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文旅融合背景下镇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镇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3      阅读数:

文旅融合背景下镇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朱 珠

 

【摘要】文旅融合为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能够促进红色旅游提质增效发展。文章分析了镇江文旅融合的基础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镇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可以用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加大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创新红色旅游形式、提升红色旅游智慧化管理水平等对策,致力于促进镇江红色旅游内涵化、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创新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做了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十九大闭幕以后,全国掀起了红色旅游高潮。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至2016年的11.47亿人次,年均增长超过16%。按照《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将突破15亿人次。

虽然红色旅游市场整体趋好,但部分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同时,由于红色旅游主要客群年龄层已经从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转移,旅游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深入化。在文旅融合已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合,促进红色旅游从“有”到“优”,从传统到创新,已成为红色旅游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创新对红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镇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基础

1.镇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镇江的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市范围,既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韦岗战斗历史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又有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留下永远记忆的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和主题雕塑“我送亲人过大江”显著标志的渡江文化园,更有鸦片战争中军民一心英勇抗敌,誓死护卫的焦山古炮台遗址、圌山炮台遗址,还有镇江市博物馆以及号称小雨花台的位于北固山前峰掩埋很多先烈忠骨的烈士陵园。

2.镇江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线路需要有市场号召力的红色景点作为龙头。2019年以来,镇江市文广旅局以茅山为重点培育红色旅游线路。2019年5月下旬,组织业务骨干分别赴井冈山、延安考察体验红色旅游发展,学习他们的运作模式,发展以茅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茅山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众多战斗故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自1985年建馆以来,已成为镇江传承红色文化、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9年,句容市茅山红色文化服务中心被列入江苏省委批准的省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名录;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推出了时长3天的镇江市红色旅游线路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深受各级党组织欢迎。

3.文旅融合得到多方政策支持

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国务院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以支持文旅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文化和旅游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指出了文旅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职责,指明了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江苏省政府紧紧抓住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2018年12月27日,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下发文件正式下达2018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及经费。为镇江市文旅融合大发展营造良好的省内政策环境。同时,镇江市立足当地实际,在2019年3月出台了《红色旅游服务品牌创建方案》,启动“传承红色文化、畅游最美镇江”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镇江市文旅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镇江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红色旅游缺乏区域整体规划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目前镇江尚未对区域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虽然一些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硬件的投入建设,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建设磨盘山新四军抗战旧址群(新四军后方医院、军械所),建成包括餐饮、会议、住宿等在内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茅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心;韦岗挖掘独特的红色资源,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原红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了润州区初心主题园等,但缺乏从整个镇江地域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形成区域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空间形态;其次,镇江的红色旅游缺乏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没有从全域旅游视角增强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和渗透。

2.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传达不足

镇江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从全省、全国范围来看,特色不算明显,红色旅游文化品牌也缺乏整体竞争力,所以必须深入挖掘镇江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目前的红色旅游内容早已拓展,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这就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而镇江红色旅游资源中蕴藏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是很有特色的,从鸦片战争中,1500多军民英勇抵抗侵略者,壮烈捐躯而被革命导师恩格斯赋予“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镇江)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的热情赞美,到1995年在南斯拉夫大使馆炸弹袭击中以身殉职的战地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的感人事迹,无不具有震撼灵魂、涤荡心灵的精神力量。

3.红色旅游的形式比较单一,红色旅游项目技术含量不足

目前镇江红色旅游的形式大多为单位党团组织活动,包车前往红色景区参观展馆、听讲座、看视频、唱红歌、党旗下宣誓等,有的增加了穿军服等项目。节假日也有不少自驾游旅游者以家庭为单位前往红色景区瞻仰、游览。作为景区核心景点的历史纪念展馆,陈列形式虽然较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也有的采用了声光电、全息投影等现代化手段,但总体还是静态陈列、二维呈现,能够吸引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较少,甚至没有。几乎所有景区都缺少对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的关注,更拿不出能结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地域文化精神、历史人物的精美的红色旅游纪念品。

4.红色旅游管理体制和水平有待改进和提高

红色旅游目前在镇江还没有做到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职能还比较模糊。红色旅游景区有的归旅游部门管,有的归所在街道管。虽然早在2011年5月,“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就落户镇江,但镇江红色旅游景区智慧化水平没有达到应有高度,从红色景点虚拟旅游、个性化行程预订,到停车场管理、客流管理、应急管理等都没能真正实现智慧化,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移动终端营销体系尚未形成。

三、镇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

1.用科学规划指导镇江红色旅游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省、市、县、乡、村各类型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制定镇江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形成区域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空间形态。通过“红色旅游+”模式,推进红色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努力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对红色旅游景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形成规模化、全域化的红色旅游产业。

表:镇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议)

红色文化

旅游线路

所属辖市区

关键词

核心景点

西线

句容、润州、丹徒

红色旅游+养生文化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宝堰古镇

北线

市区

红色旅游+津渡文化

焦山古炮台

西津渡

镇江市博物馆

伯先公园

东南线

丹阳

红色旅游+农耕文化

丹阳革命陈列馆

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

丹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东北线

大港、扬中

红色旅游+文化IP(大辫子姑娘)

赵伯先故居

圌山炮台遗址

渡江文化园

冷遹纪念馆

 

2.加大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与其他知名红色旅游基地或景区相比,镇江几乎谈不上有自己的红色文化IP,这使得镇江的红色旅游在旅游者心目中缺乏辨识度,没有打造出具有镇江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事实上,镇江具备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条件,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旗下既有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又有国家A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镇江艺术剧院,二者可以采用协同创新模式,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和自然山水等资源共同探索打造红色演艺精品。如渡江战役中“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就可以打造成镇江的红色文化IP,然后以红色文化IP为基础,结合镇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刺激游客消费需求。

3.创新红色旅游形式

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分类方法,八大类中除D类天象与气候景观没有外,其余七大类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在内都涉及到文化概念,共计达200多项。镇江的先吴文化源远流长,六朝文化百家争鸣,山水风貌与人文景观互为表里,古代科技文化引领世界。将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和有效配置,结合空间分布,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向游客展现一个自然和历史交融,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内涵深厚的城市形象。如在茅山可以打造红色休闲养生度假区,在西津渡可以建设红色文创基地,在丹阳杏虎村可以搞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等等。充分整合农、林、牧、渔和旅游、文化、文物、教育等资源,加强红色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红色旅游产业新动能。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红色旅游,可以开展“重踏新四军征途”徒步竞走、“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研学旅行、“缅怀先烈、尽览春华”清明踏春游等多种方式来创新旅游形式,同时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不断完善红色旅游产业要素。

4.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水平

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全市的红色旅游工作,分管市长为第一责任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村农业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各单位,制定规划和管理政策,引导红色旅游全域联动发展。用现代科技引领红色旅游管理创新,真正实现景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创新景区运行机制,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服务纳入旅游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强镇江红色旅游产业与周边邻近地市的旅游产业的有效合作,形成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促使红色旅游全域、联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刘鹏.文旅融合视角下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考[J].人文天下,2009(4).

[3]  白鹏飞,程思语,陈妙.全域旅游视域下延安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4]  刘婷,孙艳玲,潘虹旭,高树宇.红色旅游创新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8).

[5]  许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以镇江市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6]  马兆兴.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作者为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