱的内容很多,有人说,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都与镇江沾边,与其他地方的爱情故事相比,用“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优”来形容镇江爱情故事的特点,也不过分。
用方言来表达镇江爱情故事,不仅有地方特点,也引人入胜。在这些故事中穿插一些方言,能增加故事的趣味。如“吾(我)们镇江,是嫡板(纯正、货真价实)的故事之乡。镇江男人格(家)娶嫲嫲(妻子)不晓得多好玩呐(呢),跟女人嘎(家)结婚,可以像刘备、孙尚香那样龙凤呈祥。也可以像范蠡、西施功成名退,隐居丹阳折柳‘泛舟立碑’。还可以像王羲之、郗璿那样做东床快习(婿),坦腹东床;跟神,袁公渡、画中人,由太白金星做媒,相会在迎江桥旁;土地老爷作证,七仙女和董永在槐荫村拜堂;跟怪,就有了千年等一回,白娘娘(子)传奇,许仙、白素贞人蛇相恋在保和堂;翘了辫子(死了以后)还有丫头在华山村神女墩陪伴(葬)。京江女人格(家) 有帮(旺)夫运,汉末乔家门乔国老女儿大乔、小乔嫁给孙策、周瑜后,孙策打下了江东六州,周瑜当上东吴都督,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辛丰横山凹三茅宫、大圣寺还流传了小乔初嫁了,周郎“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镇江人夫唱妇随,忠心报国,韩世忠在金山水域大战金兀术,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把敌人围困在黄天荡。镇江人夫唱妇随,先国家后小家,镇江人男女割(交)朋友(谈恋爱),像京江(江读刚,吴语)脐儿,六角铮铮(喻意当回事,认真的)。娶了嫲 嫲(妻子),会照应(负责)她一辈子,不会像手捏(手帕)儿,用旧就摔(抛弃)了。嫁给京江郎,幸福万年长,娶了镇江女,旺夫旺家乡。中外有扒头(地位)的人也喜欢镇江,蒋介石、宋美龄在焦山海西庵枕江阁定情,镇江城防司令卫立煌与教会女校长朱韵衍在镇恋爱,同年与蒋宋同城举办婚礼。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与布克先生在镇江登云山结的婚。”
用说唱、朗诵等形式来反映镇江故事中的某些婚姻元素也颇有趣。如民间流传的“三润剌史李德裕,十年治镇美名扬。舍宅营建甘露寺,西津平妖正气扬。名臣花开应结果,花山徐盼成新娘。百姓尊称民父母,唐廷晋升名宰相。收复吐蕃一重镇,敢灭邪恶斗魔王,威重天下不谋私,鬼门关旁有诗章。妻死亲作墓志铭,甘露塔下舍利藏。”还有“民女秋娘心善良,禽夫叛国遭祸殃。罚到后宫未当奴,抚育公子兼师娘。佳作入唐诗三百,杜牧赞叹《杜秋娘》。西津伫立京江女,年老孤苦回家乡。”
二、讲好镇江故事,彰显文化魅力
镇江历史上居住过许多名门望族。据近现代学者鲍鼎的说法:清初镇江有四大姓:北李南张东何西茅,后来茅氏迁往草巷。俗谚曰:“李氏山门最,茅人草巷多”……四大姓何以旺族,故事中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读书世家。族人得以良好家风的熏陶,坚持“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抱负,自觉地走读书成才之路。清初张九徵勤于读书,博学多才,与子张玉裁、张玉书、张仕可、张恕可、孙张逸少均进士及第,在北京、河南、湖南、杭州、山西等地当官,张玉书任大学士,主编《康熙字典》。张玉书中进士后,亲友送匾致贺, 他在厅上指挥人将匾悬挂在大厅中央,这时他的嫂子向他问了一声:“你将匾挂在中央,将来你哥哥中了,当挂在哪里?”张玉书说:“是我一时失检,哥哥中了当然应当挂在上首。”嫂嫂立即取出自己穿的罗裙,挂在自己房门上面,对丈夫说:“你如不能发愤读书而贪闺房之乐,就从我这裙子下面进房。”丈夫被她一激,遂住入书房,刻苦攻读,直到取得功名才再进房帏。后来其兄张玉裁得中榜眼,名次在张玉书之上。有人送匾贺喜,就挂在上首位置。
东门何氏信奉“不为良相,定为良医”。镇江何氏自绍兴元年始祖何彦献、何楠随宋高宗来江南,在镇江十字街行医,遂成中医世家,计有18 代在太医院任御医。吸食鸦片,精神被催,贻害民族。何氏23 代何书田,做过禁毒英雄林则徐医生,林则徐请何书田拟定戒毒方剂,何书田做了种种实验,最终用18 味中草药制成戒烟药,世尊称为林十八。何氏后人有江南通志主纂何洯。现代何氏香囊仍在民间传承。
草巷茅氏亦是书香门第。甲午战争败北,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举人茅谦参加了“公车上书”初稿的拟订,1900 年又受命设立丹徒县商务分局,筹建镇江商会。茅谦之孙茅以升生在镇江草巷,是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通车仅半年,因南京、上海失守,日寇分三路向杭州发起进攻,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亲手炸毁,茅以升写诗曰:“徒地风云突变色,挥泪炸桥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抗战胜利后,他复建了钱塘江大桥,此桥至今仍在使用。茅以升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鉴于其突出贡献,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茅以升星,编号18550。
北门李氏也是科举兴盛,清道光年间出了状元李承霖。他的长子李慎传、次子李慎儒也都是举人。李承霖不仅学问好,还热心地方善举。他和其孙李寿源与镇江蒋氏共同谱写了“京口救生会”义勇仁爱故事。据说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李鸿章均奏请道光状元李承霖留镇江恢复京口救生会善业。李承霖协同官府“竭力清厘”会产,四处募捐,立奖惩制度,民选会董,添造救生红船……中兴了京口救生会,光绪十八年状元死后孙李寿源继任,李氏祖孙主持救生会63 年, 直到1925 年后由救生会董事局于小川、陆小波等管理。
除上面四大姓外,第一楼街的鲍氏也很有名。鲍鼎是南朝著名诗人新安鲍照后裔,镇江三世祖鲍皋是康乾京口三诗人之首,四世鲍之钟,五世鲍文逵,六世鲍上宗,七世鲍心增,八世鲍敦典、鲍鼎,九世鲍元顺,十世鲍善平等都有诗名,被称之:“一门风雅,首推鲍家”。此外,鲍鼎还是研究甲骨文、古文字、音韵、方言、民俗方面的著名学者。
三、讲好镇江故事,正视情节真伪
讲好镇江故事,要正视传统文化中传说与事实相悖的情节,实事求是,尽显城市真善美, 比如:
七星巷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故事称:乾隆下江南,微服走到镇江老北门七星巷,发现有个小娘儿在巷内打水,长得漂亮,就对她非礼。小娘儿左右开弓,刷了他两个嘴巴。乾隆被打便找到镇江府衙,要他们翌日去抓家门口有七星石,住黑漆大门的泼妇。京口宰相张玉书得知消息,当晚便让亲朋将北门家家大门涂黑漆,门前铺七星石。府衙未抓到泼妇,乾隆怀疑是刁民张玉书所为,便要惩张。在篾篮巷,见做竹床和做竹篮子的竹篾,便问是何篾子,张玉书知是篾青篾黄,谐音灭清灭皇,便说是篾皮篾肉。乾隆找不到惩张理由,便说镇江是“泼妇刁民”。此坊间故事,实经不起一驳。因为张玉书死时,乾隆尚未出生,乾隆与张玉书,不是同时代人, 怎会有此故事?
又如地名丹徒,被解释为“穿红色衣服的囚徒”,此解释有损丹徒美誉度。丹徒由来,出自刘损《京口记》:“京岘山下有龙目湖。秦始皇东游观地势,云此有天子气。使赭衣徒三千人,凿此三湖间长岗使断,因名丹徒。”作者是南朝刘宋人,意在褒彰镇江平民刘裕当上宋武帝,望气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秦始皇时此地筑徒阳运河,是事实;赭,沈括解释是瞒色,介于红黄之间,赭衣是红黄之间颜色的服装。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意行走,秦时犯人不叫囚徒,称“城旦舂”,男犯在外面做苦役筑城,女犯不适宜服外役,罚在室内舂米。强制犯人服劳役的刑罚定名为徒,并列作五刑之一。沿用至清。秦时全国仅有2000 万人,筑长城,修灵渠,搞陵墓,需要动用军队看管犯人,徒阳运河是小工程,无须三千犯人操作。赭衣徒是穿赭色工作服的民工在服役,筑河修水利。
秦始皇改京岘山一带为丹徒,原因是此地春秋时地名为朱方,延续了数百年,虽然朱方已改谷阳,但仅有数十年,人们仍称朱方,影响力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字同文,不允许带有国、邦、方割据的地名存在,朱方称之为朱。江大教授笪远毅用音韵学对丹徒作了完美的解释:“可将‘朱’复音化,构建一个新词。于是出现了‘朱’析音作‘丹徒’,声韵相近,可以成立。
(清钱大昕论证了‘古读猪如都’)这种现象在先秦并不罕见。勾渎为谷,就见诸《左传》。”
再如岳飞与镇江金山寺七峰亭的故事,传说岳飞接到十二道金字牌,要他速回临安,途中梦见两只狗吵架,便在归途必经之地金山请长老道悦和尚解梦。道悦在七峰亭说:“两犬对言,是个狱字,你不去也罢,去有牢狱之灾。”岳飞坚持服从君命,临行,道悦和尚赠诗一首:“风波亭上浪涛涛,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结果岳飞到了临安风波亭被害,此轶事《说岳全传》《金山寺志》有载。事实上此事不存在。原因是有位《金山寺志》撰写者,名叫刘名芳,是福建晋江人氏,他看到一则轶闻,金山有个姓秦的和尚,削平了这里的七峰,他将姓秦的和尚写成了秦懀(桧)削平七峰。后来《说岳全传》作者钱彩,在《金山寺志》发现了这则轶文,写下了生动的小说:岳飞梦犬吵,道悦赠别诗,风波亭遇害,西天迎主持。何立削七峰,都是话说。再后来,常州赵吉士撰写《金山寺志》,他指出此故事由来,原因是刘名芳“误将秦僧当秦懀(桧)”。
(作者为原镇江教育经济发展公司经济师)
- 上一篇:《西游记》开篇词赋中藏有句容元素
- 下一篇: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定向指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