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关于启动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推进古城复兴的思考

关于启动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推进古城复兴的思考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12-20      阅读数:
关于启动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推进古城复兴的思考
刘嘉慧 王金花
      摘 要:本文结合练湖生态新区启动十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针对当前宏观经济低迷徘徊、政策资源瓶颈、投融资模式及资金平衡等形势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依据长三角城市群由多中心竞争向网络化联动发展的特定阶段,从战略定位、区域协同发展、投融资模式及资金平衡、运营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当前启动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推进古城复兴的实施路径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练湖生态新区 启动建设 古城复兴 路径对策
      练湖的兴衰与丹阳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一脉相承的。在17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练湖的兴废交替从未停止过,王朝兴则练湖治,王朝衰则练湖废。练湖的功能和作用伴随着城市的孕育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演变。“曾经风华贯千秋,一水漫连白鹭洲,几回梦寻湖光韵,何日神游愿能酬。”练湖曾经的辉煌和美好记忆是丹阳人民心中久久难以忘怀的情节。作为镇江市域工业基础最好,经济总量最大,人气最旺的重点板块,应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提质、区域融合发展大趋势,找准定位,助推古城丹阳的再次复兴。
      一、练湖生态新区启动建设的推进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练湖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得以重启,省委、省政府将该项目作为“重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工程”纳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镇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协调推进,并在《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求稳步推进丹阳练湖新区建设,形成镇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支撑。丹阳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将练湖新区建设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点项目,明确将丹阳练湖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的重要实践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色展示区和面向未来的丹阳城市新中心”。为推进该片区的启动建设,丹阳市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并将此项目列为2023 年丹阳市人大一号议案。在丹阳练湖生态新区总体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的基础上,围绕湖体方案从落地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已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目前启动区城市设计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省丹中周边道路建设工程方案、省丹中东侧公园及滨水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已通过规委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练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了实施方案编制,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练湖生态新区启动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对处于历史发展转折关口的丹阳而言,要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持续发展和复兴,练湖生态新区的启动建设势在必行,但当前宏观经济和国际发展环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宏观经济低迷徘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乏力,原有传统开发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国际局势动荡不止,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
      二是政策资源瓶颈,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土地资源紧缩,耕地保护政策日益趋紧,用地布局优化调整难度加大,资源要素成本剧增,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阻。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长期高位运行,金融风险加剧,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保障不足,难以滚动发展,实现投资平衡。
      三、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着重研究四大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已基本完成了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工业化道路,逐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长三角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区域,已由城市多中心竞争阶段跨入网络化联动发展阶段,作为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应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衰落与复兴的经验教训,着重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战略定位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主要交通方式的转变,练湖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前形势和背景下重启练湖生态新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站位,科学确定其战略定位。
      一是立足丹阳全市,把练湖生态新区作为产城融合新的增长极和城市新中心在资金、空间指标、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二是立足镇江市九大重点板块的发展要求和潜力,依据镇江市一体两翼,主城区西进南延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近期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摈弃门户之见,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谋划南部片区的整体协同集聚发展,把练湖生态新区作为镇江市主城副中心来全力推进,切实提升镇江中心城区的能级和辐射力。
      三是立足长三角,依托丹阳已有的产业特色和优势,把练湖生态新区作为丹阳乃至镇江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示范园区,主动承接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梯度转移产业和辐射。
      (二)区域协同发展问题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的节点城市,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市场分工与协作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是如何尽快融入区域一体化网络,主动承接都市圈的辐射。丹阳作为沪宁线上富有特色的工贸城市应主动与周边县市对接整合,特别是与镇江主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融入一体化网络,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
      二是产业、人口如何有效导入,促进城市的繁荣和持续发展。产业和人口的导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和主要衡量标志。丹阳市目前人口增长有限,面临本地优秀人才流失严重、新兴产业难引入、外来引进高端人才难落户等困境,究其根源还是产业规模、结构、科技含量、收入、发展平台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城市新中心的集聚发展。对练湖生态新区而言,如何抓住区域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应从主城区、市域和大市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
      (三)投融资模式及资金平衡问题
      现阶段产业引进是关键,但投资周期长,落地难、见效慢,地产导入有风险,如何实现投入产出资金平衡是难点。
      一是融资模式的选择,目前国家倡导EOD 模式,练湖生态新区究竟采用什么模式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加快与潜在投资者和社会资本的接洽与商谈。
      二是房地产低谷期去土地化对策。要严格控制新增开发总量,避免遍地开花、针对市场需求,提出差别化的开发策略,同时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教育、文化、科技等优质配套资源,吸纳外来人口,充分挖掘潜在需求。
      三是消费市场的激活与带动。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健康运动、夜游等新兴经济和第三产业,实现由工业制造城市向消费服务城市的转型,为城市开发运营提供新动能和路径。
      (四)运营管理体制问题
      练湖生态新区隶属于开发区,由开发区负责练湖片区项目的具体开发运营和管理,随着项目的启动建设,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营体制需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一是运营管理模式,依据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加快与投资合作对象的对接与商讨,在分析得失利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是采取重资产封闭独立运营还是轻资产管理。
      二是作为全市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平台,如何打破现有行政区划,按产业分类推进集中集聚发展。
      三是如何处理好与生命科学产业园、司徒镇视光学产业园及新材料产业园、风尚眼镜小镇、高新区科创园、城北片区的关系。
      四、实施路径与对策
      针对练湖生态新区启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所处特定发展阶段,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影响城市转型发展核心要素的剖析,就当前启动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要尽快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消除争议,凝聚共识,实现从要不要建到怎样建的转变。
      一是练湖要不要的恢复的问题,通过对练湖恢复利弊的比较分析,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抓住机遇,落实完善近期实施方案,推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二是湖面大小的争议。历史上的练湖为天下五湖之一,面积最大时号称万倾,周长80 里, 主要功能是蓄洪、灌溉和济运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功能的演变,练湖逐渐消亡,重挖大湖已没有必要和可行性,因此下练湖周边应以城市综合开发和都市休闲、运动康养为主,参考周边城市成功的案例,综合考虑经济、景观生态和城市界面等因素,湖面的大小以中小湖为宜,面积在2000 亩左右,空间尺度在500-1160 米,上练湖1200 亩左右,以生态湿地,郊野公园为主。
      三是实施时序的选择。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开发时序,强化弹性控制,实施滚动开发,稳步推进。近期依托省丹中周边道路建设,优先启动下练湖的开挖,快速拉开练湖生态新区发展框架,中期围绕环湖公园绿化景观建设,启动策划环湖文化休闲、运动、夜游、特色商业等活动,带动老城区周边地块的开发。远期择机开发环湖高价值地块。
      (二)高位协调,集中集聚发展
      练湖生态新区的建设发展事关丹阳和镇江未来的发展和重大布局的调整,需要丹阳乃至镇江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协调。
      一是按四群八链要求,着力整合现有产业园区,围绕九大重点发展板块,进一步突出重点,把练湖生态新区作为镇江市主城副中心,列入一号工程来推进。
      二是主动对接镇江主城区南延,在快速通道、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分工协作等方面加大投入,推进镇丹同城化步伐。
      三是把练湖生态新区启动建设作为我市重振苏南名城的重要抓手,统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司徒镇等主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作为全市新增产业和城市形象的主要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引导人口相关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三)围绕近期建设重点,优化实施方案,蓄势有序推进
      结合当前的宏观形势和不确定因素,在推进速度和建设规模、体量上要循序渐进,蓄势而发,如何选好切入点、突破口并保持练湖生态新区长远健康持续发展,需谋定而后动。
      一是整体谋划,明确长远战略目标和近期实施重点。要按照千年大计的要求来谋划,对现阶段发展形势不明朗,未来可持续发展又至关重要的区域应留白作为弹性发展空间予以控制,对省丹中周边道路和湖体方案等影响核心区启动建设的近期重点项目要尽快完善落地方案并予以实施。
      二是围绕近期目标,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核心区建设。练湖生态新区建设是我市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一次伟大创举,要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和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顺应区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推进启动区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提前谋划邻里中心、文化公园、核心湖区绿化景观、文创产业等配套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现有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招商力度,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潜能与活力
      练湖生态新区的启动建设涉及宏观政策、土地资源、投融资模式、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练湖生态新区现行的管理模式、运行体制和人才队伍都难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借鉴成功案例,完善合作机制。根据目前经济形势和国际政局变化,参考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项目采用相应合作模式,省丹中周边道路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可优先采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模式,练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宜优先选用EOD 模式,对产业招商、项目策划、中央商务区、文创产业等也可尝试轻资产运营管理模式。
      二是改革创新,优化管理体制。练湖新区的启动建设必须按改革创新的思路,打破原有行政区划,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中心城区建议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两大板块来统筹协调和布局,鉴于练湖新区产城融合涉及司徒镇、开发区、高新区,同时考虑到高新区南部高新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除保留科创园)今后发展方向主要向练湖新区转移,可由高新区统筹协调司徒镇、生命科学产业园和练湖新区的发展。
      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合力。练湖生态新区区内已拥有南师大中北学院、省丹中等新建重点
      教育资源,周边紧邻眼镜小镇、云阳楼西门历史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今后该片区将是城市核心区留存的最具潜力的发展空间,是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提升的主要载体,因此练湖生态新区的启动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完善城市功能,重塑结构形态的难得机遇,要集丹阳全市之力对现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布局,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服务性产业、金融商务和消费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产城融合、新老城区的联动更新发展,重振千年古邑苏南名城新的辉煌。
      练湖生态新区的启动建设系关丹阳市未来发展全局和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战略方向的调整,也是我市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推进镇丹同城化的现实选择和关键举措,面对压力和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应尽快凝聚共识,痛下决心,加快项目的启动建设,拉开发展框架,引导人口、产业向练湖生态新区集中集聚发展,推动古城丹阳的华丽转型和全面复兴。
(作者:刘嘉慧为镇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师;王金花为镇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