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研究与思考

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研究与思考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3      阅读数:

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研究与思考

 

吴海平 翁红霞 孙万玉

 

地方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更新观念,站在“文化高度”和“产业高度”来看“存史、育人、资政”的方志文化功能。

一、方志文化产业化内涵及时代特征

(一)方志文化产业化的内涵

“方志的文化产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志文化中所包含的书籍与信息载体,其形式为印刷品和出版物,是要投入到市场中而产生经济效益的。一部志书从编辑、出版到发行的过程,无一例外地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2.方志具有客观真实性、地域时代特色、科学实用、权威性等特点,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产业性质。3.方志在制定规划、资源利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减灾防灾、文化遗产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方面能提供大量服务,具有可开发性,而依据这些可开发性延伸出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也满足了文化产业属性的要求。

(二)方志文化的时代特征

1.面临日益受关注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方志文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李克强强调,“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3媒体对方志的报道逐渐增多,方志工作逐步从“偏远部门”“冷门行业”走进人们的视野,修志用志受到更多重视,方志文化有了更多张扬自身的机会。

2.秉承依法修志主基调。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标志着方志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2018年9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查推动地方志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机制,配备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标志着地方政府和方志单位履行职责从自由发挥到依规办事的“质”的变化,依法向社会各界征集史实资料、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已然成为方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常规工作。

3.弘扬资政育人主旋律。与历史文化相比,方志更侧重于反映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历史上,方志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随着社会发展,方志功能逐步转变为“存史、资政、育人”。方志不仅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战略策划,为地方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地方归属教育等提供素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推手。

4.开拓众手成志新举措。一直以来,方志工作都是“关门修志”,多年修成的一部志书,不为外人所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志工作者渐渐走出“书斋”,“开门修志”“众手成志”,广泛吸收社会成果,广纳社会人才,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积极宣传方志成果使方志的研究与编纂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方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向为全社会所用、为大众所分享、为群众所喜欢转化。

5.开创方志产品多样化。创新是方志事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过去方志工作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编纂志书,工作性质单一,领域狭窄,格局有限。如今,方志事业不断拓展自身工作领域,逐渐形成志书编修(包括地方志、部门志、镇村志等)、年鉴(地方年鉴、部门年鉴)、旧志点校、地情资料库、地情资料研究与应用等多领域工作格局。此外,积极开拓新课题,开展族谱、家谱编修,企业志、行业志编纂等,不断开创方志工作发展新局面。

二、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镇江方志编修现状

镇江的方志编纂由来已久,最早著录的方志,是刘宋时山谦之所纂《南徐州记》和刘损所纂《京口记》;唐代有润州人孙处玄所纂《润州图经》;宋代有真宗时《祥符图经》和《乾道镇江志》《嘉定镇江志》《嘉定镇江续志》《咸淳镇江志》;元代有《至顺镇江志》;明代有《永乐镇江志》《成化镇江志》《正德镇江志》《万历镇江志》;清代有《康熙镇江府志》《乾隆镇江府志》等。民国时期有《江苏省会辑要》;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编修《镇江市志》;丹徒、丹阳、句容等自明代以来也多次修纂县志。

截至2018年底,镇江全市先后编纂综合志书14部,年鉴80余部,部门志、行业志140余部,其中市史志办编辑年鉴29部,各类地情书30余部。

(二)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存在问题

1.方志文化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潮流。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促进镇江文化产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重点项目等。镇江市积极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向着深度和广度持续迈进。但方志文化作为镇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游离于镇江文化产业大发展潮流之外,史志部门虽增强了方志工作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意识,但离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资政服务的时代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方面有待加强。

2.方志文化产品单一、传播渠道落后。方志文化以志书、年鉴为主要产品,种类少、形式单一,且多为官方编辑出版,书价高,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各个部门及单位的信息,阅读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海内外投资者、高校教师、学术研究者等,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脱节,未能满足新时代普通群众对文化产品消费习惯。纸质书籍仍是方志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受技术、人力、财力等因素限制,虽开通了方志网站,但形式简单、内容特色不明显,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需要。

3.方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缺乏。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全市文化单位总数7485家,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仅381家。2017年国家统计局调整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后,全市共有154家企业退出规上序列,54家新增为规上企业,最后实际减少100家,这其中有些地区退出占比达到40%。文化产业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不多。史志部门虽积极与各文化企业交流沟通,寻求与方志发展合作机会,但由于受社会认知度、方志产品形式单一、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未能引起社会文化企业对方志文化的广泛关注和实际投入,方志文化核心竞争力、质量效益、成长空间、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集团)少之又少。

三、方志文化产业化发展相关对策

(一)加强党和政府政策引导

方志文化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读志用志传志的文化需求、延续镇江地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方志文化产业纳入镇江公共文化产业,以增强本土方志文化的发展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镇江市方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对镇江方志文化产业化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补贴扶持。以深化方志文化产业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方志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方志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严格按照《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提前思考制订镇江市三轮志书编写计划,明确发展思路,制定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使之接地气、有操作性、有突破,形成科学合理的编修方案,真正把方志事业纳入依法修志、依规操作的发展轨道。

(二)强化方志文化产品生产开发

1.提高方志成果编写质量。(1)提高产品质量。在志书编修前,制定编纂方案、质量要求等;在志书编写时,加大统编统审力度,切实把好政治观、文字关、资料关等,时间服从质量。(2)提升内容时效性。志书的编写应与时代变化同步,真实、准确编写镇江在当今中国奋发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伟大实践,及时创新记录历史的发展历程。(3)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借助高校培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形式,邀请方志专家、学者及年长有经验的方志工作者手把手教、面对面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自觉排除浮躁心理与名利之心;使用“外才”,积极用好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借船出海。

2.促进方志文化产品多样化。丰富方志文化产品形式。加强旧志点校工作,组织鼓励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点校,逐步把已有的旧志全部进行点校成古为今用的资料库、工具书。同时,为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进一步发展方志文化电子查询功能,便于读者携带的同时减少印刷成本,如年鉴、志书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出版电子光盘读本。

克服方志资料枯燥性,将志书生硬的文字材料转变为可读性强的图志、影像志等,以提高普通群众的接受力。将方志文化中关于“自然环境”“风景名胜”等篇目改编为纪录片,配以生动的画面和解说,提高观者的兴趣。“民俗”“居民生活”等较接近群众生活的篇目,可联合相关企业制作动漫、儿童书籍等产品。农产品中的地标茶叶、草莓、葡萄等篇可编辑地情书籍宣传,加快方志文化产品推广与应用。

3.推动方志文化产业链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使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加快对方志文化产业的改造,推动融合,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方志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如结合茅山湖康养风情小镇、长江渔文化风情小镇、宝华镇千华古村等文化特色鲜明的乡镇参评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创建,史志办牵头开展特色镇村志的编纂。对恒顺醋文化博物馆、丹阳眼镜小镇等申报文化和旅游精品项目,开展地标产品志书的编纂。

加强传统与时尚的契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代的流传。开发家谱文化:开创家谱文化产品,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重点地组织推介宣传活动,为产业化开拓新的领域。宣传餐饮文化:依据志书上记载的传统做法,搭配现代人饮食习惯,创新带动具有镇江风味的特色菜肴的发展;复活乾隆御宴美食,助力舌尖上美食餐饮产业发展。传承民俗文化:将志书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提取整理,推动其与现代产业组织相结合,将非遗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有机搭配,加强其与大众文化市场的对接与融合。弘扬中医文化:根据志书上对于相关医学成就、流派的记载,进一步探求古代中医文化精髓,完善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总之,将方志中记载的尚不为人所熟知的镇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利用,打造镇江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让来镇江旅游参观的人有更多消费选择,带动镇江经济的发展。

4.扩大方志文化社会影响力。多渠道传播、利用方志文化。建立方志馆等新传播载体。方志馆要成为方志文化成果积累与收藏的场所、方志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方志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方志传承、地情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公示服务范围和方式,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查阅、摘抄、下载、复制、检索等服务,推动方志馆融入文化旅游,成为镇江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完善方志网站平台建设。建立方志文化数据库,完善、公开检索功能,注重网站的互动,多角度、多方面传播方志文化。建立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并茂的方志文化内容文章,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史志研究成果,并与用户分享、互动、交流信息。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方志文化产业升级

1.吸引现有文化企业参与投资。充分吸引现有文化企业参与投资,助力方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对现有的镇江方志文化进行资源市场调研摸底,统筹分类,让各文化企业根据各自产业特色开发经营方志文化产品。组织文化企业负责人、社会文史爱好者赴史志办、方志馆实地交流研讨,了解镇江方志文化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现状等,引发他们的关注,吸引其参与开发。

2.扶植做强专业方志文化企业。选择一些在方志文化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予以重点帮扶。切实加大企业带动方志文化发展力度,增强方志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形成有特色的方志文化产业基地及衍生品生产基地等,保留方志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产业发展。

3.创新方志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方志文化涉及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利用广阔的方志文化资源,推动方志文化与镇江旅游融合发展。根据历代志书记载的历史遗迹、名人活动遗存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等,在强化金山、焦山、北固山等为人熟知的旅游景点的同时,挖掘新的旅游点,丰富镇江城市旅游线路,创造文化产业新集聚区。

 

(作者吴海平为镇江市史志办主任、翁红霞为市史志办处长、孙万玉为市史志办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