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江河交汇处的生态价值研究

江河交汇处的生态价值研究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6-05      阅读数:
江河交汇处的生态价值研究
霍义平
      摘 要:2023 年6 月2 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同志主持召开了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座谈会,他强调“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大运河、长江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历史耐心打造传世之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有多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大运河生态价值的研究却少有涉足,因此本文拟对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价值提些粗浅认识,旨在引起重视,为后续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运河 长江 运口 生态 价值
      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大运河最重要的节点,是2019 年中央两办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的十六项保护工程建设之一,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节点。镇江、扬州两市对此高度重视,目前两市的合作项目——江河交汇• 京口瓜洲千年运口保护展示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库。
      今年6 月2 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大运河、长江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历史耐心打造传世之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关于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有多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大运河生态价值的研究却少有涉足,因此本文拟对江河交汇处的生态价值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为后续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江河交汇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起点,它集中组合了河湖如网的水乡、肥沃的冲积土壤、丰盛的稻虾菱藕、迷人的名胜古迹和繁荣富庶的城乡经济,构成了典型的大河河口生态环境,兼具长江和大运河两河特点,从单一的航运功能发展转换为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具备交通航运、水利灌溉、泄洪排涝、区域调水、稳定江滩、调整流向、保护湿地、促进生态多样化等功能,就其生态价值而言,涉及河流、水体、湿地、生物和人类活动诸多方面。现分述如下:
      一、江河交汇处水体的生态价值
      长江和大运河是世界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它是人类的自然生态家园,同时还承担着航运干道、调水主渠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担。
      1. 江河交汇处的流量充沛,是一切生命之源,是沿河人民的家园和众多生物的生态栖息地。
      长江流过仪征,两岸突然开阔,流速随之放慢。多年平均流量为29300 立方米/ 秒,为大运河的河水补给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不仅是工农业生产的源泉和航运事业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滋养了沿河人民和众多生物,提供了适合生存的条件,是沿河一切生物赖以生活、繁衍的自然生态区域。
      2. 江河交汇处是南水北调、引江济太大区域调水的通道,有效地维护着区域的生态平衡。
      三江营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取水口,滚滚长江水从江都水利枢纽北上,由13 个泵站抬升40 米以后,长途跋涉400 多公里,淮北地区农田因此实现“旱改水”,昔日的黄泛区变得绿意盎然,告别了苦咸水的苦难历史。自2013 年底截至2023 年8 月累计抽江北送1643 亿立方米,向里下河地区引水1419 亿立方米,排泄淮河洪水10071 亿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涝水近405 亿立方米,发挥了重要的水利支撑保障作用[2]。
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正在施工中的引江济太工程——镇江界牌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达134.6 亿元人民币。它是新孟河丹阳水利枢纽位的关键控制工程,位于江河交汇处,引、排设计流量均为300 立方米每秒。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投产后将发挥改善水环境、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和增强太湖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的作用。
      3. 江河交汇河段是泄洪抗旱的骨干渠道。
      它承担着泄洪抗旱的重担,曾经成功地完成了1931、1949、1954、1991、1998、2020 等历年特大洪汛泄洪和1994 年等特大干旱年的抗旱任务。
      江南的谏壁抽水站和已建成的谏壁节制闸、谏壁船闸结合组成一个强大的谏壁水利枢纽,一天能抽水约1400 万立方,相当于一个西湖,建站以来,累计抽排水50 多亿立方, 为湖西地区的水安全、水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3]。
      这里河网密度大。扬州地段的寥家沟是淮河的入江水道,现在的淮河虽水分四路,有三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新沂河进入黄海,但是过水量最大的是寥家沟入江水道,占淮河总水量60% ~70%,某种意义来说,大运河长江交汇河段似乎成了淮河泄洪通道。
      4. 江河交汇处托举着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重负。
      与公路、铁路和航空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省、排放低的优势,对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长江和大运河共同托举着长三角板块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重任。[4]
      大运河在这里有两座船闸,分别是镇江的谏壁船闸和扬州的施桥船闸。施桥船闸的通勤量为中国内河航运最高,连续6 年通过量超过3 亿吨,2022 年达3.21 亿吨,是当之无愧的内河航运第一闸。江南的谏壁船闸是江南运河上唯一的船闸,与浙东运河相连,可直达宁波北仑港,2022 年通过量高达2 亿吨。由此可见,大运河在长江运口的年货运量达5 亿多吨,约占全线
80%,相当于2 条莱茵河、3 个三峡船闸、8 条京沪高速公路,是全线航道条件最优、航运效益最好的航段,彰显着它们独有的低成本航运价值和低碳经济的生态价值。[5]
      目前,在“气化长江”、清洁能源推广协同努力下,长江镇江段最大油品码头——高桥LNG 码头已开港试运行,主营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装卸转运供应,设计能力每年257 万吨,它将为大运河和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降低碳排放做出新的贡献。
      二、江河交汇处湿地的生态价值
      这里的湿地沙洲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蓄水池、储碳库和物种基因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资源,而且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交汇处分汊型辫状水系和串珠状沙洲,呈现出典型平原河口自然生态特征。
      这里是长江各种江洲最为集中、类型最为齐全的江段之一,其中,世业洲、和畅洲、太平洲和雷公嘴属于江心洲地貌类型,征润州、新民洲和高桥是边滩地貌,金山湖是由边滩发育后, 封闭而成的河成湖,在长江中十分少见。此外还有天然堤、水下鬃岗、三角洲平原湿地和三角洲沙质沉积等河流地貌形态。它们是不可多得的长江自然生态走廊,是研究我国河流湿地发生发展的典型佐证和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2. 纵横交错的河网涵养着大量的水分,是天然水库调节器。
      沙洲的不断露出、合并和崩塌,加之河曲的摆动以及人类的开掘,形成了无数的夹江和纵横交错的河网,使这里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和最大的水分涵养池。它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水深小于6 米的地带等,从而具有调节洪水的功能,能够有效减缓地表径流、蓄洪防旱和补充地下水等重要生态功能,能够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湿地的水分蒸发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当地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因此人们赞美湿地,将它比喻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
      3. 江河交汇处具备净化水质、维持碳循环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
      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不仅是长三角的重要粮仓和农作物的种植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湿地系统主要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在水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土壤(或碎石)的吸附作用使悬浮物沉降,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的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作用, 把人类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达到改善基底的稳定性、改善水质的目的,从而形成了鱼类的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等,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长,为人类提供各种动植物产品。湿地还是天然的储碳库,如果遭到破坏,其中的碳将被释放,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
      三、江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这里的各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保障了食物链的完整,维持着气候调节、水循环、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1. 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江河交汇处素有“鱼米之乡”之誉,是中国水生生物分布最广、产量最丰富地区,不仅有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等三种水生植物群落,还有由底栖动物、鱼虾类、鸟类、两栖类以及其他湿地动物所组成水生动物群落,其中白鳍豚、江豚和中华豚为一级濒危动物,胭脂鱼为二级濒危动物;这里还生活着41 种鸟类,其中居留型鸟类有35 种,候鸟有苍鹭、草鹭、白鹭、牛背鹭、大白鹭、雨燕等6 种,据环保部门的监测,还发现了濒危物种震旦鸦雀。
      2. 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
      这里是景观独特的生物群落的沃土,它的生态价值除了表现为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等方面的直接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外,还具有维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平衡的功能,使之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稳定关系,共同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和疾病之苦。倘若某种生物减少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将会打破,整个地区的生存环境势必会受到后续的影响。
      3. 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留住了江豚的一抹微笑,成效斐然。
      2003 年镇江建立了镇江白鳍豚、江豚保护区,2022 年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已增加到22头左右,当年10 月23 日下午,专家们目击到三处江豚出没,其中一处为大小两头江豚, 可能是一对母子,留住了江豚的一抹微笑[6]。最新科考结果显示,江豚保护区内现有水生动物75 种, 植物58 种,恢复了蒹葭苍苍、鸥鹭齐翔的场景。
      四、江河交汇处的社会生态价值
      交汇处还同时呈现出长江“江山秀美、大气人文”以及大运河“水乡隽秀,吴韵江南”的文化时空特色,形成惟一的长江三角洲生态和大运河生态叠加的展示空间,展示着独有的景观生态、社会生态和城市生态景观。
      1. 湿地的生态旅游价值。
      江河湿地均在扬州、镇江城市边缘,湿地公园的各类水景观和多种生物景观,都是旅游者尤其是少儿最感兴趣的游览对象,这是一种带有研学性质的高品位的科普休闲活动。人们在这里可体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够直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扬州瓜洲是保存完好的滨江生态湿地公园,其核心保护的伊娄运河(也称瓜洲运河)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目前正在开展瓜洲古渡人文风景走廊、古镇文化、东渡文化展示区和数字文化创意园区建设。
      征润洲金山湖是镇江岸边的一个湿地,它集防洪、休憩、旅游及水环境改善于一体,常年碧波荡漾,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周边市民的居住环境,已然成为了植物生态景观科普园林,一片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南岸的宁镇山脉余脉,是长江挥别大陆前的最后一道丘陵景观,因突兀在江面之上,显得高大挺拔。经过历史的精雕细琢,金、焦、北固等山丘已成为各具景观特色和历史典故的AAAAA 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在扬州的捺山和六合的瓜埠山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岩浆冷却后留下的六棱形的玄武岩岩柱。这么丰富的地质现象,实属是生态科普教学的大课堂。
镇江金山湖
      2. 江河交汇处的城市生态价值。
      运河的开凿改变了人们对自然水系的依赖,他们傍河而居,集镇沿河而建。运河和长江运输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镇江、扬州都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和“舳舻转粟三千里, 灯火沿流一万家”就是当时两座运河城市人居生态的生动写照。
      两千余年来,交汇处位置虽有过多次变迁,但沿江沿河而建的城市布局却始终未有变化。
      1861 年镇江开埠后,成为了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迅速发展的商业街坊和大量的民居建筑群,使大运河长江交汇处成为最重要的商贸繁荣地区。直至现代,港口对镇江城镇布局仍然影响深刻。现在镇江全市约75% 的经济总量全集中在临江地区,重大的招商项目也大多落户在这里。镇江的经济开发区全部分布在沿江(河)临港地区,可以说江河交汇地区是镇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体现了“港为城用,城因港兴”的港口城市的生态价值。
      3. 江河交汇处的社会生态价值。
      交汇处重塑了多元融合的社会生态。几千年来或因战乱、或因朝代更替,地处江河交汇之地的镇江,一次次接纳了大量的南迁的移民。据学者考证,以京口为州治的南徐州安置了20 多万南迁侨民,大量外来人口与镇江原住民在运河、江边沿岸“五方杂处”,改变了原先的人口结构,经过长期的融合,包融了多元的民间信仰和节庆习俗,大运河孕育了丰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形成多元融合的社会生态。
      交汇处还给市民带来了新的人居生态。大运河突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田园生活,造就运河生态水韵,营造出独特的运河生态景观带和地理景观。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文化带的实践中,人们倍加珍惜大运河的生态价值,通过岸线清理整治、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 让“黄金水带”变身“城市绿带”,还清于河,彰显城市生态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伟,信长星主持召开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座谈会[N]. 新华日报,2023- 06-03
      2. 中国青年网, 沿着大运河看江苏— 水利篇[DB/OL].https://baijiahao.baidu. com2023-08-18
      3. 镇江市水利志编辑委员会. 镇江市水利志[M]. 上海: 上海社社会科学院出版,1997年.
      4. 田佩宁, 毛保华, 童瑞咏等.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和强度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Vol. 19 》: 347-356.
      5. 华夏, 丁叮.. 江南江北有两座中国内河“第一闸”[N]. 新华日报,2023-03-10
      6. 新华经济369, 沿着长江江苏段追踪江豚[DB/OL].https://baijiahao.baidu. com2022-11-05
(作者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约专家,镇江方志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