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大遗址,推动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大遗址,推动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何汉生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和文化价值突出的文化遗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史迹主体。虽然到目前为止,大遗址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说,它非指一种新型遗址,而是在各类遗址基础上的新的归类,其“大”主要体现在遗址的综合价值“大”,相对规模“大”,面临问题“大”,保护难度“大”等。目前,以大遗址为保护项目进行文物保护的手段正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一种较为流行的文物保护手段。
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多次发布大遗址名录,而镇江仅有一项与南京共有的南朝陵墓群入围,与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符,所以我们要在申报国家、省级大遗址名录上下足功夫,从而推动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大发展。
一、江苏其它各市已有多处国家、省级大遗址
2013年5月,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更是发布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我国将加大投入,重点保障150处大遗址保护,意味着大遗址保护工作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江苏有6处入围,分别是扬州城遗址、鸿山墓群、徐州汉墓群(含徐州汉代采石场)、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南朝陵墓群被选入名录。
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2个,立项名单23个,江苏省的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名单,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进入立项名单。2013年,阖闾城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根据国家要求,江苏省也在2010年启动了江苏大遗址名录的工作,地方各省市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定首批入选江苏省大遗址名录的有南京明孝陵、徐州汉楚王墓群、姜堰天目山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无锡阖闾城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盱眙大云山遗址、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共8处。到2013年江苏省公布第二批大遗址名录:新沂花厅遗址、泗洪顺山集遗址、南京人化石地点、南唐二陵、溧阳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和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共6处。至此江苏省共有大遗址14处。
至今,江苏的国家大遗址中,扬州1处,无锡1处,徐州1处,常州1处,无锡和常州共有的1处,南京和镇江的共有1处。省级大遗址中,南京最多,为3处,徐州、常州和苏州各有2处,泰州、扬州,淮安,连云港,宿迁、无锡各有1处,镇江、南通和盐城0处。
二、镇江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镇江作为一个有着三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着丰富的遗产资源。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国吴文化研究的中心。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东吴,筑造了铁瓮城。六朝时期,特别是南朝几个朝代都在镇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是镇江六朝文化研究的资源。唐宋时期开始,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镇江的历史地位逐步上升,更是有着“江南运河第一闸”的称呼,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到了明清时期,其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到民国时期更是曾作为江苏省会存在。
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造就了镇江丰富的文物资源。曾经出土的吴国第一青铜礼器宜侯夨簋,有着“大字之祖”之称的瘗鹤铭,更是有着大运河第一渡口的西津渡。拥有如此资源的镇江,却在国家和江苏省大力发展大遗址的时候,未有一个独立项目入选大遗址名录,甚至拥有大运河江河交汇处的镇江在大运河申遗之时被直接剔除。这是对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打击。在这种打击之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申报大遗址项目,统合文化与经济发展。
三、镇江有多处遗址可申报
根据大遗址的定义,镇江的丰富遗产资源申请大遗址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第一部分,城市遗址。镇江的城市考古是中国开展较早的,对于城市内各处遗迹的分布范围有了一个具体了解,根据大遗址申请标准,城市遗址中符合条件的有铁瓮城及唐宋罗城。
铁瓮城,又名京(京口)城、子城。位于镇江三山之一的北固山之上,是保存至今的三座三国时期的东吴古都,而镇江铁瓮城以建造年代最早、保存的遗迹最完整并唯一建有砌筑护城砖墙而独具特色。之所以被称为铁瓮城,是因为铁瓮城四周城垣内外都是以砖包裹,城池坚固如铁瓮,因而得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瓮城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东西之间平均宽约220—250米,南北长约300—350米,总面积达八万余平方米。
唐代润州(镇江)因政治和军事多重因素,筑城频繁,志书记载有子城、夹城和罗城。最里圈是铁瓮城,三国孙权筑,唐代称子城,又称牙城;中圈是东、西夹城,又称大子城,我市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它的城垣遗迹。而罗城(即城的外郭)规模较大,它比子城扩大了几倍,主要是向西、向南扩展。
我市考古人员曾于1993年在市区阳彭山、1996年分别在铁瓮城东垣顶部和气象台山工地、1998年在塔山桥段、1999年在东岳巷段、2003年在北固山龙埂、2009年在沪宁城际铁路地段、2011年在花山湾、2012年在虎头山、2014年在山巷等地发现唐宋罗城,基本确定了罗城的东、西、南方向的走向。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考古人员绘制出了唐宋罗城的布局图:北城至长江路,经北固山折转,东抵大学山、气象台山一线,向东南方向延伸,西至山巷一线,经登云山路口折转,经阳彭山,南绕天福山,与东城垣抱合。
除这两大城址外,在城市考古中还发现,元末明初的城市遗址,但因只发现一小段东城垣,其余因工作不足,无法确定。还无法作为明确的遗址点。
铁瓮城及唐宋罗城,作为镇江城市考古中的代表,是镇江申请大遗址项目的主力。有了基础硬件,我们还要达到我省关于大遗址申报的三个规定的要求即:一是入选项目必须有已获批准的《保护规划》,确保文物安全有一道“护身符”;二是周边环境要与遗址相协调,便于建设遗址公园;三是交通便利,能够吸引公众前来休闲、旅游,避免遗址公园建成后“保安比观众多”。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我们的条件,让镇江也拥有自己的大遗址。
第二部分:台形遗址。台形遗址是湖熟文化、吴文化的典型遗址,镇江拥有上百之数的台形遗址。台形遗址当中典型的代表有:
葛城遗址:葛城遗址位于珥陵镇东南6公里,遗址有城墙、护城河等遗迹,发掘确认葛城遗址共有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早中晚三期城墙,每道城墙外都有与其对应的城壕,三个时期的城址相叠压,平面布局比现在的要大两倍。该遗址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发现的商周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城址,可称作目前的“吴国第一城”;其时代贯穿吴国历史的整个过程,对于江苏商周时代考古及吴文化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曾表示:城址的发现是镇江吴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弥补了以往镇江有吴王墓没有吴国城的缺憾。今年5月,葛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断山墩遗址:位于丹徒县丁岗平昌村东部,系西周时代吴国土著人居住的村落遗址。遗址东西长约11米,南北宽约225米,高出地面约8米,文化层堆积高达4米,是苏南最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土著先民村落遗址。考证推定,断山墩早期相对年代约为西周前期至春秋时期。该遗址为镇江地区吴文化重要遗存。1982年,断山墩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镇江境内众多遗址中级别最高的一座。
以上为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的代表,作为台形遗址主要分布区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我们还可以设法将较为接近的台形遗址,典型的台形遗址相互联合,申请大遗址,如同大运河申遗一样,将众多地方联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土墩墓。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遗存,其营造特征是以平地或设坑埋葬,一般未见有葬具,随葬品多属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器物,并在其上起封堆土,外形略呈馒头状,主要分布于宁镇地区、钱塘江流域等地,而以宁镇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镇江作为土墩墓主要分布地区,发掘的土墩墓数量多达几十座。经过大量的发掘及研究,对镇江地区土墩墓有了明晰的认识,主要可以将土墩墓分为一墩一墓及一墩多墓两种形式,在发掘及调查的基础上对两种形制的分布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两种形制的分界线约位于句容地区,一墩多墓的形制主要分布在句容,一墩一墓则大约位于大港地区。土墩墓与台形遗址一样,在申请大遗址时需要联合申请,而大港地区的土墩墓因发掘较多,剩余数量不足,剩余句容地区土墩墓数量较多,申报应以句容地区为主。
现存句容地区土墩墓群有多处,已经有部分考古基础和初步成果的主要有:
鹅毛岗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曹村行政村鹅毛岗自然村西北,南距句容市天王镇约2.5公里,西北距后白镇约3.5公里,东距茅山约6公里。该地域属茅山以西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土墩墓密集众多,该土墩墓群地面可见土墩墓30余座。2012年,镇江博物馆发掘了其中2座土墩墓,发现墓葬近30座,出版了《句容鹅毛岗土墩墓发掘报告》,该书获得了省文物局委托省考古学会举办的田野考古奖评比中的优秀成果奖。
浮山果园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区以南约25公里的天王镇甸岗,从天王镇至甸岗之西, 是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区,长约六、七公里, 南近浮山, 北距虬山八公里,这一地段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土墩古墓, 仅果园三队就有土墩墓三十二个。1974年,“土墩墓”是在该墓群的发掘过程中被命名。
单个的土墩墓无法作为大遗址申报,但土墩墓群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文化内涵基本相同,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单位,申报大遗址。
四、小结
在我省,大遗址保护已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建设规划、本级财政预算,追求遗产保护与社区民生的双赢,是大遗址保护“江苏模式”的目标。其具体形式为“遗址本体沉睡在地下,但人们可以通过场景复原感受远古文明,甚至客串考古队员模拟考古,遗址周边是公园和村民们的花园、果园,风景如画。”实现文物保护与民众生活的和谐相处,通过建立遗址公园,使用文物展示和场景复原的方式让游客深切体会到当时的文化魅力。可以预见,进入大遗址名录的文化遗产将得到上级财政和文物部门更大力度的技术和经费支撑,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当地居民将得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更大实惠。
拥有如此丰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镇江,面前进入大遗址名录的数量,与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名城严重不符,所以我市的文物部门应该努力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下一次开始申报时,积极参与到我国及我省的大遗址申报中,争取榜上有名。在申报之后,建立大遗址公园,也能为我市的旅游增添新的项目,同时遗址公园的建立也是公众考古的一个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考古,认识考古,推动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遗产也真正地“惠民”。
(作者单位:镇江博物馆 )
何汉生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和文化价值突出的文化遗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史迹主体。虽然到目前为止,大遗址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说,它非指一种新型遗址,而是在各类遗址基础上的新的归类,其“大”主要体现在遗址的综合价值“大”,相对规模“大”,面临问题“大”,保护难度“大”等。目前,以大遗址为保护项目进行文物保护的手段正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一种较为流行的文物保护手段。
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多次发布大遗址名录,而镇江仅有一项与南京共有的南朝陵墓群入围,与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符,所以我们要在申报国家、省级大遗址名录上下足功夫,从而推动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大发展。
一、江苏其它各市已有多处国家、省级大遗址
2013年5月,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更是发布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我国将加大投入,重点保障150处大遗址保护,意味着大遗址保护工作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江苏有6处入围,分别是扬州城遗址、鸿山墓群、徐州汉墓群(含徐州汉代采石场)、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南朝陵墓群被选入名录。
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2个,立项名单23个,江苏省的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名单,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进入立项名单。2013年,阖闾城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根据国家要求,江苏省也在2010年启动了江苏大遗址名录的工作,地方各省市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定首批入选江苏省大遗址名录的有南京明孝陵、徐州汉楚王墓群、姜堰天目山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无锡阖闾城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盱眙大云山遗址、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共8处。到2013年江苏省公布第二批大遗址名录:新沂花厅遗址、泗洪顺山集遗址、南京人化石地点、南唐二陵、溧阳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和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共6处。至此江苏省共有大遗址14处。
至今,江苏的国家大遗址中,扬州1处,无锡1处,徐州1处,常州1处,无锡和常州共有的1处,南京和镇江的共有1处。省级大遗址中,南京最多,为3处,徐州、常州和苏州各有2处,泰州、扬州,淮安,连云港,宿迁、无锡各有1处,镇江、南通和盐城0处。
二、镇江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镇江作为一个有着三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着丰富的遗产资源。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国吴文化研究的中心。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东吴,筑造了铁瓮城。六朝时期,特别是南朝几个朝代都在镇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是镇江六朝文化研究的资源。唐宋时期开始,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镇江的历史地位逐步上升,更是有着“江南运河第一闸”的称呼,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到了明清时期,其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到民国时期更是曾作为江苏省会存在。
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造就了镇江丰富的文物资源。曾经出土的吴国第一青铜礼器宜侯夨簋,有着“大字之祖”之称的瘗鹤铭,更是有着大运河第一渡口的西津渡。拥有如此资源的镇江,却在国家和江苏省大力发展大遗址的时候,未有一个独立项目入选大遗址名录,甚至拥有大运河江河交汇处的镇江在大运河申遗之时被直接剔除。这是对镇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打击。在这种打击之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申报大遗址项目,统合文化与经济发展。
三、镇江有多处遗址可申报
根据大遗址的定义,镇江的丰富遗产资源申请大遗址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第一部分,城市遗址。镇江的城市考古是中国开展较早的,对于城市内各处遗迹的分布范围有了一个具体了解,根据大遗址申请标准,城市遗址中符合条件的有铁瓮城及唐宋罗城。
铁瓮城,又名京(京口)城、子城。位于镇江三山之一的北固山之上,是保存至今的三座三国时期的东吴古都,而镇江铁瓮城以建造年代最早、保存的遗迹最完整并唯一建有砌筑护城砖墙而独具特色。之所以被称为铁瓮城,是因为铁瓮城四周城垣内外都是以砖包裹,城池坚固如铁瓮,因而得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瓮城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东西之间平均宽约220—250米,南北长约300—350米,总面积达八万余平方米。
唐代润州(镇江)因政治和军事多重因素,筑城频繁,志书记载有子城、夹城和罗城。最里圈是铁瓮城,三国孙权筑,唐代称子城,又称牙城;中圈是东、西夹城,又称大子城,我市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它的城垣遗迹。而罗城(即城的外郭)规模较大,它比子城扩大了几倍,主要是向西、向南扩展。
我市考古人员曾于1993年在市区阳彭山、1996年分别在铁瓮城东垣顶部和气象台山工地、1998年在塔山桥段、1999年在东岳巷段、2003年在北固山龙埂、2009年在沪宁城际铁路地段、2011年在花山湾、2012年在虎头山、2014年在山巷等地发现唐宋罗城,基本确定了罗城的东、西、南方向的走向。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考古人员绘制出了唐宋罗城的布局图:北城至长江路,经北固山折转,东抵大学山、气象台山一线,向东南方向延伸,西至山巷一线,经登云山路口折转,经阳彭山,南绕天福山,与东城垣抱合。
除这两大城址外,在城市考古中还发现,元末明初的城市遗址,但因只发现一小段东城垣,其余因工作不足,无法确定。还无法作为明确的遗址点。
铁瓮城及唐宋罗城,作为镇江城市考古中的代表,是镇江申请大遗址项目的主力。有了基础硬件,我们还要达到我省关于大遗址申报的三个规定的要求即:一是入选项目必须有已获批准的《保护规划》,确保文物安全有一道“护身符”;二是周边环境要与遗址相协调,便于建设遗址公园;三是交通便利,能够吸引公众前来休闲、旅游,避免遗址公园建成后“保安比观众多”。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我们的条件,让镇江也拥有自己的大遗址。
第二部分:台形遗址。台形遗址是湖熟文化、吴文化的典型遗址,镇江拥有上百之数的台形遗址。台形遗址当中典型的代表有:
葛城遗址:葛城遗址位于珥陵镇东南6公里,遗址有城墙、护城河等遗迹,发掘确认葛城遗址共有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早中晚三期城墙,每道城墙外都有与其对应的城壕,三个时期的城址相叠压,平面布局比现在的要大两倍。该遗址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发现的商周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城址,可称作目前的“吴国第一城”;其时代贯穿吴国历史的整个过程,对于江苏商周时代考古及吴文化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曾表示:城址的发现是镇江吴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弥补了以往镇江有吴王墓没有吴国城的缺憾。今年5月,葛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断山墩遗址:位于丹徒县丁岗平昌村东部,系西周时代吴国土著人居住的村落遗址。遗址东西长约11米,南北宽约225米,高出地面约8米,文化层堆积高达4米,是苏南最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土著先民村落遗址。考证推定,断山墩早期相对年代约为西周前期至春秋时期。该遗址为镇江地区吴文化重要遗存。1982年,断山墩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镇江境内众多遗址中级别最高的一座。
以上为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的代表,作为台形遗址主要分布区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我们还可以设法将较为接近的台形遗址,典型的台形遗址相互联合,申请大遗址,如同大运河申遗一样,将众多地方联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土墩墓。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遗存,其营造特征是以平地或设坑埋葬,一般未见有葬具,随葬品多属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器物,并在其上起封堆土,外形略呈馒头状,主要分布于宁镇地区、钱塘江流域等地,而以宁镇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镇江作为土墩墓主要分布地区,发掘的土墩墓数量多达几十座。经过大量的发掘及研究,对镇江地区土墩墓有了明晰的认识,主要可以将土墩墓分为一墩一墓及一墩多墓两种形式,在发掘及调查的基础上对两种形制的分布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两种形制的分界线约位于句容地区,一墩多墓的形制主要分布在句容,一墩一墓则大约位于大港地区。土墩墓与台形遗址一样,在申请大遗址时需要联合申请,而大港地区的土墩墓因发掘较多,剩余数量不足,剩余句容地区土墩墓数量较多,申报应以句容地区为主。
现存句容地区土墩墓群有多处,已经有部分考古基础和初步成果的主要有:
鹅毛岗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曹村行政村鹅毛岗自然村西北,南距句容市天王镇约2.5公里,西北距后白镇约3.5公里,东距茅山约6公里。该地域属茅山以西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土墩墓密集众多,该土墩墓群地面可见土墩墓30余座。2012年,镇江博物馆发掘了其中2座土墩墓,发现墓葬近30座,出版了《句容鹅毛岗土墩墓发掘报告》,该书获得了省文物局委托省考古学会举办的田野考古奖评比中的优秀成果奖。
浮山果园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区以南约25公里的天王镇甸岗,从天王镇至甸岗之西, 是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区,长约六、七公里, 南近浮山, 北距虬山八公里,这一地段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土墩古墓, 仅果园三队就有土墩墓三十二个。1974年,“土墩墓”是在该墓群的发掘过程中被命名。
单个的土墩墓无法作为大遗址申报,但土墩墓群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文化内涵基本相同,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单位,申报大遗址。
四、小结
在我省,大遗址保护已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建设规划、本级财政预算,追求遗产保护与社区民生的双赢,是大遗址保护“江苏模式”的目标。其具体形式为“遗址本体沉睡在地下,但人们可以通过场景复原感受远古文明,甚至客串考古队员模拟考古,遗址周边是公园和村民们的花园、果园,风景如画。”实现文物保护与民众生活的和谐相处,通过建立遗址公园,使用文物展示和场景复原的方式让游客深切体会到当时的文化魅力。可以预见,进入大遗址名录的文化遗产将得到上级财政和文物部门更大力度的技术和经费支撑,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当地居民将得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更大实惠。
拥有如此丰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镇江,面前进入大遗址名录的数量,与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名城严重不符,所以我市的文物部门应该努力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下一次开始申报时,积极参与到我国及我省的大遗址申报中,争取榜上有名。在申报之后,建立大遗址公园,也能为我市的旅游增添新的项目,同时遗址公园的建立也是公众考古的一个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考古,认识考古,推动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遗产也真正地“惠民”。
(作者单位:镇江博物馆 )
- 上一篇:“京江画派”古今辉映 “正传法门”气贯长虹
- 下一篇:浅谈丹阳文化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