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文旅融合视角下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5-06-12 阅读数:
文旅融合视角下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
朱珠
引言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某段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本文对镇江的历史文化名村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 某于文旅融合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策,以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镇江市文 旅资源优势再造提升,推动镇江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镇江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
镇江目前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 座,分 别 为华山村、儒里村、葛村、九里村和柳 茹村(见表1),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表l 镇江历史文化名村情况简介
名村 | 所属辖市区 | 公布批次和时间 | 建村时间 | 主要资源 |
九里村 | 丹阳市 | 第四批,2 006 年 | 2500 多年,建于春秋 时期 | 延陵季子碑、沸井、季河桥等 |
华山村 |
镇江新区 |
第七批,2 013 年 |
3000 年,建于 西周 | 千年银杏、张王庙、龙脊街、华山畿华山庙会太平泥 叫叫等 |
葛村 | 镇江新区 | 第八批,2 017 年 | 895 年,建于南 宋建炎 三年(1129 年) | 解氏宗祠 |
柳茹村 | 丹阳市 |
| 883 年,建 于 南 宋 绍 兴十一年(1141 年) | 贡氏宗祠、节孝坊、王公祠、贡氏书院柳茹会堂 |
儒里村 | 镇江新区 |
| 685 年,建 于 元 惠 宗 至元五年(1339 年) | 朱氏宗祠东乡羊肉 |
•文化体验价值
历史文化名村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传统技艺、道德观念等。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来源。
•审美观赏价值
历史文化名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其精美的雕刻、古朴的造型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如柳茹村内保存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古建筑,包括宋朝的贡氏宗祠、元朝的友于堂、明朝的王公祠和清朝的眭氏节孝坊等。这些古建筑不仅是柳茹村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衙里村的村名传说为乾隆所题,是大儒朱熹后裔的居住地。朱氏后生中举为官者多,留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文化。

图1 柳茹村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街巷和城堡式格局
•历史教育价值
历史文化名村是历史的活化石,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儒里村的朱氏宗祠和张氏宗祠,柳茹村的贡氏宗祠,葛村的解氏宗祠都是宗祠文化的 重要有形载体,保护和传承宗祠活动有利于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基层人民 的和谐共进。
•休闲度假价值
历史文化名村大多环境优美、宁静祥和,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身心、 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而且又比一般的乡村旅游多了精神层面的享受,可以感受浓厚的历史氛 围,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此外,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促进就 业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实现乡村振兴。
[2]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现状
•保护现状
镇江市分别于1987 年和2002 年组织编制了两轮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 年华山村被公布为省历 史文化名村后,于2016 年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华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柳茹村先后投1入000 余万元,对柳茹村内的贡氏宗祠、眭氏节孝坊等文保单位和古建筑进行修缮。儒里村的朱氏宗祠曾濒临坰塌,2002 年8 月重新修建,募集资金36 万余元,2005 年修缮后的朱氏宗祠对外开放。
•利用现状
目前镇江五个历史文 化名村中,只有九里 村进行了旅游开发,打造了以吴文化为背景,以季子庙为核心的祠庙建筑群,并于2021 年被评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柳茹村2020年4 月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同年12 月被命名为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021 年6 月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但目前该村发展重点产业仍是果蔬和中草药种植,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 足。儒里葛村、华山三个村庄更是缺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儒里村的朱氏宗祠10 元的参观门票让不少游客止步不前。互联网上的零星宣传曾引来少晕游客,但都扫兴而归。华山村龙脊·172·街曾经热闹繁荣,商店、茶社、饭店、酒坊等一应俱全。现如今老街路面坑坑洼洼,两侧房屋年久 失修,危房林立。

图2 冷通 旧居(镇江优秀历史建筑 )已成危房
[3]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活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影响历史文化名村工作开展
历史文化名村和历 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本属于同一体系,应该 由住建 部门和文物部门管理。但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归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管理,市住建局只负责传统村落的 申报与管理,这种现状不利于名村工作的开展。目前镇江只有三批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第六批、第九批均未 申报或申报成功。镇江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至今只有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五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着 2100多年历 史的句容市居然榜上无名 ,令人 扼腕叹息。
•对外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手段 单 一 ,民众 缺乏认同感
名村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即使是本地居民对这些历史文化名村也不够了解,从而限制了文化旅游的潜力。宣传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传统方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缺少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无法吸引游客到访
镇江的历史文化名村目前除了九里村已初步具备接待游客的基本条件,其他均缺少完善 的旅游设施设备,有的甚至连开展农家乐都不具备条件。没有停车场、酒店或民宿,尤法提供住宿体验,餐饮设施较为简陋,削弱了游客的整体文化体验。
•缺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文旅融合度不够
名村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缺乏有机结合,导致文化内涵无法通过旅游产品充分展现,使得文化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化。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说等元素尚未通过创意 设计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对策
•争取各界力量支持,增强名村自身造血功能
名村的保护和活化 ,需要各 方的 支持。首先 ,要明 确归 口管 理 部门 ,不可相 互 推倭。主管部门要从前期的筛选、申报,到申报成功后资金的落实、各项保护工作的推进,再到后续的名村活·173·化助力,一以贯之地起到管理、监督和帮扶作用。其次,不能”等着上面喂饭吃”,要积极争取社 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接下来的名村旅游规划工作,可以借助名城研究会、旅游学会和高校的智 力支持。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与各方合作 ,“先成事,后收益" a:最后,名村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可以先从果蔬种植采摘、休闲民宿、传统庙会、特色美食做起,将创收的一部分用于名村建筑的保护和旅游设施的完善,分步骤、有计划地改善名村面貌,逐步使名村具 备旅游功能。
•加强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宣传,提升城市凝聚力和民众认同感
•多样化宣传手段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展示镇江历史文化名村的风貌和文化特色,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可以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宣传 家乡,引起更多人关注。
•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非遗展示等方式,让游客和本地居民深度参与,增强他们对镇 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自古以来,华山村龙脊街上每年有5 场庙会,每到集期,古街 上很是热闹, 附近民众成群结队前来赶会。可以借此宣传造势,把庙会打造成向世人推介华山村的一个平 台,尤疑会引起更多人关注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活化工作。
•加强与高校合作
与高校联合,开发文化课程、文化研学项目等,吸引学生参与,扩大文化传播的受众面。现 今大学生中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兴趣 浓厚,可以在学生中组织相关社团和研学小组,开展古村短视频大赛、文创产品设计比赛等,用年轻人的视角去挖掘历史文化名村的内涵,鼓励他们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活化出谋划策。
4.3打造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品牌,创新历史名村文化IP形象
要打造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品牌,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各个村落的历史渊源、重要事件、名人铁事等,梳理出能够代表村落特色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既可以是建筑风格、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地方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内涵的整理和提升,形成独具镇江特色的 文化品牌基础。
在文化品牌建设中,文化IP 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镇江历史文化名村可以借助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或村落标志性建筑来塑造独特的IP 形象。例如,通过将村落的历史名人或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化,赋予其现代化的设计风格,使其成为村落的代言人或吉祥物。这些IP 形象不仅可以应用在旅游宣传中,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表2 镇江历史文化名村文化IP 形象提炼
历史文化名村 | 文化元素提炼 | 文化IP 形象示例 |
华山村 | 爱情文化+古街庙会 | 梁山伯祝英台 |
九里村 | 信义文化 | 季子 |
儒里村 | 孝道文化+美食文化 | 东乡贡羊 |
柳茹村 | 村落民居建筑+民风民俗 | 九圈十三井 |
葛村 | 宗祠文化 | 井神娘娘 |
4. 4 推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设计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4. 4. 1 全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1. 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整合
镇江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文化与 自然交融的旅游产品,是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将名村的历史文化与周边的山水 景观生态资源结合,设计出集文化体验、自然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线路,吸引多样化的游 客群体。
2. 名和司的资源整合
镇江有五个历史文化名村,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资源。通过整合这些村落的特色资源,设计出跨村落的主题旅游线路,如“镇江古村探秘之旅”“镇江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等,使 游客在一条线路中能够体验到不同村落的多样文化与风情。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
镇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民间传说等)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整合,融入到旅游线路中,如设计出“镇江传统工艺体验之旅”,让游客 在不同村落体验不同的非遗技艺,参与制作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4. 4. 2 设计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1. 主题线路设计
根据镇江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以满足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例如:
历史文化探索之旅:聚焦于镇江名村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通过专业导游解说和互动体验,带领游客深入了解每个村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传统手工艺体验之旅:以镇江的非遗手工艺为主题,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制作传统工艺品,如葛村的剪纸、面塑,华山村的太平泥叫叫等,并了解这些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
美食文化之旅:结合镇江特色美食,设计一条以品尝当地美食为主的线路,游客可以在葛村吃到葛村砂锅、大刀豆腐,在儒里村品尝东乡羊肉、白玉饼,去九里村尝一尝延陵鸭饺、脂油团子,临走再去柳茹村采购嘉贤大米、七彩土鸡蛋。在了解镇江的饮食文化的同时,还能参与农家菜制作或传统酒酿造等活动。
2.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地方特色食品、传统服饰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作为纪念品售卖,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销售范围和影响力。文创产品 应突出镇江文化的独特性和艺术 性,如结合当地的传统图案、故事、名人等元(素见表2)' 打造具有文化符号的产品。
文化体验产品:开发能够让游客深度参与的文化体验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地方 戏曲表演欣赏与互动、古村落夜游活动等。这些产品可以作为固定项目或特定节庆活动的一部 分,使游客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镇江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节庆旅游产品:结合镇江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设计节庆主题的旅游产品。例如,在端午节期间推出“古村端午祭”活动,游客可以参与包粽子、划龙舟、观看传统祭祀仪式等;在春节期 间举办“年味古村游”,体验镇江传统的过年习俗。这类产品可以通过集中的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提升村落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乡村度假产品:结合现代人的度假需求,开发适合家庭或长时间逗留的乡村度假产品。例如,在名村内设计乡村民宿套餐,包含住宿、餐饮、文化体验等多项服务,游客可以在村落中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感受古朴的乡村文化。这样的产品可以吸引那些寻求放松、远离城市喧嚣 的游客群体。
[5] 结语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活化历来都是一个热门的问题,但由于涉及到资金的投入、项目的 规划,实践难度较大。本课题的研讨,旨在提升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在保护和利用中传承历史文化,探索名村历史文化旅游活化模式,最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作者为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 上一篇:西津渡观音文化探源
- 下一篇:镇江一泉宾馆转型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