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浅析《瘗鹤铭》的独特风格

浅析《瘗鹤铭》的独特风格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浅析《瘗鹤铭》的独特风格
  郭祥明

 
  【提 要】 《瘗鹤铭》为焦山摩崖石刻中极为重要的碑刻,历代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笔者从鉴赏切入,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瘗鹤铭》。
  【关键词】 瘗鹤铭 风格 鉴赏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书界流传着这样的话: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石门铭》有“神品”之说,《瘗鹤铭》有“仙书”之称。因此,古人研究《瘗鹤铭》,从欣赏《瘗鹤铭》角度发出的感慨,构成的文章、诗句很多。有的从历史角度欣赏,还有的从文章角度欣赏,再有的从艺术角度欣赏,更有的从书法角度欣赏,因而构成了《瘗鹤铭》文化。为了更加完美地欣赏《瘗鹤铭》,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欣赏《瘗鹤铭》地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瘗鹤铭》书法笔划走势与间架结构。
  自从《瘗鹤铭》问世,书界就对它进行了研究,各抒己见,争来论去,也没有明确定论。我们不去争论是谁写《瘗鹤铭》,而是从研究《瘗鹤铭》的独特风格切入。
  1. 从笔画上看《瘗鹤铭》
  《瘗鹤铭》笔画至关重要,如果不能透彻了解笔画变化,就很难欣赏到内在的东西。
  横画:基本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方起圆收”。“上”“皇”“不”,横以逆锋起笔,顿笔后转入中锋行笔,收笔回锋以护其尾,这种笔意纯属楷书写法。还有一种“圆起圆收”,像“午”“重”,横画以逆锋起笔,转入中锋右行,行笔沉着稳健,转锋回收笔,这样的写法取之篆法笔意,显得古意古趣。
  竖画:基本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方起笔”。逆锋起笔,顿笔后转入中锋行笔,行笔时非常注意取势,富有着一种自然变化。还有一种“圆起笔”。逆锋起笔,转锋后中锋下行,这样行笔自然稳健。
  撇画:分两种,一种短撇。起笔或方或圆,笔画短小而显得厚重。收笔慢,显得力凝峰梢。还有长画,起笔或方或圆,因笔画长显得舒长,纵逸自然,收笔略重,这样就有一种隶意。
  捺画:分两种,一种是以短捺,笔画短小显得凝重,捺脚收笔含蓄沉着,神气内敛,这种笔意,实是取隶之法。第二种纯属楷书的长捺,它的“朱”“廼”笔画纵长,气势开张,波势自然灵活而显得生动。
  点画:点画有四种写法。其一,点画多以藏锋起笔,形态自然多变,如高山坠石,有种体积感、重量感,凝重厚实感。其二,左右两点左呼右应,笔虽断而意相连;上下两点上呼下应,上下笔画相连是取行书的笔法。其三,无论是纵向排列还是横向排列,三点之间都要呼应自然,笔断势不断。其四,它的“爽”“浮”两字,点画繁多,其笔势往来交代得清清楚楚;或横或纵,或断或连,点与点之间层层相映,势势相接,上下呼应,左盼右顾。其笔势觉得生动而不僵持。
  折画:折画有三种。其一,折角处提笔重顿后折锋而直下,折肩明显,骨力刚劲,实是取内之法。其二,折角处提笔暗过,转锋直下,折肩圆浑,笔力遒劲,取外拓法之。其三,折角处顺势圆转而下,折肩呈圆弧状,浑圆自然,气势浑穆开张,具篆法的笔意。
  钩画:它的“未”字,竖勾欲出还收,内敛含蓄;“外”“尉”竖钩,出钩果断峻利,使得精神外发,显出一种大气。
  2. 从偏旁上看《瘗鹤铭》
  单人旁:它的“仙”“化”字,撇画起笔厚重而饱满。竖画虽短但富有变化,这种变化即为:直中见曲,略有弧势。显得浑穆厚重。
  双人旁:它的“得”两撇虽短,但竖画略长,显得笔厚劲直。这就与单人旁形成了相反的变化。
  提手旁:《瘗鹤铭》里只有两个提手旁,一个“扵”笔厚画肥而显得紧凑,予人一种厚重感。另一个“掩”画细瘦劲显得劲健,予人一种开张感。虽只有两字因各取其态,所以就显得非常美。
  木字旁:《瘗鹤铭》里有三个木字旁。其一“相”,上疏下密,笔画显得肥厚,形态宽大而厚实。钩画含而不露,撇画收笔重按,取拙而显得凝重。其二“扬”,上密下疏,笔画瘦劲,形态窄长。撇画亦取隶法收笔,显得圆润浑穆。其三“朽”,笔画圆劲,撇、捺连着笔意,以行书笔法为之,使形态显得生动活泼。这些都是要根据不同结构具体采取其变化。
  文字头:“玄”一字点横画稍长,取其平正稳健。“亦”一点斜横仰,取其险峻,因而显得生动。
寸字旁:它的“尉”横画降低,显得竖画纵长,构成上疏下密,使得整个结构产生疏密对比的节奏感。
  草字头:横在《瘗鹤铭》里有两个字“华”“藏”,两个字书者在处理上采用不同的笔画处理,像“华”字的处理予人一种势,而显得生动。而“藏”字又显得平正稳健,富有一种生机,整体看显得活泼。
  宝盖头:它的“宁”“宰”的宝盖头窄长紧凑,左重右轻,形态平正。“尉”字的宝盖空博并略向右下倾斜,以取险势。这就是书者根据整个字头结构的不同,构想应笔画的变化而写。
隹字旁:它的“唯”字隹旁疏朗峻秀,姿态灵活生动,使得精神外发。“惟”字隹旁笔画显得厚重,形态谨严,古拙凝重。
  金字旁:它的“铭”字撇画长而下压,横画短而上仰,使得上大下小,给人一种平正中造险之势。
  左耳旁:这“阝”的“了”上开下敛以让右撇伸过来,使得整个作品显得疏朗。因“阝”竖画纵长斜出取险势,竖画行笔应自然,直中见曲犹如“屋漏痕”。
  髟字头:它的“髣”字“髟”字头,笔画厚实,布白紧密,形态端正,与下面的“方”部的倾斜、宽舒形成了紧密与宽舒、端正与倾斜的对比。它的“髴”字“髟”字头,笔画瘦逸,布白疏朗,形态自然,与下部“弗”的严密、稳健形成疏朗与严密、活泼与稳健的对比。
  还有提土旁等,在此就不一一枚举。
  3. 从结构上看《瘗鹤铭》
  上下结构:书者对其处理有独到之处,可在《瘗鹤铭》里看到。为此,例举有代表性的几个字,看它不同笔调。“家”字,上宽下狭长,形成了巨大反差。如将撇捺外挺,虽有美感,反而显得俗,俗而就无味。还有“黄”字,中心紧凑,上下开张,横画极长,点画极短,予人一种张力。再有这“前”字,端庄匀称,由于横画向右上取斜势,于平正中产生了动感。这“爽”字,中间笔画多,在处理上,上一点,这样再以中心紧密,因而显得活泼生动。
  左右结构:“流”字,三点水纵长而显得开张,右边略高显得生动,左右结合予人一种端庄匀称之感。这“胎”字,也有与其同工异曲之妙。特别这“词”字,其造型奇特惊险。言部,层层斜叠,其状倾而危;司部,呈倒三角形,从侧面支撑着“言”,就化险为夷,复归平正。“外”字,上部紧密而左右开张,撇捺画纵长,似有“吴带当风”飘逸动感。
  还有“包围结构”“同字异形”等在此也不一一枚举。
  4. 从个性上看《瘗鹤铭》
  “势”字,“势”字在全文中最大,但它的笔画较瘦,显出一种骨力,下面“力”字笔画少些,写得开张,富有一种张力。再看“势”字好像不正,但一移动上面的“执”字就歪了,所以这下面的“力”,就像鼎一样立着,予人一稳健的美感。还有这“势”字上面的字似乎也歪了,但与“势”字一起看,反而歪对了,如果单独看任何一个字都有它的个性。所以说《瘗鹤铭》耐看的道理就在这。
  “丹”字,好像也歪了,如顺着歪的方向来看就更歪了,但下面的“扬”字,木字旁下了一点,“易”字上了一些,两字〔丹扬〕合在一起看又正了,这样处理反而显得谐调。由此可见《瘗鹤铭》每字间是上下在呼应着,所以要整体看,就有一种“一贯之气”。
  再看“仿佛”两字,特别“佛”字,笔画已细得不能再细,因左:“此胎”,右:“流”前粗笔画夹着,整体看富有变化,予人诗律般美感。这种看上去似自然,实是作者刻意的安排。
  “胎”字,月字旁的“月”字低了点,而“台”字少许高了一点,这是常人不敢写的。这“唯”字,前面的口字旁已上得不能再上。这样的字组合是否错位呢?否!这是书家在行书时的一种笔意变化,为:“笔连着气”。在这里书家不要求循规蹈矩,那样出来的作品使人觉得呆板,所以说这样处理,正是大家的手笔,其高人一筹就在这。
  “巾”、“藏”、“乎”三字,三字变化可分为:“巾”粗,“藏”〔适〕中,“乎”细。字体大小是由上大而下大,则构成疏密,又予人一种“密不透风,疏能跑马”(书家语)的感觉。这样的变化即为行书特征。
  《瘗鹤铭》的变化,主要是在于书者的笔意上,每笔都富有一种形变,因而构成的字有一种意变。它的笔画几乎都是用细笔,这种用细笔书体时,书者有时像无意,构成的字向外张,有时像是有意,形成的字向外挺着,有时确是刻意,书成的字向里收。总之,张多、挺多、内少。这种张多、挺多、内少形成的字,后人书家黄庭坚评价说:“右军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
  《瘗鹤铭》有这样的变化、那样的变化,但非常讲究“法度”。如“真”“尉”“山”“君”“扬”“外”“前”等字,可以说一笔不苟。这种“法度”可以说影响了唐朝数百年。唐朝讲究“法度”的书法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不胜枚举。
  《瘗鹤铭》碑文上的字,笔画可以说“粗粗细细,长长短短”,字“大大小小,长长扁扁”,这种变化富有诗格律般的变化,与人韵律之美。这韵律之美正是晋人所崇尚的一种风格。
  在今天的书界有一句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在碑上的字,无论是韵、法、意、态,都能在《瘗鹤铭》里体现。这是《瘗鹤铭》称之为“仙书”的因由所在。
  书家对《瘗鹤铭》处理,用的是常人不敢用的笔法,可以说笔笔“险笔”。如淡淡的笔意何能弄趣;如平平的布局怎能引人,所以说《瘗鹤铭》绝妙也就在这。
  5. 从风格上看《瘗鹤铭》
  《瘗鹤铭》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奇”、“险”。
  行笔时,圆笔藏峰,显得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中演变过来,显得古意盎然。有的字看上去虽似歪着,但是它的重心平稳。还有的体势开张着,予人一种大气之感,显得舒展。这种“扩四周紧中宫”的艺术处理手法显出一种宽博雄浑之气,富有一种磅礴之势,达到了“形神兼备”。在章法上,《瘗鹤铭》追求“左右顾及,上下连贯;整体平衡,讲究对称”。所以说《瘗鹤铭》的字富有节奏感和流动感。《瘗鹤铭》已构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即为《瘗鹤铭》的个性所在。因此,各朝代的文士都在研究它。
  《瘗鹤铭》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在哪里呢?中国的文化有两个辉煌期:“汉朝的繁荣,唐朝的鼎盛”。而中间的晋、南北朝则为两期的转折期,《瘗鹤铭》就出之于这个时期,它是由篆、隶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一个珍贵实物,所以说它代表了南朝时期的书法。今天的《瘗鹤铭》已是残石数块,并不会为其残失去它的魅力,相反更觉得美,美得那样的迷人;美得那样使人猜不透;美得如此叫人留连忘返。所以说,今天的《瘗鹤铭》已不是一件普通书法作品,而是属于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和艺术成就。
 
(作者为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