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怎样审视镇江寺观园林中的美

怎样审视镇江寺观园林中的美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1-04      阅读数:
怎样审视镇江寺观园林中的美
张守群
      镇江南高北低,南倚宁镇山脉,北临大河长江,可谓“真山真水”,这在周边城市绝无仅有。古人充分利用特有的地形地貌构筑园林,南多山则崇自然景观,北多水则呈人工景致,从而形成镇江特有的景胜。
      聪明的古人又是怎样在特有的地形地貌上构景,从而呈景别致?笔者从园林艺术切入, 一一给予框定。
      雄 :形象高大,气势磅礴。如金山大雄宝殿,托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高,指相对高度和绝对的高度,所以这里的雄美,一般指相对的高度与气势之美。北固山下江水扑堤,与山上坐重楼形成反差,这就是相对高度,以此来托现北固山雄美。
      奇 :形态幻怪离奇,非同一般。金山楞伽台,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迂回曲折,往往令游客迷其所在,这种变化属奇美。北固山道(出清晖亭)人在道上走,人动景随动,这种属动态美,雨天或雾时又呈一种朦胧美,这两种美也属于奇美之类。
      险 :山高险峻,脊高而窄,坡陡悬壁,其景为险中生美。当你登上金山高塔,远眺江面“潮平两岸阔”,俯视山(北)下“塔耸半空寒”。北固山上山道自古窄道一条谓“龙埂”,焦山“古栈道”,则由险峻而生美,谓“险美”。
      秀 :良好植被覆盖地表,山石土壤很少裸露,山水交融。南山风景区内的翠绿与汩汩的山泉加之人工建筑,形成整体的秀美。这种虽由人工所为,但宛若天开,有因借天然,浑然天成之妙,这就是一种秀美。
      幽:崇山深谷,山间盆地,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环境。故在山林中“深山藏寺、曲径通幽、蝉嗓林静、鸟鸣山幽”,这里的“藏”“深”也属一种幽,而鸟鸣(虫声)反显得的更幽。镇江焦山和南山都因幽而揽胜。
      奥 :比幽景更为复杂深远、封闭迷离的空间景观。如四周崖壁,通道如隙,曲折而出,深奥如井。如金山“白龙洞”为灰岩地区的溶洞而生成的景观,当人在其内,使人感到奥秘无穷,幽深莫测,如入迷宫。
      旷 :视野广阔开朗。如平原丘陵、辽阔水域、空旷田野以及登高远眺所得大面积景区,这是多种形式的“旷”,因人观赏位置和心理感应不同,故有平旷和高旷之分,临江海湖泊而远眺,人与景亲近。北固山上的多景楼,因视域平面散开,收其江水天色,得平旷之景。
      野 :未受人类的干挠、雕饰或破坏的原始自然或“第一自然”景观。其山、水、石、林、洞、泉仍处于原始状态,保持着纯真古朴的风貌,游历其境,给人远离尘世“野趣”之美。南山风景区内,因为人为的“改造”少,所以形成鸟趣、虫鸣、蝉声、蛙鼓,以其野而揽客。
      色彩美 :随着季节的变化,昼夜交替,阴晴雨雪,自然风景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故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之说。另外大凡自然景观,有的以霞取胜,如金山晚霞西照,湖面一抹红,层林尽染,这是霞色所为 ;北固山在细雨中可呈现“海市蜃楼”。
      动态美 :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树动、鸟飞和浮云等因素构成。水在景中以“山得水则活”,这是因为水的流动,跌荡声响打破了山谷的沉寂。在园中有些水不流动,水景本身富于变化,“春水绿而潋滟,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清澄,寒泉涸而凝滞”。这种水景随季节变化,使相关的景致不同程度地动态化、丰富化。譬如北固山上多景楼,借波涛汹涌的长江增加景致 ;焦山借四周急湍的江水增加景致。
      听觉美 :在自然景观中,让游人悦耳声为“听觉美”,如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水滴深谷、泉泻清池、溪声汩汩,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还有人为的声音如僧人吟经、佛鼓钟声、人喧等,不论是什么声,只要使人悦耳,则为美声。焦山观澜阁、枕江阁, 南山招隐寺听鹂山房,这些都属听觉美而使游人驻足听声得趣。倘偌再上升一级,昭明诗曰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嗅觉美 :我们欣赏景观时,是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所有感官都在活动,如视觉之于景观形象,听觉之于鸟语,触觉之于挽云、操雾,味觉之于品次,嗅觉之于花草馨。所以当人一旦深入山林,闻到芳草、花香、吸到新鲜空气,顿觉得肺腑净爽,全身透亮,精神松快,有“天人合一”人生境界的禅理诗意,这不能不说是以生理快感为特征的审美享受。譬如焦山桂花,每当秋高气爽花盛开,千株桂花芬芳半山,因而成焦山一盛景 ;再金山荷花,荷花虽不香,每当盛暑,荷花盛开,暗香浮动,你能说不香?殊不知,暗香比真香更显得雅致。
      象征美 :当我们漫步在园中,有的“物”并不在于它的外表好看,而在于内涵品质,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是某种感情思想在物态中的反映。如莲花在污泥池塘中,出污泥而不染,故象征高洁。兰花生于幽谷而不与荒草为伍,色洁、香纯、质朴,故象征清雅。竹子修直不弯,引发人们清脱、淡泊、潇洒的联想,故象征着高风亮节。松柏不畏寒冷,斗风傲雪,四季长青,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坚强毅力。
      技术美 :在我国,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原有的功能日益淡化的今天,仍以其宏伟、典雅和精巧的造型美吸引着广大游人,这些丰富多样的造型结构,从技术美学角度分析,显然是运用了一系列形式美法则的产物。金山大殿无论从基、墙、门、窗、斗拱、屋顶,外部与内部的装饰,都是技术美的一种展示。
      形式美 :通常最普遍的基本形式美法则包括 :反复和整齐、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从不拘泥,陷古、俗今。就园中的盆景而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从而构成独一无二,风格不一的景致。盆景谓“小中见大”,园林谓“大中见小”。
      协调美 :在上面谈及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时,我们已强调指出“人化”的特征,及其同人文景观之间日益模糊的分界,断以概而论之,风景或自然景观的“人化”主要表现在协调美方面,人与自然的协调美,可分为物态协调美和心理协调美 :
      物态协调美 :借助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物形式,遵循多样统一等协调原则,选择位置,因地制宜地创造景中之景,以协调强化整体的审美效应。如前面所讲的,雄 :形象高大,气势磅礴 ;险 :险中致趣,趣中含美 ;奇 :幻怪离奇,千变万化 ;幽 :密林隐寺,曲径通幽 ;奥 :迂回曲折,妙趣横生;旷:登高旷收,纵览全貌;秀:色彩斑斓,赏心悦目;野:纯朴自然,未蒙尘世。
      心理协调美 :中国名胜古迹的神话传说可谓多矣,如将其联之,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谐调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如白蛇传中的金山白龙洞,本是一个自然的洞穴,平淡无奇,但因附有神话传说,使人刮目相看,加之洞中有人物塑像,对白娘子顿生敬仰之情,其意得到的是一种文化审美的体验。
      风情美:风情美是民俗民风与生活环境彼此协调而构成的一种综合之美。如唐时的镇江, 春日花开,倾城游南山的鹤林寺赏杜鹃。再清未,金山已与陆相接,有“骑驴上金山”“金山灯会”“金山撞钟”等。风情美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反映出本乡本土的风土人情的一种乡土之美。在特有的条件下,求知、娱乐、交际种种审美等,有着多重价值。
      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品评审美对象的重要标准。在我国诸多的人文景观中,追求诗画意境的园林景观是最耐人寻味的,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假山)、一房一物,都有着深刻的意寓。如沈括“梦溪园”,其梦字也就是此园的意境。再如早年一泉大门外一座石质薄拱轻飞小桥谓“棠茇桥”,倘偌不知成语“甘棠遗爱”,你何能知其意而生境?中国式园林中其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如这一点不能够透彻地理解,那么欣赏中国式园林将是一句空话。
      废墟美 :中国的园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筑物不可能永久耸立,有的是自然破坏,有的是人为损坏,故址为废墟,这种废墟在园中也是一种美,它不因废使游人厌恶,相反得一种美。金山大殿未建前,其柱礅仍在,但游人至此不因是废墟为丑,相反唤醒对昔日美的一种追念。可见完整的建筑实体虽不存,但留下的历史、文化早已越过了建筑本身,因为它把历史镌刻在墟址上。
      残缺美 :不同于废墟美,废已无形可言,故取一种意,而残在于有有用之处,取一种不完整或不规则的(残)形。如北固山上“卫公塔”,本来七层,因雷电和人为的破坏,现只有四层。在此游人看到残塔,不因残而觉得丑,因为它已将一段历史刻在塔上,看到塔就像看到一部漫长的史。它曾有过风采、有过辉煌,也曾有过沧桑,故而引人追思,反觉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美。
      环境美 :当我们在园中看到某“景”之美,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如建筑一座,赏其美并不是观呆屋一座,就屋而言,它由大的基、身、顶,小至门、窗组成,庭前有井,其间种花、植树、竖石、围墙,墙又有花墙、实墙之别,大门(门有十几个种类)前有石狮或门枕、抱石鼓。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屋并不单一,而是由各种“件”组成谐美,所以审美在于全方位才能拾得。再亭一座,它可以(眼)放四方收八方“景”,这样的景与亭形成对景,予人闲而不孤。试想如没“环境”(八方景),亭又有何意义?反之,如没有亭环境也显得无趣,这就是相辅相成。
      节奏美:中国的园林置景大都将景串缀在游览线上,这样人在游中,观景赏物,有远有近,“远近高低各不同”,构成一种富有韵律之变的节奏感。就风景而言,要能将其安排得使人在游中感到似在画中游或在游中(赏)画,不是易事。如游金山,一进大门边走边看,或左(俯)荷或右(俯)水(影),可远眺金山,也可仰观得塔尖绕白云。这种走走停停,或左或右,可高可低, 予人一种节奏感,使人仿佛在画中游。
      距离美 :当我们在园中漫步赏景(物),景(物)与人存在着远近、大小、高低的距离,怎样才能使人观景(物)时,远不觉小,近不觉大,大得气势,小得玲珑,高适度,近适中,这是造园者在置景(物)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说距离是园林中的一种美类,如亭一座,不但亭外观美,远外观亭还是一种美。如北固山祭江亭,亭本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因附有传奇使之不可缺少。试想北固山仅有祭江亭没有其传说,北固山将为之逊色。
      时机美 :春得绿,夏品花,秋观叶,冬赏雪,昼阴晴,月圆缺,还有水(镜)静、风浪、雨、雪、雾,这些随着季节在变,所以要想观到好景需选好时辰达好时机。园中呈景并不是都安排在晴朗之时,景随着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间在变,如金山晚霞西照,金壁呈辉,首先要有霞,如天边(西)一轮日,或阴天,能呈金壁辉煌吗?
      重点美 :中国园林置景将其安排在游览路线上,或远或近、有高有低、可大可小、忽隐忽现,构成无处不呈景。如金山建筑鳞次栉比,谁为重点,则以大殿为重点,所以我们一入殿后目光首先落在大殿上。这里的重点为区域里的重点,就整座山而言,重点在“江天一览”,由此可见重点在园中区域中的重要性、整座园里的必要性。
      还有很多的美类,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框定。
(作者为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