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综述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综述
王玉国、何汉生
2010年5月,镇江市园林部门拟进行“镇江市古人类科普园”的建设。为使科普园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决定对旧石器时代镇江古人类化石进行综合研究。2010年7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钱永波会长、昌万海常务副会长、镇江博物馆杨正宏馆长与镇江市科技局柏晓宏局长、葛玉连局长、王志强处长等商定,由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镇江博物馆申报“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2010年9月,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镇江市2010年度第三批科技计划(社发科技支撑)项目和经费的通知》,明确了课题承担单位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镇江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为钱永波会长和杨正宏馆长,课题保证单位为市文广新局,并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2010年5~7月,课题组成员参观考察了下列单位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1、江苏南京:南京博物院、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张敏研究员、房迎三研究员、王奇志研究员和南京市博物馆白宁研究员等专家进行了交流。
2、浙江地区:良渚博物院、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
3、北京地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祈国琴研究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董翠平、北京自然博物馆王韶芳研究员和王波研究员进行了交流。
以上专家对课题组的研究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支持。
2010年10月13日,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镇江市文广新局和镇江博物馆在名城研究会会议室召开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落实会议。会议形成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共三项:一是对高资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进行测定;二是对南山莲花洞进行地质与考古结合的调查;三是对镇江及周边地区的古人类遗址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莲花洞人在其中的地位。形成了《建立“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组会议纪要》,同时,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由王玉国先生担任组长,张敏先生和杨正宏先生担任副组长,房迎三、肖梦龙、何汉生、吴平、邵国平、吕宝森等为成员。课题组成立后,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统筹安排,分工负责,明确要求,确定了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和报告撰写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历时10个月,按时按质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2011年9月8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主持召开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钱永波、昌万海、葛玉连、王志强、张敏、房迎三、方开鸿、邵孟大、赵顺凌、王玉国、郭祥明、纪东、周文翔、杨正宏、何汉生等。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是张敏先生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地位的评估》主要内容;
二是房迎三先生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镇江高资人类股骨化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是入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四是由本课题负责人钱永波先生对课题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
五是镇江市科技局王志强先生讲话;
六是邵孟大先生代表名城研究会讲话。
会议一致认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暨课题组对“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的研究态度认真、工作扎实,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手段先进、结论客观,成果显著、可以结项。张敏研究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高标准,严要求,对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的地位进行了严谨、科学、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估。房迎三研究员与国内外最高端的专业机构、专家合作,对高资出土的股骨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和年代研究,得出了准确的、让科学界认可的结论。课题组圆满完成了三项任务:
一、归纳了长江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化石地点的材料,包括了安徽7处、浙江2处、江苏8处,对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化石地点进行了综合比较与评估,对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遗址、化石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评述了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与总体地位的结论。并建议镇江古人类化石采用“镇江人”的命名。该工作内容由张敏先生负责,完成了综合研究报告《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地位的评估》。
二、选用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镇江高资出土的化石进行形态学(体质人类学)观察和测年,确定时代等相关数据。房迎三先生与北京大学专家何嘉宁等合作,利用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完成了该项任务,得出高资出土化石时代为BP1364±30年的数据,从而得出高资出土的两段(块)人类化石属于同一个成年个体,为现代智人,但可能不是旧石器时期人类化石的结论。最后形成了《镇江高资人类股骨化石研究(结题稿)》的研究报告。
三、根据镇江古人类科普园展示“遗址”的需要,课题组进行了地质与考古相结合的调查,进一步弄清楚了莲花洞及周边洞穴的情况,在2010年12月1日完成《镇江南山莲花洞古人类遗址地质及考古调查报告》,为科普园遗址展示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内容由杨正宏、邵国平、吕宝森、何汉生、司红伟等负责组织编写。之后吕宝森先生又单独开展了此项内容的拓展研究,于今年7月形成了《镇江莲花洞古人类遗址价值研究初探》一文,将一并参入结项。
综上所述,“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最让人注目的科研成果有两个,简言之:一是根据对莲花洞和放牛山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深入研究,参照其他地方的情况,可以把“莲花洞人”的称谓改为“镇江人”的称谓;二是高资出土的股骨化石原来“距今20—30万年”说法是不准确的,应是“距今1364年,前后相差不超过30年”。
王玉国、何汉生
2010年5月,镇江市园林部门拟进行“镇江市古人类科普园”的建设。为使科普园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决定对旧石器时代镇江古人类化石进行综合研究。2010年7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钱永波会长、昌万海常务副会长、镇江博物馆杨正宏馆长与镇江市科技局柏晓宏局长、葛玉连局长、王志强处长等商定,由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镇江博物馆申报“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2010年9月,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镇江市2010年度第三批科技计划(社发科技支撑)项目和经费的通知》,明确了课题承担单位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镇江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为钱永波会长和杨正宏馆长,课题保证单位为市文广新局,并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2010年5~7月,课题组成员参观考察了下列单位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1、江苏南京:南京博物院、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张敏研究员、房迎三研究员、王奇志研究员和南京市博物馆白宁研究员等专家进行了交流。
2、浙江地区:良渚博物院、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
3、北京地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祈国琴研究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董翠平、北京自然博物馆王韶芳研究员和王波研究员进行了交流。
以上专家对课题组的研究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支持。
2010年10月13日,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镇江市文广新局和镇江博物馆在名城研究会会议室召开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落实会议。会议形成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共三项:一是对高资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进行测定;二是对南山莲花洞进行地质与考古结合的调查;三是对镇江及周边地区的古人类遗址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莲花洞人在其中的地位。形成了《建立“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组会议纪要》,同时,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由王玉国先生担任组长,张敏先生和杨正宏先生担任副组长,房迎三、肖梦龙、何汉生、吴平、邵国平、吕宝森等为成员。课题组成立后,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统筹安排,分工负责,明确要求,确定了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和报告撰写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历时10个月,按时按质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2011年9月8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主持召开了“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钱永波、昌万海、葛玉连、王志强、张敏、房迎三、方开鸿、邵孟大、赵顺凌、王玉国、郭祥明、纪东、周文翔、杨正宏、何汉生等。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是张敏先生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地位的评估》主要内容;
二是房迎三先生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镇江高资人类股骨化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是入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四是由本课题负责人钱永波先生对课题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
五是镇江市科技局王志强先生讲话;
六是邵孟大先生代表名城研究会讲话。
会议一致认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暨课题组对“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的研究态度认真、工作扎实,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手段先进、结论客观,成果显著、可以结项。张敏研究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高标准,严要求,对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的地位进行了严谨、科学、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估。房迎三研究员与国内外最高端的专业机构、专家合作,对高资出土的股骨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和年代研究,得出了准确的、让科学界认可的结论。课题组圆满完成了三项任务:
一、归纳了长江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化石地点的材料,包括了安徽7处、浙江2处、江苏8处,对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化石地点进行了综合比较与评估,对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遗址、化石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评述了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与总体地位的结论。并建议镇江古人类化石采用“镇江人”的命名。该工作内容由张敏先生负责,完成了综合研究报告《镇江古人类化石在长江下游旧石器时代地位的评估》。
二、选用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镇江高资出土的化石进行形态学(体质人类学)观察和测年,确定时代等相关数据。房迎三先生与北京大学专家何嘉宁等合作,利用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完成了该项任务,得出高资出土化石时代为BP1364±30年的数据,从而得出高资出土的两段(块)人类化石属于同一个成年个体,为现代智人,但可能不是旧石器时期人类化石的结论。最后形成了《镇江高资人类股骨化石研究(结题稿)》的研究报告。
三、根据镇江古人类科普园展示“遗址”的需要,课题组进行了地质与考古相结合的调查,进一步弄清楚了莲花洞及周边洞穴的情况,在2010年12月1日完成《镇江南山莲花洞古人类遗址地质及考古调查报告》,为科普园遗址展示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内容由杨正宏、邵国平、吕宝森、何汉生、司红伟等负责组织编写。之后吕宝森先生又单独开展了此项内容的拓展研究,于今年7月形成了《镇江莲花洞古人类遗址价值研究初探》一文,将一并参入结项。
综上所述,“镇江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课题最让人注目的科研成果有两个,简言之:一是根据对莲花洞和放牛山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深入研究,参照其他地方的情况,可以把“莲花洞人”的称谓改为“镇江人”的称谓;二是高资出土的股骨化石原来“距今20—30万年”说法是不准确的,应是“距今1364年,前后相差不超过30年”。
- 上一篇:文源阁址话今昔
- 下一篇:米芾崇尚的“城市山林”与其独特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