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盯紧“领头雁”加速“跑起来”

盯紧“领头雁”加速“跑起来”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1-05-21      阅读数:

盯紧“领头雁”加速“跑起来”
——也谈“宁镇扬一体化背景下镇江融合发展和跑起来态势中名城保护建设”

      研究“宁镇扬一体化”背景下镇江融合发展和“跑起来”态势中名城保护建设,决不能脱离“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背景。须知,“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已有一系列方针、措施出台并有大跨度、高质量的进展 。而在学术界也是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研究热潮。
      回顾一下过往,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层面已有两个规划相继出台 :一个是2010 年 5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确立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第二个是2016 年5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 年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面向全球、幅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或为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北美五大湖、日本东海道、欧洲西北部、英国中南部并肩的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更是再次强调了“一体化”“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两个关键词。由此,不难看到,讲“宁镇扬一体化”决不能背弃“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背景、大格局,不然必定自绑手脚、失于小格局、小气度。因此必须扬弃以往有关镇江的“异质化”内涵、外延发展的固有视域,必须牢牢盯紧上海为核心的“领头雁”,加快融入长三角第一层级的城市“群雁” 阵,从新的时空中找准位置,才可能在“跑起来”时认准标杆、认清路径、掌握节点,成为“第六世界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梳理历史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地历来在文脉传承、地方风物、注重于诗礼传家、倾向于文气精致的的审美情趣、兴商开埠、开放兴业等等方面,根基上有着同根同宗的基因,是千百年来同处江南的人民大众生息繁衍、营造经济发达、市镇勃兴的共同家园,有明一代即有“山水烟波、参赞化育”“八府一统”(即苏松常镇宁杭嘉湖)的向心力和一体感。现今,依据国家层面一再明确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战略部署,镇江“跑起来”的发展态势必须依此而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不断进取。对照现实,笔者认为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明确,才能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速“跑起来”。
      一是盯紧“领头雁”,步步不松劲。国家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幅射带动的核心作用……推动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沿江发展带……的聚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已经被列为“一核五圈四带” 时空发展大格局第一层级的名城镇江,也应当据此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站位,彻底扬弃以往“异质化”发展的旧有思维,盯紧上海这只“领头雁”,尽力提升自身标识度。目前最大的观点问题是必须全市上下统一认识,真心实意地确立以上海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理念,努力排除体制上、机制上的障碍,积极寻找协调、创新、智能一体化的途径才可能真正“跑起来”并“跑得快”。2019 年1 月,上海市内武康路一幢小楼( 须知是沪上景观打卡网红地)挂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办公室”牌子,成了三省一市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第一个突破行政区域的官方常设机构,并有三省一市工作人员驻会办公的办事平台。不仅如此,江苏苏、锡、南通、浙江湖州、嘉兴还派有专职联结员驻会参与工作。笔者两次上门问讯,可惜至今尚无镇江官方前去商洽事务。因此,为在“跑起来”上有所突破,切实加强与上海为核心的第一层面各城市的沟通联系、摸清同一层次相关城市动向不能不及早列入议事日程。
      二是扬已所长、重整创新资源。无可否认,长三角地区第一层级的8 个城市能级都很强, 虽说同根同宗,江南文化基因特色十分明显,但因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已是各具特色,并呈争相竞争之态。要在此态势下“跑起来”,必须扬已所长,重整创新资源。试举文化创新上一例 :去年上海一家民营剧团创作演出了音乐剧《白蛇惊变》,甫一出演即成“网红”,竞被江浙各地争相邀请巡演。巧合的是,没两个月,由中央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国内首部网上首演的音乐剧《一爱千年》又成了热剧,网上点赞圈粉无数。“白蛇传说”“水漫全山”本是土生士长的镇江特产,本应是名城一张耀眼光鲜的城市名片,虽说也曾投巨资推出过一部内容相似的音乐剧,但何以让人家占了头魁、夺了光彩?无论是绘制“长三角--- 新江南”的新文化版图,还是希翼在同一层级城市群中有所创新突破,镇江名城保护建设谱系重构、扬已所长、重整创新资源当是题中之义。总体而论,其中最具名城标识度的山水胜景、诗文遗存、口岸码头和“非遗”项目不仅见证了名城三千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发展轨迹,也鲜明凸显了江南文化中的“镇江积淀”。相比较而言,镇江文化能级集中度低,文化产业尚未串“链” 成“网”,在第一层次城市群中颇显差距。以上海为标杆,加速融入“长三角大仪网”(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信息通讯5G 通用平台、市场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互通互享机制等等跨世纪布局上,抓快抓好编制出具有镇江特色的产业和资源标识图谱,深耕长三角,形成全新、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三是扩大“幸福圈”、提高“获得感”。镇江历来以山水城市、风物咸宜,商肆繁华,车船便利的江南名城声名远播,那一派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的盛景是江南人文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章节,“春船载倚罗、千灯夜市宣”“墙帆竞卸泊、十里吹市声”当是昔日最形象的写照。环境天蓝地绿水清,城市充满活力,百姓安居乐业,一张卡可以跑遍长三角”是镇江媒体长三角访谈中一位市民的心声。国家规划长三角一体化蓝图,愿景在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这“幸福圈”里获得更多“存在感”“获得感”,应是“跑起来”的终极目标。2019 年底,笔者参加沪上一场“乡村振新----- 长三角的乡愁与未来”研讨会,最动人的一句话是“同一片江南大地,同一个梦中江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一方人也在重塑一方水土。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对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正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在新形式下的最好体观。对镇江人民来说,城市就是长江大运河滔滔不绝的流水,就是大市口、高铁站盛开的荧荧霓虹、火红买卖,就是周遭青山起伏、松翠莺啼,就是公道价实的住房、交通……期望着名城镇江在“跑起来”的矫健身姿中“有缘比邻,不分你我”,让广大老百姓更好的扩大“幸福圈”、不断提高享受生活、享受城市的存在感、获得感。
(作者为镇江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兼市社科联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