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文化基因和城市形象

文化基因和城市形象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3-04-06      阅读数:
文化基因和城市形象
——例谈文史类社团建构与城市发展的理念耦合
裴伟
      2014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规划》中把人文城市建设作为单独章节列出,强调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调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人文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第19 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具体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保留历史肌理、空间尺度、景观环境。加强革命文物、红色遗址、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大遗址、石窟寺、重点文物古迹等保护利用,统筹做好整体保护、研究传承、展示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建设,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创新。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
      一个城市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必具的形象,是城市的血肉和骨架,而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尤如其精气神韵,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文化的个性和品位决定着城市的个性和品位,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定不是一个健全的适宜居民生存发展的城市,它的吸引力和魅力将大打折扣,发展的动力也受到制约。
      本文试以“文化基因和城市形象”为题,以2002 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以来, 连续四届理事会各项工作为例,展示社团的科学建构与城市的科学发展之间的理念耦合机制, 努力彰显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服务性内涵。
      “耦”字为左右结构,偏旁“耒””是中国起源最早的一种翻土农具,“耦”指两人并肩而耕,联合使用农具耕地。很显然,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交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现象。在这一新计算范式时代, 小到一个系统、大到一个行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打破制约各个关联要素有机耦合式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藩篱,加强集成式、融合式创新,形成综合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良好生态系统中,系统中每一个耦合要素方可内驱成势、乘势成长,进而推动系统本身演化完善。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 ;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社团既“在社(”从属于社会)发声,也“抱团(”跨界合作)发力。一些发达国家社团注重与政府的互动交流,作为决策共同体,社团是有别于公共部门的非营利组织,用来解决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及自愿性5 个特征。实践证明,文史社团服务创新的重点领域,应主要放在服务文化融合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服务文史工作者的能力、提高社团驱动创新能力上,应通过开展专业活动、拓宽资金来源、开放参与渠道、加强学术交流、主动服务社会等方式,提高社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早在上世纪90 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十分重视福州城市科学研究。他亲自出任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将城科会挂靠在市委政策研究室,给政研室增加2 名编制;政研室主任兼城科会秘书长,统筹政研室与城科会工作。如此构架, 二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习近平重视城科会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加强组织建设,聚集人才,尽可能多地把各方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吸收进来,发挥城科会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他率先垂范,先后写了20 多篇文稿,陆续发表在《福州城市科学》上。这为我们做好城市科学类社团发展前行悬挂出指路航灯。城市科学是以城市为对象、在高层次上研究城市和认识城市的科学, 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宏观决策的一种软科学。名城研究是城市科学与时俱进与历史文化古为今用的耦合体。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下简称“名城研究会”)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发掘镇江的历史文化遗产,探讨现代化建设与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 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的提高,为名城建设和保护提供建议、咨询 ;利用各种大众媒介,普及镇江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各界人士的名城意识 ;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推荐优秀研究成果 ;开展历史文化、工艺美术、园林建设等咨询服务。
      文化是有载体的,是讲传承的。城市也一样,也是有本有源的,有历史出处的。镇江有哪些历史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与现代城市发展有何关系?如何进一步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寻社团科学建构与城市科学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
      一、盘点文化基因的含量,坚定城市发展自信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这个根的基因会绵延生长成一座城市特定的人文气息、精神禀赋、历史传承,依托着文化古迹和历史遗产而存在,又蕴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这块热土上涌现出了众多精英、名人学士,发生了众多流传至今的故事,也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凝练了城市精神,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镇江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精粹与文化活力水乳交融。50 万年的人类史、3000 余年的建置史和1000 多年的漕运史串起了镇江文化的浩瀚辉煌,形成了镇江文化的独特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六个“更”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文化的作用无以复加。文化是治国方略和国家昌盛的最基本因素。因此,确立文化自信是镇江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决定着城市文化建设的眼光和格局。
      一个国家、民族或城市要确立文化自信,都有一个寻找和建立的过程,作为镇江市唯一以地方历史文化为综合研究对象的社团,人员跨行业、跨地籍、跨年段,要坚定社团人自己的文化自信,努力在深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总结提炼文化建设的“镇江路径”,展示文化改革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文化治理现代化和“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决策咨询。我们应该利用学术平台,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治理现代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保护与开发、江南名城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城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文化特色与品牌打造、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以及城市文化宣传推介等展开深入研讨,以期推出创新观点、思想和理论。
      二、厘清文化基因的特质,增强城市发展自觉
      自信是自觉的基础,自觉是自信的升华。事实上,作为镇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大实践“,三高一争”之所以成为镇江区域的积极探索,正是在于310 万镇江人民以高度的自觉,把落实“镇江很有前途”贯穿于“三高一争”全过程,强化“镇江跑起来” 的发展导向,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城市要想形成品格、展现特色,就需要在文化传承中创新,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体现城市精神的时代性。
      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软实力非常重要,尤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传承历史文化基因显得尤为紧迫。那么,文化基因有哪些特性?怎么理解文化基因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基因具有独立性、附着性和变异性,它的传承遵循着“双向化生”的机制,往往是依附在文字语言表述上,或借助音乐艺术等形式,对内影响人的价值观,对外影响人的行为举止。因此,传承和塑造鲜明的城市精神品质和文化气质,理应从镇江市历史文化资源上梳理,理应从历史精英人物的品格与精神上去探寻,尤其要重点挖掘在我们镇江世代传承的、最具江南特色的“文化精神”这一核心文化特质上去探寻。
      探寻镇江城市优秀文化基因的渊源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课题。提炼独具标识意义的镇江文化基因,不仅对清晰地域文化精神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有直接的学术理论支撑价值,还能促进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对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有催化之功。
      自信从来不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风貌,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拥有自信、秉持自信并坚守自信,才能真正增强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行动自觉 ; 而增强这样的理性觉悟,必将更大力度、更加主动地推动科学发展,为推动“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提供精神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先进文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镇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尚缺乏一个气质独特的城市印象。镇江一身的文化标 签,但尚缺少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毋庸讳言,镇江数量众多的文化资源,有不少或束之高阁、孤悬一隅,或藏于库房、深埋地下,尚未充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作为社团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遗产众多,但保护利用工作还相对滞后。由于认识水平、方法手段和财力保障等多方面原因,不少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妥善的保护,文化挖掘尚未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软硬实力还相对欠缺。
      文化不仅是古人留给今人的礼物,还应该是今人留给后人的礼物。我们要用现代人的智慧和先进手段,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既注重保护好文化遗址、历史街区、工商遗存、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注重保护好白蛇传传说、醋酿造工艺、古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更新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传承文化基因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护层面。文化资源需要保护,也需要利用,更需要更新,这才是文化基因传承的基本规律。通过更新改造、环境整治、功能转换、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挖掘和发挥历史街区建筑的综合效应。我们要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之心,保护好“城市山林”的山水环境及空间形态,保持好镇江特有的“吴楚要津”格局和历史风貌,延续好城市人文脉络和独特气质,让历史文化名城的恢宏气度得以再现。
      多年来,市名城研究会积极建议市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顶层设计,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按照城市整体格局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化古迹三个层次,串联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点线面城有机统一的历史文化空间网络。通过规划布局、保护性修复以及生态建设,努力“护其貌、扬其韵、传其神、铸其魂”。
      三、激活“文化+”地方基因,实现城市发展自强
      镇江这座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了优秀文化基因。那么,我们该如何继承优秀文化基因,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进一步讲好镇江故事、传播镇江声音,汇聚最大正能量、唱响时代最强音,为推动“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经过五届以来的社会团体运行,我们有了文化自信这样的思想“定力”,才能在成绩面前又清醒认识到未来的挑战,既不被表象所惑,也不为定见所缚,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走向自强,实现自强。
      笔者认为,我们在弘扬文化精神、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时,要综合兼顾优秀文化的理论传播与教育宣传,兼顾文化产业产品的创作与生产,兼顾文化精神的旅游宣传和国际文化形象传播等,要多头并举。一是要有文化品牌意识。要以文化精神来凝聚人心,尤其要从大力弘扬文化精神、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灵魂形象入手。二是启动探寻城市文化基因、传播城市文化精髓的研究与教育工程。策划、研究和构建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品牌的宣传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利用大数据手段,既突出镇江文化精神的核心知识系统,又要侧重对镇江文化精神的应用能力培养。三是挖掘镇江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优秀基因概念的物化和产业化。四是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启动文化品牌的国际化工程。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可供创新创意产业化的孵化点很多,除了国际文化旅游引导、国际文化学术交流和传播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文化元素品牌物化,形成镇江特色文化品牌,在历史文化街区、晚清民国建筑以及在独有的“三山一渡”、道教福地、米芾书法等上做文章,打造成国际品牌。
      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空前机遇。镇江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文化创新拓展了广阔空间。未来5 年镇江市将“厚植文明风尚,在更高层次彰显人文韵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创成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 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创成东亚文化之都、大爱镇江、书香镇江等人文标识更加凸显。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 年3 月1 日)。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的有力有效推进,又为文化创新厚培了丰沃土壤。要在与时俱进中推进文化理念创新,在彰显地域特色中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在遵循传播规律中推进文化形式创新,在运用互联网思维中推进文化业态创新。作为全市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社团,置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要充分发挥“思想库” 和“智囊团”的作用,真金不怕火炼,强化问题导向,弘扬创新精神,推进成果转化,在文化创新上继续深化研究,努力走在前列,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市文化学术活动品牌和社科成果交流平台。
      名城研究类社团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服务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服务公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服务文化旅游资源互融上来,基于名城类学术社团的自身特点,与城市发展机制进行充分耦合, 提出恰当的服务优化策略,推进社团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学术引领能力、提升产学研融合能力、提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融通能力,强化社团自身发展能力,矢志不负青山与青史,不废江河万古流!
(作者为镇江市教育局《镇江教育》编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