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打造精品湿地 创业绿色发展

打造精品湿地 创业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1-07-06      阅读数:
打造精品湿地 创业绿色发展
——征润洲湿地保护与利用之我见
吕宝森

        【摘 要】 征润洲湿地和金山湖同为长江下游的边滩湿地,后者叠加了人工整治和改造,使原港口、河道成了被遗弃的人工湖泊。如今二者组成长江下游生态湿地保护区,坐落在主城区北部,成为名城镇江新的景源和景观,弥足珍贵。
        以金山湖为中心的征润洲长江生态湿地如何保护好利用好,笔者试以湿地科学为指导, 对征润洲湿地的形成发展、制定规划、治理管理和创业发展诸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供交流研讨。
        【关键词】 征润洲 湿地 演化 规划 治理 管理
        征润洲湿地位于长江左岸,坐落在镇江主城区北部,其间与金山湖、“三山”风景名胜区毗邻,自西向东曾依次由老滩、新滩、焦西滩、焦北滩串珠状相连,直至丹徒闸河口一带,沿长江凸岸呈弧形环抱城区。洲滩南北宽1 ~3 千米,东西环长16 千米,征润洲、金山湖组成长江下游新生的滨江湿地,总面积44.84 平方千米。长江、大运河在这里交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铸就了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湿地紧邻因水而兴、逐水而荣的江城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美学、文化和科学价值,是最有潜力的旅游观光资源,对装点城市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建设征润洲长江湿地风景区,彰显大江风貌、湿地风光,可使城市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对于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是人们一直关注、研讨和践行的课题。本文就征润洲湿地的形成发展、规划治理、管理创业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回顾历史 扬弃成败得失
        (一)征润洲的形成演化
        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征润洲、金山湖宛如明珠、翡翠镶嵌在“玉带”江上,这是长江下游河床变迁与人工治理造就的产物。千百年来,长江下游河床摆动,河曲发育,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主流线逐渐向北东偏移,江岸“南涨北坍”。长江下游镇扬河段,早期河床心滩发育,渐变成心滩式河漫滩,最终形成滨河床漫滩湿地,亦称边滩湿地。据记载,南朝、隋唐以来,金焦二山屹立江心,形似青螺,江中浮玉。光绪末年〔1908〕,金山才最终离江登陆,征润洲漫滩湿地继续扩展演化,处于自然生成阶段。
        金山湖的前身——老港池码头经历了人工治理和改造。据不完全统计,1955 年至1986 年挖泥沙量超过3000 万立方米。几乎年年清淤挖泥,而长江每年依然带入大量泥沙沉积,港口、河道渐渐变窄淤浅,金山湖成了被遗弃的人工湖泊。这是人与自然抗争的遗迹,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
        (二)湿地的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镇江港航运兴旺发达,同时洲滩湿地上生长着大量芦苇,源源不断地提供造纸原料。为了保护港口航运畅通,1957—1964 年,我市实施了“上口袋”整治方案,在鲇鱼套开凿引河,打开焦南航道 ;1986 年,继而实施了“中口袋”整治方案,开引航道、筑拦沙堤、建焦南闸,以期老港新生。1993 年,镇江老港结束了航运历史,港口淤积日趋严重。1994 年,市政府作出了开发利用征润洲土地资源的重大决策,并通过征润洲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随后多年, 加快步伐,编制规划设计,建厂办企业、开垦种地、凿池养鱼、培植花卉园地等,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2003 年8 月,征润洲污水处理厂建成,日处理污水10 万吨。2015—2016 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日处理污水20 万立方米,解决了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并将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从一级B 提高到一级A,可削减91% 的下湖污染物,避免主城区污水直排金山湖,进一步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和金山湖水质,有利于湿地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2004 年,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来镇视察办公,听取汇报后,认同镇江内江节制的思路——江堤不外移,水面不减小, 湿地不占用,行洪基本不受影响,对建设引航道节制工程表示支持肯定。从此,奠定了建设北湖〔今称金山湖〕、“三山”风景名胜区和征润洲湿地三位一体的总体格局。2006 年,市政府正式启动北部滨水区建设工程,至2012 年基本完成。其主要项目是 :退渔还湖,工厂、村民搬迁, 引河、港池整治清淤,引航道水利枢纽,焦山闸〔坝〕建设和金山湖景观配套设施等系列工程。由此,解决城市防洪内涝问题,提高湖水水质,改善水环境,金山湖水面积达8.9 平方千米,实现了“可调可控”的目标,并将“三山”风景名胜区、征润洲湿地串联一体,有益于湿地的保护与修复。2018 年9 月,生态环境部就侵占破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心洲〕问题约谈我市,市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明确要求,扎实整改。截至10 月,被侵占的460 余公顷江滩湿地全部停止利用,退出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位于豚类保护区的48 个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除必备的基础设施外,全部拆除 ;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区、江豚观测台等不在豚类保护区范围内的其他违规建筑项目,也于10 月23 日一并全部拆除。采取以上断然措施,对豚类保护、湿地修复至关重要。如今滨江湿地呈现出原生状态,逐渐回归自然。
        二、统筹规划 守护江滩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 确保水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征润洲是长江下游最年轻的滨江边滩湿地,洲滩面积35.94 平方千米,水面积8.9 平方千米,属于永久性河流湿地,是镇江一种特殊的景源和景观,必须认真保护好利用好。因此,应该首先制定科学规划,统一付诸实施。
        (一)湿地规划指导思想 :以“统筹规划,有效保护,科学治理,永续利用”为原则,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湿地修复、保护为重点,建设长江生态湿地公园为目标,整合金山湖、
        “三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实现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风貌协调发展,创业创新,发展绿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营造镇江山水花园名城的新形象。
        (二)规划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按计划分步实施。优先恢复、修复、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天然湿地,增加人工湿地,调控水资源各类水体,确保水质国家标准,提供可调可用的水资源,构建区内良好的湖泊、河汊、沼泽、苇塘、灌丛共生的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美化景观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独特性,形成有机生物链空间格局,保持湿地的原始性和天然属性。闹市旁,一方荒野,呈现出湿地自然和谐的旖旎风光,是多么诱人啊!
        (三)制定规划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长远打算,全盘考虑,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兼顾近期与长远发展需要,留有余地和发展空间,可持续利用。投入、产出讲求实效,精打细算, 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权衡利弊,不要眼光短浅,急功近利, 生搬硬套,确保湿地生态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志在争取征润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四)湿地景区划分 :1. 自然保护区。京江路北泄洪区和焦北滩滨江湿地,拆除各项违规建筑,恢复原始地形地貌形态,涵养生息,引种多种适水植物,营造水禽、鸟类家园,全面修复湿地景观。2. 绿化规划区。对于湿地消失退化成陆地、难以恢复重建水成土壤湿地环境的土地,考虑以人工植树造林方式,大规模种草种树,种植适宜生长又有经济、观赏价值的大型乔木,以地方品种、特色品种为主,打造森林草地绿色林带。3. 生态农牧渔示范区。应用现代科技,试种特色和优良品种农作物,养殖畜禽鱼类,有机链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争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4. 风景游览区。京江路南的湖泊沼泽地带,培育相当规模的典型性湖沼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供游人观赏、考察和研究。5. 功能服务区。作为宣传、服务、休闲、接待的窗口,具有行政管理、执法、监督、科研、创业等多方面职能。
        三、科学治理 回归自然生态
        多水〔积水或过湿〕、独特的土壤〔水成土〕和适水的生物活动是构成湿地的基本要素, 三者关联,缺一不可。征润洲湿地是长江演化、作用形成的。多年来,随着长江年来水量的减少和人为干扰破坏,地下水潜水面下降,湿地面积日趋减少。面对湿地功能退化、萎缩的威胁,如何保护湿地,顺应自然,为我所用。笔者有下列几点看法 :
        (一)修复生态,优化景观环境。
        1. 建设征润洲长江生态湿地,应以最大水域面积的金山湖为中心,划分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如污水处理厂、稻田等〕以及山地、冲积平原绿化地等多种湿地类型。
        2.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填制湿地分布图。主要标示湿地类型,动、植物群落分布,地下水潜水面埋深,滨江岸线陆地与江水界线〔平水期、丰水期、大洪水期〕, 圈出陆地水深2 米以内、季节性积水达四个月以上的范围等情况,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湿地分布图,对不同类别湿地拟定治理方案,分阶段有序实施。
        3. 打造精品湿地,治理生态环境。调整湿地形态、规模和位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净化质量,适当增加小型湖塘沟渠,与河流、湖泊形成地表径流流通网络,涵养水成土壤饱和度,利用低洼地开发人工湿地,扩大沼泽苇塘面积,遏制湿地退化趋势。营造稳定的湿地生态环境系统,有利于发挥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美化景观等功能。
        4. 打造生物多样性,修复湿地生态。主要是丰富湿地植物种类和种群,引种可观赏、利用、有特色的水生、沼泽、灌丛、乔木植物,注重引进稀有品种和本地特色品种,点缀和规模种植相结合,加大规模种植,引发规模效应。防洪堤内外营造特色防护林带,金山湖北部,向北扩展湿地规模,拆除违规建筑和临时房屋,扩大湖塘湿地面积,湖滨、江岸局部凸显芦荡风光。此外,丰富湿地动物,湖塘沼泽养殖鱼、虾、蟹、鳝、蛙、蚌、螺等,为水禽、鹭鸟提供丰富的食物,营造适合鸟类生存繁殖的栖息地,逐步改变鸟类种群减少的现状。
        (二)种草种树,营造森林草地。
        利用洲滩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植宜长的、有经济、观赏价值的阔叶林、针叶林,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风光带。如在老滩营造大面积市树广玉兰、市花杜鹃观赏林地 ;沿江堤营造意杨、泡桐、杞柳防护林带 ;京江路两侧营造水杉、池杉、青枫等落叶乔木 ;焦北滩利用失去湿地功能的陆地,营造富有特色的森林,如松柏类、糖槭、银杏、栾树等乔木,与林地相伴开辟牧场草地,种植优良牧草,饲养牛羊鹿等动物。森林草地景观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城市大气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三)示范农业,带动观光旅游。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物规律,合理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农业形态。其特点是无公害、无污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较强,提高光、热、水、土、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因地制宜,采用多样性生态模式,可在洲滩陆地试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拟开发以下农业项目 :
        • 打造人工湿地,利用灌溉地种植水稻,试种特色、稀有品种,如野生稻、黑糯稻等,示范稻鸭、稻鱼、稻虾等综合种养新产业、新业态 ;池塘养殖水产鱼、虾、蟹等,特种养殖如河豚鱼、中华鲟等,水上饲养鸭、鹅等水禽。
        • 种植园艺作物,湖边浅水区、池塘栽种水芹、茭白、菱藕、茨菰、荸荠、芡实等水生蔬菜 ;焦北滩利用陆地发展花卉、果木、蔬菜等生产。
        • 创办畜牧业,建焦北滩牧场,适量饲〔放〕养牛羊鹿等动物,提供乳、肉食品。动物粪便集中处理,转化成有机肥,作为农用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 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观光旅游。开放湿地公园、观光农园、植物园、稻田观光等,供游客参观学习,享受江南田园风光和湿地之美。
        (四)筑台建馆,普及科普知识。
        建观景台2 ~3 处,登高望远,一览无余。在金山湖北岸适当位置,选建观景台,一睹名城
        “外滩”全貌,让焦山、北固山、云台山、金山尽收眼底,拍摄“外滩”长卷,提高名城美誉度。 选址焦西滩建设自然博物馆,内设地学馆、生物馆、农学馆等。结合镇江,宣传镇江。普及
        科普知识,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四、严格管理 造福永续利用
        (一)湿地管理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内容。管理对象主要是湿地资源、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环境。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管理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湿地进行长期有效监测,强化湿地景观建设,划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生态区,有效协调生态、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湿地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二)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遵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加强政府领导,授权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关政策规章,执法保护,科学治理,综合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向绿色观光进军。
        (三)湿地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知识,如生态学、湖沼学、湿地生物学、土壤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因此,需要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知识群体和善于开拓创新、有志于创业的团队,通过数十年乃至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能使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征润洲引航道“江海之门”处,一块勒石标书“长江生态湿地”。自2018 年10 月拆除违建以来,政府采取整改措施,恢复、修复生态湿地,修养生息。如今可见湿地植被郁郁葱葱, 生机盎然,显露湿地风光,令人赞赏。但是,距离国家湿地公园要求相差甚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建议以全国十大湿地之一、中国最美湿地——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标本,参照句容赤山湖省级湿地公园为蓝本,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全盘筹划,打造精品湿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人们持久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建议冠名为“金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若要更进一步,则可望争取成为“金山湖国家湿地地质公园”。

        参考文献
        [1] 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镇江年鉴. 2001—2018.
        [2] 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12.
        [3] 吕宝森,刘雨男,沈晓昆. 加强镇江江滩建设 发展观光农业的构想,〔创新〕中共镇江市委主办,2000.NO5.
        [4] 吕宝森,霍义平. 镇江老港整治及北湖危机刍议,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论文集,2006.NO6.
        [5] 崔保山. 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作者为镇江市地震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