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浅谈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与转化利用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12-20 阅读数:
浅谈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与转化利用
杨和斌 张炳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归纳出其特点特色,提出具体创造性转化 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以提振镇江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努力为“镇江很有前途”而奋斗。
关键词:镇江 长江运河 城市历史 传统文化 山水 特色转化利用
2023 年10 月12 日市委办到我们文旅集团开展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城市自信、镇江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课题的调研,有幸代表镇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了座谈会,收获良多,觉得有必要对“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与利用”谈一些看法,提一些建议,希望为保护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增强城市自信、促进文旅融合、文旅转化上有所帮助。
1.镇江优秀历史文化的显著特色
纵观镇江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镇江自然风光旖旎迷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土人情特色浓郁,掌故轶事广为流传,形成了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鲜明特色和个性,在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特色
“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镇江雄踞于长江之滨,呈“襟山带江,控楚负吴”之势。镇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是抵御外敌的前沿,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一是抗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以韩世忠、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为代表的一个团体,留下一大批爱国主义之作。
二是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为代表的一个群体,他们前赴后继,留下不朽的感人事迹。
三是抗倭:明代镇江军民在老北门和北固山一带,顽强抵抗倭寇,打败倭寇,留下卡子门、老北门抗倭遗址。
四是抗英:“如果到处都象遇到这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清代以海龄为首的镇江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留下焦山古炮台、象山古炮台等遗址。
五是抗日:纪念地有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卫岗新四军纪念碑等。
•具有学习进取精神和包容胸怀的文化特色
千百年来,无论是天灾人祸、社会动荡,还是外族入侵等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都会对促进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推动文化交流、提振经济发展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镇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每一次人口迁移无疑都对镇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于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镇江人民养成学习进取精神和包容胸怀,将来自北方的先进科技、教育、农业、经济、贸易、文化技术吸纳并用, 融合贯通,传播开去,使得镇江城市兼具北方人粗犷豪迈、大气宏阔,南方人精致文雅、小巧细腻的特色。
•具有大爱大善精神和兼济互助的文化特色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自古水患严重,更兼南北水运交汇,在历朝历代有识之士和镇江军民的努力下,形成兼济天下,互助互利传统文化和精神。
一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范仲淹、王仁堪等人为主体的团体,其中范仲淹在正东路留下范公桥遗址,王仁堪在金山留下“天下第一泉”石刻墨迹和鉴亭等遗迹,后人还在此建设王仁堪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劝人为善,三教合一。在镇江的山水林城之中处处留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释儒道”遗迹,及其三教合一现象,如在北固山上兼有老君神殿、甘露禅寺、杨公祠、阎公祠等,而南山竹林寺中更有大德石刻,雍正皇帝关于三教合一、劝人为善的碑文。
三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多次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镇江当地的民俗风情相互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北方粗犷豪放和南方精巧细腻双重特色的地域文化,产生出诸如“华山畿、白娘子与许仙、董永与七仙女、刘备甘露寺招亲、杜十娘怒沉八宝箱”等具有爱恨情仇鲜明特征的通俗文学、民间传说。
四是兼济互助,义薄云天。镇江地处南北要冲,是江河交汇之地,西津渡及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义渡和救生场所,城区内还留存着一些举办义诊的济药堂、济源堂和举办义学场所和遗址。史书记载端平年间(1234-1236 年)在高邮籍太常少卿龚基先倡议下,在北固山下凤凰池畔创建淮海书院,专为教育躲避战乱徙居镇江的两淮士子,后毁。
现在更有像赵亚夫一样的科技人才、社会英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乡村田野、学校工厂。
•具有自强不息精神和山水情怀的文化特色
镇江位于万里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是南北交通要道和枢纽,是长江内河港口城市;雄踞江南,群山拱卫,气势雄伟,景色俊秀,呈现出“大江风貌、城市山林”景观特色。
•名人与镇江
在镇江这个神奇的地方,人们或来隐居、或来为官、或流连于山水之间,无不有感于山水形胜,在山水林城中得到滋润,找到自己精神家园,找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途径,自强不息留下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美好园林。唐李德裕在花山湾留下花山园、宋代刁约留下藏春坞、沈括留下梦溪园,明代杨一清留下鸿鹤山庄等,计成留下《园冶》巨著。
•宏篇巨著。南北朝音乐家、艺术家戴颙留下《游玄》《广陵》《止息》二十多篇古曲, 刘勰留下《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沈括《梦溪笔谈》,米芾留下《画史》和米家云山技法等。
•美丽诗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张祜《夜宿小山楼》、李涉《题鹤林石壁》、刘禹锡《送灵澈上人》以及杜秋娘《无名》“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王安石《夜泊瓜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不少收录在中小学生教育的教科书中。
1.4.2 山水与镇江
镇江本就是江海相连、江河交汇、江城相依、江山奇秀、江岛萦回的城市,在自然山水的滋润中,镇江这座千年古城愈发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一是江海相连,镇江留下许多江海遗痕,朱方是镇江有文字记录的最早地名,秦代丹徒、唐代丹阳,这些地名用现在字典中的解释,都与红色有关,实质上镇江古代是入海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更是“有前途”“有希望”的地方。
二是江河交汇,万里长江沿镇江城市西北东侧萦回,古运河更是穿城而过,交汇在此,形成“江河汇东海、吴楚通京口”的时空画面。
三是江城相依,镇江依江而建、因江而名、因江而兴,金山焦山北固山等江中、江滨的山体,在无尽的岁月变迁中,已与城市融为一起,形成镇江“大江风貌”独特的大地景观。
四是江山奇秀,“一水横陈、连冈三面、作出争雄势。”这就是镇江,这里山林密布,有91 座知名山体,位居江苏省前列,这些山体沿长江南岸线状分布,与长江和城市向嵌合,形成“城市山林”的地貌景观。
五是江岛萦回,镇江段有名有姓的较大洲岛就有世业洲、征润洲、江心洲、雷公咀、顺江洲(高桥)、扬中岛,是江苏省拥有长江洲岛数量最多的城市,这里长江岸线293km, 包括生态岸线172.3km、生活岸线7.2km(江滨城镇、江滨公园和保障系统岸线等)、生产岸线113.5km(港口码头、工业生产和物流仓储等), 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原生态湿地带。
随着国家实施“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三角经济带” 战略,镇江作为与大海、长江、运河直接关联的城市必将迎来新一轮空前的发展机遇。
2.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利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氛围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内容,这些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及内涵。它们相辅相承、相得益彰,通过优秀文化的调查研究与挖掘、科学规划与管理、开展文化设施建设保护、文化艺术的再创作、文化活动开展与传播,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涵养,提高人民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水平,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要做到有文化场馆可停可息可观赏,有文化作品可读可品可感怀,有文创产品可看可摸可带走,有文化氛围可思可悟可体验。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利用,是指镇江有关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保护。文化设施是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泛指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所有设施和蕴含文化价值的各种资源,其保护与利用包括文化遗迹、遗址的挖掘,文创产品的研究开发,文化场馆(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名人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博物馆等)、文化广场、电影院以及亭台楼阁甚至纪念性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的建设与保护。这些将会不断丰富和充实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以及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镇江的文化及其物化产品(包括非遗文化产品)。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化转化,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化再创作过程,即进行诗词散文、传说故事、小说等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论坛、演讲及学术研讨、研学与交流等。据作家庐山讲,他将依据宋武帝刘裕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刘裕传》,让人们看到自己心中不一样的刘裕大帝;而格非则希望人们能够从他的《江南三部曲》中,找到镇江元素,找到他,看到他的灵魂。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化创作,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化再创作过程,即进行电视电影、摄影、艺术表演、雕塑及文化景观、文化公园景区文化艺术展示等。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有其独立的品格、迷人的魅力。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得到文化艺术的滋养,实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充实、文明的弘扬。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就是利用网络对传统文化进行记录留痕、传导传播、创新发展。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眷护,对现代文明的构建和对未来的向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发展性、完整性。
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可以利用网络化虚拟技术,再现古代文明及文化的发展历程,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现代文明及文化印记,网络模拟未来文明和文化发展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还可以传播传导我们需要传播宣传的文化内容,实现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现在的网红打卡,不仅实现文化交流与共享,而且引导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五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服务,“人民至上”理念告诉我们,文化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崇文尚教,求知向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经济信息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面临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应该弘扬这种精神。城市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是通过崇文尚教、求知向学、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者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节假日、国定假日、民间传统节日以及其他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开展诸如镇江城市文化月、文化周活动,将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发扬光大,形成浓郁的、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传播历史文化精神。
从这种角度来说,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与研究工作十分必要,任重道远,希望全社会都能关心支持镇江城市的文化建设和转化利用。
3.镇江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文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激发人格的力量,唤醒社会的良知,促进社会进步。镇江应该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基础上,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实践起来,在资源配置上要加强起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抓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灵魂,迅速建设保护和创新转化好一批代表镇江城市精神的优秀文化艺术产品,为提振镇江人民的信心,促进城市发展而努力。
一是结合当下红色旅游的热潮,加快研究利用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文化景点,打造“英雄镇江”品牌,形成一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把焦山抗英(原来的展馆不知道为什么2011 年左右被拆除了,十分可惜)、北固山抗倭、金山抗金、卫岗抗日事件以及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事迹展示出来,让人们在体验爱国主义氛围的特色的同时,从心底里认知认同镇江这座英雄的城市,赞颂赞美镇江这座英雄的城市,向往镇江这座英雄的城市。
二是及时抓住国家实施的长江大保护、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依托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豚类保护区,建设镇江长江国家文化博物馆,将江河交汇、南北交融的特色文化与镇江学习进取精神、包容胸怀、仁山智水的文化特色展示出来,擦亮“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名片,让人们来镇江,体会“要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要长寿到镇江,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要好运到镇江,镇江有茅山,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和“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神韵。
三是把“勤政为民、兼济互助”作为城市精神,以“义渡义学义诊”等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真情送到人们心坎中为特色,建设完善“大爱镇江”品牌。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广度,培育和引进适合经济发展、文化宣传、文艺创作、城市营销的特色人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完善用人机制,让人才真正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舞台,激发人才心系镇江,神往镇江。
( 作者:杨和斌为镇江市住建局绿化处处长、高级经济师;张炳文为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正高级工程师 )
- 上一篇: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在新时代提炼和激活红色信仰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