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创建“山水花园城市” 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建“山水花园城市” 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创建“山水花园城市” 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方开鸿
 

【提要】本文就创建“山水花园城市” 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主城核心区的交通环境、名城特色、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镇江  创建  问题  建议
    名城镇江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建设滨江山水花园城市为目标,凸现民生项目为主线,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建设,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市容市貌有了较大的改观,镇江城市建设又进入了堑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一是城市变“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市区城市建设总投入约700亿元,是“十五”期间310亿元2.26倍,市区拆迁103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的86.10平方公里增加了18.9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结构日趋充实完善,大市口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南山北水古运河强势推进,丁卯科技新城建设启动,丹徒新城逐步完善,“一中心四城区”城市结构初现。目前,东从大港,西到高资,南接沪宁上党枢纽,北依长江,一亇“一体展两翼、山水夹主城”独具灵气与活力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 二是城市变“畅”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内部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主次干道及支路系统更加完善,先后新建、改建和拓宽改造了一批城市干道和建成区范围内的骨干道路,如镇大公路、禹山东路、学府路、九华山路、滨江外环路、黄山西路、健康路西延等。生态景观大道-金港大道、第一座城市立交桥、丁卯桥路拓宽改造、禹山东路等市内路网的建设。市内的“断头、丁字路”也加强了改造,基本化解城市交通“瓶颈”,并先后建成一批城市广场和仃车场。“十一五”期末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72平方米。“十一五” 期间,我市还完成了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先后完成了京沪高铁镇江段及其站场、沪宁城际铁路镇江段及其站场、大港四期、惠龙二期、泰州过江通道、镇丹高速和238、338省道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镇江奠定大交通格局、进一步確立了我市在长三角地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三是变“靓” 。“十一五” 期间,镇江在大力打造“山水花园城市” 过程中,生态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改造又取得很大的成绩,高标准完成了一批民心工程,如:南山招隐景区2-3期项目、大港银山公园、南山西出入口(莲花洞景区入口)、滨江风光带二期等大批景点和城市公园绿地建设。2009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3%,全市森林覆盖率20•7%左右,分别较“十五” 期末提高3•5和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青山绿水” 整治工程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主城区7座山体整治、污染企业基本完成搬迁;对外3条通江黑臭河道初步进行整治。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仅过去的一年,市区完成拆迁面积381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6•1倍;先后投入巨资,加大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实用房的建设力度以及对老小区实施改造,使近30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总之,名城镇江通过过去的五年山水花园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城市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城市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成绩是巨大的,是主流。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仍有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主城核心区(特别是以大市口为中心的商贸圈区域)交通的环境、城市框架拉开,城市空间拓展,其部分功能尚不完善、根据建设“绿色城市” 的要求,一些地区环境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如污水管网缺失、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心城市与村镇建设和发展不协调、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名城建设的矛盾等等。
針对镇江创建山水花园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何解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着力改善和优化主城核心区的交通环境
    主城核心区系指以大市口为中心的商贸圈,这里拥有近5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建筑,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市民居住、生活、公务、出行、购物和娱乐等活动基本上都集中在此区域内,特别是双休日和节假日,人流车流混杂、行人拥挤、交通堵塞、行路难、停车难,严重的汽车尾气、嗓声和光污染等诸多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种现象与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宗旨极不相容,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迅速缓解大市口商贸圈范围内的城市问题。一是要严格控制大市口商贸圈内的建筑密度,任何新建项目不宜再布点此区域内建设,为大市口商贸圈松梆;二是加強中山路、解放路及其周边的主次干道的综合整治,尽快扭转主干道车流过于集中,次于道和支路不畅的状况; 三是结合大市口商贸圈用地现状,适当调整用地结构,增加绿化和停车泊位用地,解决绿地偏少和停车难的问题;四是加大主城核心区车辆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的管理,还路于民;五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机动车实行流量控制,必要时可继续实行单双号通行制或设立机动车辆疏导区,减少大市口区域内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六是加快北部滨水区、丁卯片区、南徐新城和南山--官塘片区特色中心的建设和功能完善,实现居住工作和购物、娱乐本地化、集约化。同时建设各片区中心与主城核心区快速交通连接专线(包括拟建的轨道交通),便于民众出行和往来。
二、 要大力彰显名城镇江特色
    在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彰显名城镇江特色。众所周知,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要以创新的意识建设镇江,以文化的意识建设镇江,以大气的意识建设镇江,努力在打造城市特色上实现新跨越。一是要突显“南山北水古运河 ” 的 自然生态景观特色。为此只要规划建设者,糈心组织,合理勾划,巧妙设计,把握尺度,“”就能够把镇江的山山水水充分融入到“青山绿水” 工程中去,山水花园城市的美好蓝图是能够实现;二是要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如古文化、古建筑等)。在打造山水花园城市中,对一些现存的或埋藏在地下尚未挖掘的,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的一些古建筑、古文化遗存均应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应保尽保,要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遭受毁坏或消失,让其名城镇江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和代代相传。三是在打造山水花园城市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可否推行考古在先,规划次后的做法,使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不致遭到无形的损坏。四是在古城风貌区和城市山体周围,应控制好新建建筑的功能、规模、高度、色彩。风格、体量等建筑要素,并与古城风貌、山体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上述工作,不但使打造的山水花园城市既能重现山水景观和田园风光,同时又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提升名城镇江的形象和品味以及知名度、美誉度有着巨大的意义。
三、 继续加大城市环境綜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
    过去的五年,通过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的活动,镇江的城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由于污水管网铺设不到位、污水处理厂建设滯后,一些地区民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城市水体,造成局部河湖水体发生黑臭现象;南山风景区因受农业污染,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市区26座山体大部分还未退房还绿;南山风景区内许多采石宕口尚未得到治理;老城区还有一部分危旧破房和棚户尚未得到改造,基础设施陈旧简陋等等;这些都进-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全面改善和提升。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将上述问题按照目标管理的方法,分解下达到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列入年度计划或在“十二五” 期间,限期负责处理到位; 二是在处理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创新意识,按照低碳、环保和生态的理念,做好规划,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如:市住部门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力争“+二五” 期间完成城区六大系统近300公里主污水管网建设,新改建污水处理厂9座,使市区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85•25%提高到90%以上;大力加强再生水利用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以及控污截流。水利部门通过“截污、疏浚、引水、护坡、美化和管理”, 使市区江河湖水体以及南山一些水系、塘坝和水庫的水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加强内江湿地的保护,严禁围堤开发,保护湿地的原生态环境;环保部门加强对各种污染源依法查办力度;园林和农林部门,加強城市各组团间的绿化分隔带的建设和市区各山头的绿化植树,搞好世业洲、江心洲生态农业建设;国土管理部门对市区山体实施拆违还绿、郊区一些废弃的釆石宕口实施复绿等综合整治,使其市区的一些山体和郊区废弃的釆石宕口通过治理,重构山体生态绿色空间,让市区众多山体,成为市民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较为理想的场所;至于老城区棚户和危旧房的改造,住建部门应会同规划、文保等部门,在充分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在不破坏古城风貌的前题下,保护好文物(如一些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古文化)、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新建建(构)筑物与原风貌环境协调;公安、城管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执法和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所需资金,应以政府专项投入主,其中也可筛选出一部分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谁投入谁受益。笔者相信,上述问题,只要真正落实到位,共同给力,经过2一3年的努力,名城镇江的城市环境一定将会全面的改善和提升。
四、 加快推进农村新市镇建设
    “新市镇”概念起源于欧美,提倡和谐共居,将广场、商业街、道路、教育医疗和住宅结合成有机整体。就空间上看,新市镇是在原有的大城市市区之外建起的新的城市区。它集城乡的优点为一体,有全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新市镇建设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也有助于城乡统筹、突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鎮江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南山北水、一体两翼” ,“东西两翼”虽然从地域上己成为建成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成为市民,然而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简陋公共基础设施、环境的睑、乱、差等基本状况并无大的改善、仍处在原来较差的水平上,这与全面打造中心城为山水花园城市极不相容。但是,经过过去五年的规划建设,作为地处苏南的镇江,有建设的必要,也有建设的基础,因此着力推进农村新市镇建设,无论从全面打造镇江山水功花园城市,还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让更多的群众更好地分享城市文明成果,无疑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搞好新市镇规划。编制的新市镇规划一定要突出特色、体现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产业内涵,防止千城一面;同时要体现绿色环保,利于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突显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宜居要求等等。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定数量的“二园一区”。使村镇工业向现代化产业园区集中、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规模产业园集中、并临近和集中布置居住用地,吸引更多农户向新市镇、新社区(点)集聚,这样既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同时对解决“三农” 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农村集约化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有着极积的作用。三是加快新市镇的基础设施和必备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为新市镇民众提供工作、求学、诊病、娱乐休闲、购物等多元化的服务。这样有助于疏解和吸引城市居民和外来创业者前来创业投资、休闲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要重视新市镇地方特色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现存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展现新市镇人与自然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再经过3~5年左右的时间,一个以南徐新城的低碳绿色生态城、北部滨水区的滨水文化旅游休闲城、丁卯片区的新兴产业功能城、南山-官塘片区的宜居生态城以及大市口中心商贸圈,再加上一批新市镇、新社区、新园区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名城镇江将真正成为清新亮丽、充满灵气和活力,古代与现代文化交相呼应,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宜居、宜商、宜游的山水花园城市呈现在中华大地上。
主要参考文献:

1、 镇江日报  倾心打造山水花园城市  2010•12•1
2、 钱永波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 努力提高镇江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看世博 学先进 论镇江)2010•9•19
3、 镇江市规划局  世博和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看世博  学先进 论镇江)2010•9•19
4、 方开鸿    试论名城镇江山水生态城市建设(名城研究论文集) 20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