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点建议

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点建议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5      阅读数:
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点建议
徐苏

  西津渡和黄鹤山一带目前都已列入我市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的地区,不少修复项目都已经在具体的策划和建设之中。如果适当地增加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对于提升和丰富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内涵还是有必要的,如复建见山楼等等。



  见山楼是清代镇江一个非常有文化氛围气息的私家小楼。楼的主人祝应瑞也是清初时期在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祝应瑞本是丹徒白沙人。在程梦星的《白沙翠行村十三咏》中曾提过见山楼,说明祝应瑞在丹徒白沙老家居住时就已经建过见山楼。后来举家迁居京口,祝应瑞又在京口选择了佳处兴建了见山楼。所以在《京口耆旧集》中专门有文字记载说他“迁居京口,筑见山楼,”以与白沙的见山楼相区别开来。
  在陈鹏年的《见山楼小记》中说:“祝子荔亭,京江佳士也。家富藏书,琴尊罗列,几砚精良。其所居地最胜,面山而背江,因筑小楼未习静之所,颜回见山。先是其祖居白沙,在大江中。其曾王父所建,有宾月楼,望之与兹楼遂相映带,一时人士咸有诗歌。余以癸已下北来,未得一观其落成也。然接生书,读其诗,为指画京江之上,某水某山,凡是宾月楼所见,与兹楼通。南需山水,号称奇胜,已尽收祝氏二楼中,而后先相望,不愧堂构。祝氏可谓有人矣。”
  由于过去的方志中未有见山楼的详细记载,所以有人说,祝应瑞在京口的见山楼是建在南门大街外,今考之清王步青写的《见山楼记》:“岁二月,再过西郊,访祝君荔亭(即指祝应瑞),登其所谓见山楼者。君家近市,楼翼然矗起闾巷间。画舫三楹,绮疏四辟,北面长江,左右群山绵亘,涣如云奔,错若棋置。……若夫楼以下有亭、有廊、有阁,老榭扶疏,竹梧环翠,一亩之宫,曲有奥趣”。《海门诗抄见山楼即席醉歌》中亦云:“君楼在市不在山,却共诸山翠相对”。说明见山楼的位置应该在镇江西门外的闹市区中,应在西津古渡一带,紧靠江边不远的地方,而不是建在南门大街外。见山楼建筑时所选的位置还是不错的。祝应瑞的好友诗人茅绂在贺见山楼落成的诗中说:“拓地编茅傍古槐,楼成一望信佳哉!人从天水中间立,窗与金焦对面开。海底月升穿树入,城头霞散扑簷来。客过莫道无供给,槛外长江是酒杯。”他的另一位友人盛赓来过见山楼后,对这里的景色赞不绝口,说这里是“无穷芳草连天绿,几树飞花映水红。最是晚情看不够,数峰无语夕阳中。”丹徒贡生徐时允在楼上赏景后也认为这里很有特色,“楼上钩廉宿雨收,西南山色列书楼。十年拼得三千醉,肯使青山笑白头。”显然见山楼是一座古色古香,可以观景的小楼。
  祝应瑞本来在两淮盐运司内做个小官,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的上司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他离官后,才知道放走了一个有文才的诗人,十分懊悔当时怠慢了他。以后他到镇江来时,亲自到祝应瑞的府上拜访,结识为好朋友。祝应瑞还把自己画的一幅《老渔图》拿出来请卢见曾观赏,卢见曾也很高兴,并挥笔在画上题诗:“披图重认旧同官,白眼名流谢过难。烟月一竿纶在手,而今真作老渔看”。借助诗文的雅趣,一个堂堂的两淮盐运使敢于在一个过去的下属面前公开承认错误,也是难能可贵的。
  祝应瑞的诗写得应是不错的,有《见山楼诗》。清镇江府同知商盘在《挽诗人祝荔亭诗序》中称:“荔亭,润州人。能诗,尤工五字。……其《见山楼诗》多名句。如汲泉动山影,放鹤破天青。潮声出丛树,山翠渡空江。落日淡空巷,古藤垂老情。梦回灯影下,人在雁声中。皆隽永可涌,不信成朝露。……”他的人缘很好,待客又大方,他的见山楼中经常聚集有许多文人,大家在一起吟诗作画为乐。所以《雪桥诗话》卷五中亦称:“荔亭自丹徒白沙迁居京口,陈恪勤公、王已山、章江蓠、余江干、咸来宴集,倡和称极盛。”有的文人还会在见山楼住一段时期,利用这里优裕的居住环境,静下来做一些个人喜爱的事情。如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就曾在见山楼中呆过一段日子,他在这里看了不少诗集,并编成了后来流行极为广泛的《古诗源》。在《古诗源》的序言中还提到:“康熙乙亥夏五书于南徐之见山楼”字样。
  清初时期的文人蒋璋是见山楼中的常客,他常与楼的主人对饮其中,观赏西南的山色。有诗云:“深秋何处可释愁,喜见山色登君楼。林疏渐觉远峰出,水浅沧江多巨石,夕阳雁影截残霞。凭栏西望归帆斜┉”“白云晴消山影碧,楼头酒人凭槛立,东邻有女未识愁,月落寒江夜吹笛。笛声飞去云四垂,感激频牵无限思。追欢已惜岁时异,那堪又发梅花枝。”大书法家王文治虽然与祝应瑞没有直接的交往,因为祝应瑞的年龄要比王文治大许多。但他与见山楼仍有着密切的关系,祝应瑞亡故后,没有传人,见山楼转到了王文治侄子的名下。所以《王梦楼诗集》卷十五中有记:“见山楼,顾祝氏荔亭所筑,诸乡老觞咏期间,今年春首,家侄兰洲此焉卜居。潘子莲巢为绘长卷,罗含新室原为庾信之居,摩诘为图堪状辋川之胜,聊题短句永记吾曹。” 他还写道:“记余童丱岁,早识见山楼。略借烟岚润,自然花竹幽。苍寒逼近郭,超越恰如舟。多少耆英辈,题诗记胜游。”又有:“家侄兰洲将之中州,乞潘莲巢绘焦山图携之行,余系以诗:见山楼上见焦山,云里青螺白玉盘。自是爱山君有癖,将山携到洛阳看。”
祝应瑞和曾任苏州知府的陈鹏年不仅相识,而且关系也相当好。在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时,陈鹏年因得罪了当时的总督阿山,被羁留在镇江听审,罚令修镇江码头。在此期间,陈鹏年在焦山打捞上来瘗鹤铭的残石,又为这些残石专门建亭加以保护,为镇江的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由于打捞上来瘗鹤铭的残石字迹模糊,需要逐一辨认并加以考证,陈鹏年就请祝应瑞帮忙,让他收集考证古代有关瘗鹤铭的材料。祝应瑞接受了任务后,多方收集相关文献,仔细地考证每一个残存文字,下了不少功夫,终于编成了《瘗鹤铭考》;为了研究和观赏瘗鹤铭的残石方便,祝应瑞又画了《观碑图》。在《观碑图》完成后,许多文人赶来庆贺,镇江名学者鲍皋等人还应邀在《观碑图》上题诗留文,成为京口文坛上人人称道的事情。
  见山楼中还建有一个小阁,名叫“鹿东阁”,到见山楼中做客的文人常喜欢在这里休息娱乐。丹徒诗人江毓圯曾写过《题祝应瑞鹿东阁》的诗文,“何不白舫泛晴澜,何不骄马嘶巑岏。荆榛满地风波险,花下小车乘最安。有时寻诗丁卯宅,瑶台宴罢晓天碧。有时招隐听黄鹂,俗韵都删借鼓吹。春成日日句留处,胡庐酒空便归去。”
  见山楼今虽已不存,但从其历史影响看,其雅致之极、其文气之浓在镇江的古代私人读书楼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若能结合蒜山游园的完善,复建此楼,对于传承镇江历史文化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黄鹤山位于南山风景区内,过去是有名的登高望远处,登临其上,远眺镇江,可见长江如练,群山环抱的美景。清诗人程兆熊《秋日登黄鹤山绝顶》写得好:“一上孤峰万木秋,江城点点乱雅投。云山四顾皆东向,寒浪千重尽北流。太傅松高余夕照,佛狸祠废剩荒丘。欲寻戴女磨笄处,烟草迷离动客愁。” 这里常年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松涛起伏,溪水不断,山间有著名的寄奴泉,山下有古朴的鹤林寺,所以历史上不少有名的读书人、书画家选择这里作为他们修身养性的地方。可惜由于《黄鹤山志》的缺失,这方面的详细记载很少,给黄鹤山一带更好地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增加了难度。
  黄鹤山下曾有过一处名叫“鸿鹤山庄”的地方,史书上说它是明代大学士杨一清的别墅,也是当时文人经常聚会的场所。从别墅主人笔下的“鸿鹤山庄”诗文来看:“鸿鹤冥冥事已遥,清溪曲曲下通潮。镜中白发谁能变,江上青山可待招。兴到登临随短屐,客来倾倒醉长瓢。郡城相望无多路,也得幽居远市朝。”似乎鸿鹤山庄是建在一处山水相依,且非常幽静的佳处,远离城市的喧闹。这样别墅的主人可以安心的读书会友,又可以纵情山水,登高望远,观赏城市山林的风光。所以无论是杨一清在世,还是到杨一清死后的百余年间,鸿鹤山庄在一班文人的心目中,都是值得怀念的地方。
清代诗人李御曾到鸿鹤山庄访旧,诗云:“昔贤留古柏,异代启柴扉。鸿鹤坐相对,读书人未归。板桥因雨坏,水鸟贴荷飞。吟望几回首,高楼好夕晖”。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到鸿鹤山庄访问一位暂住在那里的友人陈怡亭时,对那里的幽静、古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访君便抵作清游,读书敲诗意未休。绿野惯为名相墅,黄鹤合傍隐人楼。树藏古庙微含暝,山带斜晖易作秋。步出柴门新月上,又劳相送过溪头。”这次的寻访或许也就是他后来自己构筑“黄鹤山庄”的缘由吧!
  同明代宰相杨一清差不多,清代书法家王文治也有过宦游官场的经历,当他们离开了朝廷的是非之地,归隐于清静的“城市山林”时,自然恢复了中国文人“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态,喜欢上黄鹤山的风景,到这里来选择一处喜欢的地方修建别墅,作为自己读书和修身养性的地方。所以王文治效仿杨一清当年修建鸿鹤山庄的做法,在这里建起黄鹤山庄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据说王文治对自己精心营造的山庄是颇为得意的,他亲自写过《题黄鹤山庄》诗,“何处寻幽墅,苍苍万竹中。柴扉人外掩,春水路旁通。树密常疑雨,窗虚恰受风。晚来霞色起,高咏忆兴公。”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以后他虽然生性好动,常常到外地去看看走走,浪迹于山水之间,心里对黄鹤山庄仍然是念念不忘。他在自己的诗集中记有秋日归黄鹤山庄的快意。“东南山水处,随意成林薮。我为恋西湖,乡园别来久。当年信宿地,石坏松亦朽。荒寒正复佳,丛簿樵苏走。篱外日沉山,池边潮到牖。繁华过眼频,佳日开怀偶。归途尤可爱,明月挂衰柳。”
  从后人的记载中,黄鹤山庄有八景,分别是:看鹤楼、木樨香馆、水乐轩、醉月廊、话雨阁、娱石山房、暗香亭和浴云溪。且每景都配有诗文。《看鹤楼》诗云:“青山四望开,点点绝尘埃。楼高忆黄鹤,犹是破空来。”《木樨香馆》诗云:“秋月淡无影,木樨香在空。前身金粟否?疑近梵王宫。” 《水乐轩》诗云:“流水鸣涓涓,中有琴鱼跃。嵇康广陵散,溪上时一作。”《醉月廊》诗云:“碎影动溪头,寒光孕山骨。人醉我独醒,孤负此明月。”《话雨阁》诗云:“客从巴上来,酌酒话离绪。蓦地天作云,推窗看时雨。”《娱石山房》诗云:“峭势削芙蓉,青青一片石。破笑米老颠,研山持易宅。”《暗香亭》诗云:“菲菲林际芳,冉冉入瑶席。春事未阑珊,落英点窗格。”《浴云溪》诗云:“飘飘溪上云,宛转随溪曲。溪流云亦流,云影就溪浴。”如今黄鹤山景区的重建正在筹划之中,若能恢复那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文人居所,展示镇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显然要比新杜撰一些假古董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