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热情赞美新时代 绘画诗文同创新 ——吕凤子先生解放后诗文评述之二

热情赞美新时代 绘画诗文同创新 ——吕凤子先生解放后诗文评述之二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6-05      阅读数:
热情赞美新时代 绘画诗文同创新
——吕凤子先生解放后诗文评述之二
孙润祥
      吕凤子先生新放后的诗文反映了他政治上积极追求近步和艺术上力图变革创新。前一方面笔者己有文论及,本文主要阐述后一方面。
      先生对解放前自己的生活和创作曾有如下小结:“过去不满现实,又脱离现实, 讨厌一切人间有形无形的拘束,平时与人保持相当的距离,连亲友也不庆吊。在艺术上,由于我要独立自由,故爱画烟云变幻的山水。我画山水,一向是纵横挥洒,兴尽即止,不效法任何人的画法。我画仕女,是自喻芳洁;画野老是自喻孤高;画罗汉,喜欢罗汉的做人和他们多变的形象。这时期的画,完全是用来表现自己不满现实的情感。”(《我的自白辞》一九五二年四月)。
      当然,先生解放前不满现实、要独立自由是有进步意义的,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卓越非凡的。
      但先生没有自我满足。新中国成立, 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生也转而关心现实,热爱人民,艺术上力图变革创新,以求能反映新的时代面貌。他的《快乐的农人》画了一位中年农民,左臂自然下垂,右臂弯曲握拳,头部微微扬起,浓须密发, 嘴角含笑, 目光炯炯,神情自豪。生动表现了农民解放以后成为国家主人公的鲜明形象。先生的题词是:“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八日,阵雨过后,腕痛稍稍止,率作此画。以希观者知道,从明清来,一直在进展中的传统画,应该有如此者。”可见先生殷切期望传统国画能开拓新的境界, 画家要以饱满的热晴描绘解放后的劳动人民。
      先生自己身体力行,画风由写意趋向写实,创作了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人物画和寓有新意的花鸟画,以表达对新中国、新社会、新农民和伟大领袖深沉而炽烈的爱。
      这些画都有标题和题词,它们使画的主旨和意蕴清晰明朗,从而更能发挥作品的美感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同时它们本身又是先生解放后诗文创作的主要部分。本文即着重分析这些标题和题词如何揭示绘画内涵,反映出先生在艺术上的创新,又从诗文角度,探讨先生对传统形式有哪些突破和变化。
      一、就标题看,语言简洁精炼,不满十字就能画龙点睛似的揭示画的主旨和意蕴
      1950 年末,先生创作《老子也站起来了》③,画中一位农民站立在苍松下,右手持锄,左手叉腰,头向上扬,满面笑容,须浓齿白,嘴唇半张。标题为第一人称感叹句,也就是他发出的呼喊,直率粗犷,刚健有力。这使人们自然会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新前夕发出的大气磅礴、震撼世界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很明显,这位农民正是在领袖名言的激励与鼓舞下,倾吐出自己的、同时也是亿万农民的心声,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自豪感。
      1951 年创作的《快乐的老农》,一位老农坐在地上,双腿交叉,右手扶膝,左手横握烟袋, 目光平视, 嘴角含笑,正在轻松悠闲地休息。这种怡然自乐的情态只有社会生活的主人才能具有。标题朴实平易、自然亲切。
      1954 年创作的《苏州园内新游人》标题则委婉深曲。画中一位须发全白的老农侧坐在石栏上,右边是参天虬劲的苍松,左边是凹凸有致的奇石。老农抬头向上,仰望前方,仿佛感慨什么。题中称他为“新游人”,意味着他生活了几十年现在才来这儿。这含蓄地反映了解放前的贫困农民根本没有条件观赏风景名胜。只有解放以后,他们的经济状况改善,社会地位提高,精神生活的要求丰富,才能游览著名的苏州园林,成为园内的新游人。本画的意蕴即在于此。
      先生以上诸画着意从多方面表现农民解放以后成为国家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匠心独运, 构图各异, 每幅意蕴互有侧重。各画标题都揭示了画的主旨和意蕴, 文字含义则或显或隐,自具特色,耐人品味。
      二、就题词看,涉及内容广阔, 手法和形式都更加丰富
      ( 一) 运用旧体诗词
      1 用词的。1951 年创作的《老积极》,画面是一位老农,肩扛锄头,大步向前。题词是:“魔怪欣除澈见天,讴歌四起舞蹁跹, 人民五亿庆团圆。有力今唯图建国, 当仁老子也阗阗,要教增严我居前。浣溪沙一首,用毛主席和柳亚子韵。”
      词的上阕展现了新中国的美好景象,魔怪尽除,天朗气清,五亿人民载歌载舞, 共同庆祝幸福生活。下阕转为老农的自白:现在人民共同努力谋划建设国家,面对光荣而繁重的任务我一定鼓足干劲去完成,要教农业增加生产,我更应当走在前面。
      毛主席原词创作于1950 年10 月,当时没有公开发表,只在内部流传。先生很快知道此词并按原韵和作, 上阕的许多词语更直接来自主席原词,可见先生高度尊崇毛主席,非常热爱毛主席的诗词。
      此外,先生还有《望江南·新农妇颂二首》,不是画的题词, 写得相当出色,连带作一介绍。
      “( 一) 农妇乐,孩子逐年多。个个都如牛犊壮,男儿强悍女柔和,争着把娘拖。(二) 娘真健, 好比铁胜磨。尽管一天忙到晚,干完社事赶田禾,还是笑呵呵。”
      第一首反映了解放以后农民生活提高,出生人口增加, 孩子个个健美,全家其乐融融。第二首的初稿也很生动。“社里事, 娘也要张罗。偷隙赶为儿制服,轻身又去整田禾,还是笑呵呵。”与定稿一样,都反映了新农对妇女全面参加合作社工作、家庭事务和田间劳动, 辛苦忙碌,但仍精力充沛, 心情欢畅,完全起着能顶半边天的作用。这几首词语言明白如话, 音律韵脚却完全符合词牌要求。
      2 用七言诗的。先生在1949 年底创作的一幅画,一位中年农民左肩扛锄, 右手拿着烟袋, 面带笑容,头部微微上扬,大约劳动归来,正在休息。题词是:“生即是忙忙非苦,不忙会使身心腐。荷锄归去汗初干,自觉身轻似烟缕。”反映了翻身农民对劳动生产的热爱,内容颇见哲理性。
      3 用五言诗的。苏州光复镇有东汉光武帝时大司徒邓禹的祠庙,又称柏因精舍,存汉柏四棵,名古怪清奇,先生1954 年冬曾前往观赏并作画。1955 年1 月, 先生在画的二本上题词:
      “古怪清奇柏,道是汉初植。写寿百代奇,谁欤毛主席。”表达了先生对毛主席的深情爱戴。
      4 用四言诗的。1953 年,先生在赠送友人的一幅画上题词:“那天早起,翁特欢喜。穿上新衣,肩起白米。柱杖上道,一走十里。这样抢缴,究为甚底?原来爱国, 不问年纪。翁虽衰老,热情犹你。岂有他求,尽力而已。按文意寻索,此幅旧画当为先生1951 年创作的《江南土改册页之四》画面左前方为一老农,左肩扛米,右手扶杖, 用力前行。右上方为一青年衣民,挑着两袋粮食,大步向前,图像较小,用作映衬。诗的前8 句叙述老农积极缴粮。次2 句为青年农民的发问。末6 句既可看作第一人称,为老农的自白;也可看作第三人称,为作者对老农的赞扬,都充分表现了老农的爱国热情。
      本篇几乎全为口语,但句式整齐,一韵到底,仍属诗体。下二篇略带文言气息。“岁寒不凋, 松质坚固。何以荐岁,愿为此树。”(《为院工会元旦壁报写松》,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五五年元旦献礼。)“栾氏姊妹,小虹积慧。虹健常乐,慧壮而媚。梁溪别后,忽三易岁。为寄远忆,起作是绘。”(《可爱的孩子》)。
      ( 二) 运用散文
      有的以单句开拓画的意境、丰富画的内涵。如《大鹏图》一只体格健壮、羽毛浓密的大鹏停立在树干上,双腿强劲,脚爪尖锐,怒目圆睁,嘴呈钩状,双翅展开,身躯前倾,仿佛正准备俯冲后腾飞。先生以前只画过鹦鹉、画眉、雁雀之类小型禽鸟,现在描绘大型猛禽,绘画上已是一种突破。而题词“寄怀祖国天空捍卫者”,则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让人们自然联想起我国的空军健儿驾驰战机,在祖国广阔的蓝天飞行,捍卫祖国领空,保障着人民的安全和幸福。本画正寄托着先生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怀念、赞美和热爱。又如《菜农的喜悦》,画中一对中年夫妇在晚霞的映照下。脸上充满笑容,合力摇着一条空船在水面上行驶。题词是“茭白船空归櫂轻”,它显出这二人是水乡菜农,用船把茭白运送到街市上,傍晚卖完后正摇着空船回来。末尾的“轻”字不仅表示船空摇着轻快省力,而且还包含着他们茭白卖完, 有着满意的收入而产生的松轻愉快的心情。题词使画的内涵更加清晰和丰富。
      有的记叙事实,赞美画中人物。如《老王笑》的画面是一位老农,肩扛工具,笑容满面。题词是:“沟头那条路, 今天仍是老王带领着铺的,铺得又平整,又着实,真够老王笑上几个整天。”有的直接用画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如《阿四的私愿》中,一对青年男女相对坐在地上。女子深情地凝望着男子,男子右臂向前,手指远方,对着女子兴高采烈地张着嘴在说计么。题词是:“阿四对他的爱人说,我想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时,你身上的花布服一定会变成花绸服,我脚上的稻草鞋也一定变成兽皮鞋的。”语言质朴亲切,表现了二人之间真挚的情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热烈追求。
      有的反映了先生和画中人物的共同心声。如《不》画中,一位老农站立在松树前,左手执锄柄,右臂弯曲,手掌直立,目光凝视远方,嘴唇微张,仿佛在说什么。题词是:“不,我要做,我要做,我要做到有生最后一息,我要珍惜我的劳动权, 我要使尽我的能和力,我不要休息。一九五四年七月,读宪法草案后。”显然先生把自己阅读宪法草案后的感受同时转化为画中老农的心愿,二者相互融合,表示老农和自己都是国家的主人,都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利, 尽管年龄已经很大,仍然要生命不息,劳动不止,把全部精力都贡献给国家。
      ( 三) 运用杂言诗
      如《纤夫》画的题词:“纤夫须发白于雪,一往亸(duǒ) 肩耸其脊。路非倾侧, 行胡踥蝶(qièdié) 切碟) ?道是长远负重戒行急,不关劳倦要休息,老夫有力未曾竭”。首二句描绘画中纤夫形象,一位老人,须发皆白,双肩背着纤绳,深弯着腰前倾,背脊显得隆起。次2 句故作提问,道路并不倾斜折曲、高低不平,为什么只踏小步前进?末了句是纤夫的回答,背牵重船长途行走,必须避免动作急躁。我不是劳动疲倦需要休息,我年纪虽老,但仍有用不完的力量。全篇起伏有致,显示出这位老年纤夫经验丰富,能根据长途行程的特点,让自己的体力一直保持充沛状态。
      又如《芭蕉菊花图》的题词:“菊非蕉比,菊性贞固, 不怕风摧,不怕霜忤。国人爱菊,实以此故。咄,尔狼听吾谕,台湾吾国土,决不容寇觑,决不容匪据, 率尔丑类滚开去。六亿人民愤怒不可犯, 应知惧。一九五四年,于国人誓以全力解放台湾时,写手植蕉与菊寄慨。”。全诗以菊之傲蔑风霜比喻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强大决心。诗中对中外反动派的斥责义正辞严、慷慨激昂,掷地作金石声,具有强烈震慑力。
      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节,先生以《寿毛主席》为题创作三幅苍松图, 第三幅的题词是:
      辟地开天畅生力,谁实主之毛主席。主席其神乎?
      穷通一往变无极,谁使变皆成奇迹。主席其圣乎?
      主席非神也,从未自居是圣哲。
      却自喻似而今而后个个人都得炼成的那块历劫不磨铁。不磨铁,能发异光产奇热。
      光愈明, 热愈烈,
      这便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共仰的毛主席。
      先生热情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他领导革命成功,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展开崭新篇章, 古老民族的生命力重新活跃奔放,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变化成为独立自主统一强大的新中国,毛主席创造了人间奇迹。
      先生非常赞美毛主席谦逊的品格。他从不把自己看成是超人的神仙或圣哲, 只是比喻为一块质地坚硬、历经灾难而不受磨损的铁。新中国成立后每个人都能锻炼成这种品格,也就是毛主席所称“六亿神州尽舜尧”之意。
      当然,毛主席作为久经考验的伟大革命领袖,他的智慧和才能、胆识和魄力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先生放声讴歌,这块“不磨铁”能发射奇特的光,产生奇特的热。这光愈来愈加明亮,这热愈来愈加炽烈,照耀着中国的未来,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领导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位时代巨人就是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无比热爱共同敬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全诗内容阂丰深厚,感情激越奔放,堪称先生诗词的代表作。
      综观先生解放后的题画诗文,内容上与先生绘画的主旨与意蕴相融合,热情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全中国人民的时代自豪感、劳动奋进感和生活幸福感。形式上, 先生或用文言,或用白话;或用散文,或用韵文。在字数、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等运用上,或严格遵循原有格律,或加以变化。一切从表达内容需要出发。先生学养深厚,写作时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先生主要以绘画名世,诗文只是他生平创作的一个侧面。即使这样,他这方面的成就仍然值得充分珍视,他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需要永远发扬。
      参考文献:
      1)《理论卷》245 页;
      (2)《绘画卷》365 页;
      (3)《绘画卷》33 页;
      (4)《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第五页;
      (5)《绘画卷》347 页;
      (6)《绘画卷369 页;
      (7)《文献卷》99 页,又见《理论卷》310 页;
      (8) 以上三词俱见《理论卷》310 页;
      (9《)绘画卷》232 页;
      (10《)绘画卷》372-373 页;
      (11《)理论卷》309 页;
      (12)《理论卷》306 页;
      (13)《绘画卷》343 页;
      (14)《理论卷》308 页;
      (15)《绘画卷》379页,《理论卷》310 页改题为《栾氏小姊妹》;
      (16《) 绘画卷》380-381 页,题为《松鹰图》,本文据《理论卷》311 页先生自拟题改;
      (17)《绘画卷》376 页;
      (18)《绘画巷》378 页;
      (19)《绘画卷》375 页;
      (20)《绘画卷》368 页;
      (21)《绘画卷》340 页,又《理论卷》299 页;
      (22)《绘画卷》367 页,又《理论卷》308 页;
      (23)《绘画卷》392 页,又《理论卷》314 页。
      以上除(5) 外,俱见《吕风子美术合集》( 辽宁美术出版社2021)
(作者为镇江高专原中文系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