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6-19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任振棣
(2024年5月25日)
各位会员:
我受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关于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市人大党组领导下,围绕名城保护建设主题,深入调查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区域性历史文化学术研究
1.召开2023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2023年年会暨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70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62篇,内容涉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20多个方面。荣誉会长钱永波作了题为《学习党的二十大文件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论述的几点联想》的讲话,5位论文作者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会后,会长会议遴选整理“让镇江早日成为有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等部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报市人大党组决策参考,以期积极发挥研究会的智库作用,努力促使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2.积极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市社科联的理论研讨活动
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暨团体会员单位工作经验交流会,我会作了题为《双轮驱动,继往开来》的大会交流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兄弟学会专家的好评。
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我会报送了10篇论文,其中6篇全文收入论文集,入选篇数位居各团体会员前列。吴晓峰作了题为《试论隋代大运河开凿对镇江城市发展的贡献》的大会交流发言。会议期间,还对2021年“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的论文进行了表彰,我会邱隆洪的《“亚夫精神”传承的茅山红色文化基因及其时代意蕴》被评为优秀论文。
我会专家学者参加市社科联组织的金山学术沙龙活动,围绕“推进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题作交流发言。
3.扎实推进《镇江通史》编撰工作
2023年,《镇江通史》编撰进入初稿完成的关键阶段。为确保编撰质量和进度,研究会印制了第三版《镇江通史》各卷样章,供各卷主编及中华书局的编辑参考。分别于 5月、7月召开总主编会议和第七次主编工作会议,商议解决编撰中的一些问题,并组织主编与中华书局的编辑面对面交流,形成撰稿共识。2024年元旦前有4卷完成初稿。
2024年,《镇江通史》编撰进入审稿阶段。为充分吸收本市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防止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错漏,研究会在征询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遴选了10位镇江文史方面的专家组成我市主审团队,并于2023年5月召开主审团队会议,明确每位专家审稿重点,要求搜集掌握相关史料,为审稿做好准备。现已有4卷拿出初步审稿意见。
4.开展镇江东乡历史人物调研
近些年来,镇江东乡大港、大路、姚桥等地的历史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东乡的革命文化,对以赵声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将领的生平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对这一地区其他类别历史人物的研究,由于资料缺失,还处于垦荒阶段,少有问津。鉴于此,研究会组织开展东乡历史人物调研活动,成立课题组,对该地区重点历史人物王树勋的资料进行挖掘研究,形成《晚清举人王树勋述略》调研报告,并在《镇江日报》上摘要刊发,受到读者好评。 二、加强应用性课题研究
1.开展镇江与《春江花月夜》的调研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就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镇江的关系及其意义开展调研。课题组召开两次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赴瓜洲参观考察和交流,形成《镇江与<春江花月夜>》调研报告,分别在《中华网》和《京江晚报》上刊发,并被《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新闻》《新浪微博》和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等转载,社会反响较大,反映较好。
2.开展鹤林景区旅游发展的调研
由于受三年疫情和化解债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鹤林景区已建项目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展示和功能运用,基本处于空关状态,待建项目难以实施,景区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为此,研究会成立课题组,专门召开座谈会并实地考察,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形成《尽快发挥鹤林景区旅游功能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马明龙作出批示:“调研不仅仅对充分发挥原有的相关资源、完善相关文化功能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建议,也对镇江大旅游的思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市领导周凯、殷敏、武鸣分别率市文广旅局、国资委、交产集团、文旅集团和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赴现场办公,协调落实。
3.开展镇江市南乡地区历史文化调研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南乡历史文化,促进我市南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受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研究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南乡辛丰镇、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宜城街道、荣炳盐资源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开展调研,对研究范围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古街区、传统村落、名人故居、红色文化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策略和文旅融合开发利用的建议,形成《镇江市南乡地区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受到委托方的充分肯定。
4.开展共同富裕、儒商文化等调研
荣誉会长钱永波撰写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资产逻辑》一文,市委书记马明龙、市政协主席郭建分别作了批示。
为了促进镇江经济健康发展,研究会成立课题组,专题就传承儒商文化、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等问题开展调研,挖掘史实,联系当代,以助力镇江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推动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我会专家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召开的座谈会,就强化和完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提出了建议。我会多位专家参加了“古运河上段提升工程文化提升工作建议方案”课题研讨会,就进一步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和集中展示名人形象提出了建议。
三、加强学会建设
经过持续努力,在市民政局2023年委托省民政厅等部门对社会组织开展的评估工作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被评为4A等级。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于2023年10月被表彰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于2024年3月被评为“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2022—2023年度先进社团”,赵康琪被评为“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2022—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
1.加强思想建设
会长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并自觉贯彻落实到研究会的具体工作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围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名城保护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研究会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2.加强党建引领
在市社科联指导下,加强研究会功能性党支部建设。组织传达学习市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强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内容多、要求严,要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着重履行好政治学习、政治把关、发挥作用三项职责,引领学会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把论文、刊物、网站等政治关,积极发挥会员在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的作用。
3.加强宣传普及
在办好会刊、网站和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研究成果的同时,注重走向社会,宣传普及名城知识。
开展“镇江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时间上贯穿全年,对象上涵盖大中小学校。吴晓峰、徐苏、裴伟、彭义等先后走进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市高等专科学校、江南学校、江滨实验小学、红旗小学,分别就“六朝双璧辉映镇江,文选文心薪火相传”“漫谈镇江藏书楼”“跟着诗词游镇江”“1500年前的短视频——《世说新语》”等专题开展了10场讲座。讲座期间,座无虚席,互动踊跃,反响热烈,有效达成了活动初衷。承办学校十分重视这项活动,江科大组织5000名大一新生线上听取讲座,旨在引导外地学子了解镇江的文化根脉,增强热爱镇江的情感。
开展给孩子们送书活动。镇江实验学校的5名学生主动走进景区,为外地游客讲述镇江历史。为鼓励这些同学积极传播地域文化,我会4位同志特意前往该校与这几位同学及有关老师座谈,赠送了研究会编撰的书籍。
2023年,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在市区公共场所打造10个“文心书坊”,我会为先期设立的3个点位提供了编撰出版的地域历史文化类书籍,供市民阅读。
研究会还为镇江信缘康米山颐养院、扬中市博物馆、镇江市市区2023年考取南京大学的学生以及其他基层单位和相关研究者、会员、爱好者等赠送了书籍。并商定与扬中市博物馆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为镇江地域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承作出努力。
各位会员、同志们,2023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研究会在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社团高质量发展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在此,我代表理事会向重视、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市人大党组,向关心、助力研究会发展的市民政局、市社科联等部门和单位,向为研究工作奉献了心血的全体会员,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2024年工作作简要说明。
关于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和“两会”的工作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名城保护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为名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不断开创研究工作新局面。
1.召开2024年年会暨第二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67篇,内容涉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美丽镇江建设和城市更新中历史文脉的延续,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20多个方面。研讨会紧密结合镇江实际,开展书面和发言交流。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应。
2.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题研讨活动
围绕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街区保护”研讨主题,及早部署安排,组织会员撰写论文,让新人新作、优秀论文脱颖而出,力争报送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积极向省《炎黄文化》等刊物投稿,扩大我会学术研究的影响。
3.做好《镇江通史》审稿工作
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沟通,按照既定计划,倒排序时,通力合作,高效率、高质量推动审稿工作。既坚持精品意识,突出学术性,又做到通俗易懂、言出有据、涵盖广泛、重点突出,将《镇江通史》打造成一部地方史学精品。
4.筹划2025年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根据2024年学术研究计划,围绕全市重点,确定参考选题,及时下发《关于撰写论文的通知》。会长会议成员要带头,理事要担当,组长要督促,共同把论文组稿工作完成好。广大会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力求新意,多出优秀论文。
5.开展应用性研究
从名城保护建设的需要出发,围绕全市重点工程、城市更新和民生项目,主动与市有关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根据委托方要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咨询服务,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强的策划方案,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6.加强名城知识的宣传普及
坚持开展“镇江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并且不断推广延伸,创新活动方式。围绕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品牌,着力塑造“一校一品”特色文化,为大中小学校研学提供历史文化知识服务,为优化人文环境、培养时代新人服务,为提升镇江知名度、美誉度服务。
在市人大党组的领导下,研究会作为服务镇江现代化建设的智库之一,我们将坚持“传承、弘扬、创新”的办会方针,坚持写好“还原历史、走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文章,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再上新台阶,为交出“镇江很有前途” 的时代答卷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