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反思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反思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反思

杨宝成

    [提要]与扬州相比,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存在着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镇江名城保护的理念不明,另外一个就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空间概念不清。要做好镇江名城的保护工作,必须提出成熟的文物保护理念,尽早地划定名城的保护范围,特别是要规划出重点文物保护区。

[关键词]名城保护 空间概念 明确理念

    1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节目中,以《幸福扬州》为题,专门介绍了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感触甚多,久久不能平静。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之隔,似同姐妹,二者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呢?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镇江市文物保护工作做的也不少,特别在媒体宣传方面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特别是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生矛盾时,牺牲的迁就的往往是文保这一方。
    造成目前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名城保护的理念不明,另一个是名城保护的空间范围不清。
    要保护好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坚持与努力。扬州市历届领导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一个坚定而明确的理念:保护一座古扬州,建设一座新扬州。这一理念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理智的。依照这一理念去进行城市开发,不仅利于古城区的保护,亦利于新的城区开发。在城市建设中不仅可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可以省去大量的恼头的拆迁安置工作。
    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熟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据近日《中国文化报》报道,在法国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世纪至16世纪建造的古街巷区,其中包括200余栋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建筑。法国政府对专门规划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花费30年的时间建立了五座卫星城,从旧城迁出数十万人口。如今,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已经成为法国人的共识。法国已经有了清晰的古 代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古代民居的法规。
    扬州的城市建设与保护的口号是“保护一座古扬州,建设一座新扬州。”法国里昻政府则采取完好地保护古城区,再在其周边地区建设新的卫星城。镇江市城市建设与规划的理念是什么呢?据媒体介绍说,就是“拆掉一个新镇江,建设一个新镇江。”这个口号表面上很左,很时麾。但却是一个文化虚无主义的口号,完全不应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管理者的口号。而且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亦已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几年在镇江的老城区不是到处在大拆大盖吗?
镇江市老城区的地面上原先大都是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民居,在其地面下则埋藏着大量的唐宋元明时期的建筑遗存。“拆掉一个旧镇江”不仅拆掉了地面上晚期历史建筑,而且必然会毁掉地下早期的文化遗存。而最终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大部分遗存在地图上抺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个历史时代的建筑都有他的美学标准。在目前我们所盖的高楼大厦、火柴盒式的民居中,有几栋是有品味的、又凝聚着艺术韵味的作品,有几栋能称得上时代形象的艺术精华。如此速成的、粗糙的一个新镇江,数十年后就会变成一堆建筑垃圾。未来的一天,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向他的祖先发问,21世纪镇江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在那里?建筑不仅给人以艺术欣赏,还将带给你无穷的历史回味。从泰伯、仲雍奔吴,直至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镇江先民都曾留下了独具镇江特色的历史建筑,而如今所新建的那么多房子,镇江的艺术个性又体现在哪里。
    据我所知,扬州古城是有明确的保护范围的,但我至今还不知道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他的圈圈画在哪儿?镇江的建城史可追朔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大帝孙权筑铁瓮城,六朝时期在铁瓮城的东部修建了京口城。唐宋时期在京口城的基础上向南向西对城垣进行了扩建,形成了润州罗城。在原铁瓮城的左右两侧,各修了一座长方形小城,史称为夹城。这样,镇江的城垣就形成了三重城。因此,严格说来,这三重城的范围内都应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我在河南安阳做殷墟发掘与保护工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殷墟保护区范围近30平方公里。根据地下文物分布状况,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保护范围,即重点文物保护区、一般文物保护区,以及周边文物保护区。在重点文物保护区是不允许进行任何基建施工的的。一般保护区范围内如需搞基本建设,必须逐级向文物部门申报,直至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委派考古队在计划施工范围内进行全面考古钻探与发掘。在考古过程中如遇到重要文物古迹,必须报国家文物局,加以认真保护,而原先的基建施工方案需作相应修改。写到这里我想请教,作为国家级的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吗?在保护范围内,是否曾划分出重点文物保护区,即不准进行基建施工的区域。即使在一般文物保护区,是否严格履行国家制定的《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2010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对我市如意江南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破坏宋元粮仓的行为进行了爆光。 为此,我曾写过一篇小网文,对该事件发表了一点看法。网文中我指出 :“ 拆毁千年粮仓的祸根从规划双井路旧城区改造时就埋下了。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老城区地下埋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这已为近二十多年镇江城市考古的发掘成果所证实。”“在老运河沿岸其地下必然分布有重要的文化古迹。在这样的重点文物保护区范围内搞建设,理应先搞文物钻探,以后根据考古钻探及考古发掘的结果,再作规划建设,而不应像今天这样,先做好了规划,再钻探发掘,再建设。既然事先已经做好了总体规划,那么搞文物钻探无非是根据 《文物保护法》 在表面上走个程序。”
宋元粮仓发现以来,据说有关方面已召开过数次学术讨论会,但具体情况不甚了了。所以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他的学术意义。考古队已揭示的13座粮仓仅仅是宋元时期粮食储存基地的一部分,这一储粮基地究竟有多大,我们搞过全面钻探吗?这13座粮仓所储存的粮食是从哪里运来,又将运到哪里去?这一大型粮仓的管理者是谁,是属镇江地方政府,还是直属中央王朝。粮仓的粮食年年要装卸,码头在哪里?他又和京杭大运河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双井路街区所发现的宋元粮仓,我市的文史工作者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
    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中,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文物保护以及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已开发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可分为三个区,西区大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中区是原租界区的西式建筑,东区则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工厂。我常常一个人独自漫步于西津渡古街上,去体味已修复的古建筑原汁原味的文化韵味,探寻那些仿建的古建筑中所负载的历史意蕴。当然也曾思考东区那些大面积的现代联体仓库,又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内涵。
西津渡历名文化街区体量较小,还不能整体体现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既然是历史文化名城,就应保存有古代的街道、小巷、民居、庙观、衙署。位于江河交会处的镇江,历史上曾建有许许多多的桥梁、码头,而现今还保存有多少古桥梁、古码头。众所周知,没有上述这些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名城就失去了载体。
    最后我想说一下铁瓮城。这是我市所存留的唯一一座时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址,已有1800年建城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经过10余年的钻探发掘,发现了四周的城垣、城内遗存以及南城门的西侧墩。镇江市文管会为此曾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多次进行论证。2006年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所编制的铁瓮城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已经江苏省文物局和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当时设想,计划用5年时多一点时间,完成遗址附近的民居拆迁,城址发掘清理,城垣与城门的维修与复原等各项工作,总投资预算约4个多亿。如今三年过去了,此事如同一块石子丢在水里,濺起了一点浪花,就无声无息了。前几天听到刘建国同志说,原先搭盖在铁瓮城南城门的西侧考古发掘探方上的简易棚,因多年无人问津,现已垮塌。已发现的南城门遗存岌岌可危。听到这一消息,我唯有叹息。经济收入不如镇江的扬州,近年来能一口气拿出10多个亿来搞名城保护,为什么我们的镇江做不到。要讲历史文化名城,铁瓮城地区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从东汉末建城直至唐宋元明清一直是镇江的政治中心、历史文化的核心区。铁瓮城街区规模、建筑特点、文化底蕴、学术价值,要远远超 过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如能真正的把铁瓮城保护下来,并做好考古发掘与复原工作,那将为古老的镇江城,增添一个新亮点。
    保护铁瓮城刻不容缓。不要等城墙、城门都毁了,等四周都盖起高楼大厦。到那时,说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