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试述运粮河的文化与建设

试述运粮河的文化与建设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试述运粮河的文化与建设
            马万顺 王礼刚
 
  【提 要】  便民河是乾隆年间,为避长江黄天荡急流之险,滨横长江南岸开凿,镇江通往南京的运河。运粮河是便民河最东端的一段。自清以来,运粮河沿岸成为镇江西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镇江工业从这里起步。
  【关键词】  运粮河 文化 利用
 
便民河、运粮河的开凿
  便民河 沈敦兰《重浚金山便民河记》写道:“长江之险,波涛极天。当其放乎中流,狂风猝至,舟子叫号,无所施力斯。”镇江至南京长江段江阔浪险,又有黄天荡急流之险,行舟总是胆颤心惊。为行舟安全,乾隆年间,廵抚吴坛奏开便民河。便民河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 滨横长江南岸浚开。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用了三年时间,便民河就通航了。
  便民河,又名新开河、便民港、运河、运粮河、漕河、倒浆河、刀枪河。便民河东自镇江之西簰湾师古滩,迳高资、桥头、下蜀、龙潭,达古上元县栖霞山下碾驼坝,全长约60公里。
  便民河是历史上镇江至南京第三条水运航道,与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和南朝梁天监年间开凿的“破岗渎”“上容渎”不同。“破岗渎”为防范魏军袭击,且避大江风险开凿。“上容渎”由南朝梁忌讳之因开凿。二渎皆为阶梯航道。而运粮河仅是为避大江风险而开凿。人们可能要问, “破岗渎”“上容渎”为什么不在便民河位置上开凿,而要翻山越岭呢?因为在汉末、南朝时,沿江便民河航道还没有形成陆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自老颧嘴度白沙,横阔三十余里,俗呼黄天荡。《舆程记》:黄天荡一带大江,阔四十里。”所以,京师与三吴地区的运输,航道唯有二渎翻山越岭。
  便民河“上通荆襄,下接湖海,乱流而渡,浮淮达济,绾谷京师,一日之中,帆樯往来,殆以千计。”便民河如此功能,显示了国力所在,造就了国泰民安,社会祥和之景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已74岁高龄的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赐便民河名为“便民港”。
  乾隆皇帝何以赐河曰港呢?因为,“港”亦是河,不仅可以行舟,而且泊船,是安全祥和之域,船民有归“家”之感。“时苟得一支河,可以避泊其中,是不啻出沟壑而衽席之也。”而且,便民河又起到旱涝引排之功能。感慨之中,乾隆皇帝作《由便民港舟至栖霞山行馆即事有咏》诗一首:
发以寅而到以申,舟行百里未劳身。
此言讶不当出我,执役犹应念众人。
漫向青山论今昔,最欣绿水涤精神。
迎銮老幼胥欢忭,自审如何称便民。
  乾隆皇帝便民河诗还有:《便民港纪事》《登栖霞最高峯眺望作歌》诗。
  运粮河 便民河东端入江口至高资段称运粮河。清末,高资马桥口等处坍江,便民河部分河段陷入长江,运粮河始为两头通江。由高资九摆渡江口至新河入江口全长12.8公里。民国期间,九摆渡,十摆渡坍江。1978年,运粮河疏浚治理,西入江口由高资改到八摆渡,至东入江口(镇江老港),长9.95公里。
  运粮河紧邻古城,为繁华河段。水系亦有18条正、支沟,御桥港集长山、五洲山之水,金山大圩圩区河网,积水面积达54平方公里。
  运粮河(便民河)东入江口,自开凿后历经了三次变化。《京口山水志》记载:便民河“自县西簰湾师古滩,迳句容之龙潭,达上元栖霞山下碾驼坝。”据此记载,便民河入江口在簰湾师古滩。据了解,师古滩就在现在金山桥附近。及至咸丰年间,金山四面陆续涨沙,江水刷沙成河,便民河延伸由金山河入江。同治初,金山河淤浅,舟不能通,亦难停缆。同治八年(1869年),开新河一道,故名新开河,上接老鹳河,下接金山河,在现在金山桥处形成三叉河。金山河于本世纪初才被完全填埋。在桃园新村垃圾中转站位置,还保留着金山河河堤遗迹。
 
运粮河两岸的发展
  工业落户河畔 运粮河不仅仅是船舶的避风港,更重要的,运粮河是镇江至南京一条十分安全的漕运航道。运粮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天南地北能人巨贾,运粮河两岸工、商、农、林业等快速发展,镇江工业从这里起步。
  第一个落户在运粮河畔的工业企业是大纶缫丝厂。大纶缫丝厂,是光绪乙未年(1895),清政府商部注册企业,经理张勤夫。大纶缫丝厂在镇江很有名气,由于镇江是江苏省省会,很多机构也想攀附大企业,1930年国民党江苏省干训班设到了这里,改名大纶丝厂街叫干训路。1937年,江苏省拟筹建省立缫丝厂,想在大纶缫丝厂的基础上提振一下镇江工业,复兴江绸地方产品。可恨的是,日本侵略到了镇江,这个梦想由此破灭。
  大源油厂也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由陈子英、朱朗轩、于德甫、于立三、于筱川、钱蓬仙、于少甫等七人,于民国二年(1913),购买西门外荷花塘王西星房屋创建,经理陈子英。大源油厂于民国三年(1914)在商部注册。大源油厂豆饼销售到闽、广、江、浙各省,豆油近销在本埠食户,远销往东洋。产品曾经获得江苏省第一次地方物品展览会一等奖。
  新河西岸的面粉厂,创建民国三年(1914年),1931年改组为镇江贻成新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占地58亩。附近民众居住形成巷道后,以贻成取为巷名。江南江北农户都在这里加工、兑换面粉,大小麦船停满了河道。
  镇江簰筏、木材市场亦布于此,新河两岸的东大街、西大街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帆樯林立、灯火连江。”的繁荣景象。
  新河南岸的镇江火柴厂,创办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43亩。火柴厂原有两家,一家叫荧昌火柴厂,一家叫燧生火柴厂。燧生火柴厂后来停办,财产推盘给了内河贸易公司。内河贸易公司,由美商经办,在新河大街吴园旁。民国和建国后,镇江火柴厂还是全国有名的、比较大的火柴企业,火柴销售全国各地。现在,全国还有多人收藏着镇江火柴厂的“火花”商标。
  民国期间,小码头蒋家巷开办的还有木料厂。琴园北91号为肥皂化妆品厂,超岸寺后有针织厂。
  沧海桑田,几十年间,大纶缫丝厂、大源油厂、火柴厂、面粉厂、脱粒机厂、立新化工厂、油米厂、金山粮库、金山中学、六摆渡火车站、江苏省蚕种场及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等企业单位,都选择落户在运粮河畔。
民国十五年(1926)8月,中国合众桑蚕改良会在四摆渡创办蚕种场,带动了一批私营制种场的创办。沿河植桑树4000余亩。1930年,合众蚕种改良会在四摆渡又创办了女子蚕业学校。建国后,四摆渡蚕种场改组为江苏省蚕种场,蚕丝研究所改组为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民国期间,省立医院(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也落户在蒜山脚下,新开河入江口南岸。
  曹园琴园河畔立 大纶缫丝厂经理张勤夫,不仅在运粮河畔建厂,而且在运粮河三叉河南,建起了他的庭院——琴园。《续丹徒县志》记载:“琴园在京畿岭西北,距金山里许,江都张勤夫创办。园纵广约十亩,中辟一堂,名六艺堂。东北隅别构一楼,书有‘眠琴’二字,取名琴园。邑人李恩绶宜兴蒋兆兰均有游记。”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辛亥革命烈士赵伯先遗骨从香港迁回镇江,1912年5月20-24日,在琴园“六艺堂”设置了灵堂,赵伯先追悼会在琴园召开。
  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编辑的《晚晴簃诗汇》中,翁延年《赠琴园主人张勤夫》诗云:
“名园风景画图开,浮玉山边辟草莱。
春水绿拖游客舫,夕阳红上妙高台。
中流砥柱一孤塔,北顾云烟几霸才。
猿鹤依人花解语,珮环风送晓鸿来。
海天何处觅桃源,渔父重来泣夜猿。
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
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
未必汉皋逢解珮,却留鸿爪印江村。”
  叶玉森琴园诗《自西郊归晤芰川遂同憩于琴园》赞曰:
身似闲云随所住,又从佳处见林亭。
花渲落日三分绛,帘卷南山一尺青。
世味还教尝苦茗,尘缘聊复证飘萍。
渊明自有田园在,不是劳人醉未醒。
  位于金山河畔还有一座曹园,距金山约半里,江宁曹家麟创办。
  曹家麟(1861-1928), 字秉仁,原籍南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出钱出力。光复后担任都督府财政部长,民国2年(1913年),一度任海关监督。清光绪中叶,在镇江开设祥和广货号,经理美孚煤油等。营业最盛时年达90多万两。
  曹家麟买了金山东南柴滩,建造冶心园,习称曹园。清末大官巨绅端方、张謇等到镇江时都常在曹园寄寓。辛亥革命时,曹园是革命党人重要活动基地。民国成立后,选举议员等政治活动亦在园内举行。
  曹家麟还热心教育,承其先人琴齐之志,在园内兴办承志学堂,故其校名曰:承志。其园名曰:冶心。承志学堂,分男女两校,约共百十人,学生毕业过一次。当时两江总督端方曾去视察,对该校办学精神颇为赞誉,并令道府效法。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承志学堂学生因反对帝国主义虐待华工,掀起抵制外货的学潮,遭到清政府压制,承志学堂被责令停办。
  民国初,曹家麟经商失败后,曹园易主,由吴锦堂接办,改名吴园。
  吴锦堂(1855~1926年),名作莫,宁波慈溪市东山头乡西房村人,少时随父耕作,及壮东渡日本,经商致富,名重中外,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活动。
  日军侵华期间,吴园为日军所占,改办酒精厂达七、八年之久,以后又历经易主,改作它用,以致园林破坏殆尽,景物全非,只留有地名而已。
  除琴园、曹园、吴园,还有蒋家花园、镇江蚕种四益农场。蒋家花园在西荷花塘花园巷。四益农场在今和平路第六中学身下,是以培植花卉盆景为主要产品的园艺场。场内盆景,为省会之冠。
  运粮河渡的变化 因为漕运,运粮河在开凿后的120多年时间里没有桥梁,连接两岸的是10座摆渡。即头摆渡至九摆渡,以及新河渡,方便民众往来。
  清末,金山上岸。1908年,江宁曹万兴在新河渡架起第一座桥梁,取名新河桥,又名金山新河桥,后又名耀金桥。1927年许沅将桥改建为活动大桥。1977年建设镇扬路、二摆渡旧址建了永兴桥和永红桥。1980年冬至次年初,六、七、八摆渡分别建了水泥拱桥和简易便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运粮河上建造的桥梁不仅大,而且新颖。有彩虹桥、戴家门路桥、润扬大桥南引桥、沿江公路桥、太平路桥等桥梁,以及一座运粮河水利节制闸。运粮河上的摆渡,被桥梁取代了。
 
运粮河打造的建议
  “沧海桑田”,真实的写照了运粮河由大海大江积沙成滩,滩为陆地,在陆地上开凿河道的过程。经过两百多年生息,沿河居住的民众多了,船家变成了茅棚,茅棚变成了平房,平房变成了广厦。沿河曾经的沼泽、水荡、芦柴滩,现在是桃园新村、建设新村、航运新村、三茅小区、金山圩小区等住宅区。
  在运粮河的改造建设中,综上所述,笔者有如下建议:
  1. 运粮河去堤降坡,打造水泊两岸江南水乡水景。运粮河已融入金山湖水系,金山湖水位常年保持在5.6-6米之间,最高水位6.2米,水位由数座闸站调控。由此,运粮河去堤降坡,河岸高出最高水位0.5米即可,江南水乡水景足以彰显。
  运粮河与古运河不同,古运河是在丘陵、岗坡上开凿的航道,运粮河则是在圩区凿河。现在,运粮河水位由金山湖调控,不再受长江洪水威胁,去堤降坡是可行的,是打造运粮河江南水乡水景最佳基本做法。
  2. 打造新河大街。新河路,曾名新河大街。原小码头街向西通往金山的主要街道,曾以新河为界,分称东大街、西大街,后统称新河大街,1957年称新河路。街内及周边有超岸寺、三神庙、大悲庵、福宁庵、余善堂、国民党江苏省干训班、民国政府的警察训练所和警官学校、湖北省木业工会、大纶丝厂、永利丝厂、贻成面粉厂、粮库和市油米厂、盛源(颂记)木行、大源油厂、火柴厂等等企业和单位。特别是面粉厂和簰筏、木材的经营、销售,以新河大街为中心,形成人气较为集中的市口,镇江西区较为繁荣的地段。现在,运粮河沿岸及和平路棚户区,政府正在有意打造运粮河文化。所以,建议在新河东岸、原新河东大街,打造一条新的新河大街。新河大街东与西津渡街区相连,西与金山宝地相接,沟通西津渡景区与金山景区。
  3. 建御碑亭。在新新河桥,即彩虹桥西以东,建御碑亭,录下乾隆皇帝关于便民河的诗。御碑亭东可建碑刻,复制在金山沈敦兰撰写的浚河碑记。新河桥西在原面粉厂河下已经刻录的运粮河介绍,可以再扩展些内容,如诗、史记、壁画等。让人们直接了解运粮河的来龙去脉。
  4. 打造头摆渡码头、货物堆场。运粮河上九个摆渡和新河渡,具体哪一年有此渡名称难以详考。但是,咸丰年间已有这些摆渡名称记载。也有可能在河道开凿以后,就有这些摆渡名称。笔者认为,当时的摆渡作为两岸移动的桥梁。但是,头摆渡又是船舶停靠,货物装卸的码头。现在的运粮河大堤内,有长达百米之多的平地,疑是当时的码头货场。清末民初时,头摆渡东和北还是大片的水域、滩涂、水荡,人们无法或难以进行农业的耕种,所以,头摆渡起到的倒是码头输运为主的功能。
  运粮河开凿时,入江口在师古滩。船舶停靠、货物装卸运输,只会选择避风且浪小的头摆渡,而不会选择风高浪险的长江码头。
  运粮河开凿以后,至沪宁铁路通车,头摆渡至跑马山、太古山就有道路进城。人们不可能翻越京畿岭,或从西津栈道进城。头摆渡是运粮河运输、物资往来最佳的码头与货场。
  5. 建设运粮河公园及全河风光带。一在金山桥西南,即原琴园位置,建设运粮河公园。公园里可以复制一些原曹园、吴园、琴园景观,清末民初沿河的企业家,如曹家麟、吴锦堂、张勤夫等人的一些史事,以及制作历代浚河雕塑展出。建设运粮河游船码头,开发运粮河水上游乐。二是在运粮河与御桥港灌区河口交汇地域,建设一座公园。沿河至八摆渡入江口,建造运粮河风光带。
  纵观运粮河,虽然只有200多年历史,但运粮河的开凿,反映了国家、地区发展的需求。运粮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同国家肌体之血脉,强壮了国家经济,富裕了一个区域。因此,打造运粮河,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景观和文化传承价值。
 
参考资料
 
  《光绪丹徒县志》《续丹徒县志》《丹徒县志摭余》《京口山水志》《镇江市志》《丹徒县志》《句容县志》《镇江水利志》《镇江市标准地名实用手册》《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等。
 
(作者马万顺为镇江水利局原副局长;王礼刚为原镇江港联公司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