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红色文化 >> 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在新时代提炼和激活红色信仰

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在新时代提炼和激活红色信仰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12-20      阅读数:
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在新时代提炼和激活红色信仰
——以镇江市烈士陵园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为例
冷静
      摘 要: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载体,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镇江市烈士陵园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为例,从保护管理、挖掘利用和提炼激活红色信仰三方面论述在新时代如何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关键词:革命文物 红色故事 新时代 红色信仰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报送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去年5 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又联合印发通知,就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进行部署。
革命文物作为红色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一边凝结着历史,一边映照着现在,更启迪和昭示着未来,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讲述着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而征集、陈展、规整这些红色文物的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就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的宝库, 是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与精神内涵的重要殿堂,这里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神圣使命。所以,挖掘和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利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成为这里立足于英烈褒扬教育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有效途径之一。
      笔者在英烈褒扬教育一线从事宣教和文保工作十余年,结合所在单位——镇江市烈士陵园工作,就新时代如何挖掘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做以下分析与论述:
      一、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基础在于加强现有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像建造一栋房子,房子的牢固与否在于地基打得扎实不扎实,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就是地基,保护得越完整,管理得越规范,教育价值就能更加全面的发挥。
      镇江市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北固山前峰,这里在鸦片战争时期曾是镇江保卫战中十三门的旧址,在土地革命时期是国民党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独特的历史背景孕育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陵园建园以来,尤其2002 年新的烈士纪念馆落成后,征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红色文物、文书史料,并一直规范化管理和保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保存手段、归档方式方法渐渐不适应新时代对革命文物保管需求。比如,实物类档案中多封红色家书已有破损或风化情况,实物上没有标注清楚来源和用途;文书类档案只有纸质台账,没有统一归总,大数据统计不明;照片类档案没有扫描件,只有底片和部分冲洗好的,不利于长期的保存,也没有按烈士姓名进行归档。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陵园领导积极部署,于2017 年初决定落实挽救革命文物措施,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妥善保护好现有史料。
      数字化保护具体步骤为:
      1.将现有红色史料整合后重新划分,按照类别分实物类、文书类和照片类,对实物类按照统一规格拍照,对文书类和照片类按照统一规格扫描,全部录入电脑;
      2.做到一人一档,建立电子和纸质(实物)两个独立体系,对应的档号完全一致。档号中要呈现档案的类别、烈士牺牲的时期、序列,比如镇江籍英烈孙祥华电子档号为2.2.7.13,他的纸质档案上也是2.2.7.13。这里的2.2 是指实物类,7 是指社会主义时期,13 是指第13 个档案;
      3.将纸质类、实物类全部贴上档号标签,对照电脑里的图片一一录入电子系统,完成数字化整理;
      4.对新征集的文物、遗物依照这个操作,及时存档、完善,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原则,实行专人管理。
      数字化管理的实现,保护了英烈文书、遗书、家信等史料免受反复翻阅的弊端,只需在电子档上查询即可,便于来访烈属、社会各界的查询;系统化的归档与操作适应新时代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最重要的是陵园的馆藏红色文物、文书史料得到了较好地挽救性保存,对挖掘英烈精神提供了更加详尽系统的史料。2017 年2 月至8 月,历时半年,陵园内575 位英烈的672 件红色文物、2973 件文书史料和3013 张照片档案完成电子化系统管理,这是多大一笔红色文化的精神食粮啊!
      二、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实操在于拓宽挖掘、创新方式方法
      有了庞大的数字化革命文物、文书史料作支撑,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就更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近年来,镇江市烈士陵园利用现有革命文物不断地挖掘英烈精神内涵,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展品会说话”,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将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佳,这种新的尝试已取得了较好地反馈和社会效益。
      举办烈士纪念馆专题性馆藏展品展览
      要求讲解员在编撰讲解词时,以讲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背后的故事为主线,从小物件中展现英雄烈士情操与品德。如,2018 年底陵园举办“继光荣传统 扬浩然正气”镇江烈士廉史展,展览中有全国著名英烈、镇江句容人郭纲琳的两枚心型铜板的故事。为了磨练意志,烈士用绣花针在铜板上镌刻“永是勇士”和“健美”六个字,以此表达为追求真理宁可牺牲生命以及坚定无比的革命意志;抗战英烈孙晓梅所写杂文中记录的一段与母亲关于金钱的对话,反映的是烈士永不会被金钱奴役、忠诚于党的价值追求,展览编写的讲解词中就着重讲述这些红色故事,以文物传情与言志,更具有真实性。
      开展英烈遗物背后的故事宣讲活动
      深入社区、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讲述先烈事迹时以他生前使用过的某一件或某几件遗物为主线,配合PPT,宣讲遗物背后的故事。发挥语言功能的优势,与受教育群互动,推广红色文物,从细微处展现英烈情怀。如讲述镇江烈士纪念馆内展出的全国一级英雄模范、人民公安孙瑞林烈士“侦查案情的笔记本”的故事,体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讲述和平使者、爱国记者镇江籍英烈许杏虎和夫人朱颖在战地所写的长达30000 余字战地日记《亲历炮火》的故事,体现了在危险的环境下他们甘于奉献、坚守本职的担当。
      运用红色文创产品展现红色故事及内涵
      一是编撰红色文物故事教育读本。深入挖掘现有红色文物资源,打造出一本极具教育意义的展品宣传读本。它不光有红色文物、遗物的照片、内容及文字艺术化加工后的展品背后的故事,还要讲述展品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如,镇江市烈士陵园编印成的《信仰的力量——镇江烈士遗文选》,从3000 余名烈士的事迹中遴选了25 位镇江籍英烈的遗书、遗文,这些书信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展现了先烈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坚持,在每一篇遗文的最后都 有“阅读思考”或启示,用当代人的视角去引导读者,领悟英烈精神的伟大。二是除了书籍、连环画、书签等传统文创产品外,可制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用品,如布包、手套、围巾、茶杯,孩子用的笔盒、书包等,将文物的图片设计在上面醒目处,配合少许文字,由此开辟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科学规划实现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
      首先,将展品故事写进讲解词中,让更多参观者从红色故事中接受教育,让红色故事不知不觉中浸透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田。如,镇江烈士纪念馆讲解词中有一段:“这是英雄团长胡文杰在奔赴战场前与年仅2 岁的儿子胡晓军的一张合影,父子情深,为了解放上海,胡文杰拍完这张照片就奔赴战场,不想与儿子竟是永诀”;其次,将英烈遗书内容设计在园区红色纪念 建筑中。如,北固英烈诗文碑墙是镇江烈士陵园园区内重点红色建筑之一,上面刻有10 余位镇江籍英烈革命斗争时期写给家人、亲人家书或牺牲前的遗笔的节选;最后,以青少年为主体, 以红色文物为素材开展多种形式红色教育活动。如,陵园开展的“七彩夏日·城乡儿童手拉手, 学习先烈共成长”活动,带着未成年人参观纪念馆内的展品,还前往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旧址等处参观那里的文物展品;“镇少年 颂英烈 向未来”——“北固红枫”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参赛,要求以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为题材,优秀作品中就有讲述镇江籍英烈孙祥华烈士使用过的笔记本故事等。
      借助线上媒体让红色故事有声有色
      要创新方式方法,运用网络媒体打开革命文物推广、宣传思路,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让红色故事有声也要有色。镇江市烈士陵园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强大力量,成功完成以下几个项目:
      一是邀请镇江地区著名英烈的家属参与“口述历史”的录制。解舜臣烈士在抗战时期是地下工作者,他利用药店老板的身份做掩护,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有价值的情报。药店中的茶盘按照摆的方位不同,传递的信息就不同;烈士生前经常用大大小小的药罐给同志传递不同的信息,这些茶盘和药罐均由烈士的儿子解抗收藏。我们就邀请了年过8 旬的解抗老先生参与了一期“口述历史”,讲述药罐、茶盘背后父亲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期“口述历史”在学习强国平台中播出,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网络点赞率较高。
      二是携手融媒体制作红色文物系列视觉书。这个项目陵园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仍旧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和制作班底进行操作。将馆藏的所有红色文物进行遴选,按照时期划分,每年挑选出10 余件,编写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然后绘画成小人书的形式,以系列微视频的形式播出。小人书是曾经的回忆,成年人容易接受,未成年人就更加容易看懂。陵园“北固红枫” 烈士事迹宣讲团每次宣讲时,会播放一到两个微视频,既丰富了宣讲的形式,也将文物故事有图、有文、有声地呈现了出来,社会反响较好。
      三是发动全社会开展云上英烈遗文朗诵。这个项目是利用本地区“一起镇江”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挑选全市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大中小学生参与录制朗诵英烈生前写下的家书和遗文, 每个行业、每个年龄的人理解不同、状态不同,读同一封遗文的感觉也不一样。如,建党初期镇江丹阳独立支部书记黄竞西烈士在昏暗的牢房里,席地命笔给妻子写下:“惟今昔情形不同,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惟我们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几呢?一年、一月、数日的都有,我们已有了十年,也不算少了,宝儿也四岁了。你万勿以我而悲伤。”表达了烈士为革命献身无悔的崇高境界。由不同行业的人读来更能产生不同层次的共鸣,这个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很多群众纷纷打电话来,要求参与。2023 年还开展了“致敬 传承——万名学子诵读百封烈士家书”活动,全市中小 学生积极参与。
      三、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最终目标是提炼和激活新时代的红色信仰
      保护革命文物、讲述红色故事,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归根结底是要向全社会释放红色能量、激活红色因子,在新时代继续将红色信仰渗透到每个中国公民的心底深处,归根结底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提升全体公民综合素养以及对英雄烈士的崇敬、对红色文化的追寻、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1]着力培育高质量的新时代红色文物故事讲解团队
      无论是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里的讲解员,还是党史、文史、文保专家,烈属,志愿者,作为红色故事的讲述人,更是一位红色文化的宣教者。首先应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思想,具备一定的知识贮备。其次党史、文史、文保专家要尊重历史,以史实为依据,讲述革命文物的历史背景与由来;烈属要以情动人,如果是战争的亲历者,讲述某一处战斗地方时,突出亲临场景的描述更加有感染力;讲解员要具有更加全面的职业素养,在各大红色故事宣讲比赛中汲取养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故事语言表述、讲述视角中不断打磨、突破;社会志愿者从原来的受教者变成施教者,讲述时可以拉近与聆听者的距离;最后,讲述红色文物故事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就文物讲故事,就革命地点讲事件,应该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炼新时代应该推崇的红色精神内涵。
      [2]着力挖掘富有亮点的红色文物故事人物素材
      不断拓展红色文物的深度与广度。红色文物不能只限于革命斗争时期,应该贯穿于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各个阶段,红色文物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应来自于党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要讲“活”革命文物,就要以每个时期人物为主线,顺应时代要求,从大小物件、信件,一处建筑、一处革命地点中讲“活”党的革命历程,讲“活”革命英雄的斗争精神, 讲“活”脱贫攻坚里的奋斗故事,讲“活”抗疫防汛救灾中的忘我奉献,讲“活”共产党人红色信仰里的付出与追求。
      [3]着力提升全党全社会赓续红色血脉的活力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不仅是党史研究者、文物工作者的工作,更应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件件红色文物凝结着的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雨花英烈精神,包括镇江的北固英烈精神等,都如灯塔般指引着我们后来者前行的方向,红色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大地,凝聚着革命的基因和理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所以,保护好革命文物,运用好革命文物,用革命文物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就能在新时代为赓续红色血脉注入活力,让红色精神延绵永存。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是一个难忘的故事,每一处红色地标背后都有一段峥嵘岁月,它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祖国从历经磨难到走向辉煌的见证者。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就是为了印刻共产党人的初心,铭记革命先辈一路艰苦卓绝的足迹,就是为了在新时代提炼和激活红色信仰,让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信仰的力量——镇江烈士遗文选》;
      2.《丰碑永立天地间——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为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文博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