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焦山桂园——八景桥

焦山桂园——八景桥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焦山桂园——八景桥
汤 立
  

    【摘 要】随着城市水系的改造,很多历史上名桥不存,然今有识之士对历史的怀旧,将不存桥名嫁到园林里,使得园中本为一普通桥有了历史,有了历史就有话题,有了话题就有趣味,有趣味才能引人。笔者将新命景观桥;嫁名景观桥的式样,有历史渊源的作一释。
 【关健词】焦山 嫁名桥 景观桥


 
新命“景观桥”
  清代,观澜阁前为湍急的江水,至民国已成芦苇丛生的江滩,解放初,成陆地,真可谓:
   

狂澜避地江成陆;
古塔擎天山裹寺。
   

   八十年代初,焦山将观澜阁前陆地辟为景点“鹤园”,在入口处题匾:鹤隐浮玉此为焦山一景。今焦山里虽没有鹤,但此题是一种怀旧,对往日景观的一种追忆,读来令人感慨。
  八十年代中期,镇江人将焦山肥沃的东滩辟为“桂园”,号称“五千桂”,现成焦山新景点。因有此景点,焦山每年举办——桂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园,好不热闹。
  怎样将南“鹤园”与东“桂园”有机的集合,聪明的焦山人在“鹤园”与“桂园”分界处引水成河,这在园林艺术上称“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络贯通全园生。”真可谓:“无机的分,有机的的合。”合成自然景观,令人称道。此河有直有曲、有宽有窄,小船荡漾在水中,近处岸柳倒影,百鸟鸣翠;远处深山古寺,古刹钟声,有远有近。小船荡漾水中看什么?看八座别具的景观桥,增添景观,平添情趣,因而使人舒心爽朗。
1.鹤隐桥:此桥中间一半圆,一拱形架在半圆上,真可谓“半孔薄拱”一桥飞架南北。在此,游人会问:“怎样欣赏‘半孔薄拱’桥?”站在桥上扶栏望水,桥洞(半)孔与倒影(半)孔叠加在一起恰似一个相合圆,颇有意趣。从园林艺术角度析:“拱形为实,倒影为虚。构成虚实相济,其妙在影。”此景不是随时可得,因此水与长江贯通,枯水之季,形成长椭圆形;汛期之时,形成扁椭圆形;只有春秋之季,还要风平浪静,才能看到相合的圆,这就叫“偶尔露真容”。
此桥二十米开外为观澜阁,站在观澜阁上看鹤隐桥,观澜阁与桥成对景;反之,站在鹤隐桥上看鹤隐桥,桥与观澜阁成对景。在远处看鹤隐桥、观澜阁颇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园林艺术有一说:“景观首先要‘入画’,‘入画’才能使游人‘入话’,‘入话’才能使游人传‘佳话’。”此鹤隐桥与观澜阁正体现了这一法则。
2.石浮桥:此桥薄拱飞架南北,晚霞西射,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
  有道是:“园中桥要有美感,更要与周围景相谐,似一幅美妙的画面,这种极为别致的景观,才能促使满园情趣。”此情趣在那里?依栏看水,印影、倒影、映影、波光、水镜、鱼贯、水草,这些赖以自然的水景呈现在园中,如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种极为别致的景观,促使满园情趣。
  中国有句俗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谁不想在智中寻乐、乐中得趣?因此,游人都乐意划船荡漾在碧不波间。以此,表明自己是智者。
这里有动、有静;有人工、有自然;有远山、有近水;有声、有色,组成一个小景区,颇似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因而博得游人称道。
3.喜雨桥:此桥三圆,中间一大圆,两边对等圆。为何三圆?大圆为主水道,两小圆为泻洪孔。这是中国先人以聪明的智慧,创造出三圆、五圆、七圆。因此,俗称:三孔桥、五孔桥、七孔桥。
  当游人站在桥上沐浴着春雨,肯定会咏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讲到春雨在此与大家讲一个故事。康熙南巡到金山寺,站在山顶问张玉书:“什么最瘦,什么最肥?”张玉书答:“瘦不过燕雀头,肥不过绵羊尾。”燕雀是一种非常小的鸟,鸟本来头里就没有肉,何况又是小小的燕雀呢?绵羊尾全是油,又有什么比绵羊尾肥的呢?康熙听后摇头说:“错!错!错!瘦不过寒露,肥不过春雨。”这是二十四气节里的两个气节,如将两个气节分开,正好各是半年,春雨是春天,上半年的开始;而寒露又是秋天、是下半年的开始。如此答就显得张玉书的俗、康熙的妙。
嫁名“景观桥”
  镇江是一座古城,地处江南,街道纵横,小巷深深,尤水系丰富。明末清初市河三条。一条主流从南山鹤林寺流下,经过繁华闹市,弯弯曲曲,绕着城中山足,曲曲弯弯,古书记载:“长五百丈”。落差二十余米。流到运河,运河流向北面长江。《元·至顺镇江志》记载当时的镇江:“诸山环列……,自古形胜之地……,润以山为城,其来久矣。”时人曾有一联,道出镇江的桥多、巷多,曰:
 
范公公拖板搭浮桥,行千秋方便;
石婆婆磨刀劈竹竿,编万家篾篮。
  

上联有五座桥,下联有五条巷。《元·至顺镇江志》记载,其桥多达百之多。遗憾今不足十。
  随着城市水系的改造,很多历史上名桥不存,然今有识之士对历史的怀旧,将不存桥名嫁到园林里,使得园中本为一普通桥有了历史,有了历史就有话题,有了话题就有趣味,有趣味才能引人。有道是:“学知识使人明理,学历史使人明智。”将历史上的五座名桥:太平桥——千秋桥——渌水桥——圆通桥——清风桥引进:就是历史的延续,明智的选择。
1.太平桥:历史上镇江太平桥不止一二处,然有盛名仅一,此太平桥在道署东街,上游水聚此,流向长江。时东街闹市繁街车水马龙,桥头有一高大石质牌坊——蒋氏节孝坊,高大壮观,嘉庆己卯(1819)年建,坊联曰:
 

荻教维勤卅载,克成孤子辈;
冰操烟着九原,兼慰庶姑心。
 

嘉庆丙子(1816)
今道署街仍在,但昔日东街闹市繁街车水马龙已荡然无存,水随城市地下管网流向长江,桥也就失去了意义,随着城改造折除。然焦山公园新建一桥称“太平桥”,这是对历史的追忆。此桥“四柱三板”搭成,竟然没有栏杆,显得简朴而带有三分野趣。园林中的“野趣”叫“情趣”,“情趣”叫“文趣”。试想,如果有栏杆,栏杆板浮雕、漏空雕,栏杆柱头不是坐狮就是莲头,那不是一位“涂脂抹粉”的妖女吗?如此的“四柱三板”不如同乡村的淑女吗?所以说:“中国的园林少人工多自然,而西方园林多人工少自然。”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在。
  当我们步过“四柱三板”太平桥,来到充满天香的桂园。此时不禁吟起第11届焦山桂花节征联一等奖联:                 
 
玉自江中浮起;
花从月里移老。
湖南长沙——杨艳娇
妙哉!
二等奖联:               
拥楼台寺铜碑,一山独香;
引桂博漂骚拍,五客争临。
广西——林小然
美哉!
二等奖联:             
问何年丹桂一丛,谁移月窟;
欣此日焦山十里,人醉天香。
山东——苏振学
  醉哉!
  何使人称妙?何使人称醉?何使人称美?香也,景也,境也!
 

2.千秋桥:此桥旧址在今繁华闹市中山路五条街口,旧名“利名桥”,此桥甚古,据史料记载:“晋王恭作万岁楼于城上,其下有桥,故名    “千秋桥”,可见历史悠久。隐士胡世隆诗曰: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千秋桥一直延续解放初,随着城市的改造,桥已不存,现址为一带地址的代名词。今人提起“千秋桥”谁人不知何人不晓?所以说:“千秋桥在市区延续最长!”
  焦山桂园里的“千秋桥”已没有当年的煌弘气势,变得小巧别致,玲珑可爱。游船从桥孔穿过,知历史的者,仿佛穿过历史的隧道;不知历史的者,穿过一景,得一意趣。真可谓:“建筑随着历史而变,历史随着建筑而进。这就是中华文明史的一脉——中国古代建筑史。
3.渌水桥:此桥旧址在大西路口四牌楼。据《元·至顺镇江志》记载:“渌水桥在千秋桥西,唐以来有之,唐杜牧之诗:‘渌水桥边多酒楼。’宋干道庚寅(1170)郡守蔡恍重建,仍旧名,俗称‘高桥’。《南宋·舆地纪胜》记载陈辅诗曰:‘渌水桥驻短蓬’。”可见当时的渌水桥地处繁华闹市。
  渌水桥与佛印、东坡、仲殊有一民间口传。相传,时仲殊行迹镇江,知佛印主席金、焦二山,就去拜访佛印。时佛印在焦山,巧东坡在也在焦山。当小沙弥拿着一度牒来报:“僧,时仲,拜访佛印。”东坡一听仲殊到,欣喜的说:“好一个仲殊,他来拜访你高僧,我来拜访他文僧。”当仲殊见到佛印,就要行礼,东坡拦着说:“且慢,让我子瞻先来给文僧仲殊行礼。”仲殊连忙拦着东坡说:“使不得,苏大学士,使不得!”佛印说:“我们仨,就免去一切俗规吧?”这正中东坡下怀,免去一切俗礼,致使更加亲切。于是三人第一次见面,就如分别多年的老朋友相聚,交谈甚欢。中午在焦山用斋,佛印虽款待甚好,仲殊客套的每菜尝了尝,佛印心想:“这些菜都是焦山看家菜,怎么就提不起仲殊的食欲呢?”殊不知,仲殊喜每菜都放蜜。当东坡一尝到素菜,就知不对仲殊味。用完斋,东坡说:“明天我在城中请你用斋,佛印作陪。”第二天,在城中渌水桥旁,东坡请仲殊用斋,每菜都放蜜,仲殊用之甚多。当用完斋仲殊索笔挥毫:
 
忆江南·渌水桥
宋·〔释〕仲殊

  南徐好,桥下绿波平。画柱千年尝有鹤,乘扬三月未闻莺,行乐过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声。邀客上楼双榼酒,舣舟清夜两街灯,直上月亭亭。
 
  仲殊(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僧。本姓张,名挥,字师利。仲殊为其法号。曾举进士。弃家为僧。与苏轼往来甚厚。苏轼称其“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词风奇丽清婉。著《宝月集》已佚。
①南徐:时镇江谓称。
 
  时东坡也应对词一首、佛印作偈一首,惜历史没有将东坡词、佛印偈留下。 渌水桥早已不存,但人们说起“高桥北”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但一问:“何称高桥?”知者甚少。今焦山桂园里的渌水桥,水面竖几小柱,上巧铺几片薄板(水泥板),也没栏杆,竟然桥礅面壁仅用水泥沟缝,其效显得粗而不陋,扮而不俗,还带有三分野趣。此野趣叫情趣,情趣叫文趣,试想,没有野趣何来情趣?没有情趣何来文趣?再试想,没有趣的园?游人来此那不是“自找没趣?”
  在渌水桥旁,有一大水塘,篮天映绿水,鱼贯禽凫,清风徐来,波澜涟漪,煞是好看。真可谓:“渌水桥畔有绿水,绿水映着渌水桥。”
此时漫步在桥上,山野轻风拂拂地吹着桂叶沙沙,细听虫鸣蝉声、百鸟争鸣、山鹰猎声、古刹钟声,此时的各声就象一曲“江南丝竹”。用什么词来形容——天籁。
  这种格调非常高雅,并不是一般人都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一种雅趣。从美学的角度称“移情”,则是通过你的美感和理解能力,展开你的想象力、运用你的审美观,将自己的思想、情趣投射到外在的景观中去,使景化为情,情化为景,达到“情景交融”。用这样的一种“心境”来欣赏园林中的景观,正是中国的园林精髓所在。
4.圆通桥:此桥《元·至顺镇江志》有记载:“在塘塠山后,旧名‘土桥’灵济寺僧重建。”早已不存。在此对“圆通”作一解释。此有三释:
  佛教解释,圆,圆满周遍,通,由智慧所悟之理。
  道教解释,圆,不偏倚;通,无阻碍。
  俗释,做人不要圆滑,要圆通。此可谓:“做人的的准则!”
  此桥三圆,中间一大圆,两边略小圆,显得小巧别致。此桥看似不起眼,它是中国古代桥的代表作,中间一大圆为通行船,两边略小圆为泻洪口,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现存宋代“赵洲桥”就是此式。因此,游人看到此式样的桥,不由地打开了中国古代桥梁史的话匣;不由为古人的聪明的智慧叫好,不由为我是为中国人而自豪;不由谈到近代镇江籍桥梁之父茅以升,不由为他在中国近代桥梁史作的贡献叫好,不由为我是镇江人而骄傲。 当游人站在桥上,眼前二十米开外,有一中空枫杨树,与其成对景;站在古树前看桥,成对景,致使对景相映成趣。
5.清风桥:此桥《元·至顺镇江志》有记载:紧靠折桥,为主河道上一桥。明代郡城总图、清代城坊图都标出,东西向,在“梦溪园”南,约100米处,现已不存。
今人将“清风桥”名移在桂园里,因河面宽,只是在几排礅柱,在上铺几块轻盈薄板。为何如此简朴?因为,桂园里没有任何建筑,所以,此桥要建得自然些、随意些,这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顺其自然,落落大方。”这里有一个词值得游人玩味——清风。当桂园盛开时,在此桥上按一小桌,置几张小凳,朋友几位,品着焦山东泠泉,尝着焦山特产小柿、青菱、桂花脆藕(白花藕脆,红花藕糯)、桂花无心糖白果,清风徐来阵阵天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我想用第11届焦山桂花节征联三等奖应:
 
题名金榜称折桂,岂是真折桂;
结伴焦山来看花,莫非中看花。
山西——杨卫国
桂露湿焦山,天香独占三秋复馥;
江心浮碧玉,金西粟争迎四海宾。
湖南——吕可夫
如能再置上一古琴,听着天籁之音,这不是:“吴刚不邀我自来吗?”
 

结束语
  仪态瞬变的八座小巧别致、玲珑可爱的桥,屹立在山光水色间,浓淡入画,十分得体合成在园景中。以此,陪衬、烘托景物,或为对景,或为借景,或为点景,或为变景。在风和日丽时,小船在波光斑粼的水面游荡,岸柳飞舞,倒印水中,使得水面形变影动,增添动趣,给园林平添景趣,给游人平添情趣。因而游人来此,都乐意水上游,其显你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