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李氏三兄弟院士”的镇江祖根

“李氏三兄弟院士”的镇江祖根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8-07      阅读数:
“李氏三兄弟院士”的镇江祖根
邱隆洪
      “李氏三兄弟院士”指的是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著名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和著名材料成形专家李德群,其中李德仁和李德毅为亲兄弟,李德群为二人的堂兄弟,三人因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两院”院士,创下了“一门三院士”的传奇,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家世的关注。
      “李氏三兄弟院士”出生于江苏泰县(今泰州市姜堰区),如今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上仍保留有院士故居。但是,关于他们的籍贯,则有五花八门的表述,笔者搜索了网络有关“李氏三兄弟院士”的资料,有说他们是泰州人的,有说他们是扬州人的,有说他们是泰县(姜堰)人的, 也有说他们是丹徒人的,还有说他们是镇江人的……归纳一下,大致分为两派:一是泰州说(泰州自扬州分设,扬州说姑列其内),一是镇江说。那么,“李氏三兄弟院士”到底是哪里人?网友对此看法不一,甚至还“打”起了嘴仗,不过,真要搞清楚这一问题,恐怕还得追根溯源,从他们的先世说起。
      最近,在热心网友的帮助下,笔者得以浏览一部《镇江李氏支谱》,翻检其中内容,不由大喜过望,该谱所载“镇江李氏”,其中一支即为溱潼李氏这一支,也就是说,“李氏三兄弟院士”祖根在镇江,这是毫无疑问的,那能不能就据此断定他们是镇江(丹徒)人呢?具体还得从家谱的记载说起。
      “李氏三兄弟院士”先世迁自镇江《镇江李氏支谱》纂修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四卷四册,谱名“镇江李氏”,其实记载的是这支李氏居于镇江的分支以及参与修谱的少数扬州(泰州时属扬州)分支,其中就包括溱潼李氏一支。“李氏三兄弟院士”曾祖李贞发还是列名的八名编纂者之一。
      “镇江李氏”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遵北魏大臣、唐高祖李渊的高祖李熙为始祖,以李渊八叔孝王李亮为分祖。唐末,李亮裔孙(12 世)李宏义,先后任金坛、句容二县尉,去官后因天下大乱,无法返回原籍洛阳,遂家于金坛西岗。西岗地势较低,易遭水患,李宏义裔孙李懋(23 世, 字勗哉,号平原)再迁金坛五巷,为五巷始祖,至明洪武初,李懋孙李志荣(25 世)以金坛地处偏僻,又自五巷迁于镇江城内仁和二坊,号称金沙李氏,以示不忘故乡(金坛古称金沙),后世子孙每年还会到金坛五巷宗祠去祭祖。不过,随着岁月流逝,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镇江李氏渐渐与祖地金坛疏远,每年前往金坛祭祖的只有寥寥数人。至清康熙年间,李志荣十世孙李应贵, 建祠于镇江城内太平里,后来又分修支谱,镇江李氏渐渐与祖地金坛鲜少联系。
      “镇江李氏”迁润之初几世情况如下(仅列“李氏三兄弟院士”直系先祖,旁支从略,下同):
      (25 世)始迁祖李志荣,字华之,号松坡,生子二:安一、安二(仍回祖地金坛居住);同里进士、广西道监察御史杜春撰有《明迁镇江始祖志荣公墓志铭》。
      (26 世)李安一,字仁山,居镇江城南水磨桥凤凰山,生二子:宁一、宁二。
      (27 世)李宁一,名宗,生二子:彝、伦。
      (28 世)李伦,字嗣刘,号介石,岁贡,历任江西袁州万载县、直隶河间府沧州学训导,生四子:逵、迪、道、迁;同里进士、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靳贵撰有《明沧州司训伦公墓志铭》。
      (29 世)李迁,字于乔,号木斋,国学生,生一子:绍禄。
      (30 世)李绍禄,字得其,号南山,礼部儒士,生四子:大宾、大顺、大化、大有。
       扬州(含泰州)一支,亦即“李氏三兄弟院士”先世一支,始于31 世李大化,明末自镇江迁往扬州,同里进士、南京工部尚书范仑撰有《明迁扬州始祖大化公墓志铭》,对其生平有简略记载,自31 世起,这支李氏世系为:
      (31 世)李大化,字圣可,号小山,生四子:栋、相、林、槐。
      (32 世)李槐,字植三,号奉山,生三子:应登、应科、应贵;丹徒进士、潮州揭阳知县蒋寅撰有《皇清郡大宾槐公墓志铭》。
      (33 世)李应贵,字慎吾,号思九,于润城太平里建祠,生三子:必铭、必惠、吉。
      (34 世)李必惠,字子献,号和庵,国学生,居润之仁和里,无子,继兄必铭第三子天申为嗣;同里薛竤撰有《皇清太学必惠公暨配盖太君墓志铭》。
      (35 世)李天申,字秩斯,号扶风,郡增生,生二子:宏璜、宏汾。
      (36 世)李宏璜,字文河,号竹滨,国学生,生二子:树元、廷献。
      (37 世)李廷献,字惟馨,号野芹,附贡生,生二子:志煌、志炘。
      (38 世)李志炘,字霞章,号卓云,国学生,生四子:墉、增、堃、坦。
      (39 世)李墉,字崇如,号石卿,邑庠生,生子:森华。
      (40 世)李森华,字云轩,号鹏若,生三子:涟发、祥发、贞发。
      (41 世)李祥发,一名兴,字瑞芝,号小云,生四子:其善、其裕、其昌、其庆;李贞发,字实甫,号星垣,国学生,生子:其龄。
      (42 世)李其龄,字寿徵,早世,无嗣; 李其裕,字子宽,祥发次子。
      据公开报道,李贞发为“李氏三兄弟院士”曾祖,李子宽为“李氏三兄弟院士”祖父。从家谱的记载来看,李贞发只生有一子:李其龄,且早逝,李其裕(字子宽)为李贞发兄李祥发之子,应为李贞发嗣子,以兄弟之子为嗣延续香火,是旧时家族的通常做法。镇江李氏在清光绪二十八年续修家谱时,还制定了字辈,自43 世起依次命名:明德为本、忠厚传家、敬承祖训,永世荣华……李德仁兄弟为这支李氏第44 世,属“德”字辈。
      另外,从家谱的记载来看,溱潼李氏一支并不是一开始就从镇江迁过去的,从31 世李大化迁居扬州,至33 世或34 世于清初又回迁镇江,后来再迁至泰州溱潼。据李德仁叔叔撰写的《家世回忆录》记载:“李氏三兄弟院士”高祖李森华(40 世)为躲避太平军战事,迁居苏北东台,其子李贞发到溱潼镇上族人开办的典当行当学徒,因此落户溱潼。此后,溱潼李氏一支开枝散叶,分居各地,“李氏三兄弟院士”有的近亲居住在镇江,其中就包括院士兄弟的堂妹李佩璜一家。李佩璜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李家是个大家族,她一共有11 个叔叔,她的父亲排行老大, 李德仁和李德毅是四叔家的孩子,两人是亲兄弟,李德群是五叔家的孩子。
      “李氏三兄弟院士”先祖葬于镇江
      “李氏三兄弟院士”先世最早自明代迁出镇江,后来又回迁镇江,辗转落户苏北溱潼,不过,包括溱潼李氏在内的扬州分支直至清末都未分宗立祠,据李应贵侄子李茂撰于清康熙二十九年的《镇江祠堂碑记》记载,扬州分支繁衍七代,但是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他们为镇江李氏,江南江北两支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镇江李氏宗祠还是由扬州分支的李应贵(33 世)倡议建立的,包括溱潼李氏在内的扬州分支每年都要到镇江宗祠来祭祖。
      据家谱记载。“李氏三兄弟院士”的先祖都安葬在镇江,其中31 世李大化、32 世李槐葬城东南望城冈;33 世李应贵葬城西五州山;34 世李必惠葬城西东古山;35 世李天申、38 世李志炘葬城南马鞍山;36 世李宏璜、37 世李廷献葬城南回龙山;39 世李墉、40 世李森华、41 世李贞发、42 世李其龄葬城南焦石山枝。
      古人对墓地风水极为看重,对落葬时间也特别讲究。“李氏三兄弟院士”的先祖去世后,一般先厝于当地,等相好墓地、选好落葬时辰后再移柩渡江在镇江下葬。自39 世起,李氏连续四代均安葬于镇江城南焦石山,其中包括“李氏三兄弟院士”的高祖李森华、曾祖李贞发、伯祖李其龄。有报道称,“李氏三兄弟院士”的祖父李子宽去世后,也是先暂厝在泰州,后来有没有迁葬镇江,不得而知,有待知情人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焦石山,光绪《丹徒县志》与嘉庆《丹徒县志》记载的具体方位不一,有学者考证称即镇江城东南焦顶山,以山顶有石疑似烧焦而得名。焦石(顶)山原处城郊,现在山体周围已开发成多个住宅区及商场、学校等,山上原有不少古迹,今已荒芜,“李氏三兄弟院士”祖墓位于山脚下,想必已难觅其踪。不过,有关部门将来在规划开发焦石(顶)山风景区(公园)时,可以考虑将溱潼李氏与焦顶山的历史渊源以及“李氏三兄弟院士”事迹纳入进去,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李氏族人寻根祭祖,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来说,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宣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鲜活题材。
      总结一下,“李氏三兄弟院士”祖根在镇江,这一点确凿无疑,他们的曾祖李贞发始迁于泰州溱潼,此后一直与祖地镇江有密切联系,他们的近亲有的散居于镇江。不过,笔者认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称“李氏三兄弟院士”祖籍镇江(丹徒)更妥当些,毕竟“李氏三兄弟院士”出生于泰州,是不争的事实。
      “李氏三兄弟院士”非状元后人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网上流传甚广的“李氏三兄弟院士”系丹徒状元李承霖后人的说法了。这一说法的推波助澜者为泰州某学者,此人在多篇文章中,言之凿凿称丹徒状元李承霖为“李氏三兄弟院士”六世祖,亦即院士三兄弟曾祖父李贞发的爷爷。并将民间关于李承霖的一些传说附加到院士故居的宣传上,比如说太平军攻打镇江城之前洪秀全派人给恩师李承霖送“枣梨”(早离)、太平军不攻打泰州是因为李承霖在泰州避难等等。还呼吁在院士故居大张旗鼓地展出状元李承霖事迹,着实吸引“眼球”,赚了不少流量,让大量不明就里的网友信以为真。我市已故的“草根”文史爱好者马阿林先生曾专门撰文发表于《镇江日报》,直指其谬。
      从上述“李氏三兄弟院士”先世世系可以看出,丹徒状元李承霖绝非“李氏三兄弟院士” 先祖,李贞发及其兄李祥发均为《镇江李氏支谱》编纂者,假如他们真有个状元父亲或状元爷爷,怎么可能在家谱中只字不提呢?这一点从李承霖的家谱中也可以得到确证。李承霖的家 谱《李氏宗谱》续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 年),据该谱记载,李承霖有三子:李慎传、李慎儒、李慎维,孙辈十多人,但均无李贞发其人。此外,从年龄上来看,所谓李贞发系状元之孙一说也站不住脚。据《镇江李氏支谱》记载,李贞发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而据《李氏宗谱》记载,李承霖长子李慎传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年),父子俩相差7 岁?显系无稽之谈!所谓“李氏三兄弟院士”为状元后人一说,不排除原系坊间流传,泰州某学者在未经确证的情况下,乱接世系,以“状元+ 院士”为噱头,以讹传讹,遗谬甚广。好在有院士家谱为证,人们只需要翻看一下家谱的记载,就知道所谓的“李氏三兄弟院士”系状元后人一说其实并不靠谱。
附图:

(作者为《京江晚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