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宁镇扬一体化背景下 镇江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构建

宁镇扬一体化背景下 镇江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构建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宁镇扬一体化背景下
镇江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构建

徐  强等

  从国内外发达城市建设的历程看,综合交通体系属于“标配项目”且成效显著;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看,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必须依赖综合交通体系;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撬动力看,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带动性强,能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所以,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提升镇江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区域地位,加速宁镇扬一体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与宁扬两市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情况
  1.铁路方面。镇江与南京衔接的建成铁路有4条,分别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城际以及京沪铁路。目前规划、在建与南京、扬州衔接的铁路项目6个。其中连镇扬镇铁路镇江段在建,镇江长江大桥、跨京杭运河大桥等一系列重要节点工程推进顺利。《宁句线轨道交通共建协议》已于2017年11月25日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上签署,当天启动了开工仪式,2018年将全面开工建设。宁镇城际轨道项目已列入由中铁总公司编制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省发改委也明确表示支持项目列入《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省交通厅表示将把项目作为省2018年重点工作进行谋划,我市将于2018年深化规划研究,全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苏南沿江铁路和扬马城际已列入2018年宁镇扬一体化合作项目,其中南沿江城际项目工作上报待批,前期工作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扬马城际前期工作正在推进,省铁路办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方案研究。连镇扬镇铁路南延(镇宣铁路)正在开展预可研究。
  2.公路方面。镇江与南京、扬州衔接的高速公路有4条,分别是沪蓉、扬溧、宁常以及宁杭高速。近期规划建设项目2个,其中镇江长江大桥(五峰山过江通道)南北接线高速公路,已于2017年10月11日开工建设;规划宁盐高速公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镇江与南京、扬州衔接的国省干线公路有10条,其中与南京衔接的有104、312国道和243、122、340、002、338省道以及规划358省道,与扬州衔接的有243、462省道以及规划233国道,目前有关改造、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此外,连接镇江城区和扬州城区的润扬第二过江通道项目正在进行线型比选工作,力争2018年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3.港口水运方面。长江是宁镇扬三市的重要纽带,镇江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两大水系主通道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镇江已完成苏南运河“四改三”改造,加强与苏北航道沟通衔接,充分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同时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为契机,实施港口扩容提升工程,“一港七区”沿江港口布局基本形成。截至2016年底,镇江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1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7个;通过能力1.54亿吨,其中沿江港口通过能力1.42亿吨。2017年1-9月镇江港完成吞吐量11977万吨,同比增长7.8%;完成外贸吞吐量2574万吨,同比增长3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5万TEU,同比增长11.2%。
  4.航空方面。宁镇扬区域内,镇江可利用的国际机场有南京禄口机场和扬州泰州机场。镇江与周边机场(含常州奔牛机场)的联系主要依靠公路,直线距离均在100公里以内。
  5.枢纽方面。“十二五”期间,依托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镇江同步建成了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无缝衔接的镇江站和镇江南站两大综合客运枢纽。扬中和句容综合客运枢纽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结合连镇铁路建设,改建镇江东站(沪宁城际丹徒站),规划新建镇江新区站。镇江站南北一体化改造已完成工程建筑主体,镇江南站综合枢纽布局及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正在研究中。丹阳综合客运枢纽也在规划推进中。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待建铁路定位不明,区域铁路网络格局尚未形成。目前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实现城乡高效衔接为目标的高速铁路网络规划建设进入了全面提速发展的新阶段,然而现状宁镇扬地区铁路网络布局尚不完善,尤其是南沿江城际、扬马城际和镇宣铁路三条规划待建铁路,因功能定位不明确,与周边城镇空间、产业关系脉络未理清,使得宁镇扬地区网络化快速铁路互联互通尚未突破瓶颈,高铁效应发挥受限。
  2.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廊道欠缺,轨交与公路网络有待整合。以市域轨道和公路网络为主体的宁镇扬中心城区间交通廊道尚未健全。目前宁镇扬地区轨道交通主要依靠干线铁路,频次、时耗和成本均难以满足都市圈通勤要求,而市域轨道交通体系结构尚未明确,建设方案及建设时序尚未落实,中心城区间交通出行不能通过市域轨道体系进行快速集散,更谈不上市域轨道对宁镇扬一体化的空间支撑作用。而在中心城区联系的公路网络体系里,路网建设总体等级水平不高,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宁镇扬公路里程比重偏低,过江通道较少,城市型过江通道缺失,尤其由于发展诉求差异和运营机制未协调统一,存在毗邻地区局部公路节点衔接不畅、建设时序与建设标准不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出行准时、可靠要求。
  3.区域海港枢纽资源有待整合,港产城互动不足。随着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南京港口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放大,但镇江港相对周边港口的自然条件及深水优势将不复存在,镇江港口地位存在弱化风险。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南京被定位为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然而,现状宁镇扬地区推进国家区域战略的合力缺失,区域海港能级偏低,整体竞争力偏弱,总吞吐量规模与国内外其他大型综合港口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港口腹地较小,制约了港口发展。同时,港口间同质化竞争激烈,功能结构不尽合理,大型专业化泊位比重较低,一些重点港口公用码头泊位能力不足,而部分业主码头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宁镇扬组合港作为江海河联运咽喉节点的功能受到限制,国际运输能力偏弱,对外开放支撑作用不强。在岸线资源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岸线评估机制、使用准入门槛和有偿使用机制,导致港口岸线综合利用率低、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
  4.连片地区存在脱节,同城化交通服务有待协调。由于连片地区城市发展阶段及发展诉求的差异,使得连片地区铁路、公路等跨界交通设施存在脱节情况,且跨行政区协调成本较高,宁镇扬三地交通运营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同城化交通服务仍待进一步协调。如公交跨界线路较少,两地公交换乘点集中设置于两地行政边界处,尚未充分深入片区客运枢纽;交通运营管理政策存在协调缺失现象,公交、出租车跨界运营、管理政策空白;代建跨行政区市域轨道的投融资、运营管理机制和合作模式有待探索、完善和细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面临融资瓶颈。财政部2017年5月50号、2017年6月87号等文件相继出台,就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管理及规范PPP等事项作出相关规定,对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提出详细要求,地方政府平台再度进入强监管状态,对未来规划实施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产生重大影响。
  5.市域内交通体系与区域间交通设施的衔接配套不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有待提升。市域快速路网尚未贯通,中心城区与三辖市快速路建设滞后,中心城区辐射能力不强;各级道路发展不均,路网结构亟待优化。对照“两横两纵、一主四副”的生产力布局框架,支撑其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形成,产业用地布局与枢纽、道口结合不够紧密,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产业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超前谋划有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1.加强交通规划整合。一是将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纳入我市新的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中统一布局、统筹推进,注重交通体系建设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和对接,加强中心城区与西部、东部、西南、东南各片区的快速衔接以及片区之间的相互衔接,更加强化其对周边产业发展的撬动力和带动性,避免因为规划不匹配产生内耗。二是坚持交通自身铁公水空一体化整体规划与循序推进相结合,做好整体设计,超前规划,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三是推动省有关部门牵头,会同南京、扬州,合力开展宁镇扬交通一体化规划、扬子江城市群交通规划研究,加快绘制未来三市一体化发展蓝图。加强跨区域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尽快稳定交界处路线方案,做好预留预控。加强仙林—宝华、龙潭—下蜀、汤山-黄梅等跨界融合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
  2.健全项目协调机制。落实《宁镇扬一体化工作机制》要求,建立完善省级层面的三市三边、双边常态化高层深度协调和联动机制,真正打破行政壁垒,深化与南京、扬州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一批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同时,健全我市宁镇扬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实现市内外项目的高位协调、合力推进。加强资金统筹,一是积极争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申请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二是探索建立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基金,可采取“1+3”模式,“1”指省政府拿出部分引导资金,“3”指三市按比例交纳,由基金理事会实施领导,用于重大交通公共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政府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土地溢价和综合开发,逐步加大政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采取股权投资、PPP合作、基金跟投、政府发债、公司债券、注入金融资本等多种模式,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全面参与综合交通体系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3.推进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宁镇城际轨道项目建设,满足镇江与南京同城化发展需求。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加强镇江与南沿江城市间的快速客运联系。推进扬马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强与扬州城区、禄口机场的快速客运联系。优化镇宣铁路线位,提升与杭州联系便捷度。开展《镇江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强化中心城区与三辖市及重点城镇之间通勤客运交通联系,同时研究预留与宁镇、镇扬轨道交通对接通道。充分发挥铁路及轨道交通枢纽效应,带动辐射地区产业开发。
  4.优化公路交通网络。在对接南京方面,加快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做好122省道宁句交界处最后一处平交口的立交化改造。在对接扬州方面,加快233国道和462省道镇扬段规划建设,开展扬马城际与243省道过江通道共建的可行性研究,加强镇扬城市型通道研究,强化快速路对接。中心城区对接西部片区方面,突出高新区、润州工业园、高资、下蜀、宝华等节点之间联系,加快南徐大道西延建设。中心城区对接东部片区方面,强化新区、扬中和丹阳滨江城镇之间快速联系,推进346国道规划落地,开展金港大道镇江新区段快速化改造研究。西部片区与西南片区之间,加快266省道建设,构筑句容城区与下蜀镇快速联系通道;加快002省道、句容西部干线建设,融入南京城市外环,构筑句容城区与宝华镇快速联系通道。西南片区与东南片区之间,加快340省道句容段改造升级,实现句容南部与丹阳南部快速联系;加快358省道规划建设,有效串联句容南部、丹徒南部、丹阳南部,远期北延至扬中。东南片区与东部片区之间,加快523国道规划落地,解决扬中无国道问题,有效支撑跨江发展;规划新增镇泰高速南延段,加强跨江向北辐射。推进主城区快速路网构建,按照“外连一体、内聚成核”的战略,推进市域快速路系统构建,2020年前力争开工306省道(镇江东外环)、312国道宁镇段、240省道镇江段、122省道丹阳至句容段、338省道南徐大道段等快速路项目。
  5.深化港口融合发展。以宁镇交通融合发展日益加快、省港口集团组建为契机,探索宁镇港口联盟化发展路径,争取镇江港纳入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战略,尽力避免从“节点”变为“通道”。以提升区域港口竞争力为总体方向,加强宁镇扬各港口之间的利益联系,推进三市沿江岸线资源统筹利用,优化港口功能分工,共同构筑多式联运体系,共同提高港口配套服务水平,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共同建设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全面实施《镇江市“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十大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港口码头扩容升级,推进“一城一港”体制改革,有效遏制同质化无序竞争。
  6.提供同城公交服务。推进三市道路客运互联互通,构建以宁镇扬城际快巴和城市公交为主的公交体系,提供点点直达、站站停靠等多样化运输服务。整合三市城际公路客运资源,实行统一标准与调度运营,推进城市公交线路首末站跨市相互延伸。依托沪宁城际铁路,探索在宁镇间开行小编组、高密度、通勤化城际列车。加快发行宁镇扬公交“一卡通”,并逐步向城际轨道等领域延伸。支持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互设出租车回程载客点。优化至禄口机场、奔牛机场的专线班次服务,推进高桥与扬州头桥毗邻公交互联互通、镇扬汽渡过渡散客公交化接驳运输等项目建设。

(调研组:徐 强 郭 杰 姜劲松 邹辉明 华 丽 执  笔:姜劲松 邹辉明 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