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留住并展现利用好名城镇江特有的重要历史印记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留住并展现利用好名城镇江特有的重要历史印记
钱永波
镇江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发文审定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8年多来,镇江的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数十万年前有古人类活动开始,特别是从西周在这里封宜侯至今,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遣产,集中体现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上,其中大都得到有效保护、展现和合理利用。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对这些重要历史印记作一次系统梳理,把已经得到保护和展示的做得更好,尚未得到保护和展示或者做得不如人意的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结合城乡建设、园林建设、旅游开发、文化建设和科普工作,分期分批地做好这项工作,彰显镇江特色,讲好这些印记的故事,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镇江市区而言,建议从2015—2020年做好以下12篇文章:
一、做好南山莲花洞古人类遗址的文章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这里就发现了一些“龙骨”(即人类或动物的骨化石),因洞前有一石屏,状若莲萼,故名“莲花洞”,洞穴所在的山体也从此称为“白龙岗”。1981、2001、2010年,南京博物院和镇江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先后对这里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第一次考古发掘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有专业人员参与。根据出土的古人类臼齿、挠骨和动物化石,经加工的少量石器、骨器,以及所在堆积层的地质测定,最新认定年代为10万年~30万年之间,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我们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展室里,就看到中国古人类遗址上标有莲花洞遗址。因此,在此筹建莲花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除综合部分外,重点陈列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包括镇江莲花洞、句容放牛山、金坛和尚墩和南京汤山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考古成果。其中南京汤山、句容放牛山、金坛和尚墩的古人类遗址大体上与北京猿人的年代相当,距今30万年到50万年。至于镇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则可作简要展示,直至春秋时期吴国土著荆蛮人的复原头像(按照谏壁青龙山春秋大墓随葬奴隶男女青年头骨复原)。据我所知,苏州太湖三山岛古人类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末的(距今约11000年左右),可见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是如今的长江三角洲最早有古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何况,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项目。
二、做好丁岗镇断山墩台形遗址的文章
这里紧邻姚桥镇华山村,都属于新区,将两者同步进行保护、利用,更有价值。这里有1500年树龄银杏树,有被称为梁祝最早源头的华山畿爱情故事,加上宁镇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古村落台型遗址,就更有看头了。断山墩台形遗址早在1957年春就已发现,1981、1987年先后两次进行考古发掘,面积25000平方米,突出地面8米,出土各种陶器500多件,还有石器、铜器、人骨、兽骨等,时代为商周至春秋,1982年就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镇江地区(含丹阳、句容)普查的古村落台型遗址多达187处,如将这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整理,集中展示,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三、做好大港烟墩山西周宜侯夨等墓地遗址的文章
烟墩山因1954年发现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而闻名。经考古发掘,在烟墩山两座西周土墩墓中,共出土青铜器12件,其中宜侯夨簋有铭文126字,不仅是西周早期在宜地封侯的真实记载,而且也是当时实行井田制和奴隶制的佐证,从此镇江地域最早的建置,就从春秋时期的“朱方”前移到了西周早期的“宜”,也就是有建置年代从距今2500年以上(从公元前545年至今)增加到3000年以上(从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至今)。2013年3月,烟墩山西周土墩墓墓地已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现在这个地方在金东纸业的租地范围内,在这里建西周宜侯夨簋遗址公园,可以集中展示大港一带丰富的有关吴国早期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包括位于丹阳的同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吴国葛城遗址),还可以为金东纸业职工、顾客、邻近居民以至游客提供高品位的休闲、参观场所。
四、做好铁瓮城遗址的文章
经过前后十五年考古工作,铁瓮城遗址情况已基本清楚,而且有了一个保护利用规划,近几年来的保护措施也比较有力,现在正是逐步实施规划的时候。名城研究会也曾按时任市委书记史和平同志的要求,对铁瓮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铁瓮城保护和利用起步工程的建议》,并获得江苏省社科联2005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铁瓮城的保护和利用,总的应按周干峙、罗哲文等国家级专家论证的规划进行。这里说几点具体意见:一是铁瓮城的展示问题。铁瓮城是一座子城,周长1000多米,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7.5万平方米,折合7.5公顷。城墙保存完好的占4/5,西南角已基本无存,占1/5。随着1800多年的自然变迁,铁瓮城已被埋入地下。为凸现铁瓮战的建造特色,直观展示铁瓮城的形象,可在地面上建设西南角一段城墙(内外固以砖,里面堆土夯实)和南门、西门,并结合建设铁瓮城遗址博物馆。二是铁瓮城遗址公园应突出东吴文化,兼顾魏、蜀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三国文化中的韬略。我看过《三国智谋与现代商政》(上、下卷),其中将三国韬略列为25论、21家、192计,“包含着丰富的经世治国谋略、经营管理思想、用人韬略艺术和为人处世真谛,其中的得失成败,明鉴千古,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意可以考虑建设“韬略宫”,采用高新技术,展示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等壮观场面,从三国韬略中选择若干生动的故事,制作动画、漫画、电子游戏(ACG),传播三国谋略,启发人们的智慧。三是通过铁瓮城保护,恢复北固山前、中、后峰的连续性。铁瓮城的特点是“因山为叠,缘江为境”,山、水、城融为一体是铁瓮城最为独特之处。
五、做好南朝开创者刘裕的文章
刘裕世居京口,是南朝宋的创立者,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他从京口举义后,为消灭割据势力而进行统一战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我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宋魏时期全图》,南朝宋的疆土,北至汉中郡、南阳郡、青州、东莞郡,南面一直到南海郡,都属其版图,是东晋偏安以来最广大的时期。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在京口长大,以耕樵为生,后来参军,直至在京口举义(公元404年),他在这里前后40多年。在史志中,有不少刘裕的神话故事,还记载他在黄鹤山凿有“寄奴井”(或称“寄奴泉”、“龙泉”)。他称帝后,还在家乡建有丹徒宫,命收藏其躬耕时使用的农具,以及他贫贱时使用的布被等,仍然保持勤俭本色。尽管刘裕当皇帝只有两三年,但是京口举义后,他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大权,总共有18年。他的儿子刘义隆在位30年,因年号“元嘉”,被称为“元嘉之治”。范然同志2006年在论文《重光鹤林,功在千秋》中写到,中国人物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人物科主任刘凌沧画过刘裕的组画,分别名“梦鹤呈祥”“京口举义”“翦灭桓玄”“金戈铁马”“保卫京都”“不忘本色”,大体上展示了刘裕的人生。令人高兴的是,市交投公司委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策划的鹤林景区建设方案中,已将刘裕列为重要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给予这位出生于京口、耕樵于京口、举义于京口、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南朝开创者以应有的位置。
六、做好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文章
檀道济同样生于京口,是刘裕京口举义的参加者之一。东晋末年,从刘裕攻后秦,为前锋入洛阳,西进长安,屡立战功,智勇双全,威名甚重,官至征南大将军。在宋文帝刘义隆病重期间,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召檀道济入朝,被诬陷杀害。檀道济被捕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就是成语“自毁长城”的来历。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北魏曾南征至距建业不远的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长吁道:“若道济在岂至此!”至今檀道济在海内外仍有影响。檀道济后裔美籍华人、美国哈弗大学历史系硕士张檀2010年曾到镇江和山东金乡寻根问祖。檀道济祖籍在金乡,当时该县正建檀道济纪念馆和檀道济首创的“三十六计”主题公园。镇江现在仍有檀山路。原来在檀山下有檀王庙,也称檀道济庙,庙前还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素心腊梅。该庙遗址在今万科润园内,我们到现场看过,这里仍有条件建立“檀道济庙遗址碑”。我向市体育局潘文瑜同志建议过,在市体展中心前面山上的体育公园内,可增加檀道济的内容,设计一组亭廓檀树等。这座体育公园是建在修复后的“蛋山”上。据我考证,镇江解放前的史志上只记有檀山,并无蛋山;而1983年编印的《镇江市地名录》又只有蛋山,而无檀山;南山管委会张炳文同志是檀山人,这里开山采石时他父亲负责看管宕口,说这就是檀山。以前,檀山周围的自然村,以檀山命名的就有张檀山、钱吴檀山、袁檀山、朱邓檀山,可见檀山名气之大。即使不论山名,在公园里增加檀道济的内涵也是切合的,而且可以丰富其文化内涵。
七、做好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文章
柳永葬于镇江北固山下,早已成为词学界的通识,李金坤、沈伯素等同志分别于在2001、2005年年会上发表过论文,论据详实可信。柳永的故乡古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也认同此说。镇江文管部门会同园林部门选择北固山东麓建了一座纪会性的柳永墓,武夷山市建柳永纪念馆时,曾来此取土。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善于用民间语言和铺叙手法,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写人间离愁别恨,融入自己失意身世,情景交融,音律谐婉,当时流传甚广。我们可在北固山东麓柳永墓的基础上,加以修缮配套,丰富内涵。一是写好《重建柳永墓记》,根据南宋词人叶梦得《避暑录话》、明《镇江府志》和《丹徒县志》等的记载,着重写柳永游历中死于北固山寺,后来由润州知府王安礼筹葬、陈朝请承办,还出土过柳永的侄儿作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和玉蓖,当代辞学大家唐圭璋先生等也考定是葬在镇江。二是建柳亭及诗廊,展示著名柳词《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等。有研究者说柳永有一篇《临江仙》作于京口,进一步考证后也可一并选录。后代词人凭吊北固山柳永墓的词也可用。柳亭及诗廊可以建在柳墓附近,也可建在北固山西侧沿江岸种植的一排杨柳处,营造“杨柳岸,晓风残月”景象,江上还可置游船,让人观赏游览。
八、做好北宋文人园林—梦溪园的文章
镇江很重视梦溪园的保护。但是,现在的梦溪园,已不是沈括原来的梦溪园。孙小力著《咫尺山林》中说,沈括为自己的私人园林写了一篇《自记》,梦溪园有一庐、一轩、一阁、一斋、二亭、二堂,“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代表了北宋文人园林质朴的风格,可惜原来的园子没能保留下来,现在的梦溪园,原来只是一个祠园。值得庆幸的是,文化主管部门已有再建梦溪园的设想,有望结合老城区改造,创造条件实施。沈括的《梦溪笔谈》,最著名的是科技部分,被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称为十一世纪“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再建梦溪园时,可以考虑结合介绍镇江古代科技巨匠的故事,按照历史顺序,有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南朝宋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南朝梁炼丹家、医学家陶弘景,宋代百科全才沈括,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以及明代造园学家计成等。
九、做好黄鹤山米芾墓的文章
米芾少年时代就随迁到镇江,长子米友仁在《潇湘奇观图•自题》中就写有“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他父母都葬在黄鹤山。米芾墓在哪里?北宋时主要说葬长山,南宋后主要说葬在黄鹤山,南宋时的《京口耆旧传》《嘉定镇江志》都持此说,明、清也是如此。有两种分析:一种认为先葬长山,后米友仁迁到黄鹤山,靠近祖父母墓;另一种认为蔡肇写墓志铭时日期写的是“某日”,说明是入葬前所写,其实是葬在黄鹤山。现在长山已建“米芾书法公园”,黄鹤山宜于做好修缮米芾墓、重建米公菴这两件事,使之相互辉映。镇江的米芾墓只有黄鹤山一处,应加以完善,改善周边环境,建一“照壁墙”简要介绍史志上关于墓址的几种记载和墓志铭。台湾出版的《宋米芾墨迹》中有一幅字明确写到“米氏有菴在鹤林甘露二刹”。据此可以重建“米公菴”,陈列米芾铜雕像(朱庚成同志生前有一幅创作铜像的画稿,我认为符合米芾的风格,可供选用),米芾自画像,米芾、米友仁画作3—5件,米芾书法精品若干件,米芾著《宝晋英光集》《砚史》《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等(可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还可以陈列灵璧石等奇石,室外可用一相当的太湖石,置换文苑内路口的高大奇石,作“米芾拜石”立于室外,也可另找类似奇石。
十、做好林则徐与魏源在镇江商谈编纂《海国图志》的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约请魏源、龚自珍在镇江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见。1841年7月13日,道光皇帝发出遣戍令,将林则徐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7月下旬,他来到镇江,住在北固山附近的旅馆里,约在扬州赋闲的魏源到此晤谈。林则徐把在广东抗英时编译的《四洲志》、先后收集的《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月报》、粤东奏稿、有关西方枪炮、地理图样等介绍外国的文献交给魏源,嘱咐他编撰一部《海国图志》,以唤醒国人,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2008年出版的《部级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史鉴卷》中,也讲到“林则徐在镇江把资料都交给了魏源”,嘱咐他进一步收集资料,编写成书。邵纯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西出阳关》第四章“与魏源开眼论世界”中,更是详述了林则徐与魏源在北固山下“望江楼客栈”商谈编书的情况。魏源接受林则徐的委托,又收集大量资料,于1842年编成了《海国图志》50卷,1847年又增加到60卷,1852年定本是100卷,总共88万字。在这本巨著中,有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情况,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并提出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4卷,以及仿照西洋船炮的论述和图说。林则徐嘱托魏源编撰《海国图志》,对于呼喊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深远意义,可在北固山景区以圆雕或浮雕艺术展现这一历史片段。
十一、做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的文章
我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遭受西方列强的蹂躏,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同时也是我国从古代进入近代的转折点。正如恩格斯在《致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的信中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镇江的这段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尚存的,除国家级文保单位英国领事馆外,还有工部局建筑、税务司公馆建筑、三家外国洋行建筑、原海关宿舍、教堂、邮局建筑、西侨公墓遗址等。这些遗存大都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完全有条件建立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史料陈列馆;鉴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保卫战与此密切相关,也可合为一馆。
十二、做好镇江地质科普的文章
镇江的地层齐全、出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典型,矿藏种类多,据说市国土资源局有筹建镇江地质博物馆的设想,我很赞成。2002年,市科协、地学会和名城研究会曾办过一次《镇江地学科普展览》,参观者有8000人。后来,我们编撰的一套《镇江研究丛书》第一册《千古江山》,主要也是写镇江的自然条件。就镇江地质而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项:一是沧海桑田的巨变,原来宁镇地区两亿年前后是浅海,印支造山运动(距今2.25亿年到1.9亿年)、燕山构造运动(距今1.9亿年到7千万年)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地质活动,才造成了如今的宁镇山脉、茅山山脉。二是“长江大断裂”,根据科学测定和推算,宁镇地区的长江已有2300万年。三是宁镇山脉是我国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取得了包括李世光的“山字型构造”等一系列科研成果。镇江的地质科普,不仅可以建成很有特色的室内馆,而且可以选定几处不同类型的露天馆,如南山高崇寺附近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形态等就很有看头。
以上这些事,轻重难易不一,宜于在名城保护和建设中,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有些一两年办成,有些需用三五年。我们历来主张积极保护,古为今用,为现代人服务。凡是文保单位的,依法办事;原物不存的,有条件的在原址重建,没有可能的在意境相似处重建;也有些无原址原物可考,仅有文字记载的,则可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加以运用。这十二件事做好了,我们相信,一定能为镇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加光彩!
(作者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
钱永波
镇江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发文审定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8年多来,镇江的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数十万年前有古人类活动开始,特别是从西周在这里封宜侯至今,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遣产,集中体现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上,其中大都得到有效保护、展现和合理利用。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对这些重要历史印记作一次系统梳理,把已经得到保护和展示的做得更好,尚未得到保护和展示或者做得不如人意的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结合城乡建设、园林建设、旅游开发、文化建设和科普工作,分期分批地做好这项工作,彰显镇江特色,讲好这些印记的故事,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镇江市区而言,建议从2015—2020年做好以下12篇文章:
一、做好南山莲花洞古人类遗址的文章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这里就发现了一些“龙骨”(即人类或动物的骨化石),因洞前有一石屏,状若莲萼,故名“莲花洞”,洞穴所在的山体也从此称为“白龙岗”。1981、2001、2010年,南京博物院和镇江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先后对这里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第一次考古发掘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有专业人员参与。根据出土的古人类臼齿、挠骨和动物化石,经加工的少量石器、骨器,以及所在堆积层的地质测定,最新认定年代为10万年~30万年之间,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我们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展室里,就看到中国古人类遗址上标有莲花洞遗址。因此,在此筹建莲花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除综合部分外,重点陈列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包括镇江莲花洞、句容放牛山、金坛和尚墩和南京汤山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考古成果。其中南京汤山、句容放牛山、金坛和尚墩的古人类遗址大体上与北京猿人的年代相当,距今30万年到50万年。至于镇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则可作简要展示,直至春秋时期吴国土著荆蛮人的复原头像(按照谏壁青龙山春秋大墓随葬奴隶男女青年头骨复原)。据我所知,苏州太湖三山岛古人类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末的(距今约11000年左右),可见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是如今的长江三角洲最早有古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何况,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项目。
二、做好丁岗镇断山墩台形遗址的文章
这里紧邻姚桥镇华山村,都属于新区,将两者同步进行保护、利用,更有价值。这里有1500年树龄银杏树,有被称为梁祝最早源头的华山畿爱情故事,加上宁镇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古村落台型遗址,就更有看头了。断山墩台形遗址早在1957年春就已发现,1981、1987年先后两次进行考古发掘,面积25000平方米,突出地面8米,出土各种陶器500多件,还有石器、铜器、人骨、兽骨等,时代为商周至春秋,1982年就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镇江地区(含丹阳、句容)普查的古村落台型遗址多达187处,如将这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整理,集中展示,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三、做好大港烟墩山西周宜侯夨等墓地遗址的文章
烟墩山因1954年发现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而闻名。经考古发掘,在烟墩山两座西周土墩墓中,共出土青铜器12件,其中宜侯夨簋有铭文126字,不仅是西周早期在宜地封侯的真实记载,而且也是当时实行井田制和奴隶制的佐证,从此镇江地域最早的建置,就从春秋时期的“朱方”前移到了西周早期的“宜”,也就是有建置年代从距今2500年以上(从公元前545年至今)增加到3000年以上(从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至今)。2013年3月,烟墩山西周土墩墓墓地已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现在这个地方在金东纸业的租地范围内,在这里建西周宜侯夨簋遗址公园,可以集中展示大港一带丰富的有关吴国早期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包括位于丹阳的同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吴国葛城遗址),还可以为金东纸业职工、顾客、邻近居民以至游客提供高品位的休闲、参观场所。
四、做好铁瓮城遗址的文章
经过前后十五年考古工作,铁瓮城遗址情况已基本清楚,而且有了一个保护利用规划,近几年来的保护措施也比较有力,现在正是逐步实施规划的时候。名城研究会也曾按时任市委书记史和平同志的要求,对铁瓮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铁瓮城保护和利用起步工程的建议》,并获得江苏省社科联2005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铁瓮城的保护和利用,总的应按周干峙、罗哲文等国家级专家论证的规划进行。这里说几点具体意见:一是铁瓮城的展示问题。铁瓮城是一座子城,周长1000多米,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7.5万平方米,折合7.5公顷。城墙保存完好的占4/5,西南角已基本无存,占1/5。随着1800多年的自然变迁,铁瓮城已被埋入地下。为凸现铁瓮战的建造特色,直观展示铁瓮城的形象,可在地面上建设西南角一段城墙(内外固以砖,里面堆土夯实)和南门、西门,并结合建设铁瓮城遗址博物馆。二是铁瓮城遗址公园应突出东吴文化,兼顾魏、蜀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三国文化中的韬略。我看过《三国智谋与现代商政》(上、下卷),其中将三国韬略列为25论、21家、192计,“包含着丰富的经世治国谋略、经营管理思想、用人韬略艺术和为人处世真谛,其中的得失成败,明鉴千古,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意可以考虑建设“韬略宫”,采用高新技术,展示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等壮观场面,从三国韬略中选择若干生动的故事,制作动画、漫画、电子游戏(ACG),传播三国谋略,启发人们的智慧。三是通过铁瓮城保护,恢复北固山前、中、后峰的连续性。铁瓮城的特点是“因山为叠,缘江为境”,山、水、城融为一体是铁瓮城最为独特之处。
五、做好南朝开创者刘裕的文章
刘裕世居京口,是南朝宋的创立者,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他从京口举义后,为消灭割据势力而进行统一战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我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宋魏时期全图》,南朝宋的疆土,北至汉中郡、南阳郡、青州、东莞郡,南面一直到南海郡,都属其版图,是东晋偏安以来最广大的时期。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在京口长大,以耕樵为生,后来参军,直至在京口举义(公元404年),他在这里前后40多年。在史志中,有不少刘裕的神话故事,还记载他在黄鹤山凿有“寄奴井”(或称“寄奴泉”、“龙泉”)。他称帝后,还在家乡建有丹徒宫,命收藏其躬耕时使用的农具,以及他贫贱时使用的布被等,仍然保持勤俭本色。尽管刘裕当皇帝只有两三年,但是京口举义后,他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大权,总共有18年。他的儿子刘义隆在位30年,因年号“元嘉”,被称为“元嘉之治”。范然同志2006年在论文《重光鹤林,功在千秋》中写到,中国人物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人物科主任刘凌沧画过刘裕的组画,分别名“梦鹤呈祥”“京口举义”“翦灭桓玄”“金戈铁马”“保卫京都”“不忘本色”,大体上展示了刘裕的人生。令人高兴的是,市交投公司委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策划的鹤林景区建设方案中,已将刘裕列为重要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给予这位出生于京口、耕樵于京口、举义于京口、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南朝开创者以应有的位置。
六、做好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文章
檀道济同样生于京口,是刘裕京口举义的参加者之一。东晋末年,从刘裕攻后秦,为前锋入洛阳,西进长安,屡立战功,智勇双全,威名甚重,官至征南大将军。在宋文帝刘义隆病重期间,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召檀道济入朝,被诬陷杀害。檀道济被捕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就是成语“自毁长城”的来历。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北魏曾南征至距建业不远的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长吁道:“若道济在岂至此!”至今檀道济在海内外仍有影响。檀道济后裔美籍华人、美国哈弗大学历史系硕士张檀2010年曾到镇江和山东金乡寻根问祖。檀道济祖籍在金乡,当时该县正建檀道济纪念馆和檀道济首创的“三十六计”主题公园。镇江现在仍有檀山路。原来在檀山下有檀王庙,也称檀道济庙,庙前还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素心腊梅。该庙遗址在今万科润园内,我们到现场看过,这里仍有条件建立“檀道济庙遗址碑”。我向市体育局潘文瑜同志建议过,在市体展中心前面山上的体育公园内,可增加檀道济的内容,设计一组亭廓檀树等。这座体育公园是建在修复后的“蛋山”上。据我考证,镇江解放前的史志上只记有檀山,并无蛋山;而1983年编印的《镇江市地名录》又只有蛋山,而无檀山;南山管委会张炳文同志是檀山人,这里开山采石时他父亲负责看管宕口,说这就是檀山。以前,檀山周围的自然村,以檀山命名的就有张檀山、钱吴檀山、袁檀山、朱邓檀山,可见檀山名气之大。即使不论山名,在公园里增加檀道济的内涵也是切合的,而且可以丰富其文化内涵。
七、做好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文章
柳永葬于镇江北固山下,早已成为词学界的通识,李金坤、沈伯素等同志分别于在2001、2005年年会上发表过论文,论据详实可信。柳永的故乡古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也认同此说。镇江文管部门会同园林部门选择北固山东麓建了一座纪会性的柳永墓,武夷山市建柳永纪念馆时,曾来此取土。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善于用民间语言和铺叙手法,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写人间离愁别恨,融入自己失意身世,情景交融,音律谐婉,当时流传甚广。我们可在北固山东麓柳永墓的基础上,加以修缮配套,丰富内涵。一是写好《重建柳永墓记》,根据南宋词人叶梦得《避暑录话》、明《镇江府志》和《丹徒县志》等的记载,着重写柳永游历中死于北固山寺,后来由润州知府王安礼筹葬、陈朝请承办,还出土过柳永的侄儿作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和玉蓖,当代辞学大家唐圭璋先生等也考定是葬在镇江。二是建柳亭及诗廊,展示著名柳词《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等。有研究者说柳永有一篇《临江仙》作于京口,进一步考证后也可一并选录。后代词人凭吊北固山柳永墓的词也可用。柳亭及诗廊可以建在柳墓附近,也可建在北固山西侧沿江岸种植的一排杨柳处,营造“杨柳岸,晓风残月”景象,江上还可置游船,让人观赏游览。
八、做好北宋文人园林—梦溪园的文章
镇江很重视梦溪园的保护。但是,现在的梦溪园,已不是沈括原来的梦溪园。孙小力著《咫尺山林》中说,沈括为自己的私人园林写了一篇《自记》,梦溪园有一庐、一轩、一阁、一斋、二亭、二堂,“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代表了北宋文人园林质朴的风格,可惜原来的园子没能保留下来,现在的梦溪园,原来只是一个祠园。值得庆幸的是,文化主管部门已有再建梦溪园的设想,有望结合老城区改造,创造条件实施。沈括的《梦溪笔谈》,最著名的是科技部分,被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称为十一世纪“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再建梦溪园时,可以考虑结合介绍镇江古代科技巨匠的故事,按照历史顺序,有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南朝宋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南朝梁炼丹家、医学家陶弘景,宋代百科全才沈括,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以及明代造园学家计成等。
九、做好黄鹤山米芾墓的文章
米芾少年时代就随迁到镇江,长子米友仁在《潇湘奇观图•自题》中就写有“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他父母都葬在黄鹤山。米芾墓在哪里?北宋时主要说葬长山,南宋后主要说葬在黄鹤山,南宋时的《京口耆旧传》《嘉定镇江志》都持此说,明、清也是如此。有两种分析:一种认为先葬长山,后米友仁迁到黄鹤山,靠近祖父母墓;另一种认为蔡肇写墓志铭时日期写的是“某日”,说明是入葬前所写,其实是葬在黄鹤山。现在长山已建“米芾书法公园”,黄鹤山宜于做好修缮米芾墓、重建米公菴这两件事,使之相互辉映。镇江的米芾墓只有黄鹤山一处,应加以完善,改善周边环境,建一“照壁墙”简要介绍史志上关于墓址的几种记载和墓志铭。台湾出版的《宋米芾墨迹》中有一幅字明确写到“米氏有菴在鹤林甘露二刹”。据此可以重建“米公菴”,陈列米芾铜雕像(朱庚成同志生前有一幅创作铜像的画稿,我认为符合米芾的风格,可供选用),米芾自画像,米芾、米友仁画作3—5件,米芾书法精品若干件,米芾著《宝晋英光集》《砚史》《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等(可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还可以陈列灵璧石等奇石,室外可用一相当的太湖石,置换文苑内路口的高大奇石,作“米芾拜石”立于室外,也可另找类似奇石。
十、做好林则徐与魏源在镇江商谈编纂《海国图志》的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约请魏源、龚自珍在镇江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见。1841年7月13日,道光皇帝发出遣戍令,将林则徐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7月下旬,他来到镇江,住在北固山附近的旅馆里,约在扬州赋闲的魏源到此晤谈。林则徐把在广东抗英时编译的《四洲志》、先后收集的《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月报》、粤东奏稿、有关西方枪炮、地理图样等介绍外国的文献交给魏源,嘱咐他编撰一部《海国图志》,以唤醒国人,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2008年出版的《部级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史鉴卷》中,也讲到“林则徐在镇江把资料都交给了魏源”,嘱咐他进一步收集资料,编写成书。邵纯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西出阳关》第四章“与魏源开眼论世界”中,更是详述了林则徐与魏源在北固山下“望江楼客栈”商谈编书的情况。魏源接受林则徐的委托,又收集大量资料,于1842年编成了《海国图志》50卷,1847年又增加到60卷,1852年定本是100卷,总共88万字。在这本巨著中,有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情况,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并提出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4卷,以及仿照西洋船炮的论述和图说。林则徐嘱托魏源编撰《海国图志》,对于呼喊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深远意义,可在北固山景区以圆雕或浮雕艺术展现这一历史片段。
十一、做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的文章
我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遭受西方列强的蹂躏,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同时也是我国从古代进入近代的转折点。正如恩格斯在《致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的信中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镇江的这段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尚存的,除国家级文保单位英国领事馆外,还有工部局建筑、税务司公馆建筑、三家外国洋行建筑、原海关宿舍、教堂、邮局建筑、西侨公墓遗址等。这些遗存大都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完全有条件建立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史料陈列馆;鉴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保卫战与此密切相关,也可合为一馆。
十二、做好镇江地质科普的文章
镇江的地层齐全、出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典型,矿藏种类多,据说市国土资源局有筹建镇江地质博物馆的设想,我很赞成。2002年,市科协、地学会和名城研究会曾办过一次《镇江地学科普展览》,参观者有8000人。后来,我们编撰的一套《镇江研究丛书》第一册《千古江山》,主要也是写镇江的自然条件。就镇江地质而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项:一是沧海桑田的巨变,原来宁镇地区两亿年前后是浅海,印支造山运动(距今2.25亿年到1.9亿年)、燕山构造运动(距今1.9亿年到7千万年)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地质活动,才造成了如今的宁镇山脉、茅山山脉。二是“长江大断裂”,根据科学测定和推算,宁镇地区的长江已有2300万年。三是宁镇山脉是我国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取得了包括李世光的“山字型构造”等一系列科研成果。镇江的地质科普,不仅可以建成很有特色的室内馆,而且可以选定几处不同类型的露天馆,如南山高崇寺附近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形态等就很有看头。
以上这些事,轻重难易不一,宜于在名城保护和建设中,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有些一两年办成,有些需用三五年。我们历来主张积极保护,古为今用,为现代人服务。凡是文保单位的,依法办事;原物不存的,有条件的在原址重建,没有可能的在意境相似处重建;也有些无原址原物可考,仅有文字记载的,则可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加以运用。这十二件事做好了,我们相信,一定能为镇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加光彩!
(作者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
- 上一篇:中山东路地下桥、河、城遗迹的考古与利用
- 下一篇:为 有 经 营 城 市 活 水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