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传承、创新与打造镇江画派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传承、创新与打造镇江画派
杨 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以其当代性的中国气派而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的关注。但当代气派的中国美术并不是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而是由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共同形成的。因而,塑造当代意识中的具有本地特征的美术,便成为各地文化建设与繁荣的重要使命。也可以这样说,各种画派,以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当代文化的理念下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整合。
画派在当代存在的理由与条件:一是历史文脉,二是当代本土特征,三是当代人才资源。这也构成了打造镇江画派的优势。
镇江是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江南名城,历史上并不乏画坛上的名家大师,千百年来,这一片“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孕育了灿若星河的名流大家,更滋养了历代画家的艺术心田。齐梁时期,以萧绎、萧综、萧放和陶弘景为首的一批画家,沐浴镇江山水,铸就了一代艺术辉煌;北宋米芾父子描摹“烟云掩映”的“京江诸山”,创立了“米氏云山”的画法,开文人写意山水之先河;时至清代,“京江画派”又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画家群体在镇江崛起。这种历史文脉无疑是当代镇江画派可资传承借鉴、可资发掘吸收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就当代镇江本土特征而言,创立于1957年的镇江画院,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三家市级画院之一。几代画家活跃在镇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他地域文化,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并力求洋为中用。五六十年代曾为新金陵画派的崛起提供创作基地与人才资源;新时期以来,画院相继举办“新四军征途画展”“镇江中国画院作品展”“江南行画展”,编辑出版多种画册与文集,有多幅作品在全国省以上美展参展获奖,并应邀为中南海、天安门等重要场所作画等等,都体现了镇江画院的创作实力、学术水平和在全国美术界的影响。镇江画院作为当代镇江美术发展的创作中心与学术中心,它既为繁荣镇江的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镇江画派在当代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2月镇江中国画院更名为镇江画院,这意味着镇江画院以新的建院思路打开了整合本地美术人才的新通道。近年来完成的大型百米长卷《江山多娇》和一诗一画形式的《诗画镇江》、《经典•印痕》、《镇江画派及江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等,以及组织的《镇江新二十四景》、《灵秀镇江•八大山体写生创作展》和《百花争艳》等一系列创作活动,汇聚了画院及全市美术界数十位老中青代表性画家的心血,表达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体现了力争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的审美追求,传承和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久违的相互切磋、相互激发、相互补融的创作氛围。这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镇江画院没有迷失方向,站稳脚跟,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重心,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并坚持“锐意改革、广纳人才、传承创新”的办院方针,极大地发挥了镇江美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当代镇江画派的发展。如,“镇江新二十四景”突出了讴歌时代的正能量和创造未来的新梦想,与旧二十四景的清微淡远、个人化有气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单是色彩、技艺上的不同,更是创作意图和内涵意蕴的迥然。“慈寿塔景”、“西津寻渡”、“北固远帆”、“春江夜月”等新二十四景带给人高雅情趣的陶冶,并让人在美的意境里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镇江的沧桑巨变。从知名度、影响力等文化角度力推镇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市区的京岘山、跑马山、黄鹤山、磨笄山、虎头山、四平山、凤凰山、宝塔山等八座山体,刚刚在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变为美丽景点,我们即组织“八大山体景观写生创作展”,首先是征求各方意见,博采众言;随后组成创作团队,先到各景点实地写生,增加直观感受,跟着再以现场落笔的草图为蓝本,以集体研讨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精加工后逐渐形成正稿。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得这一大型组画展出后受到观众好评。美术元素唤起了当代镇江人对“城市山林”和生态环境的感悟和护爱。这些反映地域性文化的探索性艺术活动,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文广集团联合摄制并在央视9套播出的高清人文纪录片《城市山林》,生动记载评述了镇江画派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的收获及特色。
艺术贵在创新,倘若我们仅仅满足于历史的光环与荣耀,只能说明我们艺术感悟的迟钝和学术的浅薄。诚然,真正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又有较高审美水准的当代镇江画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许要几代艺术家不懈的努力。我们也深知形成一个艺术流派,远比一两张作品的成功更为艰难,但是有梦想才有创造的激情、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希望。对于有抱负有追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创造与探索的艰辛是自我挑战,也是责任担当。
打造一个画派离不开创作与学术的研究与探讨。如今镇江画派就是从传统出发、有所创新,以中国画创作为主体。在创作形式上立足于本土,提倡多元,开拓视野,兼收并蓄。表现当下镇江地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貌,体现新时期的审美特质和新的时代气息!
近年来,镇江画院组织发起的一系列集合镇江地域美术文化的创作展示活动,便是我们对于镇江画派进行文脉梳理与学理性分析的一次次的尝试。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画家高云提出“镇江画派辉映江苏”,要达到此境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们就是要通过打开一个新的艺术窗口,让各种新的艺术营养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启发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并通过这个艺术窗口向同道、向社会及时展示我们的思想与创作,以便接受更多的批评和指点。
(作者为镇江画院院长、镇江市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杨 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以其当代性的中国气派而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的关注。但当代气派的中国美术并不是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而是由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共同形成的。因而,塑造当代意识中的具有本地特征的美术,便成为各地文化建设与繁荣的重要使命。也可以这样说,各种画派,以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当代文化的理念下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整合。
画派在当代存在的理由与条件:一是历史文脉,二是当代本土特征,三是当代人才资源。这也构成了打造镇江画派的优势。
镇江是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江南名城,历史上并不乏画坛上的名家大师,千百年来,这一片“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孕育了灿若星河的名流大家,更滋养了历代画家的艺术心田。齐梁时期,以萧绎、萧综、萧放和陶弘景为首的一批画家,沐浴镇江山水,铸就了一代艺术辉煌;北宋米芾父子描摹“烟云掩映”的“京江诸山”,创立了“米氏云山”的画法,开文人写意山水之先河;时至清代,“京江画派”又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画家群体在镇江崛起。这种历史文脉无疑是当代镇江画派可资传承借鉴、可资发掘吸收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就当代镇江本土特征而言,创立于1957年的镇江画院,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三家市级画院之一。几代画家活跃在镇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他地域文化,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并力求洋为中用。五六十年代曾为新金陵画派的崛起提供创作基地与人才资源;新时期以来,画院相继举办“新四军征途画展”“镇江中国画院作品展”“江南行画展”,编辑出版多种画册与文集,有多幅作品在全国省以上美展参展获奖,并应邀为中南海、天安门等重要场所作画等等,都体现了镇江画院的创作实力、学术水平和在全国美术界的影响。镇江画院作为当代镇江美术发展的创作中心与学术中心,它既为繁荣镇江的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镇江画派在当代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2月镇江中国画院更名为镇江画院,这意味着镇江画院以新的建院思路打开了整合本地美术人才的新通道。近年来完成的大型百米长卷《江山多娇》和一诗一画形式的《诗画镇江》、《经典•印痕》、《镇江画派及江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等,以及组织的《镇江新二十四景》、《灵秀镇江•八大山体写生创作展》和《百花争艳》等一系列创作活动,汇聚了画院及全市美术界数十位老中青代表性画家的心血,表达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体现了力争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的审美追求,传承和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久违的相互切磋、相互激发、相互补融的创作氛围。这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镇江画院没有迷失方向,站稳脚跟,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重心,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并坚持“锐意改革、广纳人才、传承创新”的办院方针,极大地发挥了镇江美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当代镇江画派的发展。如,“镇江新二十四景”突出了讴歌时代的正能量和创造未来的新梦想,与旧二十四景的清微淡远、个人化有气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单是色彩、技艺上的不同,更是创作意图和内涵意蕴的迥然。“慈寿塔景”、“西津寻渡”、“北固远帆”、“春江夜月”等新二十四景带给人高雅情趣的陶冶,并让人在美的意境里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镇江的沧桑巨变。从知名度、影响力等文化角度力推镇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市区的京岘山、跑马山、黄鹤山、磨笄山、虎头山、四平山、凤凰山、宝塔山等八座山体,刚刚在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变为美丽景点,我们即组织“八大山体景观写生创作展”,首先是征求各方意见,博采众言;随后组成创作团队,先到各景点实地写生,增加直观感受,跟着再以现场落笔的草图为蓝本,以集体研讨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精加工后逐渐形成正稿。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得这一大型组画展出后受到观众好评。美术元素唤起了当代镇江人对“城市山林”和生态环境的感悟和护爱。这些反映地域性文化的探索性艺术活动,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文广集团联合摄制并在央视9套播出的高清人文纪录片《城市山林》,生动记载评述了镇江画派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的收获及特色。
艺术贵在创新,倘若我们仅仅满足于历史的光环与荣耀,只能说明我们艺术感悟的迟钝和学术的浅薄。诚然,真正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又有较高审美水准的当代镇江画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许要几代艺术家不懈的努力。我们也深知形成一个艺术流派,远比一两张作品的成功更为艰难,但是有梦想才有创造的激情、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希望。对于有抱负有追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创造与探索的艰辛是自我挑战,也是责任担当。
打造一个画派离不开创作与学术的研究与探讨。如今镇江画派就是从传统出发、有所创新,以中国画创作为主体。在创作形式上立足于本土,提倡多元,开拓视野,兼收并蓄。表现当下镇江地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貌,体现新时期的审美特质和新的时代气息!
近年来,镇江画院组织发起的一系列集合镇江地域美术文化的创作展示活动,便是我们对于镇江画派进行文脉梳理与学理性分析的一次次的尝试。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画家高云提出“镇江画派辉映江苏”,要达到此境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们就是要通过打开一个新的艺术窗口,让各种新的艺术营养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启发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并通过这个艺术窗口向同道、向社会及时展示我们的思想与创作,以便接受更多的批评和指点。
(作者为镇江画院院长、镇江市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 上一篇:浅析《瘗鹤铭》的独特风格
- 下一篇:非遗保护最好的表现形态是完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