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还我自然河山

还我自然河山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还我自然河山
            ——刍议生态和谐,特色发展
               周 润 生
摘要:笔者认为:一、天大的危机,是生态的危机;二、生态和谐了,才能特色发展;三、规划要创新,环保更靠法治;四、越是镇江的,才越是世界的。但归根结底的出路是尽快恢复我自然河山。
关键词:自然河山 生态和谐 特色发展
    2003年我国的神州五号上天,5000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这自然是值得全球华人自豪的事。然而,我们再冷静下来看看,那幅据说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亲眼看到和拍到的中国大地的影像,我们看到了黄色的祖国大地上,绿色的地方几乎是很小很小。而再看看北面的俄罗斯,南面的东南亚,到处都是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好在 “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首度写入五年规划,令人鼓舞。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小康和发展大局,刻不容缓。
一、天大的危机,是生态的危机
    据环保部门通报:2015年11月6日起,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11月8日,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大致相当于每人吸了31根香烟。又据澎湃新闻报道:不久前,位于上海金山区吕巷镇一片烟粉色的粉黛乱子草花田意外走红,不少市民组团前往。然而,短短几天时间,成片的粉黛乱子草花田被踩秃,梦幻花田已经面目全非。这片花田的主人单先生发现,部分植株的根部被践踏后受损严重,可能明年无法再发芽生长,预计损失近30万元。再据笔者去年11月23日亲眼所见:在市区金润大道南北两边的慢车道上,至今仍见多处成堆垃圾,或随意倒在路边,或干脆扔进绿岛,更可恶的是索兴卸在公路的天桥底下,且长期无人问津。甚至在我市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当下依然如故!
    以上三种现象足以说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更来自于人们淡漠的生态意识和不文明的低下素质。这才是造成天大危机的重要原因。
    早在1985年,英国科学家就已证实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面积相当于美国的国土面积。科学家认为:臭氧层的破坏是人类自身行为造 成的,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再看看人地关系和人水关系的危机,这也是当代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如今,城市正在掠夺我们的农村,而这种掠夺方式往往是堂而皇之的,是以美化和发展的名义进行的,也就是说“正当的”,法律上也是健全的,完全是一种商业交易形成的。但是它带来的灾难也是史无前例的。仅以我们周边城市(当然也包括镇江市)为例,城市好像一夜之间扩大了,街道和马路以及住宅小区也一下子美化起来了,好像都种上了大树。但是它们美丽而自然的村庄没了,老祖宗留下的荫护树都卖到城里去了,它们的山川河流都污染了,土地也因拆迁征地而荒芜了,都变成黄的了。至于那些养活我们千代万代的母亲河血脉河,如今还有几条河流是自然的了?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那些集采菱、钓鱼、游泳、洗菜、淘米、捶衣、吃水于一河的生命河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如今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往往在整治前是绿树掩映,而整治后反而恶化了。原来是绿柳夹岩,现在都变成花岗石水泥护岩,甚至拿水泥衬底。原来是杂草丛生、野树茂密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都变成了虚假的河道。这是个非常悲惨的改变。每当夏秋多雨季节,洪水之所以变得如猛兽豺狼,只因我们没有善待河流水系,没有用新的生态的方式 新的土地系统的理念来对待我们的河流。
二、生态和谐了,方能特色发展
    所谓生态平衡,即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互相稳定的平衡。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及“和睦协调”。而这种配合和协调,是指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相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如公元前256年建于我国战国时期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即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这一典型案例,向人们展示了生态文明带来的裨益。
    近年来,正是因为我市牢固把握“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生态和谐,充分利用山、水、江、河、绿地等自然景观,打造山水花园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我市具体实际,启动并实施大片区环境整治,以最强力度关闭“五小”企业,“三集”工作蓬勃发展,所以一举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去年又创成国家文明城市。正是因为“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理念已渗入到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在不久前的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又传来佳音,我市以高网络人气与高口碑荣获“2015中国年度十大活力休闲城市”荣誉称号。正是因为生态相对和谐了,我们才有了山水花园城市的特色发展,也才有了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给予了‘天下第一江山’城市的时代休闲底蕴。
三、规划要创新,环保更靠法治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而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城市更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建国6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城市做了数不清的规划,差不多没有一个城市是通过预测人口能够来科学地建设的,如深圳当时预测2000年的人口是100万,并按此来规划,结果到2000年达到了700万,让城建如何适应?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如我们镇江的科技新城地块和大港新区万顷良田地块,一个个自然村落的农舍拆迁了,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荒芜了,这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自然生态的失衡和土地资源浪费。所以说,用传统预测人口的方法来预测城市和以此为依据来规划城市是不行的。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建设用地规划,它就是为了批地,就是为了盖房子。现在是政府做规划,房地产开发商来建城市。但是开发商比我们懂得土地的价值,他们懂得如何去建,可我们的规划师也许根本不明白市场,结果我们非要做规划,非要给他们规划这里盖什么,那里盖什么,而开发商能全听你的吗?从而导致规划的失灵。这显然是在做不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却没去做。那么首先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要来个反思维,即彻底创新规划理念。就是首先应该确定不建设的区域和土地系统,该建设的地方让开发商去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由政府管理经营,由分管市长和规划局局长来代表市民公众去做,去确定我们建设部门真正应该控制、应该保护的东西,南山绿道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告诉土地使用者不准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必须做什么。而现行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方法恰恰在告诉人们去开发去建设什么,而不是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我们知道,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用地的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国土上的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湿地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须,是需要恒常不变的。因为城市之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古代把城市穴场喻为大地母亲的胎座,城市及人居在这里,通过水系、山林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若我们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人文之胎发育不良,以致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正如古代“风水说”称,断山断水是要断子绝孙的。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再打自然山水的主意了,不能再毁南山或者其他山水,搞开发建别墅以及其他房地产项目了。要保护好镇江作为“城市山林”“江河交汇”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城市化必须适度,尤其是在南山北水附近不能再建高楼大厦了,否则镇江与其他城市就没有区别了,优势也就丧失掉了。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当务之急是需要逆向思维的国土和城市规划方法论,以不变应万变。即在区域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地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量、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安全的大地景观格局。
    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不善待这方水土,或是肆意破坏这方水土的环境,那就是在犯罪。当前,到底是什么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呢?首先是发展方式粗放,其次是体制机制弊病,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在多个部门,再次是执法问责不严,助长了环境污染行为时有发生。人们常说,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比如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增长模式,才能全面控制污染物产生。但对那些早已形成的老片区怎么办,如我市谏壁片区,那就必须更进一步加大工作督查和处罚力度。记得在若干年前,笔者曾代表江苏大学去市政府参加谏壁片区环境整治专题座谈会,但是十年过去了,谏壁片区的环境整治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笔者还是以为在于法律惩罚力度疲软,没有让污染环境者付出更大成本。比如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亿多元,但肇事企业仅被罚款100万元,才两百分之一啊!如今,中办国办已印发文件明确规定:官员损害生态环境将“终身问责”,这是针对政府官员而言,而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就必须再从严加重处罚,使罚款额与治污成本、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污染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挂钩,以震慑违法行为。对于那些拒不改正的企业,可以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取缔,对造成重大污染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越是镇江的,才越是世界的
    列宁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名言放在当下“天下城市几乎一个样,难分你和他”的大时代背景下,愈益显示出其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当今世界的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表明:脱离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从来没有成功的先例,因为丢弃传统,就意味着丧失特色。在我市南山西入口的对面,有个叫“江南岸”的“樵谷山房”徽式建筑群,越来越多地受到有眼光的择墅者的青睐,虽然她的价格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其他高档独立别墅。究其原因,也许是她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吸引客户心理的促销艺术所致,也许与她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和谐协调有关。因为南山自古就有独特的隐士文化,寄寓了对于逍遥旷达、任性洒脱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镇江的特色呢?这一问题我们至少已经谈了几十年,各位专家在各自的大作里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市委市政府也是按照“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建设这座城市的。但终因历史的原因,终因历任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的原因,镇江这座城市的本来特色如今究竟还留下多少呢?她的“城市山林(请注意不是‘山林城市’)”和“真山真水(请注意不是‘城市园林’)”究竟还剩下多少呢?笔者不敢妄断。但笔者还是要对以前及未来的决策者和规划者们大声疾呼:“还我自然河山!”即老祖宗留给我们镇江人的宝贵遗产:“城市山林”和“真山真水”——这才是镇江的真正特色,也是我们镇江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发展根基。如果我们如今的镇江城不是高楼林立、马路纵横、汽车穿梭(当然已是不可能了),而是“仰观则云气苍茫,青蓝无际;俯视则菜畦麦陇,一色青青”,或者金山周边仍是20多年前的农田鱼塘湿地景观,那该是多么“美得让人吃醋”的特色城市啊!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交通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城市形态也在改变,城乡差别缩小,城市机体延伸入农田之中,农田将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和谐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这不但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可以消费的农副产品,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如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使城区的绿地、水面达到40%,并用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他们称之为建设没有郊区的新城。如果我们丁卯、大港新区和丹徒新城亦如此该有多好!可遗憾的是,镇江城周边的美丽农田至今仍被开发商所蚕食。实为城市之痛啊!据国外的调查表明,愿意到农田去休闲的人远远多于愿意到公园去休闲的人。这也正验证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式理论。
    还我自然河山,为的是让我们的镇江城力争还原或尽量保持“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她真正变成一座自然山水景观特色的生态田园城市。此乃笔者撰其拙文的初衷也。

                                                   (作者为江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