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美丽村庄 丹阳柳茹

美丽村庄 丹阳柳茹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美丽村庄 丹阳柳茹

杨再年

  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地处北纬31°55′43″,东经119°28′42″,位于丹阳市西南半丘陵地区,海拔9米。北距丹阳市区10公里,南距延陵镇5公里,东邻墙匡村,南连赵巷村,西接杨庄、竹巷村,北与赵巷村、安息村接壤。2001年,与杭甲、塘东两行政村合并,仍称柳茹,辖有8个自然村,总面积6.25平方公里。
  柳茹村,四季分明,土质肥沃,是丹阳城南有名的农业大村,主产稻麦。村庄周边水系丰富,有着大面积的水面,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历经岁月沧桑,柳茹村地形地貌依旧。无污染企业,生态环境优美,绿化率超30%,是镇江市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
  柳茹,原名柳塘。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抗金名将岳飞被诬谋反,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刎颈之交”秣陵关总镇贡祖文辞官潜匿岳飞三子、年仅12岁的岳霖于偏僻的丹阳柳塘。贡祖文及其后辈开沟凿塘,蓄水养鱼,广植柳树,于此定居,创业兴村,逐渐将柳塘形成“东西两长沟,南有大塘千百亩,北有神河万丈深”,是不旱不涝的荷花地。居民绝大部分为贡姓、始祖为贡祖文的柳茹村系改柳塘之名而立。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的传统村落。
  一、鱼米之乡  “城堡”村落
  出于安全防御的需要,柳茹村布局独特。它由两条主巷道、南北两条支巷道,纵横交错,形成以村中大巷为中轴线,呈“井”字形分布。各巷道口都砌有圈门,共有九个各有名称。虽年代久远,但人们仍记住“太平”、“南极”、“吉庆”、“北斗”分立在东南西北的这四个圈门的名称。村中还凿有十三口水井,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大巷老街两侧俱为单层清末民国初期的传统建筑,状况良好。老街宽2-3米,总长约230米,东西两端圈门建筑上各建有7米高的更楼。东更楼名“涵春”,西更楼名“聚秀”,可登临其上,瞭望放哨,遇险报警。每有险情,关闭圈门就可防盗拒匪,村民则安居乐业。柳茹村是座“九圈十三井”城堡式村庄。
  二、遗产丰富 文化瑰宝
  文化遗产丰富是柳茹村又一特色。一个村落竟有四处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周边地区是不多见的。
  (一)贡氏宗祠 堂号“萃涣堂”,为纪念柳茹村贡氏始祖贡祖文,兴建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贡祖文勇救岳飞遗孤岳霖有功,岳飞冤案昭雪后,宋孝宗赐其“旌表忠义”匾额。贡氏宗祠原有三进,每进五间,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后仅存清代祠堂遗构一进,面阔五间24.25米,进深九檩11.1米,檐高3.4米,硬山顶。2001年4月,贡氏宗祠前后二进,在多方资助下,得以全面整修,于2005年5月全部竣工。由此,一座完整的贡氏宗祠展现于世间,并成为丹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王公祠 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是为颂扬明朝知县王志道清廉为民,老百姓自发集资建造。
  王公祠前后共两进,两进间有一小庭院。前进门前与王公祠一体建有过街棚,这种历史建筑,当今实属少见。王公祠头进门首悬挂有王志道感激柳茹村民,特意书写的“里社干城”匾额,村民则在祠内增添“惠我无疆”、“不显亦灵”两个匾额,永誌王志道的惠民恩德。
  (三)眭氏节孝坊 清乾隆九年(1744),为表彰处士贡荫三妻眭氏守寡20余年,敬养瞎眼婆母终老,育儿成才懿行而立此节孝坊。节孝坊,青石质地,四柱五楼式,高约6米,阔5米,正间额枋镌“旌表处士贡荫三妻眭氏之坊”,另有官员、名贤题名。次间额枋分刻“瑶池冰雪”、“贞明执操”。
  (四)贡氏书院 原名友于堂,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有贡氏文宝、文虎、文豹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后,相聚日少。为常相鼓励,彼此照应、学习,共同追求事业,故建相聚之堂,取陈友于兄弟之义典故,名之“友于堂”。元大德九年(1305),贡文宝之子贡子仁在此办成“远山书房”,用作办学。后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于光绪年间重建。明清、民国时期从柳茹走出去的许多名人,都曾就读于此,这是一所名副其实办学近700年的“贡氏书院”。
  柳茹村还拥有好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举行的庙会,自明末延续到现代。这庙会既是文化传播会,又是商品交易会。文商结合,规模宏大,隆重热烈。还有水稻开镰祭活动也是热闹非常,充满农业丰收在望的喜悦。前不久,央视七套摄制组赶来拍摄开镰祭电视专集。至于流传数百年不衰的、有40人组成、24种刀法的大刀队,50人组成、串阵打圈的马灯队,融武术杂技于一体、数十人组成的罗汉队和舞动得惊心动魄的20人组成的舞铛队等民间文艺队伍,阵容大,表演活跃,深受村民欢迎,还常应邀赴周边村庄表演。
  贡祠内的一棵古银杏树,是柳茹村多棵古树中树龄最长的,已逾420年,成为吸引人眼球的一大亮点。1939年1月5日,丹阳安息乡(今属延陵镇)等地村民代表前来柳茹村慰问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部分指战员,并赠送“民族先锋”锦旗。时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亲自接见,并与民众代表在贡祠大院这棵银杏树下合影,留下了珍贵的抗日记忆。
  时至今日,这棵古银杏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其果实滚圆,壳薄,果肉鲜嫩细腻,粘而甜,具较高的药用价值。南京农林学院专家认定:“贡祠这棵银杏树比较独特,属华东地区稀有品种,要妥善保护。”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古银杏树更显弥足珍贵,妥善保护,责无旁贷。
  三、保护发展 任重道远
  柳茹村,形成于南宋,以村落民居建筑和村落民风民俗为主要人文景观,可谓形神兼备。柳茹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建筑、环境风貌,负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在本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2013年9月2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公布915个村落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江苏省13个中国传统村落中,镇江市占4席,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名列其中。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精神,柳茹村通过党群代表大会和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导组织,建立柳茹村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拟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分三期进行的保护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恢复柳茹村的整体传统风貌。首先着手修复村落中的古建筑、古遗址及民居危房,还对文保单位贡氏书院、贡氏宗祠按原历史风貌展开修缮工作。同时制订了有四章二十七条的“延陵镇柳茹村保护暂行办法”,规范传统村落自身的保护发展。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历史文化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将历史文化名村的确定与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范畴。
  柳茹村对中国传统村落不满足于“名录保护方式”,又信心满怀创建历史文化名村,成立了创建小组,依法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
  柳茹村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三年多时间里,着力村落的整体保护和文物遗存的维修。在市住建和文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依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年度完成了贡氏书院的修缮,并按原规模拓展复建。2015年始,又对贡氏宗祠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维修和恢复。并对“九圈十三井”、“更楼”等已经不存的历史建筑,按原貌逐一恢复。具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街巷,清除了水泥路面,使石板路长街再现原貌,残旧的传统民居的墙体也不见涂料痕迹,得到不改变原样的修复。每年农历正月二十的柳茹庙会,自2004年更名为“贡氏文化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这一历年来被村民视为盛大节日的柳茹庙会在新时期正以新的形式传承发展,富于时代气息。不仅于此,柳茹村仍在继续挖掘贡氏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贡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明代贡原懋捐粮赈灾,建“守愚堂”兴办义学的事迹得到彰显,村中守愚堂遗址得到确认,并筹办建材,准备复建。20世纪60年代供村民集会、戏曲表演、文艺汇演、电影放映之用、堪称村文化中心的柳茹大会堂也被妥善保护,被省文管部门看好,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在村落生产生活系统、农业文化活态传承的同时,柳茹村更重视村落的文化性。根据江苏省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认定标准及申报程序,经申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2017年2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八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计有五个,镇江市五占其三,丹阳柳茹居其一。镇江地域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公布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省历史文化名村柳茹村的保护工作,将按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依法做好规划实施管理,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努力提升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水平。
  从媒体公布的冯骥才先生资料得知,我国自2000年至2010年自然村落锐减,平均每年减少9万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赵晖司长表示,如今全国“有较高价值的村落不足5000个”。可见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更少,若失于保护将濒临损毁。形势严峻,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四、心系名村 建言献策
  (一)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市人民政府应在条例规定时间内(名村公布后一年内)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依法批准后的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更改。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全程指导和行使监督权,以保护和延续名村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关系民众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村落的建设者和传承者,记住乡愁,积极参与,成为保护、管理历史文化名村的主体。
  (三)对历史文化名村坚持国家给必要资金投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不断创造和提升相关的就地就业机会,防止村落居住人口缺失与自有财力不足,杜绝村落“遗址化”、“空壳化”。
  (四)镇江全市现有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儒里村、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和柳茹村五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议建立历史文化名村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交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经验,解决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出现的问题,共绘未来发展的蓝图。

(作者为丹阳市文化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