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关于《镇江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的论证报告(摘要)

关于《镇江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的论证报告(摘要)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关于《镇江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的论证报告(摘要)

    编者按:受市水业总公司委托,名城研究会对《镇江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接题后,名城研究会成立了由规划、建筑、园林、考古、地学、旅游、人文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论证组。专家在对《方案》认真审读后,与设计方举行了二次论证研讨会。论证组将各位专家的书面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专家组两次集中讨论修改,形成论证报告(讨论稿),提交委托单位征询意见后。形成《关于〈镇江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的论证报告》文本,现摘录文本第二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1、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明晰规划设计思路
    生态性:海绵公园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海绵功能及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技性:海绵公园是LID技术应用、透水新材料、景观新材料及新手法应用的典范;
    文化性(特色性):该海绵公园展示了镇江自古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城市给排水的成果;将地方水文化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之中;
    休闲性:海绵公园应用LID技术外又兼顾城市公园的游憩休闲功能,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与和谐。
2、进一步深化、细化《方案》中的交通组织
    对外交通:公园东侧、北侧最好有道路与城市道路沟通,形成环路。公园主入口处正好位于道路交叉口,应设有较宽敞的人流集散场地及临时停车回车场地,并征求交警部门意见。东侧车行通道进入公园处也应该设有回车场地。
停车场:公园应根据游客容量配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位置也可结合大东公交站综合考虑。停车场地面应为生态铺装的透水停车场。
    园内道路:进一步完善公园游览人行通道,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使其自然穿梭于树丛与草地间,流畅地联系文化、休闲设施与游憩场所。园区道路宜采用多种形式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可透气透水,截留雨水并为植物根系呼吸带来好处,也可以为地面降温)。穿越水体、湿地,连系亲水平台可采用木构栈道,结合地形和景观高低错落布置,衔接得流畅自然。在适当地段亦可将镇江传统典型的砖石铺砌道路应用到园区道路上来,更好地体现镇江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做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历史与文化的展示体现。
3、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跨街人行天桥设置的必要性
    方案中天桥的造型立意是其亮点,很漂亮,很轻盈,有灵动性,但设计方案过于概念,因为现在的效果图上没有立柱,桥体很簿,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建成后不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方案》中跨滨水路过街人行天桥已超出海绵公园规划用地范围,而且天桥的形式意义大于功能意义,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跨街人行天桥的设置的必要性,特别对城市道路以及江边防洪救灾抢险的影响,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4、公园的LID工程设施形态上宜尽量“去工程化”
    海绵公园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园林的一系列海绵技术措施,但公园作为游憩空间和文化载体,景观功能十分重要,公园的各项工程设施形态上宜减少人工痕迹和工程痕迹,尽量“去工程化”,做到与生态、环境、景观的有机融合。公园景观规划各元素形态要柔美,如为达到生物滤池的应有效果,多级生物滤池设计为长方形,与几处弧形、椭圆形的建筑反差太大,也与公园景观柔美的要求不符。应优化滤池的形态,可考虑采用“花边镜框”的方式,在滤池上方进行铺装,也可采用自然形态的护栏、道路、植被等对长方形水池的形态进行改造。园内水渠等水体的形态也要有曲折和开合变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环水绿色景观做到生态化、自然化。公园的展示牌应采用天然的岩石和木料,建筑材料也尽量采用自然材料。
5、完善深化公园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设施改造设计
    展示中心作为海绵公园的中心建筑,宜定位为与环境协调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应有所创新,展馆可以不完全封闭,内外环境交融,上下绿化连通,形象新颖独特。要进一步优化展示中心与泵房两个屋顶花园的参观交通联系,既要形象优美,又要方便合理。
    在江滨泵站建筑群及园区内保留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设计中,除功能改造外,应注意建筑形象、风格的总体协调。对现有垃圾中转站要进行形象改造和无害化处理,保证其清洁卫生美观,并用绿化将其围起来。现有公交站周边也要增加绿化带。公交站南侧地块因被公交站隔离,又临城市道路,建议该广场设计简化,以绿化为主。
6、提高公园绿量,优化植物配置
    海绵公园应以绿为主,保证公园绿地率不小于70%,要有一定数量的大树冠乔木,以扩大雨水冠层滞留效益,同时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配置,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观赏景观。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尽量选用适生植物和乡土植物,构建可持续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环境,有利于示范推广。本次推荐的植物品种以乡土品种为主,也包括经多年引进且能适应本地环境、长势良好的品种;尤其是10余年来,在镇江水景工程中已广泛种植且表现良好的植物品种。
7、海绵公园中历史文化内容的表达
    古代城市其实都是海绵城市,后来由于人类自己将道路、广场等地面硬化,破坏了自然生态,阻滞了雨水下渗,产生了暴雨时的城市内涝,现在又回过头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希望通过“海绵公园”建设促进海绵城市新理念、新技术将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了解宣传古代镇江水文化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1)海绵公园设计和建设中要尽量体现镇江历史文化元素,在道路设计中在适当地段亦可将镇江传统典型的砖石铺砌道路应用到园区道路上来;公园的标识牌、构架等宜采用天然的岩石和木料,建筑材料也尽量采用自然材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公园绿化游憩空间设计中,更好地体现镇江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也可适当配置传统的井、塘、桥、路及雕塑小品,以营造一定的历史氛围;园中增加与镇江水文化有关的古代诗词等地域文化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区位设置碑廊,展示有关镇江历史水文化诗词。
   (2)关于镇江水生态水文化的历史展示可以通过展示中心集中系统表达。建议着手编制镇江海绵城市建设展览大纲,梳理城市发展脉络,明确展示城市水生态水文化历史、现代海绵技术应用和城市前景展望的相关内容细目,通过图文、实物、模型等和声光电现代展示手段集中展示。
希望《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付诸实施。通过“海绵公园”建设成就一个示范工程,促进海绵城市新理念、新技术将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