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镇江方志馆为例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镇江方志馆为例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9-13      阅读数: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以镇江方志馆为例
翁红霞 徐强
      近年来,镇江市史志部门与名城研究会等相关方面加强合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镇江历史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利用上取得新成果。
      中共镇江地方史馆、镇江方志馆(以下简称“两馆”)是由市史志办和市城建集团、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共建共管的“一地之总馆”。两馆于2019 年8 月1 日正式开馆。中共镇江地方史馆全景立体呈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镇江地区的革命史、建设史、发展史,镇江方志馆全方位展现和反映镇江历史、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和精华,为社会各界认识镇江、了解地情提供了重要窗口。本文以镇江方志馆为例,以“四个专”分析和总结其谋划、建设、运营、宣传等工作举措及取得的经验,以期对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依据专门文件,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摆上重要位置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 多年的文明史。建设一座展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展示浓郁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文脉、彰显城市活力的镇江方志馆,逐步成为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
      (一)学习相关文件,汇报争取支持
      2015 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12 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 -2020 年)实施方案》,明确“加强现有方志馆建设,……尚无方志馆的省辖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方志馆立项和建设”。2017 年6 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了《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市史志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得到有力支持。
      (二)前期调研摸底,开展项目论证
      2015 年2 月《镇江市志(1983-2005)》出版后,市史志办工作重点从依法修志转向依法用志和传志,加强修志成果运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同年,市史志办对省内已建成的方志馆进行调研。2016 年2 月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3 位人大代表提出《建设镇江方志馆建议》。市史志办成立课题组开展关于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建立“镇江方志馆”的研究,《拓展历史人文交流方式,让地方志文化“流动”起来》列入2016 年镇江市社科联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成果作为资政重要文章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
      (三)提出三套方案,建议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存量改造房
      2017 年6 月,市史志办向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镇江方志馆建设的请示》。7 月,市政府转请市规划局提出意见。8 月,时任镇江市市长张叶飞提出“加紧利用名人故居馆作为一种简易快速的办法”。市史志办经调研,提出三套方案报市领导,建议以历史文化街区存量改造房——西津渡街区玉山五号楼作为方志馆选址。
      (四)好中选优,锁定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沈公馆
      8 月,时任镇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建带领市委办、城建集团和规划、史志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就方志馆选址和建设进行实地察看和专题调研,指出方志馆建设“要在理念和机制上创新”。9 月,市史志办先后赴浙江、江苏6 个方志馆进行考察调研,近距离、多角度感受外地方志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形成调研报告。9 月30 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建第二次率队赴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研,大家一致同意,位于街区盆汤巷35 号的清代海关道台沈公馆(镇江市文物控制单位)作为镇江方志馆的选址。
      启示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依据专门文件,加强高位协调,从而妥善解决有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方面认识不统一、建设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当前如“十四五”规划纲要,部门、行业顶层设计文件,省级相关具体实施办法是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一方面,对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文件要及时梳理,学习领会,引作依据,“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调研,剖析问题,积极把有关项目、措施、意见、建议等纳入规划、计划、方案甚至法律、法规,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二、依托专家学者,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市史志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开展合作与交流,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度和权威性。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专项课题组除承担展陈大纲编纂外,还在方志馆建设、运营中进行跟踪服务。
      (一)研究拟订初步纲目,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根据镇江方志馆“三中心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即把方志馆建设成为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料收藏中心、地情研究咨询开发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宣传中心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史志办认真学习外地方志馆的展陈大纲,结合镇江实际,草拟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框架,征求全办人员、部分离退休的修志专家、相关文史专家意见。召开专题讨论会,分析研讨展陈大纲框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
      (二)委托名城研究会专家团队,开展战略合作
      为确保展陈内容体现地方特色,更加科学、严谨,市史志办于2017 年12 月委托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课题组编纂方志馆展陈大纲。研究会的领导高度重视,精选镇江市在历史文化、地情方面具有权威的老领导和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团队,于2018 年1 月赴方志馆进行现场调研。编纂专家全面系统分析镇江方志馆的客观实际,对展陈大纲结构进行优化,不断修改完善。同时对丰富的史料进行筛选,力图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特色鲜明的实物,将镇江历史上最精彩、最独特之处呈现给读者。
      研究会组织专家对展陈大纲进行多次研讨,前后修订达10 余稿,2018 年6 月形成初步文本。在10 月召开的两馆展陈大纲终审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大纲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脉络清晰。2021 年1 月,《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研究报告》作为应用性研究成果被评为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市政府表彰。
      (三)展陈大纲内容突出重点和唯一,凸显地域和时代特色
      按照地方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原则,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分建置沿革、山水名胜、物阜民丰、人文荟萃、教卫文体、民俗风情、方志赏鉴等七部分。首先,突出镇江的地域特色。由于展厅面积有限,选取发生在镇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人物、重要物品等进行展示。其次,突出时代特色。在展现方式上,不是单纯将现有的镇江史著作或方志、辞典等内容机械照搬,而是强调进行具象化的呈现,注重展陈形式的新鲜活泼,使展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互动接触式信息技术等相得益彰。
      (四)项目实施紧密配合,后期运营持续跟踪服务
      2019 年3 月项目实施后,大纲编纂人员与设计施工人员紧密配合,多次参与咨询论证,细化、调整或补充展陈内容,优化展陈方式。市名城研究会协助市史志办联系相关部门提供部分稀缺图片,研究会许多专家为方志馆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图片。3 位专家受聘为镇江方志馆顾问,为提高方志馆建设运营质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智力支撑。
      启示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人才,除善于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外,尤其要注重发挥历史文化领域本土专家学者的作用,在策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资源和信息共享,通过充分听取专家和权威人士意见,集思广益,更好地深挖内涵,创新方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得以彰显,为城市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委托专业公司,提高历史文化展示场馆建设运营水平
      市史志办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实施、存量盘活、财政投入、代建代管、节约高效、服务创新”的原则,在方志馆项目立项、可研批复后,从初步设计到概算审核,从EPC 招标到开工建设,从装饰方案到布展手段,从施工监理到结算审计,从共管合同签约到日常运营维护,都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保证了项目合法合规有序进行。
      (一)依法依规通过项目审批
      按照市领导对两馆项目必须“依法依规”的批示精神,市史志办成立项目工作组,聚全办之力,强力推进两馆建设。2018 年2 月,“史志馆装修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市发改委审批。
      (二)创新模式完成招标工作
      两馆建设项目采用EPC 模式,这不仅在镇江市属于首家,在全省方志馆建设上也属首例。
      2018 年5 月9 日,按照中共镇江市委专题《会议纪要》(第30 号)的要求,明确城建集团为代建单位。2019 年2 月,完成EPC 招标,确定中标单位,3 月正式进场施工。
      (三)组织实施场馆建设
      2019 年3 月,市史志办与设计施工方全面对接,专家团队、设计师等紧密配合,至6 月末, 完成制作展板、收集展柜展品、制作室外大型艺术品及多媒体展示系统等。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使展陈方式生动活泼,把方志馆做成“会说话的大辞典”。
      (四)有序开展日常运营管理
      市史志办受政府委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两馆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市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与市史志办签订合作共建协议、资产租赁合同、物业服务合同,负责所有业务活动的计划实施、人事安排等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市史志办成立两馆运营管理专项工作小组,与西津渡文旅公司进行对接,对两馆的日常运营活动、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监管,对主题活动进行业务指导。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将两馆纳入西津渡景区范围,实行综合一体化专业管理, 予以“强力保障+ 配套服务”。
      启示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相关场馆的建设和运营, 涉及多个流程、多项工作,专业性、法律性、程序性要求都很高,非单一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能完成。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相互合作,加强监管,既保证项目合法合规有序进行,又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真正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四、利用专业平台,提升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两馆是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让群众了解地域文化的专业平台,是赓续革命血脉、传承史志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两馆运营两年来,通过建设基地、接待参观、开展活动、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提升了镇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建基地、创荣誉
      中共镇江地方史馆被命名为第一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两馆先后列入“镇江市红色地图册”,镇江市红色阵地联盟,团市委“青年学习社”,《镇江党史学习教育地图册》,镇江党史研学精品线路,江苏亲子红色研学线路,“打卡地图学党史,传承思想献爱心”主题网络活动,红色地图“镇”研学——镇江市“暑期青少年党史学习不间断”活动,“镇江市党外知识分子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方志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市史志办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地级市代表作主题发言。
      (二)接待各界参观
      开馆至2021 年12 月末,接待参观团队893 批次,各类参观人员10.31 万人。2020 年、2021 年,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期间,两馆每天延长开放至晚上九点,累计参观人员1 万余人,其中国庆期间,每天参观人员最多时达800 人。不断有观众签名留言,对两馆给予高度评价。两馆已成为“四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镇江历史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三)开展系列活动
      围绕两馆队伍建设、红色文化宣讲、周年纪念、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活动。开展招募两馆讲解服务志愿者活动,开展试讲指导,适时组织上岗。2020 年,市史志办等编写的《初心·使命——新时代党课二十讲》一书在两馆举行首发式。开馆一周年,邀请老军人、老战士参观两馆和赠书。11 月,接待镇江籍院士家人参观两馆。12 月,开展《光绪丹徒县志》点校本首发式暨2020 年市史志办新闻发布会。
      2021 年,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两馆内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联合润州团区委和市城建集团等6 家国企组建“红领”联合志愿讲解团开展党史讲解志愿服务 ;在“镇江解放日”,联合镇江报业集团,启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点亮红色镇江全媒体新闻行动 ;邀请嵇直后人嵇钧生在馆内授课 ;在两馆举行《镇江党史知识简明读本》首发和《风雨百年 逐梦征程——镇江党史文献纪录片》首映仪式 ;“七一”前后举办“党史馆里学党史 夜读党史励初心”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加强媒体宣传
      《方志中国》杂志、中国社会科学网刊载两馆开馆消息 ;“学习强国”平台、央视多次报道社会各界参观党史馆情况 ;“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刊载的《依法依规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介绍两馆谋划、选址、建设、运营工作经验 ;《拓展方志文化宣传渠道》,介绍方志馆作用发挥情况。
      市级层面,以“镇江西津渡”公众号为载体,开设“镇江史志”专栏,将镇江史志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扩大两馆宣传;开馆日,《京江晚报》刊载《四代同堂展 一馆三千年》侧记 ;交汇点新闻、《镇江日报》等刊载每年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及各项重要活动等;金山网、《京江晚报》刊载两馆入选《镇江党史研学精品线路》;镇江日报社“点亮红色镇江”全媒体新闻行动首站采访来到两馆 ;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文广集团先后到两馆拍摄专题片,市文明办、社科联组织拍摄微视频、抖音号,等等。
      启示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要善于打造和运用好专业平台,通过地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专业历史文化展馆等重要载体和阵地,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要不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创新运营管理,采取建设基地、接待参观、开展活动、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定期不定期设计议题、主动发声、讲好故事,与相关部门、学会、文史爱好者、志愿者、新闻媒体等保持密切合作,及时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推荐优秀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赓续历史文化精神血脉,提升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
(作者翁红霞为市史志办四级调研员、方志处处长,徐强为市史志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