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浅谈西津渡水文化神祗崇拜的社会功能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1-09-09 阅读数:
浅析西津古渡水文化神祇崇拜的社会功能
张峥嵘
镇江西津渡自唐代以来即是交通要道、商贸旺集。1861 年5 月10 日镇江开埠后,这里设立了租界,许多外国洋行在此设立公司。他们倾销洋货,收购各种农贸产品及原材料。“国内南方广潮各帮客商也带着糖和南方杂货接踵而至,如檀香、胡椒、苏木、桂圆、荔枝、茴香等。他们推销糖与南货,然后带走北货。又有北方较大客商和漕运粮船合伙经营,利用漕运粮船可免征税厘,于放空南下时顺带北方土特产到镇江南运。于是镇江就成为糖、南杂货和北杂货互换贸易的中心。”〔1〕由于市面日益繁荣,商旅往来频繁,镇江尤其是西津渡地区的商业步入了“黄金时代”,位于江边的西津古渡水文化神祇崇拜也愈发显现出来。
1.古渡水文化神祇崇拜的时代背景
西津渡是渡口,“过江行船三分险”,在镇经商的各路客商,所从事的职业大都与江河行船有关,追求平安、富足,无困顿厄难之艰是他们的最大愿望。面对长江天险及各种无法预料的灾难,往往会祈求神灵的佑护,从而创造了许多神祇形象,建造了相关的寺庙,流传了这些神祇(海神、江神、水神、涛神、潮神等)的传说,而这些神祇大都与水有关,自成系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2.西津渡水文化诸神塑造的传说概况
西津渡江阔浪险,为了平安渡江,从唐代开始,先后在这里建有众多寺观教堂,梵宇琳宫, 巍然相望。志书记载,西津渡建有佛寺16 座、道观11 座、基督教堂3 座。其中凌江阁、玉皇殿、天后宫、斗母宫、清宁道院、云台仙院、金龙四大王庙等许多寺观都已毁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军战火。〔13〕这些神祇大多与水文化有关。
•江神的传说
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 :“玉山龙王庙在江口。(西津渡古地名)《方舆纪要》:玉山临江耸立,上有龙王庙。《宋史》:建炎四年,韩世忠屯焦山,以邀兀术归路。谓诸将曰‘是间形式,无如金山对岸龙王庙,寇必登此观我虚实。’”〔4〕据此可知,韩世忠在此埋伏,差点活捉金国统帅金兀术,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精彩的片段。
•潮神、水神的传说
传说,潮神就是伍子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剐成肉泥,抛入长江,心中非常不平, 于是化作江中怪兽,在长江上兴风作浪,过往船只深受其害。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敕封伍子胥为潮神, 又名昭公,于是潮神一改过去暴戾性格,对过往客货商船,保驾护航,而对贪官污吏专干坏事的船只毫不留情,西津渡街上的百姓为了感谢潮神的功德,在西津渡街上建造了昭关石塔,并建立昭关庙,〔7〕祭祀伍子胥。同时修建的还有晏公庙(祭祀水神)、天妃庙(祭祀海神)。除晏公庙后改为救生会外,其余两座庙已毁于战乱,但有关伍子胥和潮神的故事却长期在民间流传,成为西津渡历史街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而镇江救生船和打捞业拜晏公为行业神,成立“晏公会”,近代镇江都天庙会上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8〕
•海神的传说
云台山东麓,宋代建有天妃庙,又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凡是经过西津渡的过往旅客,无不在此烧香膜拜,祈求平安。
天妃是道教海神名,也称“妈祖”“天后”“天上圣母”等。据传原名林默娘,为宋代都巡检林愿之女。相传她常穿朱衣,云游海上,显灵救护遇到灾难的渔民和客商。自宋代以后,妈祖就作为海上之救难女神,受到沿海人民的供奉。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宋臣路允迪出使高丽,途中遇到飓风,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几乎沉没,幸遇女神妈祖相助,得以平安返回。路允迪回国后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宋徽宗赵佶特敕封妈祖为“顺济夫人”,御赐庙额。〔9〕镇江人翁榴红随路允迪出使高丽,大难不死,便在舍宅建天妃庙。宋淳祐间,他的重孙员士翁戴翼迁创于此,镇江湖闸之西,太学博士李丑父为记。〔10〕
•其他水文化神仙的传说
过去在西津渡,除了观音洞里供奉观音,道观供奉慈航真人(道教对观音的尊称)外,还可以在其它地方见到千姿百态的观音塑像,在弄堂里巷听到观音的传说,看到数不胜数的观音佛龛。相传,晚唐时,西津渡有一位巡防士兵是浙江定海人,他回家探亲时听家人讲述了南海普陀山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他特地请雕工仿照普陀禅院观音大士像雕刻,弥月成像, 并用船装运到西津渡,供奉在渡口庙中。从此,渡口的老百姓常说看到一位白衣观音升腾飞舞,应化说法,救苦救难,过江旅客也称赞说“有求必应”。〔11〕
2.5业缘会馆本业神祇的传说
在镇经商的外地客商和行业,为了业务上的便利,兴建了同乡会性质的会馆或公所 ;不仅可供同乡聚会、住宿、堆放货物,办理乡友间的互助,而且可以互通信息,对贸易也大有裨益。”〔1〕比较有名的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的北五省会馆(在市北五省会馆巷)、福建会馆(在市黑桥小学)、古闽会馆(在市曹家坡)、龙亭会馆(在市新河街龙亭巷)、广东会馆(在市中华路)、广肇公所(在市伯先路)、庐州会馆(在市小街附近)、江西会馆(在市小码头街)、浙江会馆与宁波会馆(在市二道巷)、江汉公所(在市江汉里)等。〔3〕例如江西会馆,它是 在镇经商的江西木材商人于明代修建的一处会馆建筑,他们不仅祭祀神灵,还修建了铁柱宫, 希望许真君的铁柱能锁住西津渡口的蛟龙,为镇江人民和渡江旅客“德佑安澜”“御灾捍患”,表达了江西移民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和对第二家乡的良好祝愿。〔12〕其它业缘会馆也都普遍设立神台,供奉本业的神祇。如瓦木匠的祖师分别是张班和鲁班,篾匠敬泰山,铁匠敬李老君,理发匠敬罗祖。织绸机坊供奉的是张王和云绵娘娘,徒工初学会织五寸绸就敲锣打鼓到云绵宫进香叩头。西津渡紧靠江边,船民和渔民很多,他们大都供奉镇江王爷,即龙王。民间有镇江王爷系二郎神或宋杨业次子之说。〔5“〕 龙王”或“杨泗将军”由此成为“江神”〔6〕,人们四时烧香,祈望江神保佑他们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3.水文化诸神崇拜的社会功能
西津渡流传的这些民间神话及建筑,是以一种特定文化形态存在的人文精神或人文传统,其平安商旅、和谐生活的价值取向,是这些神祇崇拜的核心,也是其传统文化的精髓。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归纳为对内对外两大方面。对内而言:
第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神集众,增强同业乡人在异地的凝聚力。外地客商普遍存在着自身人数少、实力较弱、社会地位低下、土客矛盾不断等因素,具有较为强烈的团结协作需要。例如江西会馆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早期修建的江西会馆或江西同乡会都是以万寿宫命名的,供奉的神灵大都是许逊——许真君,民间称之为福主菩萨,这不仅仅是一种神灵崇拜,而且是一种民族向心力,他们用许逊治水的精神激励出门在外的江西人要互相帮助,以求平安与顺利,这也是在镇江经商的江西商人建造铁柱宫和江西会馆,供奉许逊像,设铁柱镇锁蛟龙图腾的目的。显然,业缘商馆在宗教民俗活动中反复强调“聚桑梓”“笃乡谊”等,最终希望能以神的威力“固同盟”,强调同人的团结与协作精神。
第二,是为了加强内部制约。同一行业,既有对外协作共同谋利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各计私利的一面。近代西津渡业缘商馆认识到商情涣散,铺面、行店利权各有所失。故有成立商会以“一其利”的必要。但行会成立后,怎样才能杜绝假公济私,防止出现“面和心不和”的现象呢?当时的手工业行会已有限制竞争的规定。〔14〕但除了这些必要的行规、店规外,业缘会馆的普遍做法是“凭神议事”,试图依靠神灵的“无所不在”来加强行业条规的约束力。很多业缘会馆遇到重大事件时,要在会所“神前”议定表决。这就意味着已经“知会”众神,“过往神灵”自会默为鉴察,若要加以更改,同样要“凭神”公议。这样,在普遍相信“神明在上”的传统社会氛围中,共同议定的行规、条约便附上了“神圣”的威力,从而增大了约束力量。
第三,则是由于从业商人心理慰藉的需要。在传统社会种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工商业者常常会遭遇许多难以预料,凭一己之力难已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而普遍感觉到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奈之下,只得多多祈求神灵的佑护。在西津渡的木材业老板进行开簰,也要进行
“祀神”活动,“开簰时称为开门红,要选吉日,杀猪宰鸡,着神头(即童男子)焚香烛,烧神符(即敬神),鸣鞭炮。民国初年,著名的恒记木号鼎盛一时。……行簰时真宛如行军,簰上高竖大旗杆、悬天灯,另挂‘杨泗将军’(即龙王)和恒大木号的大灯笼。”〔15〕显然,祈求神灵“佑护”,也就是寻求心理上的慰籍,乃是工商业者创建会馆,择时祭祀的一个重要动力。
业缘商馆举办宗教民俗活动,或为祈福,或为禳灾,往往兼而有之。而具体的神祇供奉与特定的宗教民俗,又具有不同的心理慰籍作用。如西津渡小码头街上众多的店铺,“各业店堂神龛供奉赵公明,俗称财神菩萨,黑虎玄坛,店堂贴的对联一般都是 :‘手执金鞭驱宝至,身骑黑虎送财来’。各业还另有自己的祖师,如药业是神农氏,米业和茶食业敬雷公。”〔16〕而以水路运输为主的福建,广东商人,最大的灾难是舟覆货没,所以奉祀司职海上的天妃,天妃即民间所说的妈祖。“天妃庙在云台山东侧”。〔17〕而行船于长江与大运河的船工,大都信奉晏公,“西津渡的晏公庙即西津渡救生会……明以后,船工基本上把晏公视为行业神,行船之前一般都要祭‘平浪侯’”。〔18〕当然,对于工商业者来说,生意平安与财源广进,可能是两项最为重要的愿望 :前者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后者是他们毕生倾力追求的目标,这其实也是他们普遍供奉行业保护神与财神的心理因素。对外而言有两点 :
首要的任务是获取社会认同。从传统农业社会中脱身出来的工商业者,需要远涉异地他乡,他们在商业经营与日常生活中,往往都能感受到外乡人生存的压力。因此,获取当地社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异籍工商业者能够立足和谋生的首要前提。这种需要突出地表现在商馆神祈的选择与牌位上。许多商馆都将民间公认的大神,包括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真武大帝,以及关圣帝君、天妃等供奉在神殿的显赫正位上,而自己真正重视的祖师神反居其次。典型的如救生会,以文昌神居楼上,而晏公神在楼下。又如已毁的天妃庙,从“1252 年开始,直到七年之后,迁建的天妃庙才算全部建成。”〔19〕迁建好的天妃庙,主神为天妃和龙王,而“青衣师,朱衣吏”与“灵威、嘉佑朱侯兄弟”位左右,缀位两旁。以上这些会馆、庙宇神坛上这种主次颠倒的位置安排,与其说是满足设坛人自身的需要,不如说是为了显示他们对大众信仰的尊重,以及与主流神谱合拍的社会心态,是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而作出妥协的典型事例。
其次,是为了争取行业的社会地位,以神自立。传统社会中,从业工商者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位居“四民”之末的状况。因此,以神圣的光环来争取社会地位的心态非常普遍,也就是所谓的“借神自重”。且越是社会地位低下的行业,“借神自重的心理也就越重”。这在各行业的祖师神谱中尤为突出。许多有作为的帝王将相和历史名人都被“追认”为行业的祖师,例如“浴池业奉南极长老大帝,……瓦工业奉张班,木工业奉鲁班”,〔16〕涤带业奉哪吒,靴鞋业奉孙膑,玉器业奉邱处机等。从业者之所以选择这些似是而非的人物,其实际都是为了“借以显示本行业来历不凡,来头不小,是值得尊敬的行业”。〔20〕 近代镇江每年都会举行都天庙会,其时,“每一会堂都有一两件主体的香亭或銮驾……作为争奇斗胜的主要器件。”〔21〕
通过近代西津渡业缘会馆神祇崇拜的研究,我们也有了以下几点启发 :
1.西津渡业缘会馆神祇崇拜,既有中国业缘会馆宗教民俗活动中的共性 :山西商人崇奉关圣,闽浙商人崇奉妈祖,江西商人崇奉许逊 ;也有其个性 :各行各业根据其需要,有的崇奉晏公(水神),有的崇奉昭公(潮神或涛神),有的崇奉杨泗将军(江神)。在西津渡经商的商人业主,所从事的职业大都与江河行船有关,追求的是平安、富足,无困顿厄难之艰。
2.西津渡业缘会馆神祇崇拜,反映的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欲征服自然而未能征服,欲认识自己而未能认识,产生的对于偶像的崇拜和依赖。因此,明清以来西津渡业缘会馆神祇崇拜只是一种历史,要把它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来研究,而在研究的时候,也必须剔除其落后消极的一面,用科学的态度来慎重对待。
3.明清以来西津渡业缘商馆神祇崇拜,是中国工商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断面,也是西津 渡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文化氛围的产物,是当时广大工商业者心智神与物游的结果。面对西津渡口江宽浪急的恶劣条件,行船如蚁的危险境况,在西津渡生活的人们,用他们的“诗性” 智慧创造了西津渡神祇崇拜神系,并能自成一家,自圆其说。深深扎根于西津渡民俗文化之中,成为西津渡水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崇拜智慧构成了西津渡文明的源远流长及水文化恒久的凝聚力。
注释
〔1〕胡鲁璠 杨方益《解放前镇江工商概述》《镇江文史资料》15 辑 1989 年3 月版,5 页。
〔2〕曹志诚《西津渡街的宗教文化内涵》《西津论丛一》2009 年12 月版,174 页。
〔3〕同〔1〕,11 页。
〔4〕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纂《光绪丹徒县志•舆地志•庙祠》光绪五年(1879 年)刻本,15 页。
〔5〕镇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镇江市志》第63 卷 风俗 1993 年12 月版,1565 页。
〔6〕祝瑞洪、庞迅、张峥嵘《明清以来镇江西津渡业缘会馆神祇崇拜的作用》《西津论丛二》2009 年12 月版,156 页。
〔7〕同〔4〕,13 页。
〔8〕杨方益《镇江都天会趣谈》镇江文史资料第21 辑1991 年7 月版,179 页。
〔9〕范然、贾婧《中国古渡博物馆——西津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年3 月版,97 页。
〔10〕元俞希鲁纂《至顺镇江志•神庙》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丹徒包氏刊本,335 页。
〔11〕同〔9〕,96 页。
〔12〕同〔9〕,107 页。
〔13〕同〔9〕,95 页。
〔14〕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M〕三联书店出版 1979 年7 月版,271 页。
〔15〕陈约三 方树培 沈芷痕《镇江木业史略》〔M〕《镇江文史资料》6 辑 1983 年10 月版,81 页。
〔16〕同〔5〕,1562 页。
〔17〕同〔16〕,171 页。
〔18〕同〔16〕,174-175 页。
〔19〕董晨鹏《西津渡道教研究-铁柱宫和净明道》〔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年3 月版,172 页。
〔20〕孙嘉淦《重修炉神庵老君殿碑记》乾隆十一年八月〔M〕《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 1980 年版,40 页。
〔21〕同〔8〕,170 页。
(作者为镇江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原文史办主任,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