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吴江寻访“松陵计无否”

吴江寻访“松陵计无否”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1-11      阅读数:
吴江寻访“松陵计无否”
张守群
      吴江文史专家沈春荣、沈昌华 ;镇江张守群,致力于计成研究,2006 年应邀参加“全国首届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湖南大学作专题发言——“《园冶》在镇江园林中的应用”,引发了三位研究者对计成与吴江的关系的调查研究。
      据地域典籍及现行人口统计,吴江计姓有三个聚居地,一同里镇 ;二金家坝镇南厅村,三盛泽镇茅塔村、郎中村。
      第一站到同里镇寻觅计成遗踪,据云陈从周先生“曾冒风雪到计成老家吴江,访求遗闻、遗篇、遗迹等,终一点也得不到,因为计姓在当地并不是世家望族。”陈植《园冶注释》陈从周跋云 :“计成童年在同里会川桥边生活过,据说曾有旧居五进三十五间,后一直由其后裔计重兰等居住。历百年风雨,终因年久失修而倾圮。一九九一年,老友陈从周先生去同里考察,曾提议在原址建造‘计亭’,以示永久纪念。”沈春荣、沈昌华根据这两段记述,实地访问调研,以期考实。
      他们找到了据称“计成后代的计孝余先生。”计先生时年78 岁,与夫人顾女士居住在“新填地”老屋内。“新填地”原系同里镇中心的荷塘,后因居民日增,清乾隆、嘉庆之间填塘为地, 架屋成街而得名。顾女士相告 :“现在所居住房是姑妈计仲华年轻时,以1000 元从老中医顾文溪手中典来。‘文化大革命’没收,直到1980 年左右落实政策,才还给我们。”此屋南向,两小间正房,上挑小楼,西厢房平屋一间,与正房成曲尺形,包括小庭院,总面积约100 平方米。
      计孝余父亲名计志中,字剑华。长子计孝知,早年赴台湾。计孝余次子,年轻时当航测兵, 后定居同里。另有女儿计孝秋,从吴江税务部门退休。计志中生于光绪十五年(1899),年轻时在上海开书店,后入商务印书馆,与叶圣陶同事,多有交往。解放后,叶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将计志中也介绍进去。叶圣陶曾对计志中讲“你是计成后代。”
      计孝余说 :“叶圣陶先生与父亲同事时说的话,是开开玩笑的。其实,我们自己也弄不清楚,上代的事。我父亲曾告诉我们,约在光绪年间,计家先人从湖南迁居到同里,此后便谩称同里为祖籍。当时既没有房产,也没有田产,是租人家房子住下来。”他还说 :“父亲还有兄长,叫计顺伯,是大房里(即长子)。我族兄计宜初也已过世。大房里也没有房子。”
      对于会川桥头“五进三十五间”之说,计孝余夫妇说 :“那是没有的事,这是人家说说白相(玩笑话)。五进三十五间七开间阔,同里根本没见过这么大房子。”计孝秋很认真地说 :“这种没影子的事,我们根本不知道,不要去编故事。”
      从对这几位计氏后人访谈中可确认 :同里宗计姓,光绪年间从湖南迁来,距计成生活生活的明代相差300 年。“新填地”形成于乾隆、嘉庆之间,因此,这里所谓同里明代“计成故居” 纯属子虚乌有。
      清嘉庆《同里志》载 :“计朱培,字传一,号二如,浙江桐乡县学生,好学重交游,名诸生,年五十卒。常仿韩诗外传体,著《尚书外传》《簔笠亭诗钞》。弟濂,字莱周,诸生,著《病歈草》。” 据清同治《盛湖志》知:计朱培之弟计东(1625—1677)的孙子辈,最早应在康熙中期(1685年前后) 迁同里。计孝余说“祖籍同里”,据此推断这一支有可能是从计朱培兄弟一支延续下来。
      第二站到金家坝。金家坝镇南厅村有个小地名“计巷”村,现分布在吴江境内的计姓,很多人从这里走出。在计巷找到村委会主任计荣根,村部守门人计宝发(79 岁),党支部老书记计云福(72 岁)和其兄计云高(76 岁)。据他们介绍 :“祖上从江阴挑换糖担到同里定居。再后来跟从湖南来看鸭的船上人来到这里,当了计家女婿,子孙随姓计。”
      计云福根据残砖旧石指认出计氏老宅的旧屋宅基,房屋均是江南普通农舍,虽说三开间五进,开间极小,进深很浅。据说当年这些房子曾住下几十户计姓人家。金家坝计巷计姓历史上,他们引以为骄傲则是“六角庙会”。由四家计姓加上东阳、槐字两个村主办庙会,每次都能将周围乡镇人吸引过来,甚至远自上海朱家角、金泽和浙江嘉善,也有人来凑热闹。
      当问及计氏家谱、祖坟时,计云福干脆地说:“这两样都没有。江阴可能有祖坟,也有老亲,从我小时候起,就没有来往。”江阴计姓人口不算多,新编《江阴市志》人口统计中,将计姓列入“1001—5000 人”档。光绪《江阴县志》、民国《江阴县志》中,计姓不见于科第、名宦、文人、孝贤、艺能、寓隐 ;甚至“节烈、贞女”中也无计氏,夫家也没有计姓。只是在“职官表”中有一位计姓县令 :“宋淳祐五年(1245),县令,计朋龟,朋亦作明”。可见计姓在江阴并无显宦学人,迁吴江这一支正如计云福所说 :“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种田、养鸭、换糖,以劳动为生。”
      第三站到盛泽镇茅塔村计家浜。明清时该村有计大章(1605—1677)、计东(1625—1676)叔侄二人,颇有文名。特别是计东,道光年间,被江苏巡抚陶澍列入苏州沧浪亭500 名贤祠中。因此,有人便称计东与计成有血脉传承关系,甚至说计成是计东的叔父。这类攀附系联,并无根据。
      沈春荣、沈昌华认真地据史书记载来到茅塔村实地求证。该村计东一支早在清初就已败落走散。顺治十八年(1679),计东在江南奏销案中受牵连,被罢黜功名,全家遭殃,族人、子孙纷纷四散逃离。现那里计姓,已不是他这一支。该村94 岁高龄的沈三宝老太相告 :“听上代人说,计家被抄家后,家人四散,再也没有回来。”曾是劳模的85 岁老汉计金林说:“这里计姓没有‘高成分’的,过去都是穷人。”在郎中村(即西舍),75 岁计祥兴说 :“他祖上帮盛泽沈家看坟堂。郎中与茅塔很近,计东族人逃亡,决不会只逃出十来里路。”可见这里计姓与计东没有关系。
      下面讨论一下,历史上江浙一带计氏名人,与计成有无关联 : 计大章、计东一族。
      基本情况 :计东的叔祖计大章,浙江桐乡诸生,寄居盛泽茅塔。计东之父计名,字青辚,诸生,崇祯末结与复社,积学有识。时时以馆谷留江城(即松棱)。(参见同治《盛湖志•隐逸》和计东《蛰庵记》)
      计东,字甫草,号改亭,顺治八年(1651)中乙榜,贡太学,十四年(1657)举顺天乡试,御试第二,名动长安,三试春官不第。吴兆骞流徙出关,周恤其家,以爱女字其弱子有才。计子名准,早夭,计东为子筑“思子亭”。现在茅塔村还保存经幢,估计亭中之物。
      计东次子计默,字希深,号□菉村,附贡生,濡染家学,诗文卓绝时流。子元坊,字维严。从子朱培,字传一。这一族嘉兴人,凡籍贯均说“秀水”。陶葆庵分析此状况时说 :“余家世居秀水之王江泾镇。浙地而接苏壤,西北去吴江之盛泽镇才七里许……明《吴江志》尚无盛泽镇,嘉靖以后居民渐众。自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焉,遂成巨镇。论者以其湫隘,訾为市井之区。顾文人硕士,未尝不挺生其间,踵背相望,与吾泾镇尤若唇齿相依。错居两镇间试于有司者,或家泾而贯吴江,或家盛而贯秀水。(原注 :万历中进士仲景享,副贡仲绍颜,天启初举人仲闻韶皆秀水籍。又名士计甫草嘉兴籍,卜孟硕秀水籍,此外尚多。)”陈毓升更有竹枝词 :“郎住吴江妾秀州,问郎只说住桥头。桥南桥北分乡县,桥下长水终合流。”(以上均参见同治《盛湖志》)
      计大章、计东一族从浙江移居盛泽,且时间较晚,计成松陵镇人,不是同一族计姓。嘉善计元勋一族。
      新编《嘉善县志》云:“计姓,祖籍常熟,明末(1644 年间)流离到嘉善麟湖(今杨庙)一带。因乡间多惊,又迁城南。全县计姓1136 人,杨庙148 人,乡内有计家浜。”
      据查证,嘉善“计家浜”计姓来自绍兴,是放看鸭船到那里。麟湖( 杨庙镇政府后面)“计家白场”计姓自称来自常熟。《魏塘诗陈》记载 :“计孺,字元孺,又字古民,常熟人,流寓嘉善之麟湖……崇祯末,乡居多惊,乃挈妻子僦居城之南门。冷屋数椽,蔬圃寒蛩,自相吊也。……遭世难益岑寂不得志……年五十余竟以咯血死。子平倩为虞山巧人王叔远( 即“核舟”者) 婿,习妇翁余技,间以琢砚镂兕为活,而贫尤甚。……今里中计姓者,皆大参元勋族。访元孺支系不可考也。”新编《嘉善县志》所说,应该是这一支计姓。
      计元勋,字明葵,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举人,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知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六年,有卓异。乞闲,授南京验封司主事,迁本司郎中,留都十年不调。请急省其父,遂居忧。起为北京仪制司,移南京考功司,出为山东右布政使,分守济南。时为天启六年(1626)。明年,因反建魏忠贤生祠惹祸,逃回嘉善天凝庄“计家宅基”(今东方红村7 组),建庙造庵,夫妇俩佯装出家避追杀。计元勋崇祯十三年(1640)卒,享年86 岁。计元勋韬晦策略,赢得生存。他在夏墓荡西滩为父建“计家大坟”规模宏大,内有钓鱼台、放鹤亭等八景,坟后5 亩多田,给看坟人耕种。他子孙繁衍不断,六孙,名为善、能、敬、正、法、辨,皆能文善画,号称“嘉善六计”。至今,住计家宅基后代讲起还满脸骄傲。从遗存宅基规模和建材判断,这族计姓应是宋元间即生于斯,长于斯,与松陵计成,没有关联。
      综上考据得出结论 :同里、金家坝“计巷”,盛泽茅塔、郎中,嘉善“计家浜”“计家宅基”都不是计无否故园所在。令人生奇的是,“少有绘名”成长后善于掇山造园,著千古绝唱《园冶》的大师计成,崇祯八年(1635)为扬州郑元勋造好“影园”后,还未到明清甲乙之际战争纷繁年代,似乎突然从人间蒸发,令人百思不解。
      据参与编纂《镇江市志•人物卷》的孙金振说 :“(计氏)以代豪门巨族建造园林为生,并因而结识常熟钱谦益……等豪绅名士。”常熟文博名家皆说“计无否与钱氏关系相当密切。” 但钱著作中从未出现过“计成”“计无否”名号。曹元甫著述中也未出现“计成”“无否”名号,倒是与计交往不深的阮大铖《冶叙》中有“松陵计无否”,诗中有“计无否”提法;郑元勋《题词》中有“计无否”,《影园自记》有“吴友计无否”记载。计成《自序》自称“否道人”,郑振铎藏版正文首页有“松陵计成无否父著”。于是,研究者众口一词 :计成,松陵人,字无否,号否道人。
      计成生于明万历壬午十年(1582)。这一年,吴江大水,县城淹成孤岛,华严塔成“浮杵”。这年出世有周宗建,官宦世家,后任御使时奋击阉党,被认为“东厂第一仇人”,天启六年(1626)遭诬劾,死于狱中。他与钱谦益交往极深,但他不是计无否。吴江城当时只有不到0.5 平方公里。这么小范围之内,谁家生儿子很快风传开来,自小爱绘“荆、关”山水画,文才高博,却无人知晓,岂非怪事。
      明万历年间,吴江县城虽小,却多有博学文人显宦之家,如周用、周宗建之家,沈季文、沈孚闻之家,沈汉、沈璟、沈珣之家,吴山、吴焕之家。周、沈、吴,诸多文士博学多闻,众多著述中从未见计成、《园冶》,实在令人不解。
      在计无否考证中,吴江研究者发现,“无否”“否道人”名号,与他所造的第一座宅园的主人武进吴玄有许多相近之处。吴玄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比与计成同年的周宗建早中进士15 年,年龄肯定比计成大,自号“率道人”,早在《园冶》刊印前将文稿结集称《率道人素草》。其所钤阳文印,左半“道人”二字,右半拉长“率”字。计成在《园冶•自序》后钤印也是阳文, 印章布局与吴玄完全相同,只是将“率”字改成“否”字。这应该不会是偶合,很可能是计成对周氏的效仿。由此可推测,计成在给吴玄造园前还没有此印章,甚至还没有“否道人”这个号, 也可能根本不称计成。常州离吴江并不远,吴玄应知他底细。只是以后在江北造寤园、影园,以及写《园冶》时,才用这个名、字、号。因隔长江天堑,消息不会在江南灵通,也可能另有隐情。阮大铖安徽怀宁人,经曹元甫介绍阮初识计成在“寤园”,人云亦云,自然要称之“松陵计无否”。
      综上推论,计成在吴江不称计成,或另有其名。否则许多疑问根本无法解释,究竟哪位文士能对号入座?只能留待考证。
(作者为原江苏省镇江环境检测中心工程师)