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内涵、建设路径战略思考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内涵、建设路径战略思考
尹名年
﹝提要﹞2010年,镇江正式提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统领全局。本文对“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由来、内涵和建设路径作了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以人为本、绿色增长、现代化
一、“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由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的生活空前改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为全市人民谋福祉、打造城市名片、提升镇江在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镇江城市如何定位一直是萦绕在镇江人心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镇江对城市定位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港口型城市、工贸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生态镇江、人文镇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赋予镇江这个城市阶段性功能定位和区域特征,饱含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和勇敢探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南山北水建设、青山绿水工程、苏南运河改造、古运河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生态市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是对城市建设的不懈探索和辛勤实践。
2005年,省委书记李源潮来镇江视察时要求我们要保护好自然遗产,努力建设江苏最美的城市。2007年6月,美国规划协会在《镇江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也提出镇江最有可能建设成为一座“新花园城市”,具备建设“新花园城市”的基本条件。2009年11月,省长罗志军来镇江调研时指出:镇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根据镇江的特点和实际,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实地的指导和国外知名专家的建议给我们很大启示。2009年底,在市委举办的研讨班上,市发改委城市研究课题组提出了镇江要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2010年初市五届九次全委会和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今年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山水花园城市”工作要求,并把“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统领。
在“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和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论。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花园城市”之父——霍华德,针对100多年前英国的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于1898年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定名为《明日的花园城市》。他的“花园城市”理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产业支撑、绿地等城市规划问题,首次提出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倡导人居与工业相分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明日的花园城市》成为一本影响世界的书,霍华德也因此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鼻祖,他的“花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导弹之父”钱学森从国外回来,结合我国和北京的城市化建设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系统思考总结了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弊端,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其“山水城市”的主要精神是: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应该有中国文化风格,是美的,能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描绘了新世纪第三个5年绿色增长、低碳消费、民生富足、社会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山水花园城市”并不仅仅是形象的概念,它既是一种天人合一美好愿景,更是五中全会精神崭新的、具体的、伟大实践。“山水花园城市”定位是对以往城市定位的继承和发展,是综合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是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论指导下对“花园城市”和“山水城市”理论的概括和升华,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期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内涵
“山水花园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有怎样的内涵?具备怎样的品质?
1.真山真水,山水形胜的自然资源。山,城市框架的根基;水,城市灵感的源泉。世界上美丽的城市和国家大多是依山傍水,如伦敦、巴黎、新加坡、青岛、大连等。无论是英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还是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论都说明:在后工业社会,城市化不应是“钢筋混凝土森林”,依山傍水、人与大自然亲密比邻、和谐共生、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才最适宜人居。
2.渊源流长,独特丰厚的人文资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化异化为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千城一面,功能趋同,城市历史记忆消失,城市精神缺失,城市文化特色出现危机。历史文化资源清晰地揭示出城市不断发展演化、不断生长的“生命”特征,形成了延绵不息、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成为城市的根与魂,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3. 绿色增长,具有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是城市的基础和支撑,所谓“产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城市病”,山水花园城市并不排斥工业,但拒绝污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绿色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倡导发展环境亲和型、环境疏离型产业,限制或禁止环境损害型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与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沿着归属需要,向往更高层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追求居住环境的优美、健康、舒适、休闲、情趣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形式、更高层次的需求。山水花园城市正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是人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向往更高层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时俱进的需要。
镇江具有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以“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著称,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处,长江横陈东西,运河向东南伸展;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000年的文明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现代产业有一定基础,具有比较优势,但还需加强。亲水型城市风貌,优良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镇江具备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禀赋。
三、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路径
如何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山水花园城市?如何演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城林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智慧?
1、以规划引领山水花园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是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特色在空间上的“投影”。建设一流山水花园城市要有一流的城市规划。一是规划要有前瞻性、系统性。城市是规划、建筑、园林的整体创造,是经济、科技、文化、艺术、自然等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应用系统论、发展论和整体设计论,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的全覆盖,确保城市规划几十年不落后,防止短视和局限性。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将市区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二是规划要彰显特色。大自然赐予镇江最内在、最不易改变的品质就是山水,山水资源是镇江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具有独占性的资源。镇江因长江而得名、因山水而建、因山水而兴、因山水而强盛。另一方面,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古人留给镇江的宝贵遗产,是城市的灵魂。紧紧围绕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视地形因素,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把山水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做特文化魅力,把文化个性充分展示出来。根据城市空间肌理、品质空间和功能分区,科学划定历史文化展现区、自然山水展现区和现代风貌展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功能分区的优势,使保护、建设与管理更有针对性。三是规划要有权威性、严肃性。规划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权威性论证,一旦确定,就坚持规划的延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防止随意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部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遇规划必须调整需经过科学的专家论证和严格的法律程序。
2、以重大工程完善山水花园城市功能。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局,以重大工程来完善山水花园城市功能。实施青山绿水工程、现代综合交通工程、生态景观工程、中心商务区工程、旅游风景工程、名城保护工程、低碳节能精品社区工程、地下管网工程、数字信息管理工程和素养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这里主要介绍几个:青山绿水工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启动“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复兴计划,加强长江、古运河和通江河道的环境整治和更新,对市区20多座山体,实施退房还绿、封山育林。通过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彰显“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亲水型城市风貌,使“山水花园城市”空间意象基本成型。现代综合交通工程。把交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对内打造网络化便捷化、对外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的铁、公、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生态景观工程。实施通道绿化、山体绿化、社区绿化、企业绿化、工业园区绿化。精心打造南山休闲度假公园、世业洲郁金香主题公园、大型花卉苗圃基地、大型花鸟交易市场等工程。把市花杜鹃花和宝华玉兰与市树广玉兰,在全市推广种植,逐步推广到房前屋后,力求做到没有裸露的土地,四季花香满镇江。旅游风景工程。推进旅游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积极构筑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宗教等具有镇江特色的旅游精品。打造长江-古运河、“三山”风景名胜旅游工程,西津渡-镇江博物馆、铁瓮城-北固山三国文化、南山文化等历史文化寻踪旅游工程,醋文化及醋博物馆体验休闲游、润扬大桥-世业洲-十里长山生态休闲游,把佛骨舍利子放回北固山,联合“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打造宗教旅游工程。地下管网工程。实行“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尽可能将城市排水、煤气、通讯、供电、雨污分流等各类市政地下管网基础设施统筹铺设,一次到位。建立“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并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六大原则,推进实施“十大工程”。做美城市、做优环境,建设活水环绕、鲜花锦簇、交通便捷、功能完备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宜居城市,唱响“山水花园城市”品牌。
3、以产业转型提升山水花园城市竞争力。一是主城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城市经济。在主城区,整合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繁荣城市,聚集人气,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力争2015年建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把现代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科技、文化、软件、社区等服务业发展。二是东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尤其要抢抓镇江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严格审批环节,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禁止和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入。三是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扩大对外开放。要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更大力度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参与世界竞争能力。把引进科技人才和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点。
4、以历史文化彰显山水花园城市个性魅力。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多万年的人类史,6000多年的文明史, 3000多年的建城史,吴文化的发祥地。延绵不息、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关键。一是铁瓮城三国文化。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欲“扼长江以南扩”,在北固山前峰建造“三国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成为镇江最早的城池,此后200多年,孙权、刘裕、萧道成、萧衍从这里次第登上舞台,四朝帝王之乡,开启了镇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做好铁瓮城片区保护和更新,结合甘露寺刘备招亲,孙、刘并辔遛马、巨石试剑的传说,联系“赤壁之战”,展现“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景象。二是“三山”旅游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 “寺冠山”,风景名胜,各有千秋。白娘子水漫金山、岳飞金山访道悦、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诉说着镇江不老的传奇;焦山抗英古炮台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之“天下第一江山”。大手笔做好“三山”风景名胜,精心打造”天下第一江山”美誉。三是西津渡千年繁华商埠。隋唐以后,大运河开凿,镇江政治地位下降而经济地位上升,西津渡成为南北漕运的咽喉要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渡”、“江宁门户”、“三吴襟带,吴越要冲”、“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锁联”,通江达海,成为“七省通衢,华洋互市之区”,长期是办理“洋货内运”子口税业务的最大口岸,成为镇江历史上极其耀眼的一页。西津渡古街“一街见千年”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精心实施西津渡保护更新工程,结合长江、运河、小码头街、待渡亭、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同登觉路和英国领事馆旧址等,展现商贾骚客僧侣云集、千年渡港繁华景象。四是长江-运河文化。镇江位于长江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交汇处,因长江而得名,因运河而强盛。加强长江、古运河保护,大手笔打造长江运河主题公园,展示生生不息的长江文化、运河文明。五是鸿篇巨著彪炳史册。萧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沈括《梦溪笔谈》中华文明史上三部不朽的巨著,彪炳千秋,照耀寰宇。此外,园林文化历史悠久,产生了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园冶》,有诸如沈括梦溪园、米芾海岳庵等私家园林(多已毁坏),“三山”公园更是寺庙园林中的典范;六朝千年石刻被誉为“地上的国宝”诉说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5、以低碳理念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低碳理念,坚持环保优先,维持生态平衡,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生态环保宜居城市,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是倡导低碳理念。政府率先垂范,全面推行“绿色新政”。企业自觉履行“绿色职责”,把低碳环保、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全民实践,从自身做起,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积极推进低碳出行、绿色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实践。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铁腕治污,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严格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和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达标排放、实施雨污分流、固体废弃物处置、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和城市噪音污染治理。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生态走廊,实施限制性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沿江湿地、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区域实施严格保护;严格做好长江、金山湖、古运河的环境保护工作;尽量保留河流廊道的自然特征,保护好古木名树和生物的多样性,稳定生物群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和东部地区建设绿化隔离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空气质量、各类功能区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提高。
6、以城市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一座好的城市是靠“管”出来的。城市管理是对市政、公用、交通、市容、环境等全领域,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是城市高效运转的保障、特色维持的支撑。一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按照“美化、清洁、干净、无视觉污染”的要求,杜绝脏、乱、差、堵等城管老大难问题,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做好山水养护、花园养护、市政养护和环卫保洁等方面职责分工,杜绝推诿扯皮。二是推行数字化管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按照“高效、有序、无障碍”的要求,实施数字化城管,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对城市各功能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加快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市容管理、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三是加强法制管理,让人民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形成文明的习惯。对违法抢建、改建、违章交通、破坏市容市貌、占道经营、阻碍交通、废弃物乱扔乱倒等问题加强专项治理,制定相关制度。对偷排污水废水、超标排放、破坏环境和生态等严重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查处。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责任管理体系,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打造名副其实的“山水花园城市”,见证城市生活的高效、便捷、有序和繁荣。
7、以“全民创建”凝聚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合力。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人民的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政府主导、规划控制、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领导挂帅,若干部门为成员的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协调机构,统筹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各项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实施。二是政府主导,逐年推进。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区分轻重缓急,有力有序逐年推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的花园式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的创建工作。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制定指标体系,强化监督考核。立足于抓实抓细,落到实处,科学制定山水花园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强化目标导向,加强考核推进,确保山水花园城市创建脚踏实地,不流于口头,不浮于形式。四是加强宣传,增强共识。要通过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积极开展城市花园、绿色增长、低碳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要采取扎实措施扩大国际国内的宣传,强力营造舆论氛围,提升镇江城市品牌和竞争力。要实施人才队伍计划,研究制定促进专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培养和集聚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园艺师等专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号召全市人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我们美好家园,共享我们美好明天!
需要说明的是: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要坚持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坚持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衔接,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是统领、项目实施是战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支撑、历史文化彰显是灵魂、低碳环保是基础、高效管理是保障、全民参与是动力,这七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实现这项宏伟工程的战略保障。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目标和纲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要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杭州国际国内等地和上海世博会城市发展先进经验,尽快形成全社会参与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尹名年
﹝提要﹞2010年,镇江正式提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统领全局。本文对“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由来、内涵和建设路径作了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以人为本、绿色增长、现代化
一、“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由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的生活空前改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为全市人民谋福祉、打造城市名片、提升镇江在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镇江城市如何定位一直是萦绕在镇江人心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镇江对城市定位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港口型城市、工贸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生态镇江、人文镇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赋予镇江这个城市阶段性功能定位和区域特征,饱含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和勇敢探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南山北水建设、青山绿水工程、苏南运河改造、古运河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生态市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是对城市建设的不懈探索和辛勤实践。
2005年,省委书记李源潮来镇江视察时要求我们要保护好自然遗产,努力建设江苏最美的城市。2007年6月,美国规划协会在《镇江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也提出镇江最有可能建设成为一座“新花园城市”,具备建设“新花园城市”的基本条件。2009年11月,省长罗志军来镇江调研时指出:镇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根据镇江的特点和实际,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实地的指导和国外知名专家的建议给我们很大启示。2009年底,在市委举办的研讨班上,市发改委城市研究课题组提出了镇江要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2010年初市五届九次全委会和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今年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山水花园城市”工作要求,并把“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统领。
在“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和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论。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花园城市”之父——霍华德,针对100多年前英国的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于1898年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定名为《明日的花园城市》。他的“花园城市”理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产业支撑、绿地等城市规划问题,首次提出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倡导人居与工业相分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明日的花园城市》成为一本影响世界的书,霍华德也因此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鼻祖,他的“花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导弹之父”钱学森从国外回来,结合我国和北京的城市化建设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系统思考总结了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弊端,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其“山水城市”的主要精神是: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应该有中国文化风格,是美的,能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描绘了新世纪第三个5年绿色增长、低碳消费、民生富足、社会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山水花园城市”并不仅仅是形象的概念,它既是一种天人合一美好愿景,更是五中全会精神崭新的、具体的、伟大实践。“山水花园城市”定位是对以往城市定位的继承和发展,是综合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是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论指导下对“花园城市”和“山水城市”理论的概括和升华,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期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山水花园城市”定位的内涵
“山水花园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有怎样的内涵?具备怎样的品质?
1.真山真水,山水形胜的自然资源。山,城市框架的根基;水,城市灵感的源泉。世界上美丽的城市和国家大多是依山傍水,如伦敦、巴黎、新加坡、青岛、大连等。无论是英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还是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论都说明:在后工业社会,城市化不应是“钢筋混凝土森林”,依山傍水、人与大自然亲密比邻、和谐共生、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才最适宜人居。
2.渊源流长,独特丰厚的人文资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化异化为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千城一面,功能趋同,城市历史记忆消失,城市精神缺失,城市文化特色出现危机。历史文化资源清晰地揭示出城市不断发展演化、不断生长的“生命”特征,形成了延绵不息、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成为城市的根与魂,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3. 绿色增长,具有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是城市的基础和支撑,所谓“产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城市病”,山水花园城市并不排斥工业,但拒绝污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绿色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倡导发展环境亲和型、环境疏离型产业,限制或禁止环境损害型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与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沿着归属需要,向往更高层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追求居住环境的优美、健康、舒适、休闲、情趣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形式、更高层次的需求。山水花园城市正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是人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向往更高层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时俱进的需要。
镇江具有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以“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著称,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处,长江横陈东西,运河向东南伸展;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000年的文明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现代产业有一定基础,具有比较优势,但还需加强。亲水型城市风貌,优良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镇江具备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禀赋。
三、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路径
如何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山水花园城市?如何演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城林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智慧?
1、以规划引领山水花园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是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特色在空间上的“投影”。建设一流山水花园城市要有一流的城市规划。一是规划要有前瞻性、系统性。城市是规划、建筑、园林的整体创造,是经济、科技、文化、艺术、自然等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应用系统论、发展论和整体设计论,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的全覆盖,确保城市规划几十年不落后,防止短视和局限性。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将市区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二是规划要彰显特色。大自然赐予镇江最内在、最不易改变的品质就是山水,山水资源是镇江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具有独占性的资源。镇江因长江而得名、因山水而建、因山水而兴、因山水而强盛。另一方面,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古人留给镇江的宝贵遗产,是城市的灵魂。紧紧围绕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视地形因素,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把山水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做特文化魅力,把文化个性充分展示出来。根据城市空间肌理、品质空间和功能分区,科学划定历史文化展现区、自然山水展现区和现代风貌展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功能分区的优势,使保护、建设与管理更有针对性。三是规划要有权威性、严肃性。规划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权威性论证,一旦确定,就坚持规划的延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防止随意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部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遇规划必须调整需经过科学的专家论证和严格的法律程序。
2、以重大工程完善山水花园城市功能。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局,以重大工程来完善山水花园城市功能。实施青山绿水工程、现代综合交通工程、生态景观工程、中心商务区工程、旅游风景工程、名城保护工程、低碳节能精品社区工程、地下管网工程、数字信息管理工程和素养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这里主要介绍几个:青山绿水工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启动“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复兴计划,加强长江、古运河和通江河道的环境整治和更新,对市区20多座山体,实施退房还绿、封山育林。通过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彰显“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亲水型城市风貌,使“山水花园城市”空间意象基本成型。现代综合交通工程。把交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对内打造网络化便捷化、对外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的铁、公、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生态景观工程。实施通道绿化、山体绿化、社区绿化、企业绿化、工业园区绿化。精心打造南山休闲度假公园、世业洲郁金香主题公园、大型花卉苗圃基地、大型花鸟交易市场等工程。把市花杜鹃花和宝华玉兰与市树广玉兰,在全市推广种植,逐步推广到房前屋后,力求做到没有裸露的土地,四季花香满镇江。旅游风景工程。推进旅游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积极构筑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宗教等具有镇江特色的旅游精品。打造长江-古运河、“三山”风景名胜旅游工程,西津渡-镇江博物馆、铁瓮城-北固山三国文化、南山文化等历史文化寻踪旅游工程,醋文化及醋博物馆体验休闲游、润扬大桥-世业洲-十里长山生态休闲游,把佛骨舍利子放回北固山,联合“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打造宗教旅游工程。地下管网工程。实行“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尽可能将城市排水、煤气、通讯、供电、雨污分流等各类市政地下管网基础设施统筹铺设,一次到位。建立“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并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六大原则,推进实施“十大工程”。做美城市、做优环境,建设活水环绕、鲜花锦簇、交通便捷、功能完备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宜居城市,唱响“山水花园城市”品牌。
3、以产业转型提升山水花园城市竞争力。一是主城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城市经济。在主城区,整合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繁荣城市,聚集人气,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力争2015年建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把现代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科技、文化、软件、社区等服务业发展。二是东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尤其要抢抓镇江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严格审批环节,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禁止和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入。三是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扩大对外开放。要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更大力度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参与世界竞争能力。把引进科技人才和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点。
4、以历史文化彰显山水花园城市个性魅力。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多万年的人类史,6000多年的文明史, 3000多年的建城史,吴文化的发祥地。延绵不息、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关键。一是铁瓮城三国文化。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欲“扼长江以南扩”,在北固山前峰建造“三国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成为镇江最早的城池,此后200多年,孙权、刘裕、萧道成、萧衍从这里次第登上舞台,四朝帝王之乡,开启了镇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做好铁瓮城片区保护和更新,结合甘露寺刘备招亲,孙、刘并辔遛马、巨石试剑的传说,联系“赤壁之战”,展现“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景象。二是“三山”旅游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 “寺冠山”,风景名胜,各有千秋。白娘子水漫金山、岳飞金山访道悦、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诉说着镇江不老的传奇;焦山抗英古炮台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之“天下第一江山”。大手笔做好“三山”风景名胜,精心打造”天下第一江山”美誉。三是西津渡千年繁华商埠。隋唐以后,大运河开凿,镇江政治地位下降而经济地位上升,西津渡成为南北漕运的咽喉要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渡”、“江宁门户”、“三吴襟带,吴越要冲”、“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锁联”,通江达海,成为“七省通衢,华洋互市之区”,长期是办理“洋货内运”子口税业务的最大口岸,成为镇江历史上极其耀眼的一页。西津渡古街“一街见千年”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精心实施西津渡保护更新工程,结合长江、运河、小码头街、待渡亭、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同登觉路和英国领事馆旧址等,展现商贾骚客僧侣云集、千年渡港繁华景象。四是长江-运河文化。镇江位于长江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交汇处,因长江而得名,因运河而强盛。加强长江、古运河保护,大手笔打造长江运河主题公园,展示生生不息的长江文化、运河文明。五是鸿篇巨著彪炳史册。萧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沈括《梦溪笔谈》中华文明史上三部不朽的巨著,彪炳千秋,照耀寰宇。此外,园林文化历史悠久,产生了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园冶》,有诸如沈括梦溪园、米芾海岳庵等私家园林(多已毁坏),“三山”公园更是寺庙园林中的典范;六朝千年石刻被誉为“地上的国宝”诉说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5、以低碳理念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低碳理念,坚持环保优先,维持生态平衡,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生态环保宜居城市,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是倡导低碳理念。政府率先垂范,全面推行“绿色新政”。企业自觉履行“绿色职责”,把低碳环保、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全民实践,从自身做起,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积极推进低碳出行、绿色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实践。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铁腕治污,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严格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和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达标排放、实施雨污分流、固体废弃物处置、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和城市噪音污染治理。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生态走廊,实施限制性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沿江湿地、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区域实施严格保护;严格做好长江、金山湖、古运河的环境保护工作;尽量保留河流廊道的自然特征,保护好古木名树和生物的多样性,稳定生物群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和东部地区建设绿化隔离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空气质量、各类功能区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提高。
6、以城市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一座好的城市是靠“管”出来的。城市管理是对市政、公用、交通、市容、环境等全领域,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是城市高效运转的保障、特色维持的支撑。一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按照“美化、清洁、干净、无视觉污染”的要求,杜绝脏、乱、差、堵等城管老大难问题,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做好山水养护、花园养护、市政养护和环卫保洁等方面职责分工,杜绝推诿扯皮。二是推行数字化管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按照“高效、有序、无障碍”的要求,实施数字化城管,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对城市各功能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加快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市容管理、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三是加强法制管理,让人民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形成文明的习惯。对违法抢建、改建、违章交通、破坏市容市貌、占道经营、阻碍交通、废弃物乱扔乱倒等问题加强专项治理,制定相关制度。对偷排污水废水、超标排放、破坏环境和生态等严重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查处。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责任管理体系,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打造名副其实的“山水花园城市”,见证城市生活的高效、便捷、有序和繁荣。
7、以“全民创建”凝聚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合力。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人民的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政府主导、规划控制、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领导挂帅,若干部门为成员的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协调机构,统筹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各项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实施。二是政府主导,逐年推进。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区分轻重缓急,有力有序逐年推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的花园式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的创建工作。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制定指标体系,强化监督考核。立足于抓实抓细,落到实处,科学制定山水花园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强化目标导向,加强考核推进,确保山水花园城市创建脚踏实地,不流于口头,不浮于形式。四是加强宣传,增强共识。要通过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积极开展城市花园、绿色增长、低碳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要采取扎实措施扩大国际国内的宣传,强力营造舆论氛围,提升镇江城市品牌和竞争力。要实施人才队伍计划,研究制定促进专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培养和集聚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园艺师等专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号召全市人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我们美好家园,共享我们美好明天!
需要说明的是: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要坚持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坚持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衔接,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是统领、项目实施是战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支撑、历史文化彰显是灵魂、低碳环保是基础、高效管理是保障、全民参与是动力,这七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实现这项宏伟工程的战略保障。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目标和纲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要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杭州国际国内等地和上海世博会城市发展先进经验,尽快形成全社会参与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 上一篇:对建设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的几点新认识
- 下一篇:美丽村庄 丹阳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