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晏殊与苏颂

晏殊与苏颂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3-30      阅读数:
晏殊与苏颂
王川

      苏颂(1020—1101)是北宋时的高官、学者,曾位列宰辅,还是位科学家。他主持设计的水运仪象台、编撰的《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等堪称当时的世界第一,他设计的擒纵系统是世界首创,为钟表技术之始。
      苏颂的祖籍是福建同安(今厦门),当时属泉州府。他自幼随父亲苏绅四处游宦,苏绅去世后,苏颂依其遗嘱,把他葬在丹阳,从此苏氏一族后裔便“占丹阳为乡里”(苏颂《感事述怀诗序》),定居于润州(今镇江),苏颂去世后也归葬于润州,成为镇江籍的名人。
      两宋之交的叶梦得在他的《避暑录话》里说到晏殊和苏颂的交集:
      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尝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 案上已灿然矣。稍阑即罢,遣声伎曰 :“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苏丞相颂尝在公幕”这句,说明苏颂有过在晏殊手下做幕的经历。当晏殊为相时,苏颂尚微,他任相是在晏殊去世之后的事。
      有位论者说,晏殊在真宗、仁宗两朝与苏颂同在朝任职。此说不确。
      宋真宗于乾兴元年(1022)驾崩,宋仁宗即位。这一年苏颂才三岁,他不可能在真宗朝任过职,只在仁宗朝做过官。
      苏颂于庆历二年(1042)居京师应试。欧阳修和苏绅同为考官,为避父之嫌,苏颂请求别试,结果为进士乙科第一,与王安石同榜。他从此进入仕途,累任多官。
      晏殊比苏颂大29 岁,差了一代人。苏颂入仕这一年,晏殊已经52 岁,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官居高位。
      如果苏颂和晏殊有交集,应该是在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前的事。
      在苏颂中进士之前,从18 岁到23 岁之间,一直随父亲在京城读书应试,如果入晏殊幕中, 可能就在这一段时间内。
      《二晏行年简谱》中有记载 :
            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及第,来谒。
      按惯例,新榜进士会去拜谢监考官,称门下,晏殊就在这一科时和欧阳修、苏绅同任监考官。苏颂既与王安石是同榜,他也应该认晏殊为师,他进入晏府或许就是这以后的事。
      不过,《宋史》中无论是《晏殊传》还是《苏颂传》中都没有苏颂曾在晏殊府中作幕的记载。叶梦得所记仅为孤证。
      苏颂的父亲苏绅在庆历二年(1042)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以父亲与晏殊同朝为官、官阶相近的关系,苏颂是有机会和晏殊交集的,叶梦得所记文字中,显见这两人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
      但苏颂和晏殊的关系还有更重要的一笔 :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正月,晏殊病卒,苏颂时年36 岁,任大理寺丞、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大理寺丞是官称,八品。馆阁校勘是职别。同知太常礼院是差遣,是他实际任的官职,具体管的事务。同知太常礼院是太常寺所属礼院的副长官,主管议定礼仪。
      苏颂奉旨为晏殊撰写了《司空侍中临淄公晏殊谥元献议》:
      大理寺丞,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苏某议曰 :终官由三品而上,得以谥易名,非特宠贵臣而假优礼,将以因恤典而示劝监。举字之美恶,视行之贤否,至公之道也。其法曰 :主善行德曰元, 文贤有成曰献。唯二义之美,合于故相司空、临淄公之行为宜矣。司空神机警异,器蕴夙就。初起江介,已被先帝知奖,训言敦勉,许以远至。历文馆,登掖垣,翼储闱,直禁署,宠荣便蕃,待遇莫贰。圣皇纂嗣,注意图旧,乃践枢极,乃赞冢卿,出藩入辅,垂二十年而至于大任。若其操履端固,议论诚悫。居官任职,所至有声。谠言嘉谟,入则造膝。辟在近密,见谓忠谨如张少儒。居朝位,除拟公当若崔贻孙。至于好贤乐善,特出天性。平生以风鉴自许,未尝用喜愠加人,此又人之难能也。故士或被荐用者,至有十数年间跻显途,置廊庙,若如范文正实同列台司,孔给事尝代为御史。又称今观文富公于上,使报辽聘,亦不以亲疑为间。昔胡广与陈藩并为三司,汉史纪之,谢安引从子幼度往备北陲,晋人为善焉。较之前良,在我无愧,可谓能知人矣,公不私矣。始以文艺自著,资适逢世。进官早成,遍历华要。总几宥,登宰府,持宪纲,主邦计,爵禄名数极矣, 而处之若无有也。遇事持正,动循规准。不为势怵,不为利回。笃志文史,老而益坚。作为文章, 蹈道自信。蓋得四教之忠信,三德之刚柔。礼之中和,诗之温厚。传经义以饰行事,宜乎遭会两朝,大节无玷。可谓能保躬者矣。有始卒矣。夫委质入朝,当政任事,有知人之明而济以不私,得不谓之主善行德乎!保躬而由礼,则行己而有始卒,得不谓之文贤有成乎!前考功状司空功阀,且告葬期,请以元献谥。谨议。
      《苏魏公文集》卷六十八
      这是为晏殊盖棺定论的文章,苏颂奉旨而书,却是知人论事,评价公允,建议赐给的谥号“元献”对晏殊一生来说,非常准确。皇帝最后采用了此奏,后世都尊称晏殊为晏元献。
      晏殊薨,仁宗罢朝二日表示悲恸。欧阳修为之撰了《神道碑词》,仁宗亲自为碑首篆书“旧学之碑”,评价极高,作为后学,苏颂对晏殊很是崇拜,据他的孙子苏象先在《魏公谭训》中说 :
      祖父与东坡在金华,因论作赋之方……喜晏元献、欧文忠小词,以为有骚雅之风而不古不俗,尤爱声韵谐偶。
      作为一代词宗,晏殊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承唐五代,下启两宋。《宋史•晏殊传》称他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欧阳修齐名。
      作为宰相首辅,晏殊对于北宋的政治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藩入辅,垂二十年而至于大任。”“居官任职,所至有声。”
      作为教育师长,他设立书院,施教于民,泽被海渚。《宋史•晏殊传》中记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作为前辈,晏殊一生赏识和提携了相当多的后人,《宋史•晏殊传》中说他 :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可以相信,苏颂如果曾入晏殊门下为幕,晏殊也会给他以机遇的。
      北宋名臣欧阳修是晏殊主持科举时录取的进士,按其辈分应为其门生,他终生予以照护。苏颂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职时,与欧阳修交好,《宋史•苏颂传》中说他:
      调南京(商丘)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委以政,曰:“子容处事精慎,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
      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晏殊来镇江的资料,也没有找到他为镇江留下的诗词。这只能寄希望于日后或其他学者的留心了。

(作者为镇江市文联原副主席、镇江市作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